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實驗儀器與原理

2.1 真空系統

當使用掃描穿隧電子顯微術來觀測Si(100)-2×1 表面時,樣品表面的斷 鍵很容易和空氣中的原子產生鍵結反應。因此,為了在實驗中能得到最正 確的實驗結果,必須要讓樣品表面不吸附其他氣體而影響實驗,超高真空 ( Ultra-high vacuum:UHV ) 的環境是最重要的條件之一。所謂的真空是指 在一特定空間內的部分氣體被排出,其壓力小於一大氣壓( atm )。而壓力單 位以 torr、Pa、mbar 的使用較為普遍,在本實驗室所習慣用的是 torr;而 一大氣壓相當於760 torr。 sublimate pump)、一個熱偶真空計 ( Thermal conductivity gauge )、一個離子 真空計 ( Ion gauge )以及四瓶氣瓶 ( H2、HCl、HBr、PH3),如圖 2.1-1。

圖 2.1-1:本實驗室的真空系統。1.STM 變溫控制器,2.STM hardware 控 制器,3.STM 工作站,4.CCD camera 的顯示銀幕,5.示波器,6.

CCD camera,7.STM chamber,8.Main chamber,9. 鈦昇華幫浦 和鈦昇華幫浦控制器,10. 離子幫浦和離子幫浦控制器,11. 離 子真空計。(本圖摘自本實驗室吳彭弘學長論文。)

抽真空的第一步就是使用前級幫浦,將氣壓由一大氣壓抽至粗略真 空;前級幫浦有很多種,有氣體動力式幫浦跟機械式的幫浦,其中機械式 幫浦必須上潤滑油來潤滑,但是由於真空腔與大氣的壓力差,使得油蒸氣 會流回到真空腔而造成污染,這會使得真空腔內的氣壓抽不下去。為了避 免這類的問題發生,所以我們的前級幫浦都是選用乾式幫浦 ( Oilfree pump )。幫浦連結順序簡圖如圖 2.1-2。

圖2.1-2:真空幫浦連接簡圖。各幫浦適用氣壓範圍在下列有介紹。

當前級幫浦將氣壓抽到10-3 torr 時,就可以開啟渦輪旋轉幫浦;由於本 實驗室所使用的渦輪旋轉幫浦是磁浮式的,而在啟動後,幫浦內的葉片會 分段加速到很快的轉速。啟動中的渦輪旋轉幫浦必須保持水平,絕對不可 晃動,以免造成葉片的損傷。

在使用渦輪旋轉幫浦抽氣兩小時後,氣壓會停留在10-7 torr 不再下降。

因為原本空氣中的水氣分子或其他氣體會殘留在腔體內壁上,此時必須烘 烤( baking )主真空腔,烘烤的目的是為了讓附著在主真空腔內壁的水氣和其 他氣體,經由加熱而被趕離腔壁。在剛開始烘烤時,由於在主真空腔內壁 的水氣和其他氣體含量很大,所以氣壓會很快會上升。因此在前 1~2 小時 內只須把氣溫加到 60~70 ℃ 即可,為避免加熱後真空腔的氣壓大於 10-6 torr,導致腔內部分金屬氧化,可視情況將離子幫浦開啟,以幫助氣壓的下 降。之後就可以將主真空腔均勻的加熱到 100~120℃,此時要把真空腔體 與外界相通的閥門關閉,也可把渦輪旋轉幫浦關掉了。將真空腔保持在此 溫度下必須超過16 小時,最後停止烘烤讓真空腔慢慢冷卻,同時配合鈦昇

以下簡單的介紹本系統所使用的真空幫浦:

4.鈦昇華幫浦:其原理為利用鈦物質的吸氣功能(getter),鈦為活性強的物 質,其可以和許多氣體形成固態化合物,鈦先由燈絲加熱 昇華,在幫浦壁上形成鈦膜並吸附氣體,通常使用於10-4 torr 以下氣壓,因氣壓過高可能使燈絲上形成化合物而抑制鈦 昇華的作用,且隨氣壓的降低其使用的時間也可降低,因 為氣壓低表示真空腔內的氣體分子很少,不須昇華過多的 鈦來達抽氣效果。

