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相關照護政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相關照護政策

偏遠地區的醫療資源缺乏問題,在世界各地普遍發生。為了讓該地民眾也享 有平等的權利,國內外均曾採行相關的照護政策以求改善。譚秀芬與曾泓富

(2003)就各國不同的照護政策,擇要分為「滿溢策略」、「情感認同」、「經濟誘 因」、「公費醫師」、「移民策略」、「多重訓練」及「支援醫院」等七種策略。而台 灣的相關政策,則以經濟誘因以及支援醫院為主要手段,以下將簡要說明國外與 台灣的情況。

「經濟誘因」屬於短期內最直接且見效的策略。Holahan 等(1979)以美國 加州為例,研究 Medicare 與 Medicaid 中給醫生的服務津貼,對醫生行為的影響。

結果發現醫生的醫療服務供給,對醫生從服務中所收取的價格變動相當敏感。本 文所欲探討的『基層醫師至醫療資源缺乏地區服務獎勵試辦計畫』即屬於其中一 種。台灣於 2002 年的試辦計畫起,針對政府認定的醫療資源缺乏地區,開放欲 前往執業的醫生申請診察費用加成。作為輔助的巡迴醫療,則是給予前往極其偏 遠地區提供醫療服務的醫師費用補助,以滿足計畫下所未能及的民眾需求。

「支援醫院」是透過衛生行政體系整合地區的醫療資源。也就是整合偏遠地 區的次級或三級醫院,成為該地的支援醫院。國外對整合的研究,從1980年代起 的併購、合資或簽約的整合組織,到1990年代的整合性健康照護系統(IDS)組 織型態興起,在美國的醫療實務與學術界皆曾興起廣大熱潮(林妍如等,2002)。

根據美國對整合性健康照護系統的定義,係指透過上層的衛生行政體系主導,針 對醫療環境缺乏的特定人口,進行不同醫療院所的整合,給予醫療照護、改善健 康及醫療服務品質,並降低醫療成本(Conrad & Dowling,1990)。而整合的模 式又可分為兩種類型,垂直與水平。垂直的型態為不同層級的醫院、醫療處置之 整合;水平的型態則為透過結盟或合夥關係的途徑壯大服務的提供廣度(Conrad

& Shortell,1996)。台灣的山地離島地區便以IDS為主要策略。中央健保局自1999 年起推動『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至今,已將所有山地離島鄉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納入計畫當中。實施的方法為健保局與國內大型醫院簽訂契約、給予經費,由大 醫院對各自負責的偏遠地區進行醫療資源整合。除了自家醫院輪流分派醫師與設 備前往服務外,還與當地附近的診所進行垂直整合以分工合作。截至民國2007 年底的資料顯示,執行現況為辦理28項計畫,20多家特約院所投入當地醫療服 務,每月提供1746 診次專科診療、全年約460萬人次診療、急性醫療與預防保健 服務(含當地院所服務量),支出醫療經費約計34.3億元(含當地醫療費用),民 眾對IDS醫療服務的滿意度達88%(全民健康保險統計動向,200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