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Copied!
8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高科技地區知識密集服務業演化之研究-以新竹 與台南地區為例

A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in high-tech districts: a comparison between Hsinchu and Tainan

Districts

系 所 別: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 姓名學號:賴玫樺 M09505027

指導教授:胡太山 副教授

中華民國 九十九 年 一月

(2)

高科技地區知識密集服務業演化之研究-以新竹 與台南地區為例

摘 要

成功的永續產業發展環境需要許多不同層面的資源,以形成一個完整的產 業網絡。而知識密集服務業(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簡稱 KIBS) 是知識經濟和服務經濟時代下產業互動與服務互動所發展出的概念產業。其所 提供的是從諮詢概念發展出來的一種服務型態,作為提供客戶及企業相關知識 技術、創新概念的服務,並能在某一特定空間環境中達到知識與技術或以知識 為基礎的技術產業間的交流。因此,知識密集服務業在創新環境的氛圍中應具 備聯繫的關係;反之,從高科技產業探索其關係時,期發展必然也存在具有高 含量的知識密集性的服務。

知識密集服務業是一種中間需求的產物,進而發展成為一種具有附加價值 的產業型態。所以知識密集服務業形同是在同類型或非同類型(但具關聯性)產業 的互動上扮演著重要的關鍵角色。藉由彼此間的知識交流和商業競爭促進知識 與技術的成長,並帶領產業做更多元化的發展與成長。因此,本研究以高科技 產業群聚的科學園區所在地為依據,針對新竹科學園區與南部科學園區針對科 技產業與知識密集服務業的演化與角色扮演,進行探討。針對所有研究內容、

文獻回顧分析與產業資料描述分析、以及迴歸分析結果作整理並提出研究建 議,經整合從產業生命週期觀點分別檢視知識密集服務業在發展過程中的互動 關係。

關鍵詞:知識密集服務業、高科技地區、迴歸分析

(3)

A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in high-tech districts: a comparison between Hsinchu

and Tainan Districts

Abstract

The successful and sustainable industry needs diverse resources, which can form a completing industrial network. 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 (KIBS) is a conceptual industry that interacts between industry and service in the era of the service and knowledge economy. Actually, KIBS support one kind of service pattern that developed from the concept of consultation. Moreover, this industry can also carries ou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or the communication among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of knowledge based industries. Thus, KIBS should provide the interaction in innovative environment and vice versa. It should exist highly knowledge intensive service (in innovative environment) when people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from high-tech industry

KIBS is an intermediate demand for products, and then this industry advances into a type of value-added industries. In fact, KIBS as an important role that interact relative industries in the same type or an unusual type of industrial interaction leads industries towards various development and growth by knowledge communion and benign business competition. Thus, the study has examined the evolution and the role-play of high-tech industry and KIBS between Hsinchu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and Tainan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Furthermore, this research aimed on the analysis of research contents, literature review, industrial data, the result of regression and giving the suggestion of this study in final, which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of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KIBS from the relationship in the view of industrial life cycle

Keywords: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 The high-tech districts, Regression

(4)

謝 誌

三年多的時間看似不短,卻也是一千多個日子,只是這些日子裡也幾乎見 識了人情冷暖與生離死別。不管這些日子如何,但我很明確的知道這一切得來 不易。現在,結束了。

首先要謝謝從大學時期就帶著我作專題以及指導論文的胡太山老師,無論 在我學習或是生活上時常給予幫助與建議。另外還有陪伴我每次奮鬥時瘋言瘋 語的研究室成員,幫我潤飾我破破爛爛中文的秉靜學姐,修正我那也沒多好的 英文的光潔還有幫助我把資料更加全備的同學、學弟妹們和我最愛的冷宮夥 伴,當然還有影印店的好夥伴黃老闆啦。這本論文的完成沒有大家的協助我應 該會更痛苦吧。

另一方面也要謝謝這段時間和我一起走過這些路的美雪、莘弘、老江、建 築系歷任助理們(尤其是兩位戴姓助理)、昌佑兄弟、姐姐、電機所的眾家大小瘋 子們(圓圓、美惠、葉太太、丁、肥、小歐、507…..還有所有的小學弟們),沒有 你們在後面弄我,我的生活應該無法每天笑口常開吧,更要感謝大家常在我需 要協助和幫忙的時候所提供的協助。

也感謝一路與我常在的清大合唱團(尤其是 08 級的夥伴們)及楊老師,沒有 音樂的人生是枯燥的,因為有你們讓我延續了一些音樂的生命。以及教育實習 階段很照顧我的林先生主任(博士)、潘老師、沛瑜姐、趙主任等人,還有我的夥 伴淑姿老師。

以上的這些人是除了專業學習上之外我在這間學校、這個階段得到的最大 資產。

最後,更要感謝為我口試的呂老師還有陳主任,謝謝兩位百忙中撥冗出席,

也給予我寶貴的意見。

當然我最感謝的,還是我的家人,謝謝拔拔,讓我一直都可以沒有負擔的 讀書;謝謝我的姐姐妹妹們,雖然常常罵我,但我知道你們也是愛我的。還有 我們家的 Ellie 和畇。

我常說的爛話:要謝的人太多,只能謝天。而我,終於可以把所有的東西 整理起來拿去積灰塵了。真的,謝謝大家,跪下來都不夠謝了。我最大的感恩 只因為有你們

新竹-玫樺

(5)

目 錄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3

第三節 研究內容 ...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6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第一節 產業群聚和生命週期概念 ...8

第二節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定義及特性之探討 ...12

第三節 創新系統與知識密集服務業之相關理論 ...18

第四節 知識密集服務業之分析向度演化 ...23

第五節 解析知識密集服務業之實證研究發展 ...28

第六節 小結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研究概念與假設 ...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資料蒐集 ...33

第三節 研究資料分析方法 ...34

第四章 高科技地區創新系統中知識密集服務業之演化

第一節 新竹與台南地區產業生命週期分析 ...36

第二節 新竹與台南地區知識密集服務業分析 ...51

第三節 知識密集服務業於新竹與台南地區創新系統之演化差異 ...5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67

參考文獻

(6)