另一真空系統中重要的設備為測量真空度的真空計,以下簡介幾個實驗

中常用到的真空計:

1. 熱偶真空計:量測範圍為 1-10-3 torr 左右,其原理為腔內的氣體分子與發 熱體碰撞並帶走熱量,因氣體分子數多時,相對能帶走的熱量會較多,

則發熱體的溫度變低,電熱偶壓降低,反之則溫度升高、熱電偶壓較大,

由此來當作壓力大小的指示。

2. 離子真空計:其測量範圍為 10-1-10-12 torr 左右,其原理為由熱燈絲放射 的電子被加速後,與腔內的氣分子碰撞並使之游離,而被游離的氣體分 子被Collector 收集,由其收集到的離子數所形成的電流大小與真腔內壓 力成比例關係,由此方式可測量電壓。

2.2 掃描穿隧顯微鏡(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STM )

圖2.2-2:在寬度為 w,能量為 V0的位能井上波函數示意圖。

2.2.2 STM 細部結構

穿隧電流的產生是因為探針的尖端與金屬表面電子的波函數重疊後,

加一高電場誘發電子穿越電位障壁,而進入古典禁止區,這是一種量子的 自然現象,無法以古典觀點加以解釋。先決的條件需兩者接近電子波函數 可以重疊的距離,這個距離約為 5 Å 左右。穿隧電流與這個距離的關係成 指數函數而遞減的,大略地說,當距離增加一個 Å,穿隧電流約減為原來 的十分之一。探針在金屬表面掃瞄時,若穿隧電流為一定,記錄探針尖端 的高低位置,其圖形正是該金屬表面的形態。

所以在Scanner 上,其材料是選用壓電 ( Piezoelectric ) 材料。Scanner 上的探針會隨著電壓的大小而接近或遠離樣品。如圖 2.2-3,當在探針與樣 品之間加入偏壓,就會產生穿隧電流。

圖2.2-3:scanner 的示意圖。(此圖節錄自吳致禮學長的論文。)

圖 2.2-4 是 scanner 功能說明的簡圖。形如三角架的壓電裝置,是控制

離的控制可精確在0.1Å 內,而探針的最大的掃瞄速率為 1000 Å/sec,因此 在數分鐘內可掃瞄100Å2的面積。

圖2.2-4:掃描式穿隧顯微鏡功能說明簡圖。

探針垂直於金屬表面的移動是由一個回授積體電路加以控制,以便探 針掃瞄時得以維持恆定之穿隧電流。簡單說來,是由使用者先將偏壓和回 饋電流 ( Feedback current )設定好;一般而言,偏壓的設定大約是 Vbais=±2.2 左右,而回饋電流大多是設在 Ifeedback = 0.2~0.3 nA ( nano Ampere )左右。若

來的小時,系統會自動加大壓電材料上的偏壓,則差誤信號逼使探針更接 近樣品,因此得以記錄樣品表面的形態。

由於穿隧電流對探針與樣品表面的間隙大小非常的敏感,當探尖只有數 個原子時,其鑑別能力可達原子的大小,橫向的鑑別距離約為2 至 3Å,縱 向鑑別能力更可好至0.1Å 以內。至於穿隧電流大小,也是個很好的參考資 料,當探針與樣品之距離為5Å 而加於其間之偏壓為數十毫伏時,穿隧電流 是在 10-9 安培數量級中。以上動作不斷重複,直到穿隧電流和回饋電流相 同時,記錄此時的位置,探針再一到下一個位置重複以上的過程。將所有 的位置集合起來,就是STM 所掃描出的樣品表面。

2.3 探針與樣品的準備以及樣品溫度量測

2.3.1 探針( tip )的製作

在使用掃描穿隧顯微鏡時,由於所掃描出來的圖像解析度是非常高 的,也因此探針在此就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探針的尖端必須是只有幾個 原子的大小,以下介紹探針的製作方法。

