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知識密集服務業之分析向度演化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0-35)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第四節 知識密集服務業之分析向度演化

當分析 KIBS 時,研究者立基在不同概念下進行其調查研究,本節將依據所 篩選之三個概念向度來檢視 KIBS 變動:知識向度、經濟向度、及空間鄰近性向 度。

一、 知識向度

1990 年代開始,眾研究者開始將 KIBS 視為一種單獨的研究議題,他們大 多數常將此一名辭視同「顧問諮詢產業」或「企業服務業」,但並未觸及 KIBS 產業中的「K」此一知識面。而典型上,「專業」或「多資訊」等辭彙被運用係 為了突顯 KIBS 的特徵,例如當談及 Wood et al. (1993)對 1980 年代英國之企業 服務產業的成長研究時,此很容易被理解:「……這些服務產業(對從未自行發 展的客戶提供技術與科技)的分布,已獲得其自我的動力,但仰賴其他企業服 務產業的區位;1980 年代所看到的需求,不僅是「資訊豐富」、更需是「深具專 業」的環境」。基此,KIBS 對其客戶而言,主要被認為是特定資訊的提供者或 轉移者。Antonelli (1999) 將 KIBS 的浮現描述為是知識制度形成的結果,換言 之,KIBS 被視為是提供資訊服務(information-based services)的支援者,KIBS 廠商與製造業廠商是不同的,不只是因為製造業廠商生產人工製品而 KIBS 廠商 提供服務,且是基於二者產出的不同本質。相對於製造業廠商的產出是含括高 度之已符碼化知識或知識的符碼化(codified knowledge),KIBS 廠商的產出則包 括高度的無形知識或潛移默化知識;結果,KIBS 不再被視為是特定資訊的轉移 者,而是扮演其客戶之潛移默化知識基礎、與在提供互動問題解決過程上更廣 泛之經濟知識基礎二者間的中介角色。

更進一步嘗試去調整解析在 KIBS 與其客戶之互動間,解析角色知識循環的

扮演,Muller and Zenker (2001)進一步提出假說「這些互動激發創新系統中知識 的產生與擴散」。依此觀點,KIBS 客戶之知識撥用不僅是知識由 KIBS 到其客戶 之轉移效果,也是 KIBS 與其客戶合作對知識再加工過程之結果呈現。

Strambach (2001)分析指出在 KIBS 之知識生產與擴散過程中主要有三階 段,除知識獲取外,包含潛移默化與已符碼化型態,其指出尚有知識再融合階 段、與最終的知識趨向客戶廠商的轉移階段(亦即擴散)。知識融合過程發生於 KIBS 中,藉由與客戶互動所獲得知識與既有知識相結合,獲得和產生新知識。

由圖 2-4 得知,新知識的獲取發生於與受託廠商的互動中,此一以互動是藉由為 客戶廠商解決問題之行為上而學習獲得。就如 Strambach(2001)所強調,允許 KIBS 去生成其自己的市場,並且藉由潛移默化的方式獲取新的知識,強化或創新的 服務形式讓知識擴散與移轉,因此知識的擴散與互動及知識產生的新可能性是 相互關聯的。KIBS 與受託廠商的互動可能經由學習過程而強化 KIBS 的知識基 礎,並且導致互動的新可能性。

因此,KIBS 的知識過程,與 Ancori et al. (2000, p.267)所提知識撥用的觀點 是連貫的,其指出「…未加工知識的撥用,亦即整合其感知環境背景,不是一 種傳送的結果,而是一種再驅動過程的結果」。一旦符碼化,知識可被處理且以