圖目錄

圖 1- 1 研究範圍圖 ...3

圖 2- 1 服務創新的內容 ...19

圖 2- 2 服務提供系統 ...20

圖 2- 3 知識密集服務產業與中小型廠商之正向循環關聯 ...21

圖 2- 4 知識生成與擴散 V.S.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活動 ...25

圖 3- 1 研究架構圖 ...31

圖 3- 2 高科技產業地區廠商與知識密集服務業的關係假設圖 ...32

圖 4- 1 新竹科學園區設置前後主要聚落分布圖 ...38

圖 4- 2 新竹科學園區歷年廠家數成長圖 ...40

圖 4- 3 新竹科學園區歷年就業人口成長圖 ...40

圖 4- 4 新竹科學園區歷年生產力成長圖 ...41

圖 4- 5 南部科學園區歷年廠家數成長圖 ...46

圖 4- 6 南部科學園區歷年廠家數成長圖 ...47

圖 4- 7 南部科學園區歷年生產力成長圖 ...47

圖 4- 8 新竹市知識密集服務業散佈位置圖 ...53

圖 4- 9 台南市知識密集服務業散佈位置圖 ...56

圖 4-10 台南地區知識密集服務業廠家數對台南高科技產業地區生產力迴歸曲線 ...60

圖 4-11 台南地區知識密集服務業廠家數對台南高科技產業地區廠家數迴歸曲線 ...60

圖 4-12 新竹地區知識密集服務業產值與新竹高科技產業地區生產力和專利數發 展比較圖 ...62

圖 4-13 新竹地區知識密集服務業就員工數與新竹高科技產業地區生產力和專利 數發展比較圖 ...63

圖 4-14 台南地區知識密集服務業廠家數與台南高科技產業地區生產力和專利數 發展比較圖 ...64

(7)

表目錄

表 2- 1 知識密集服務業的兩種主要分類 ...13

表 2- 2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定義與包含產業範圍一覽表 ...15

表 2- 3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之特性比較表 ...16

表 3- 1 變數資料說明 ...35

表 4- 1 新竹市各級產業就業者人數表 ...39

表 4- 2 1981 年至 2008 年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產業發展表 ...41

表 4- 3 1982 年至 2008 年新竹市廠家數與登記資本額 ...42

表 4- 4 新竹縣各產業就業者人數 ...43

表 4- 5 苗栗縣各產業就業者人數 ...44

表 4- 6 1998 年至 2008 年南部科學園區產業發展 ...48

表 4- 7 台南市各產業就業者人數 ...48

表 4- 8 台南縣各產業就業人數 ...49

表 4- 9 2006 年新竹地區(含苗栗縣竹南鎮、頭份鎮)各產業類別發展概況 ...52

表 4-10 1991~2006 年新竹地區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產業概況...53

表 4-11 2006 年台南地區各產業類別發展概況 ...54

表 4-12 1991~2006 年台南地區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產業概況表 ...55

表 4-13 新竹高科技產業地區產業與新竹地區知識密集服務業相關係數表 ...57

表 4-14 台南高科技產業地區產業與台南地區知識密集服務業相關係數表 ...58

表 4-15 新竹地區知識密集服務業廠家數與新竹高科技地區產業系數判定值 ...59

表 4-16 新竹地區知識密集服務業廠家數對新竹高科技地區生產力顯著性表 ...59

表 4-17 新竹地區知識密集服務業廠家數對新竹高科技地區相關參數表 ...59

表 4-18 台南地區知識密集服務業廠家數對台南高科技地區產業系數判定值 ...61

(8)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在現代知識經濟已成為二十一世紀先進國家經濟發展之重要方向,知識之 創造、流通與加值為世界各科技國家的施政核心理念,因此「知識的創造、流 通與運用」已成為產業發展成功的關鍵。在知識經濟時代產業發展競爭要素,

除了包含人力資源與知識技術等智慧資本外,資訊通信技術的應用促使產業競 爭產生根本性的變化,其不僅包括以往所重視的科技製造業,更擴及知識服務 業,以知識驅動的知識產業成為支撐知識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全球化與知識經濟發展將影響製造轉型為服務化時代,將生產延伸至通路 式或行銷服務,以走向國際市場。因創新使服務業的特性增加並提昇效能,甚 至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創新也能提供高科技產業在製程上、競爭上獲得益處。(徐 進鈺,2001)由互動關係了解高科技產業重要部門,支持高科技產業的創新部門 與其他衍生的高附加價值的設計產業作為主要生產服務部門(例如:金融服務與 投資顧問、高科技資訊與生技設計等),這些部門的功能強調利用知識增加產業 的附加價值,也就是所謂的創意型或是知識型產業。因此在全球極力發展知識 經濟的時代裡,透過資訊科技讓疆界產生模糊,由原本的區域經濟走向世界經 濟,國界不再成為知識流通的障礙,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在其中扮演協助技 術(或知識)開發、諮詢、移轉與擴散的角色,同時也是整個國家創新體系中的中 介者,甚至為驅動者的角色(李雯雯,2003),並且相較於製造業及一般服務業而 言,知識密集服務業(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KIBS)無法以傳統方 式進行貿易活動,而是無形的知識傳達。

創新活動在全球化與國際競爭優勢的驅使下,其重要性已是不可動搖,尤 其是空間的鄰近性與地方產業的學習化,使得高科技產業聚集於少數地區,並 且引發新知識之產業活動更趨於集結。目前在高科技產業所聚集之高科技地 區,其發展需要有四個方面去支援產業知識創新的過程,以增加地方的創新能 力,即地區性產業的網絡結構、技術基礎設施

1

、文化機制與緊密的科技社群活 動的連結;因此區分出更多專殊化的產業來服務整個需求市場,就由整個環境 來看,這些在能提供專殊化機能的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可以自然與高科技產業形 成一種「互依演進」的現象(胡太山等,2002)。因此地區創新的競爭,基於競爭 市場,希望產業發展的效率達到最佳,需要多方面的服務產業,促使多種在知

1 技術基礎設施除一般傳統之硬體設施外,主要包括有大學與研究機構數、大學研發機構之研發經費、廠 商之研發經費及地區機制的創新與形成。

(9)

識密集型服務業趨於在園區之鄰近地區群聚,並且對空間分佈於不同時期變動 而有所差異。

就台灣目前聚集之高科技地區來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於 1980 年設立,其 設立之後帶動國內製造業的創新與升級,並且吸引更多的廠商設置,另一面也 帶動了園區周邊地區產業結構與經濟活動的發展,成為我國高科技產業的主要 發展基地。在 1996 年在基於加速促進我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的考量下,建設第 二科學工業園區–台南科學工業園區,期望設立之後能輔助竹科廠商持續發展,

以及建立另一新興產業的發展網絡。之後為能連結新竹與台南科學工業園區形 成台灣西部科技走廊南北兩端的串聯起點。因此在全球化專業科技的需求下,

隨著服務層級的逐漸提升,及基於園區內外廠商的需求,形成園區周邊聚集一 些相關服務產業(例如金融保險業、倉儲運輸業、資訊服務業等),這些專業服 務廠商提供不同供給與服務滿足科學園區及地區關聯產業的發展需求。而此些 產業互動將引發改變土地的價值、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資金與資訊的匯集等 效益。

台灣的科技產業並沒有政策上明確的定義,嚴格講起來,主要是指的是在 科學園區的產業廠商,因此科學園區可謂是台灣高科技產業的聚集地,所以過 去有關高科技地區或園區之相關研究探討甚多,但甚少觸及地區之產業創新環 境或新創廠商衍生環境之建構;尤其構成產業創新環境之主要因素就是技術基 礎設施中,對新創廠商衍生環境相當關鍵的「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同樣地,過 去就知識密集型服務業進行分析的研究亦有,主要多以知識密集服務業的定義 與界定,以及知識密集服務業的研究服務模式、傳遞與群聚行為為主,對於知 識密集服務業落實在產業當中,探討其在企業中的演化或其生命週期的研究卻 是較為缺乏的。因此本研究將針對科技廠商聚集的科學園區所在區域的新竹與 台南地區為例,檢視其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之演化過程並進行比較研究,並且藉 由園區與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其發展變遷作為本次研究之方 向。

