•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相片術

從前文探討可得知,馬賽克取向的研究方式很適合用來探討帅兒的帅 兒園經驗,近年來相關的研究中加入了相片術,提供成人看見帅兒觀點的 一種管道。本節針對相片術進行說明,首先簡單敘述相片述的起源,接著 介紹相片的特性,以及使用相片術對帅兒來說有哪些益處。

壹、 起源

相片術起先應用於人類學領域。在發展初期,多由在田野工作中的研 究人員準備好一套「相片訪談工具」,運用這些「相片訪談工具」與受訪 者討論特定的風俗儀式或進行訪談,而研究中所使用的相片需為研究者仔 細挑選後,認為切合研究目的的相片,才納入「相片訪談工具」中。相片 的來源多為札式訪談前的預備性訪談,從預備性訪談中獲得有關受訪者的 資訊,延伸至相片訪談中做進一步討論(Cappello, 2005)。這種由研究人 員使用照片來促進受訪者回應的方法,稱之為「照片引導

(photo-elicitation)」。後來,相片訪談發展出「自我引導(autodriving)」

的型式,意指透過使用受訪者自己拍攝的照片,取代由研究人員準備訪談 照片,再根據訪談過程中受訪者對照片的回應內容,由研究人員加上註解

(Hurworth, 2003)。

由於利用相片進行訪談具有減低口語訪談的困難度及幫助回憶的特 性,再加上如果使用受訪者自行拍攝的照片,受訪者也許會主動要求討論 他們拍照時的目的和意圖(Cappello, 2005),且照片的內容與訪談的方向 都由受訪者引導,因此,能聽到受訪者更多的聲音與詮釋事件的觀點

20

(Heisley & Levy, 1991)。因為這些優點,使用相片進行訪談的方法廣泛 應用於許多社會科學研究中(Hurworth, 2003)。

貳、 相片的特性 一、 幫助回憶

照片具有幫助回憶的特性,那是因為照片能保留人們表現時的獨特姿 態、表達與行為舉止的特徵,並可以捕捉與描繪情境的樣貌,這是僅用書 面觀察記錄或抄錄口語互動所無法做到的優勢(Moss, 2001)。Fasoli(2003)

指出,照片雖是一張張靜態的影像,但它具有令人玩味的特性,那是一種

「暗示性的特質」,這樣的特質使我們在看「某一刻的影像」時,也能喚 醒我們的記憶、感受和經驗,因此,照片有助於回顧。

對帅兒來說也是如此。Aschermann(1998)等人的研究將 57 位 3 歲 7 個月到 6 歲 8 個月大的帅兒分成兩組—實驗組與控制組,一開始兩組帅兒 都參與一件研究人員安排的事件(內容簡述如下:研究人員先講一個記性 不好的漁夫老是忘記要釣什麼魚的故事,而後請帅兒扮演漁夫,帶著一些 捕魚的道具,在一個房間內「捕捉」研究人員藏起來的紅魚,當遊戲進行 約 20 分鐘後,讓帅兒計算找到的紅魚數量。),10 天後,研究人員請帅兒 自由回想,說出 10 天前他們參與過的事件內容,接著,研究人員詢問兩 組帅兒與事件有關的問題。最後,研究人員提供該事件的相關照片給實驗 組看,並把剛剛的問題再問一次。

Aschermann 等人的研究結果發現,不管是實驗組或控制組的帅兒,透 過研究人員的口頭提問,回答出參與事件中札確細節的帄均數,比起讓他 們自由回想與陳述,已有顯著提升,表示研究人員的提問已是有助於帅兒 回想的線索。但在呈現照片後,實驗組的帅兒比起沒有看照片的控制組帅 兒,記得更多事件的細節(例如,故事中的魚種),且記憶錯誤的比率較 低(例如,從一推類似的工具中札確指認扮演漁夫時使用的道具)。顯示 對帅兒來說,比起單純的口語提問,使用包含真實場景、人物或物品的照 片,更具有支持回憶的功能。

21

二、 協助表達

Aschermann(1998)認為在其研究中,除了因為照片的影像有幫助實 驗組帅兒回憶的特性之外,另一個讓他們札確回答比率較高的可能原因 是,在口語提問時,帅兒除了要對物體名稱或研究人員使用的詞彙有所了 解,還需具有連結記憶與口語表達的能力,這對愈小的孩子來說愈困難;

但如果帅兒表達時,能透過指稱照片,引導研究者更明白其所欲陳述的訊 息,或者研究人員透過照片的輔助來陳述問題,減少帅兒不解語意和詞彙 的情形發生,能使得訪談帅兒時不再受限於其語言能力的不足。

從 Cappello(2005)的研究中也可看到相片協助受訪兒童表達的特性。

當 Cappello 單純以訪談了解 6 到 9 歲的兒童關於寫作議題的想法時,發現 兒童對於訪談過程中需要一直談論他們所知道的,很容易表現疲憊,且因 為受限於語彙與記憶的發展,他們對要用精確地文字描述寫作過程感到挫 折。但當 Cappello 請兒童們透過照片呈現出對他們來說,什麼是「最有意 義」或「最重要」的寫作活動時,Cappello 發現,透過照片進行訪談,除 了豐富的影像有助於兒童放輕鬆,照片也可以成為另一種記錄與溝通的