「組件」方式售於受託者;結果,符碼化有助於知識主體的可分割性。最後,

在廠商中經由分布與合併,符碼化增加整體知識基礎、以及作用者的吸收能力。

此 可 能 依 次 導 致 一 種 逐 漸 增 加 之 知 識 創 造 、 更 進 一 步 的 創 新 與 經 濟 成 長

(Cohendet and Steinmueller, 2000)。

此與 Bettencourt et al. (2002)所提出的觀點也一致,其指出 KIBS 的附加價值 活動主要包括發展客製化服務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的之知識的累積、生成或傳 播;對這些研究者而言,KIBS 需面對「教育」其客戶的必要性,而不僅是「通 知』客戶們有關所供應之服務的意義與內容。故此,諸多學者認知與分析之 KIBS 活動的知識內涵上的各種變動,可被加以追蹤解析,由最初 KIBS 被視為一種單 向將「專業化資訊移轉」給其客戶,到後來轉變成大多數認為「KIBS 不僅是知 識的供應者,且也是客戶遭遇問題或協助其獲得知識,最終進而影響客戶的企 業發展」。

廠商與KIBS互動

(知識擴散)

新知識獲取

(潛移默化與明確)

符碼化

(知識再結合)

F1 F2 F3 F4 Fn

符碼化

(知識再結合)

新知識獲取

(潛移默化與明確)

廠商與KIBS互動的 新可行性

(知識擴散)

F1 F2 F3 F4

Fn

圖 2–4 知識生成與擴散 V.S.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活動

(資料來源:Strambach et al. 2003)

二、 經濟向度

在步入知識經濟時代,以及產業全球化與專業分工的趨勢下,科技環境變 化快速,高科技產業迅速成長,過去傳統製造業依靠的物質、土地、資金等要 素,已被知識、科技、創新等觀念所取代,網路科技、生物技術及半導體等高 科技、高知識的產業,成為社會生產資源的新主流。因此隨著經濟結構的改變,

與基於強化其核心競爭力、降低成本及信任專業服務等因素之考量,使得產業 價值鏈拆解的情況愈趨明顯,甚至將原屬於其內部的某些業務外包給其他業 者,該等拆解以及外包出去的業務即轉化成為服務業(服務業發展綱領及行動 方案,2004)。其中以專業知識為基礎服務,提供廠商技術服務的知識密集型服 務業,對於有高風險、生命週期短、流通貨物快速的高科技產業而言,由於必 須需要有專業、完整的資訊行業幫忙短時間解決需求者、供給者之間的相關業 務,以提供工作效率及產業的品質(林佳錚,2002),這此經濟需求及結構改變 下,使的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快速成長,廠商在利用知識與資訊的激發,應用在 製造過程中,有別於過去限於土地、資金等生產因素上,藉此維持經濟上的優 勢。

因此,隨著經濟結構的改變使服務業型態也隨之變化,以知識為其他產業、

企業(組織)或個人提供知識型服務的行業逐漸快速成長,影響整體產業的生 產力,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能提供新的資訊及專業服務,也因此促進知識密集型 服務業能擴大規模及市場。Goe (1990) 認為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成長原因有:(1)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成長製造業在空間聚集所造成的外部性有很大的關聯性。

(2)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可以獨自創造區域的生產力而成長,因有不同大型企業 聚集,使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會集中於發展快速的都會區。

知識在經濟中的角色愈趨成長的背景下,空間聚群之知識密集服務產業在 知識的創造者與傳遞者二者中之重要性愈增長;尤其,知識密集服務業在鼓勵 作用者間網絡關連發展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基此,知識密集服務業是促使 經濟作用者間知識(特別是潛移默化的知識)移轉的重要活動者;就意義上,知識 密集服務業廠商扮演一個橋樑化的作用者,允許其他在區域、國家與國際環境 背景中尚未鏈結的廠商間提供知識移轉(Howells and Roberts,2000; Muller 2001)。而在知識經濟中,知識密集服務業對促進區域產業經濟活動更有效率的 運作則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劉明溱,2009)。

三、 空間鄰近性向度

由知識經濟所依賴的創新活動之特性,強調空間鄰近性、地方化學習網絡、

面對面互動等,使得相關高科技事業產生聚集的現象。在一些科學領域例如組 織研究、創新研究和區域研究中,理解到鄰近性有助於經濟互動與績效;而鄰 近性經常被提出做為包含諸多不同向度之概念,例如包括有認知、實質、組織、

和制度等的鄰近性,而 Boschma(2005)更進一步充分探討多面向之鄰近性 。 廣義而言,鄰近性之概念主要把焦點從作用者間互動汲取出不同的基礎,亦即 經濟作用者當嘗試去合作與提昇其經濟績效時,會建構在不同之鄰近性向度基 礎上 (胡太山,2006)。