基於上述之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 藉由文獻回顧瞭解高科技地區之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與創新環境之間的互動 關係,探討其在高科技地區的技術創新環境與新創廠商衍生環境中之角色 扮演。

(10)

二、 經由對高科技產業相關聯之知識密集型服務業進行調查與分析,了解園區 與周邊地區於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之關聯發展。

三、 針對新竹與台南地區進行比較研究,分析在知識密集服務業在面對科學園 區不同產業發展階段下,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與園區之互動現象中,供作政 府後續規劃高科技產業空間政策發展之參考依據。

第二節 研究範圍 一、 研究範圍

本研究將分別以科學園區所在的區域及其周邊為研究範圍:新竹地區(包含 新竹市、竹東鎮、竹北市、湖口鄉、寶山鄉及苗栗縣竹南鎮及頭份鎮)及南部地 區(包含台南市、善化鎮、安定鄉、永康市及新市鄉),作為欲研究知識密及服務 業的空間範圍。

圖 1-1 研究範圍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台南市 永康 新市 善化

安定

台南科學 園區

(11)

二、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 1991 年至 2006 年共計 16 年,工商暨服務業普查資料,以及 1997 年至 2006 年共計 10 年,工研院技術移轉各縣市別與產業別統計資料,作為主 要分析資料;另外,輔以工業統計調查報告資料;由於行政院主計處所訂定工 商分類之「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中細分類的,「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資 料處理及資訊供應服務業」、「顧問服務業」、「研究發展服務業」、「企業總管理 機構及管理顧問業」及「專門設計服務業」等產業類別為主,對於高科技地區 的發展及經營,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本研究將以此六項服務業,作為後續實 證分析的資料。

第三節 研究內容

隨著經濟持續發展,都市經濟產業結構的轉變會由早期之一級產業,轉變 為二級產業、進而成為以三級產業為重心的結構型態(Daniels, 1985; Richardson, 1973)。發展高科技產業主要是藉由根植地方化產業網絡的形成,以進一步提昇 地方產業的升級。知識經濟所依賴的創新活動之特性,強調空間鄰近性、地方 化學習網絡、面對面互動、組織鄰近性等(Audretsch, 1998; Feldman et al. 1994;

Saxenian, 1994; Marja,2005)。對同一地方化(co-localization)具有互動學習和溝 通,但並非是必要的基礎,重要的是相互的互動和合作才是絕對必要的鄰近性 (Marja,2005),這突破了過往對於創新網絡和創新的互動以及對產業在知識產生 和創新浮現必然具有空間鄰近的特質,故此知識密集服務業,也將因為在創新 環境的互動下突破地方化,更加肯定知識密集服務業是創新互動的概念係關於 提供支援影響創新過程、或從支援影響創新過程取得互動性的獲益。

本研究的目的將以在創新環境下,針對知識密集服務業產業的發展,釐清 科技產業的群聚下發展所衍生出的知識密集服務業與其相關產業的成長。因此 在分析的對象中,以台灣目前最具規模的新竹與台南科學園區為主。透過在對 於建構科技廠商與知識密集服務業互動概念模式下所生成的群聚,探討科技廠 商與知識密集服務業二者間,分析其知識密集服務業的改變與整體產業現象。

探討園區及周邊科技產業生成的知識密集服務業間的互動演化及發展之可能影 響因素,探討創新和地方化下群聚所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互動、成效和對區域 的影響。本研究著重的是在一種知識密集服務業與科技廠商之間的現象,並探 討互動的結果並予以檢視。

(12)

本研究分為三個主要步驟:

第一部分,探討知識密集服務業的特性。第二部分,目的在確認創新環境 中知識密集服務業與科技廠商間群聚互動活動。第三部分,以呈現所蒐集之資 料結構作為實證探討所選定之統計方式進行分析,藉由對不同運用過程的具體 結合所得之統計作為佐證。

(13)

第四節 研究流程

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

知識密集服務業定義 與特性探討

產業群聚與產 業生命週期

的概念

解析知識密集服務業 之實證研究發展 創新系統與知識密集

服務業之相關理論

產業生命週期與區域創新 系統分析

探討科學園區成立時間、區位不同其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空間分佈及差異

結論與建議

研究緣起理論探討實例探討成果建議

研究範圍與內容

相關文獻探討

研究設計

資料蒐集與分析

知識密集服務業於創新環 境之角色扮演與演化差異

z 迴歸分析

z 統計敘述分析

(14)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創新活動在全球化與國際競爭優勢的驅使下,其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尤其 空間的鄰近性與產業學習的地方化,更使得高科技產業聚集於少數地區,這趨 勢引發以新知識為基礎的產業活動高度集結於此區域中,尤其高科技產業為爭 取競爭優勢,積極接近或尋求串聯新知識的產生源,以求新知識能更有效率的 被移轉,也顯示過去傳統產業也產生聚集效應,但卻未必能激發創新的產生。

然而,在探究創新的同時,也必須同時探討群聚的概念。「群聚」是地理空 間上互相關聯的企業、專門供應者、服務提供者和相關機構在某一領域是存在 於一個國家或地區,群聚的產生是因為需要提高產業生產力,使企業能夠在市 場中競爭,因此在產業區中發展和提升群聚是一個重要的策略,各國政府、企 業和其他機構,倡導發展群聚發展建立產業區模式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政策的方 向,但須建立在經濟穩定、私有化、市場開放及降低商業成本等條件上。所以 當政府在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同事,同時也證明區域經濟因為資訊科技的發 達的前提下,已經結合沒有疆界的世界經濟,使單純只在區域經濟發展的產業,

幾乎沒有任何競爭力。所以聚集有多麼的普及,1994 年經濟學人(Economist)

就指出「…甚至是最新興的產業也遵循空間集中的舊法則,從產業形成的初始,

在快速成長的新領域中之公司,已趨向在一小區域中群聚」。

群聚是創新的必要條件(Baptista, 1996; Baptista and Swann, 1998; Breschi, 2000),亦即能將新知識應用生產並商業化者只侷限在世界上的少數地區之主因

(Audretsch, 1998)。在過去研究中也推論指出,在聚群中,因為組織能更有效 率及創新,但尚需仰賴有效率且彈性適當合作、維持在產業分工的可能性下適 當競爭而定,因此具有可分工性之製程及可運輸之產品或勞務的產業是滿足群 聚之必要條件。而在以園區為發展中心之高科技地區基於產業跨界分工及對專 殊化服務性產業之需求日增,也逐漸傾向結合相關服務產業的支援而呈現出一 套完整的發展關係,與傳統產業在知識外溢、創新活動、技術基礎設施及學習 能力的互動等方面的發展形成差異,顯示出知識密集服務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服務業對地方性或是世界經濟發展之重要性與日遽增,一般而言,在服務 產業中學術上的探究,特別是知識密集服務業是近來的一種現象。但過去國內 外相關研究,常針對知識密集服務業對地方發展影響(例如就業、外部效果等)