探針依照其製作的方法不同可分為DC tip 和 AC tip 兩種,而這兩種探 針有著不同的特性。

1.DC tip:製作探針所使用的材料,在本實驗室是使用鎢絲 ( tungsten )。首 先將直徑0.5 mm 的鎢絲截成約 0.6 cm 的長度,並將鎢絲與正極接著,另外 負極與一不鏽鋼連接,並且將兩者完全沒入濃度為 10%的氫氧化鈉溶液 ( NaOH )中,通以 15 伏特的直流電壓約 3~5 秒,使之表面的保護層被去除,

其裝置如圖2.3-1 所示。

圖2.3-1:製作 DC tip 的裝置以及 DC tip。

2. AC tip:在製作 AC tip 時,必須先裁剪一段 4~6 cm 長的鎢絲,在利用上 面的方法將表面的保護層去掉。其裝置如圖 2.3-2,探針與不鏽鋼線圈是通 以約 5 伏特的交流電壓,探針沒入液面下約 1cm,而不鏽鋼圈的直徑是使 用10cm。剛開始通電壓時,可量測到電流約為 200~300 mA ( 此電流與溶 液濃度和液面下的探針面積有關。) 之後液面下的鎢絲會被蝕刻 ( etching ) 越來越小,而電流也會越來越小,當電流小到只剩下幾十毫安 ( mA ) 時,

將鎢絲取出並截取適當的長度之後,探針就完成了。但是由於AC tip 製作 時,只能用肉眼觀察探針蝕刻的情況,所以一旦取出溶液外發現失敗就必 須重做。就連製作成功的探針,能夠取到解析度不錯圖像的,其成功率也 不過只有三成多而已﹔不過每根成功的 AC tip 所能有效使用的時間均很 長,只要不撞針,每根AC tip 均可使用幾個星期。

圖2.3-2:製作 AC tip 的裝置以及 AC tip。

由於製作探針的方法和原理不同,所作出的探針針尖也不同,一般而 言,DC tip 在掃描樣品表面時,所得到的解析度是比較好的;而 AC tip 在

2.3.2 樣品的準備

在本實驗中所採用的樣品為4mm × 12mm 的 Si(100),在放入真空腔內 之前,必須先用高壓的氮氣,將樣品的表面上的雜質吹掉,以達到第一步 粗略的清潔。在準備使用樣品前,必須加熱樣品架 ( sample holder ),使 sample holder 上的雜質因熱而脫附。在 sample holder 背後緊連著一串燈絲,

將燈絲通I = 2A 的直流電,此時電壓為 6.2 volt、功率為 12.4 瓦特( W ),即 可加熱sample holder,此方法稱為 resistive heating。每次 resistive heating 的 時間都必須超過6 小時才行。

圖2.3-3:STM sample holder 示意圖。

之後就是將直流電直接通過樣品,將樣品加熱到約700℃,使樣品表面 的雜質熱脫附掉,此步驟稱為direct heating,此步驟約需 16 小時以上。

接下來就是樣品flash 的步驟,此步驟對於樣品表面的好壞影響是最大 的,所謂的 flash 就是將表面通 I = 8.5 安培的直流電持續約十到數十秒不 等,使樣品溫度高達 1250℃,而使得表面的雜質和氧化層被破壞掉,之後 即可得到乾淨的Si (100)表面。從前樣品在第一次使用時,我們是將樣品通

樣品的表面有許多的缺陷 ( defect )。最後嘗試出來最好的方法是:將樣品 通以I = 8.5 安培的電流,持續 10 秒,第一次使用前要 flash 兩次,並且在 每次 flash 後,必須等到氣壓降到 5×10-10 torr 以下時,才可繼續下一次的 flash。以後每次用這個 sample 實驗時,只需將樣品 flash 10 秒一次即可。

利用此方法可使得sample 表面較為平坦,而且 defect 也很少,sample 的壽 命也可變得很長。

2.3.3 樣品低溫溫度量測

由於本實驗是在低溫下曝氣,因此欲得到在曝氣時的樣品溫度,故對此 時的樣品做溫度之量測。首先我們設計一中空管,最底端採用銅,方便導

由於本實驗是在低溫下曝氣,因此欲得到在曝氣時的樣品溫度,故對此 時的樣品做溫度之量測。首先我們設計一中空管,最底端採用銅,方便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