鄰近性(例如空間、社會、文化等)對營造此些階段是相當有幫助的,因 為潛移默化知識的重要性,所以既有的空間型態甚至可能受 ICT 的發展而被強 化。Bureth and Heraud (2001) 對此現象明確指出:「在新知識基礎經濟中有一相 當吊詭的情形,即:去物質化的趨勢以及通訊技術的發展應相當程度地協助協 助創意網絡以抵減距離因素;但同時另也出現,複合感知的過程不僅需大量已 符碼化之科學與技術資訊的流量,同時也需要很多潛移默化的知識來運用及接 合此些資訊。因而,鄰近性是有關係的,因為建構共通的潛移默化知識意指緊 密的接觸,至少在初始階段是如此」。知識流動可能趨向有區域差異,且甚至強 化了區域的不均衡;依據 Wood (1998) 分析 KIBS 需求與供給回應指出,KIBS

廠商的擴展導致核心區域支配的強化。他的分析指出 KIBS 與其受託者在不同空 間層級上互動的特徵,且特別著重兼具顧問諮詢與製造部門之大型廠商、以及 國際與國家尺度互動的角色。

Koschatzk 於 1999 年進一步提出假說,即 KIBS 的創新活動也反映出他們 與夥伴互動的能力,並且指出「廠商創新密集度」和「網絡與互動空間範圍之 整合」二者間存有某中關係,第一,地方創新網絡呈現出 KIBS 比製造業廠商來 得重要,「一般,合作夥伴間的空間距離是有關係的,顧問諮詢服務更甚,然而 在與技術服務廠商的互動上,空間鄰近性非網絡形成的先決條件」。第二,創新 的 KIBS 和研究機構間的連結呈現,不同於一些與製造業廠商之緊密的區域連 結,主要差異在於「著眼於與其他服務業廠商及研究機構的網絡關係,創新密 集的服務業廠商展現出一種更強烈的傾向,而趨向於區域間的網絡形成而非區 域內的網絡形成」。最後,也可能是最重要的,為了理解空間對 KIBS 產業活動 的影響,網絡行為中的區域間差異呈現出,位於核心區域之廠商具有較高之區 域間互動的可能性,而鄉村區則以區域內接觸為主。

同樣的方式,Muller and Zenker (2001)也強調鄰近性、區位、區域與國家創 新系統在 KIBS 的互動、知識相關活動及創新能力上具有影響。Keeble and Nachum (2002)針對英國位在核心倫敦區、East Anglia and southwest England 的 300 家中小型 KIBS 廠商的詳細調查後,闡釋 KIBS 的群聚形成是對客戶之需求 的結果,同時也是與客戶具有鄰近性與可及性的利益(指對位在倫敦之客戶及 全球的客戶皆是)。同時,調查結果也強調 KIBS 之「集體學習」與網絡形成之 地方化過程的存在性與重要性,提出強烈的實證結果。最後,其研究驗證出倫 敦內既有地方企業具有高比率的新創或衍生廠商產生,顯示鄰近性對於 KIBS 而 言:「空間確實非常有關係」。

同樣的方式, Czarnitzki and Spielkamp (2003)在 KIBS 的集中、空間範圍、

與創新力之間建構起連結,他們主張:『商務服務的輸出率,對市場成功與國際 化而言,是一種指標,並且分析顯示,具較高的組織性或持續創新行為的企業 服務產業,與沒有創新或具系統性研發的廠商相比,有明顯較高的輸出活動」。 Koch and Stahlecker (2006)調查德國三個都會區(Bremen, Munich and Stuttgart)之

「KIBS 廠商設立」與「他們個別的創新和生產系統」二者間的關係,他們強調,

和其供應商與客戶之空間鄰近性,似乎扮演著關鍵角色,尤其對新設置之 KIBS 廠商發展的早期階段更是重要(指空間鄰近性)。此外,他們指出,區域知識基 礎的構成,在這些新成立廠商之成長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也強調:『視特定之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0-3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