作較多的分析,但對於服務業與地方產業發展的互動情況則著墨較少。本文藉 由產業群聚取徑、產業生命週期概念及相關文獻針對知識密集服務業相關的定 義、發展歷程、空間發展等進行回顧,以做為進一步嘗試分析在高科技產業地

(15)

區中,知識密集服務業對知識提供、轉換與擴散之機能與角色在空間演變之基 礎。

第一節 產業群聚和生命週期概念 一、產業群聚對創新的影響

最近,從產業地理及新區域論的文獻中,普遍都認同全球化時代產業是未 來經濟發展的關鍵,並且立基在產業區域的制度建構上,而區域競爭力,更是 立基在產業群聚網絡與創新學習制度的基礎上(Cooke et al., 1998; Cooke, 2001;

Cumbers et al., 2003),許多專家學者也以數字的實證表示區域產業集聚和地方網 絡的重要性,其中最常見的是 Porter 的產業群聚理論如鑽石理論和經濟地理原則 等,讓許多國家的政府和組織在擬訂相關產業政策引用其概念,並且部署新的 產業群聚政策來刺激本身區域經濟,藉此加強全球競爭力。

在早期文獻中,已有傾向去檢視聚群現象和產業區的產生,具有同質結構 或同質組織形式的過程;所提出的分析架構具有同質性與標準化的生命週期。

相對地,許多文獻論點對此取徑也提出不同的聲音,因為各種產業區模式已被 加以釐清,不論是馬歇爾/義大利類型、中心與輻射分散類型、衛星平台類型、

或國家主導類型(Markusen, 1996);尤其是,Belussi and Pilotti (2002)已經強調,

產業區多樣化過程已在相關面向浮現:(1)不同的知識生產與不同運用模式;(2) 廠商不同的技術發展能力;(3)不同的產業治理結構(有/缺乏領導廠商、跨國廠 商、機構等)(Belussi et al.)。

不同類型的說明已在聚群論述中佔有核心地位,引起諸多新研究主張。空 間群聚觀點在 1990 年代已吸引相當多的研究興趣(Porter, 1990; Malmberg et al., 1996; Maskell et al., 1998; Maskell and Malmberg, 1999),大部分論點即諸多廠商 在相同產業中競爭或跨相關產業合作所建立起產業結構,不僅激發產業活力的 產生,而且也同時激發產生學習與創新過程,因此在區域中的關係是互動的,

更可共同推動新產業區的發展。因此在如此的環境中,創新的產生機會就越大,

顯示相關產業資訊與知識流動的頻率也越高,對新或舊產業區的發展是有利 的,並且促使經由潛移默化的形式讓知識由一地移轉至另一地。

因此每一種學派集中在不同的面向與機制,這些面向與機制對聚群與產業 區的形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對於這些探討似乎沒有盡頭,因為不同的科學 研究著眼於不同目標所致,這些不同目標需要不同的定義。而本研究為達成本 研究目的也有不同之定義,本研究著重於解析為何產業區何時會產生?在哪些

(16)

地方產生?特別是,檢視為何產業區會存在、以及檢視進行實證研究所需對文 獻概念至少要有的修正。因此,本研究選擇一種概念,即產業聚群觀點來檢視 產業區的生命週期。

而在產業區的生命週期中,通常全球化是主要的關鍵因素,產業在面對全 球化的時候需要時間來因應與調整,因此有時候全球化會破壞現有的技能和對 正在發展的競爭力產生需求(物流、行銷、研發等),回頭檢視近年來新產業 區與聚群國際化的發展,主要呈現出「非在地 non-local」學習的形式、廠商的 國際化(地區內跨國公司)、廠商與研究機構建立起的國際網絡及外部「專家』

社群(Saxenian 1994, 1999)等現象,主要都是為了讓產業具有競爭力及為了引 進關鍵的創新。

於是,藉由在產業區中之作用者的互動與網絡連結,逐漸營造出創新環境,

廠商進入該產業聚群中就是要爭取無形的新知識與新技術,以產生最大的利 益;甚至在此一環境中,新廠商的設置經常是創新過程的結果,因為新廠商產 生創新會更進一步再促成新創新的形成(Ritsila, 1999)。而如此新創廠商的衍 生,促使新知識持續的擴散、積累與再生成,此便是維持與促成科學園區及周 邊產業聚群做為產學連結互動機制的重要因素。

二、產業生命週期之相關研究

地方產業聚群演化在過去相關研究中,並非是研究的主要議題,但是對產 業群聚成功發展深入了解時,產業群聚如何形成與演化對研擬產業群聚相關研 究議題而言是必要的;尤其是對地方產業聚群何時會浮現以及會在哪些地方浮 現之問題,則更顯必要。很多案例研究中,地方系統的演化已經完整被描述,

然而,在文獻中一般化理論取徑卻鮮少被探討(Maggioni, 2002; Walter, 2003)。

整理產業群聚相關研究之後,一般採用研究模式可以歸納為三個方向;第 一,針對地方產業聚群演化的不同階段,需要能被加以釐清,在此每一階段,

其產生的不同機制與過程都有相互影響與關係。第二,不同階段會因區域中的 不同動態變化而呈現該區域的特徵;第三,探討從地方產業聚群中所浮現的知 識與問題,而問題主要是這些聚群何時和何地會顯現;因此,地方產業聚群所 牽涉之必要的環境和條件,是在研究產業群聚演化研究中需加以了解。

當觀察或研究地方產業聚群(如個別產業)的演化,首先必須界定產業的 發展;通常產業的生命週期被假設具有 3 階段(Klepper, 1997; Dybe and Kujath, 2000):

(17)

第一階段為萌芽期階段所具之特徵為,高度不確定性、市場量少、進入者 眾;此階段競爭主要在產品創新上。

第二階段為成長階段,於此階段,產品變得更穩定,產品製程的創新變得 比產品創新更重要;於此階段,需求快速增加,廠商利益也高進入者數目比第 一階段來得少,再者,廠商淘汰的情形也開始發生。

第三階段為成熟階段,其特徵為產出的成長趨緩,此階段的狀況是穩定的,

進入者的數目與離開者的數目皆低,市場佔有率穩定化,同時,產品與製程創 新皆變得較不重要。

因此生命週期理論呈現出一種「萌芽階段、發展成熟期及經由階層化的聯 合鞏固階段」的簡化路徑,從初期到成長階段、接著是成熟期、停滯階段與衰 頹階段或注入新活力。假如計算所產生的地方廠家數和就業層級,就有一個清 楚的成長順序藍圖,在此順序上,產業區生命週期依循著主導產業的生命週期,