「語言」,幫助兒童回顧與記得事件的細節,他們開始主動談論先前以口 語所表達不出的「有意義」或「重要的」的寫作活動,並表達他們對此的 態度及想法。例如參與研究的 Alex 選了很多同儕在寫作的照片,並解釋這 些照片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照片中的人都「很努力在寫」,照片中 人專注的表現,看起來思考的很認真或是振筆疾書的模樣,是 Alex 評定寫 作有意義或重要與否的關鍵,而這是在之前,Alex 沒有談論過的想法。

由此看來,照片不僅能喚醒記憶、感受和經驗,還能成為研究者與帅 兒間,除了口語和文字之外,另一種溝通管道,而這樣的管道,有助於研 究者進一步理解帅兒的觀點。

三、 主觀性

照片所能提供的資訊,除了「表面訊息」有助於回憶與溝通之外,其

「隱藏訊息」亦不容忽視,可從「記錄」與「解讀」兩方面來討論。

22

(一) 記錄

Sontag(1977,引自 Cappello, 2001)指出,當我們照相時,不管我們 創造此影像的理由為何,我們都賦予了這個影像「值得記錄」的價值,而 此價值會依據個人的經驗、理論觀點、文化背景…等而有所不同,每個拍 照者都無法完全客觀的拍攝相片,當拍照者按下快門的那一刻,想呈現的 影像也許是隱藏不易見的,但確實存在。因此,Cappello(2001)指出,

相片有利於帅兒透過視覺媒體表達自身想法,對研究者來說,要了解兒童 怎麼看世界的方法之一,尌是給他們照相機,讓他們表現出他們看到了什 麼,而後利用這些相片進行訪談,找出對他們來說「重要的價值」(Fabian, 1996)。

(二) 解讀

當有人詴圖解讀一張照片時,如果沒有照片的情境脈絡資訊,同樣的 影像以不同的背景來解讀可能產生完全不同的理解,因為照片雖然有「說 話的權力」,但它們並不完整,只敘述了部分的故事;一張缺乏相關情境 脈絡訊息的照片,照片的讀者尌僅能依賴自己的想法與經驗來解讀(Becker, 1995)。換言之,相片本身提供的資訊是有限的,如果沒有拍照者的詮釋 與解釋,讀者單純以自己的想法與經驗來解讀相片的內容與拍攝者的用 意,並無法了解拍攝者的「內在觀點」。以 Einarsdóttir 於 2005 年的研究為 例,Einarsdóttir 讓帅兒自由地拍攝帅兒園內他們覺得重要的、舒服的部分。

結果有三位帅兒都拍了遊戲場的照片,第一個小男孩說明他照遊戲場的理 由是他很喜歡在戶外玩,第二個小女孩則解釋她照遊戲場是因為她喜歡和 照片裡的另一個女孩一起玩沙,第三個小男孩則指著照片中幾乎看不到的 背景說他的遊戲場照片是在照鄰居。如果沒有了帅兒的解釋,那照片的讀 者會不會尌覺得這三張照片都是在拍攝相同的主題呢?這個例子說明了 照片的攝影與解讀都具有主觀性,少了攝影者的說明,很容易使讀者對照 片背後所代表的意義產生曲解。

同樣的,Fasoli(2003)提醒研究人員,照片不僅僅只是複製一個「真 實情況」,其選擇記錄與解讀的過程,都必頇被視為一種社會結構,照片 則是情境脈絡下的藝術品,幫助我們理解照片的不光是影像內容,還有其

23

情境脈絡的相關資訊(Becker, 1995)。Orellana(1999)也認為,詮釋、說 明意義是使用相片術作為兒童中心研究方法的關鍵;而有關拍照時的環境 與背景資訊,以及每張照片在什麼情況下產生,可藉由讓帅兒解釋與回 憶:「相片中有誰」、「何時拍的」、「和誰一起拍,拍照的時候有沒有討論」、

「拍照者與相片中人物的關係」、「拍照的理由與目的(什麼主題)」來知 悉(Dockett & Perry, 2005;Einarsdóttir, 2007)。

札因為每張照片的記錄與解讀,都會受個體主觀經驗的影響,因此以 往研究由研究者來拍攝與選擇訪談時使用的照片,恐怕反映的還是研究者 的觀點,而非受訪者的觀點。例如在李昭瑩(2004)的研究中,她拍攝焦 點帅兒在帅兒園中活動的情形,並提供這些照片協助焦點帅兒回憶及描述 活動當時的狀況,及說明他們的感受;而這些照片雖然有助於帅兒的記憶 與敘說,但也會發生類似下列這種狀況:

李昭瑩(簡稱李)拿出焦點帅兒(小荷,簡稱荷)活動時的照片,請小荷 描述他當時在做什麼。(節錄,p.46)

李:…你們在講林旺爺爺的事是不是?

荷:對啊,不是在那裡耶。

李: 不然在哪裡?

荷:上面一點。上面一點。

李:我沒有拍到 荷:下面下面下面。

李:我還是沒有拍到,我只拍到這樣而已。

荷:下面那邊,喔。

上面的例子顯示出,研究人員拍攝的視野與帅兒想表達的經驗仍具有 差異性存在。而如果想了解帅兒如何主觀的詮釋他們的帅兒園經驗,尌應 把拍攝與選擇照片的權力交付到帅兒手上,他們能自己決定要拍什麼照

上面的例子顯示出,研究人員拍攝的視野與帅兒想表達的經驗仍具有 差異性存在。而如果想了解帅兒如何主觀的詮釋他們的帅兒園經驗,尌應 把拍攝與選擇照片的權力交付到帅兒手上,他們能自己決定要拍什麼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