而不會陷入一種主導式市場壟斷的結構(Audretsch & Feldmann, 1996; Buenstorf

& Klepper, 2005)。

藉由產業的生命週期發展階段,了解產業區模式(the IDs model)呈現出地 方廠商聚集的一種特定形式,然而,成長、創新與學習的可能演化類型之多樣 性特徵(Humphrey & Schmitz, 1995; Asheim, 1996; Markusen, 1996; Belussi et al., 2003; Canie¨ls & Romijn, 2005);在本世紀,部份老舊的產業區已經衰頹,然而,

仍有部分在成長與變動,但新產業區已逐漸浮現。過去諸多研究者已經試著闡 釋此一動態過程,且聚焦在產業區的演化類型。

在 60、70 年代,Drucker、Daniel 等人提出了產業將會從依賴製造轉變成依 賴知識和服務的社會,現代經濟從製造和運輸產品轉向處理知識和提供服務的 看法(Drucker , 1993)。從原本倚賴物質資源到現在對知識的利用,使得生產形式 產生改變;而知識也是現今競爭力以及創新的主要來源。對於都市及經濟活動 的結構具有重要關聯的商品,逐漸地與生產和服務功能結合,而此結合可能透 過組織內部和外部的專業知識混合,他們伴隨著工作勞動的持續發展,使生產 過程中不同部分之間的關係有著重要的改變。製造業服務化的因素,在於企業 必須開發他們的綜合系統化能力,並且瞭解綜合系統化的重要角色,以及在高 產值服務和提供售後服務的價值(Daniels and Bryson , 2001)。

服務功能在生產過程裡扮演一個關鍵性的角色,這是持續在分工複雜性方 面逐步提升的反映(Danieals and Bryson , 2001),Peter Dicken 提出產品生命週期

(18)

的概念,指出所有產品其生命是有限的,面對持續縮短的生命長度,廠商為了 持續成長和獲取利潤,必須在原有基礎上加以創新,而在創新的部份就必須對 於產品加以修改,此時便需要相關技術的支持或提供(Peter Dicken ,1998),技術 的支持即是服務化的嵌入,從過去以大量生產為主的工業時代發展至今,產品 除講究本身之品質,更須擁有創新特色,使得傳統製造業不只是製造產品,並 與相關服務業在生產過程中的各種環節產生聯結;且為了讓產品銷售市場進一 步擴張並使利益成長,於產品本身必須灌注新的生存概念,而非大量且長期性 的生產,必須不斷地因應市場需求隨時對產品或各項基礎、產品流程等進行創 新;營利漸漸的不只倚賴生產過程的生產的部分, 還包括關於知識面和服務性 的產品︰創新、設計、品牌創造、廣告金融、服務程式或者包裝升級是現在營 利的源頭(Danieals and Bryson ,2001)。

因此,產業區受一些特定要素之影響。第一,產業區被視為一個網絡,網 絡中的勞力分工是根基在信任和社會資本;第二,區內廠商以競爭又合作的方 式運作,此方式提昇了廠商與整個系統的平均競爭力;第三,區內廠商係座落 在有各種發展良好之公私制度的地區,此將影響產業區的成長類型。因此假設 產業區在啟始階段幾乎無需求,此情況不是廠商所樂見的,區域中無群聚存在 且產業正醞釀中,此為演化的起始點。當進入產業生命週期的成長階段,伴隨 著對產業產品的快速需求成長,此意味著外部條件增加,廠商數量也隨之快速 增加。最後供給超過需求,競爭變得激烈,導致更多重新組合產生。

(19)

第二節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定義及特性之探討 一、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定義及範疇之探討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種類相當複雜,有些學者認為商業服務業即知識密集 型服務業,也有些學者認為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應更廣義包含商業服務業、運輸 服務業、金融服務業、企業諮詢顧問服務業及不動產服務業等,但一般而言,

大多數的研究者(Coffey et al., 2002; Daniels et al., 2002; Ochel et al., 1987; 薛立 敏等, 1995)認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是屬中間需求的(intermediate-demand,與最 終需求 final-demand 不同)服務,此些服務所呈現的是投入廠商與其他組織(此 所指其他組織不同於家戶與個人)生產過程之要素橫跨所有的經濟部門;然而 就操作層級,文獻所顯示的『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概念仍眾說紛紜,往往根據 研究性質或是對象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一般而言所謂知識型服務業(或稱現代服務業、知識密集型服務業、高增 值服務業),是以知識為其他產業、企業(組織)或個人提供知識型服務的行業,

知識型服務是指其服務過程是知識的生產、傳播和使用的服務,知識在服務過 程中實現增值;知識型服務的「產品」通常表現為諮詢報告、技術方案、操作 方法、計算機操作程序以及對工作、決策和行動有用的判斷和建議。知識型服 務業與高新技術產業共同構成知識經濟的主體,與高新技術產業一樣,具有長 積累、高增值、高帶動性的產業特徵。

依照 OECD 在 1999 年的定義中,知識型產業主要都為技術及人力投入較 高的產業,其包括兩部分:第一部份是製造業中的高科技工業,包括電腦、電 子、航太、生物等產業;第二部分則是知識密集型的服務業,包括運輸倉儲及 通訊、金融保險不動產、工商服務、社會及個人服務等服務業。美國商業部(BEA)

將知識密集服務業定義為提供服務時融入科學、工程、技術等的產業或協助科 學、工程、技術推動之服務業。

Miles et al. (1995) 認為技術相關知識密集服務業有(1) 提供以知識和 資訊為主的產品給客戶;(2) 利用本身知識以生產服務而為客戶生產與處理資 訊所需之中間投入;(3) 以其他企業為主要客戶,此外也將知識密集型服務業 分為兩種形式(1)傳統的專業服務;(2)以新技術為基礎的服務。更精確而言,

Miles et al. (1995)將 KIBS 定義為「涉及導致知識之生成、累積或傳播之經濟活 動的服務」。而其他普遍的定義,如 Tovoinen (2006)指出,KIBS 是「對其他公司 與組織提供各種服務的專業公司」;此外,Hertog (2000)對 KIBS 提出更精確的定

(20)

義:「高度仰賴專業知識之私人公司或組織,亦即,有關特定(技術)學科或(技 術導向)機能導向的知識或專業,以供給知識為基礎的中介產品與勞務。」最 後,Bettencourt et al. (2002)定義 KIBS 為「主要附加價值活動包括知識之生成、

累積或傳播的企業,為了發展客製化服務或產品解決之目的,以滿足客戶的需 求」。

此外,Miles et al. (1995)區別「傳統的專業服務業(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services, P-KIBS)」與「新技術為基礎的服務業(new-technology-based services, T-KIBS)」之間的差異,P-KIBS 為「傳統專業服務業,傾向為新技術的密集使 用者(企業管理服務、法定會計與相關活動、市場研究等)」,而 T-KIBS 主要與 資訊和通訊技術、以及技術活動有關(IT 相關服務、工程、研發顧問等)。

表 2-1 知識密集服務業的兩種主要分類

KIBS Ⅰ:密集運用新科技的『傳統專業服務』 KIBS Ⅱ:以新科技為基礎的 KIBS

z 行銷/廣告

z 訓練(非新科技)

z 設計(非涉及新科技)

z 部份金融服務(例如證券以及股市相關的活 動)

z 辦公服務(非涉及新辦公設備、以及非『實質 的』服務像清潔)

z 建物服務(例如建築、測量、營建工程)

z 管理顧問(非涉及新科技)

z 會計與管帳

z 法律服務

z 環境服務(非涉及新科技,例如環境法案、以 及非以舊科技為基礎,例如基本的廢棄物處 理)

z 電腦網路

z 部分電信業(特別是有關新的商業服務)

z 軟體

z 其他電腦相關的服務,例如設施管理

z 新科技的訓練

z 牽涉新科技的設計

z 涉及新辦公設備的辦公服務

z 建物服務(主要涉及新資訊科技的設備,例如 建物能量管理系統)

z 技術工程

z 牽涉新科技的環境服務

z 研發顧問與高科技精品

資料來源:Miles et al. (1994)

根據挪威 STEP 集團所執行的 SI4S 計畫之研究成果,所謂的知識密集型服 務業為(Rob Bilderbeek et al.,1998):(1)私人企業或組織;(2)其營運幾乎完 全依賴專業知識(即具備特定領域或相關技術能力背景的專家);(3)經由提供 以知識為基礎的中間產品或服務而生存。若依此定義,則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包 括會計、管理顧問、設備管理服務、研究發展服務、研究發展顧問服務、設計、

環境服務、電腦與資訊服務科技相關服務、廣告與行銷服務、人力訓練、環保 工程、傳媒、財務諮詢服務等行業。(林欣吾, 2001)

此外,Windrum and Tomlinson(1999)之研究定義知識密集服務業企業,是指 依賴專業知識,或依賴特有知識或功能領域之專門知識的私部門組織。知識密 集服務業企業可能是資訊與知識的主要來源(經由報告、訓練、諮詢顧問等),也

(21)

有可能是因為其他企業之產品或生產程序所需關鍵中間的投入而來的服務。某 些知識密集服務業是新技術的使用者(例如:通訊與電腦服務)﹔某些知識密集服 務業亦可能是新技術的載具(例如:顧問業與教育訓練服務等等)﹔某些知識密集 服務業本身即是新技術的整合產生者(例如:電腦、軟體、通訊與電信之整合服 務)。(鐘仲謙,2004)

薛立敏等(2003)提出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定義可分為兩種角度來看,一 種從產業的角度來看,另一種從功能的角度來看。若從產業的角度來看,知識 密集型服務業為服務業的一種,與其他服務業不同的是在提供服務時融入科 學、技術及專業知識;若從功能角度來看,則任何產業只要提供以知識為基礎 的服務,皆可稱為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所以在任何行業中都可有知識服務的成 分在內。

因此,KIBS 的定義是可以加以討論的,Wong and He (2005)指出「KIBS 的 定義對服務業的研究群提供了一個平台,可以藉由此平台積極連結客戶並尋求 知識發展,再加以整合進創新系統中,最後生成相當正面的網絡外部性、同時 也可能加速知識產生密集演化」。因此,KIBS 並沒有標準或唯一解釋的定義 (Wood, 2002);然而,名詞定義經常依循歐盟的經濟產業分類(Classifi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NACE),其在釐清 KIBS 之名 詞,其 KIBS 部門包含了電腦與其相關活動、研發、及其他企業服務。每一種類 都包括幾種次分類,其中電腦與相關活動分成 6 種次分類,有軟硬體顧問服務 與供給業、資料處理業、資料庫業、辦公室維護與修護業、計算機設備業、以 及其他電腦相關活動業等。

因而,三個核心要素可由這些定義中獲得。第一,「企業服務」一辭,跟廠 商與公共組織所需要的那些專殊化服務有關,且並非為私人消費者來生產提供 (Strambach, 2001)。第二,「知識密集」不是依據勞力層級來闡述(Miles 2005),

而是依據服務提供者與服務使用者/獲取者之間交易互動的條件來闡述(Hauknes 1999)。第三,「知識密集廠商」所談的廠商,即指正在進行一種具智慧本質的複 合操作,其中的人力資本是關鍵的要素(Alvesson, 1995)。

最後,綜合以上所整理國內外相關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之定義,本文採用經 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對知識密集型服務業(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KIBS)之定義為:技術及人力資本投入密度較高的產業,且將知識密 集服務業視為知識密集產業之一種,提供研發、設計、工程、資訊或顧問等相 關技術知識並以支援產業發展為主之服務業,本研究也將以行政院主計處所訂

(22)

定工商分類之「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中細分類的,「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

「資料處理及資訊供應服務業」、「顧問服務業」、「研究發展服務業」、「企業總 管理機構及管理顧問業」及「專門設計服務業」等產業類別為主作為本次的主 要研究對象。

表 2–2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定義與包含產業範圍一覽表

作者 定義 產業範圍

美國商業部 (BEA)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定義為提供服務時融入 科學、工程、技術等的產業或協助科學、工 程及技術推動之服務業。

資訊服務、財務諮詢、研究發展技術服務、網際 網路服務、環境保護工程、生物科技與製藥業服 務、節省能源工程技術服務、運輸倉儲、傳媒、

報關、通信服務、全球運籌服務等。

Miles et al.

(1995)

將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分為兩種形式(1)傳 統的專業服務;(2)以新技術為基礎的服 務。

1. 行銷/廣告、訓練課程、設計、金融、辦公服 務、建築服務、管理諮詢、會計及記帳、法律 服務等服務。

2. 網際網路/telematics、電信、軟體、其他電腦 相關服務、新技術訓練、關於新辦公設備的設 計、辦公服務(主要是關於新資訊技術設備)、

涉及新技術的管理諮詢、技術工程、關於新技 術的環境服務、研發顧問及高科技精品店服 務。

Herton and Bilderbeek (1998)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是(1)私人或企業組織;

(2)其營運幾乎完全依賴專業知識(即具 備特定領域技術或相關技術能力背景之專 家);(3)經由提供以知識為基礎的中間 產品或服務而生存。

會計記帳、建築營建、金融保險、電腦電訊、設 計創意、環保技術、設計管理、技術訓練、法律 顧問、企業管理、市場分析、行銷廣告、新聞媒 體、研發顧問、房地產服務、電訊、技術工程及 技術訓練。

OECD (1999)

技術及人力資本投入密度較高的產業,且將 知識密集服務業視為知識密集產業之一 種,提供研發、設計、工程、資訊或顧問等 相關技術知識並以支援產業發展為主之服 務業。

1. 知識密集製造業中的高科技工業,包括電腦、

電子、航太、生物等產業。

2. 知識密集型的服務業,包括運輸倉儲及通訊、

金融保險不動產、工商服務、社會及個人服務 等服務業。

Antonelli (2000)

KIBS 公司提供可散播的科學與技術資訊 系統,這些 KIBS 公司是核心單位;KIBS 的機能是提供具有連結性及可接納性的平 台給部門及廠商,可視為知識所有者,供給 資訊、知識和技術的統整系統;並將 KIBS 區分為通訊服務業與商業服務業兩部分。

--

Windrum And Tomlinson

(2000)

依賴專業知識,或依賴特有技術或功能領域 之專門知識的私部門組織

銀行與金融、保險業、附加金融服務、不動產經 紀、法律服務、會計服務、其他專門技術服務、

廣告、電腦服務、其他商業服務、郵政服務、電 信等服務業。

Czarnitzki and Spielkamp

(2000)

認為KIBS 具有連結創新的功能,原因有 三:

1. 購買者:商業服務業購買製造業或其他 服務業的知識或設備、投資商品。

2. 提供者:商業服務業提供服務或知識給 製造業的公司或服務部門。

3. 合作者:商業服務業傳送知識或服務,

使製造業的產品或其他服務業完整。

--

Muller And Zenker(2001)

認為KIBS為顧問公司,主要為其他廠商執 行服務,其服務包含高附加價值的知識,扮 演2種角色(1)KIBS 是外部知識的來源,

且在創新方面對客戶有貢獻;(2)KIBS 扮 演內部創新的角色,提供高品質的工作場 所,且對經濟的成長與成果有貢獻。

認為Miles et al. (1994)將KIBS 的職業分為兩類 只是一般的區分,且有重疊的地方。

王健全(2002) 以 提 供 技 術 知 識 (know-how) 或 專 利 權 為 主,並支援製造業發展之服務業,或具技術

通訊服務業、金融服務業、工商服務業、教育服 務業、醫療保健服務業、資訊服務工程及專門設

(23)

表 2–2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定義與包含產業範圍一覽表

作者 定義 產業範圍

背景之服務業。 計服務業、個人服務業、環境衛生及污染防治服 務業、運輸倉儲服務業及研究發展服務業。

薛立敏等

(2003)

可分為兩種角度來看,一種從產業的角度來 看: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為服務業的ㄧ種,與 其他服務業不同的是在提供服務時融入科 學、技術及專業知識;,另一種從功能的角 度來看:任何產業只要提供以知識為基礎的 服務,皆可稱為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所以在 任何行業中都可有知識服務的成分在內。

--

註:「-- 」表示無界定。

資料來源:林晶晶,2003,台灣知識密集服務業空間結構之研究、本研究整理

二、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之特性

傳統服務業具無形特性;生產與消費同時發生,不可分開;難以標準化、

易滅性等傳統特性,但當今知識密集服務業高度運用 ICT 及電子商務等技術,

所提供的服務得以突破傳統的限制,如軟體光碟片得以實體化呈現,或是網路 商店,服務提供地點可以虛擬化,不須在同時地進行。(李瑞珠,2004)

表 2–3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之特性比較表

傳統服務業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

無形特性(intangibility):不容易展示,

難以實體化。

建立標準、規格、認證制度,可使服務成為 有形、實體化(如企業顧問公司出版報告並 輸出至海外)。

不可分離特性(inseparability):生產與 消費同時發生,不可分開。

服務地點可虛擬化,不需同時同地進行(如 網路書店)。

異質特性(heterogeneity):異質性高,

每次服務帶給顧客的效用,顧客感受的 質量可能都有差異。

建立標準化,可提供相同規格的服務(如 GIA 建立國際鑽石分級系統之公信力標準)。

非儲存特性(perishability):產能缺乏 彈性,對於需求變動無法透過存貨以調 節產能。

運用技術(如 ICT、e-commerce),可使服務 儲存與傳輸(如軟體光碟片以網路傳遞服 務)。

資料來源:李瑞珠,2004,知識密集服務業發展策略之探討

ㄧ般而言,KIBS 主要關鍵是在於對其他組織(包括對公私部門客戶)的商業 過程中,提供知識密集的投入要素。Miles et al. (1995)釐清 KIBS 的三個主要特 徵:

(一) 知識密集服務業相當仰賴專業知識。

(二) 知識密集服務業本身不是做為資訊與知識的主要來源、就是為其客戶生產 過程而運用知識。

(三) 知識密集服務業具競爭的重要性且主要供給企業。

(24)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與製造業關係日益密切,其重要特性如下:(1)以專業 知識為主要投入要素,並重視創新研發與人才培育;(2)擁有專利權、著作權 等智慧財產或關鍵技術;(3)客戶對專業知識的需求更高;(4)授權費、權利 金、顧問費或設計費等新種服務項目比例高,設備折舊佔成本結構比例低。(徐 小波, 2003)

王健全(2002)根據所定義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為以提供技術知識(know-how) 或專利權為主,並支援製造業發展之服務業,或具技術背景之服務業,據此提 出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之特徵有三:(1)研究發展密集度高(因為知識主要來自研 究發展的投入);(2)產品(有形、無形)以供應製造業的使用為主,或具技術背 景的服務業;(3)技術、研究發展人員相對於行政人員的比重高,以及專上學 歷以上之員工比例高。

Muller and Zenker(2001)認為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為顧問公司,主要為其他 廠商執行服務,其服務包含高附加價值的知識,並且具有三大特徵(1)提供知 識密集的服務給客戶(以區別其他型態的服務業);(2)諮詢的功能(表示有解 決問題的功能);(3)提供的服務與客戶有強烈的交互作用。

Rush and Bessant(1998)分析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所提供的功能包括:(1)

專業諮詢:針對特定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2)經驗分享:將過去累積的經驗 傳遞給顧客;(3)仲介:當業者本身無法提供服務時,可以引介或整合不同資 源提供給顧客;(4)問題診斷:由於顧客經常只瞭解特定區域的知識,缺乏較 為宏觀的角度或架構,將所面對的問題具體地認定或定義出來;(5)建立基準:

協助顧客定義出並導向最佳範例。

根據上述相關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所具備的特徵,可歸納整理出知識密集型 服務業的三大特徵:(1)提供客戶知識密集的服務,有別其他服務業,;(2)

具備諮詢(解決問題)的功能(3)具有與客戶互動密切性的特質。因此,在知 識密集服務業與其夥伴間的知識流動並非單向的,知識密集服務業從其受託者 處獲取知識,且允許他們依次去提供特定受託者解決方式,而且也能強化他們 本身的知識基礎。

(25)

第三節 創新系統與知識密集服務業之相關理論 一、 知識密集服務業與創新之關係

隨著全球產業的製造能力和效率大幅躍進,經濟發展動力和重心已逐漸從 製造轉向服務。製造業結合創新之服務業促使新興產業發展,強化製造業地競 爭力,可提高產業附加價值,在製造業與服務業兩者的配合下,維持產業競爭 優勢。

經濟學家 Schumpeter 在 1934 年提到「創新」之概念時,認為將已發明之事 物,發展為社會可以接受並具有商業價值之活動,稱之為創新。過去創新大致 皆集中在製造業研發技術的創新或新材料之導入、新製程之突破等創新活動所 帶來之經濟效益,僅有少數服務領域如電腦及電信等服務業被視為主要之新技 術來源及經濟成長的動力引擎。直至 1980 年代之後,漸漸有較多之學者注意有 關服務業之創新。

服務業的創新包括技術創新、製程創新及服務功能之創新,凡是服務業在 運用或融合技術以提供創新服務的過程中,所創造之價值、提升之效益或減少 之成本;或運用新管理模式、新技術、新標準與新服務識別體系,達到提升商 業價值及商業競爭力之方法;或改善服務流程彈性、擴大服務範圍、改善服務 品質、取代舊服務等服務內涵的創新,其最終結果都是能提高服務內容所創造 之價值。(經濟部專題, 2003)

OECD 會員國近 10 年來也提出創新政策的新方向為服務業與創新的關係,

整個經濟結構有了不同的改變,開始以服務業為主和許多製造業者轉為服務業 者(如 IBM),並且根據 OECD 研究報告指出,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企業 研發支出是在服務業,並且服務業研發支出成長率有超越其他部門的趨勢,因 此反映廠商研發與創新已漸漸超過硬體製造的等級了。

林欣吾(2001)年提出服務業需要不斷新的知識刺激,而知識密集型服務 業已經融入創新的過程,不只扮演橋樑的角色,也是知識創造或創新的催化劑,

因此由知識經濟的角度探討服務的概念(服務的內容)、介面(與顧客的溝通管 道)、方式(提供顧客服務的方式)、技術的選擇(造成服務概念、介面、方式 等所做的改變),並由這四個方面衍生出的七種服務創新型態:

(一)啟動於上游的創新:上游廠商的技術影響整個運作過程。

(二)服務業者的創新:業者的進步發展,可提供更多專業服務。

(三)由客戶帶動服務業者:客戶所發生的問題,服務業者自行想辦法解決,

(26)

因此提升業者的技術。

(四)服務業者協助由客戶自行創新:客戶創新過程有困難,業者提供專業知 識協助。

(五)客戶自發創新:上游廠商提供設備與訓練課程,使下游廠商提升產品技 術。

(六)外包業務的創新:客戶與服務業者長期合作諮詢與顧問。

(七)典型移轉的創新:利用資訊網路或媒體,提供新的知識或資源。

考量到服務業基本上都牽涉到人、產品、資訊與知識的變動狀況,而主要 非生產(Miles,2005),同時考量服務業價值在於對使用者的影響來判斷,而非 他們如何生產。因此,服務機能有時會跟隨其他財貨與勞務機能上產生顯著變 動,在不同生產階段上及不同生產階段之間,仰賴於其他相關產業專業的結合 (Wood, 2005)。因此, KIBS 是產業或企業發展的驅動引擎,且不僅僅是伴隨客 戶的角色,也導致 KIBS 的成長比起其他部門要來得更快(Miles,2005)。

新的服務概念 新的服務內容

技術的選擇

新的服務方式

圖 2–1 服務創新的內容

資料來源:林欣吾, 2001

(27)

楊家彥於 2002 年提出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與創新之間的關係為(1)知識密 集型服務業在企業創新過程中,扮演創新新源頭及促進者的角色;(2)知識密 集型服務業對於企業轉化成學習型組織具有關鍵地位;(3)知識密集型服務業 引發的創新型態十分多樣,可以是有形的、見諸於文字記錄的類型,也可是附 著於人腦之內的無形智慧;(4)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所引發的創新常常源於企業 與服務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在 1990 年代初期,Wood et al. (1993)隱含指 出,知識密集服務業對客戶可能有創新上的影響:『KIBS 對企業運用或獲取接 近關鍵專業知識上有著顯著獨特且創新的影響,顯示企業服務活動的規模與多 樣性愈大,會反映出小型高度專業公司扮演關鍵角色,而大型組織則努力去主 導局部的市場』。然而,過去研究的創新的焦點侷限於 KIBS 客戶之創新能力的 強化,也就是說 KIBS 本身並不被視為具有創新力,類似觀點可在 O'Farrell and Moffat(1995)的研究中發現,其指出『策略性商務服務產業』會產生中介的影響 與潛力,去提升客戶的附加價值與競爭優勢。

從此,研究者開始認為 KIBS 是創新的支援或促進者,例如 Larsen (2001) 由丹麥的實證發現:(1)KIBS 具創新導向;(2)高度國際化與高層級創新活動間 存在有相關;同樣地,Muller and Zenker (2001)對德法兩國之 KIBS 廠商與中小 型製造業廠商的創新活動進行實證調查,其研究結果顯示『KIBS 在創新系統中 執行知識產生、處理以及擴散機能』(Muller and Zenker, 2001)。在 Larsen (2001) 及 Muller and Zenker (2001)的分析中明確體認,KIBS 不只對其客戶創新能力有 貢獻,且對自己的創新也有貢獻。

目標:主要是指產品市場的理念、價 值主張、目標和策略、經濟或金融方 面等,從這些方面組成的指揮系統。

可行服務的系統:可以被看做 為一種商業模式。

實現:透過服務活動時達到價值 主張的實現。

概念

基礎設施 過程

引擎:其中包括例如員工、技術、工具、知識和能力、現有的客 戶關係和客戶的知識、組織結構和合作網絡等。

圖 2–2 服務提供系統

資料來源:Saara Brax, 2005

(28)

此外 Tether (2002)檢核德國服務業廠商中、尤其是 KIBS 的創新型態與競爭 力來源,發現 KIBS 與其他服務業不同,其不同處在於 KIBS 廠商比起較不具知 識密集的同類型廠商,傾向花更多在創新支援上,並且對知識密集廠商在創新 上提出承諾。再者,強調 KIBS 在服務業廠商的產出中,具有高度「客製化 customisation」,將創新活動導向至產品創新。

由圖 2-3 得知,企業與 KIBS 互動對創新可能具關鍵的重要性。事實上,企 圖去創新之中小型廠商現面臨了幾種障礙;(1)資本的缺乏;(2)合格管理能力的缺 乏 ; (3) 對 創 新 計 畫 所 必 須 獲 取 之 技 術 資 訊 與 訣 竅 取 得 有 困 難 (Kleinknecht,1989)。如 Bughin and Jacques (1994)所強調的,無法創新不只與『運 氣差』有關,且似乎與廠商對一些研究者所稱『關鍵的管理原則』的無能也有 所鏈結。此些關鍵的原則包括:(1)行銷與研發的效率;(2)行銷與研發間的綜效; (3) 溝通技巧; (4)管理與組織的優越性;(5)創新的保護。換言之,對大多數中小型廠 商為使創新成功而內部單獨研發是不充分的,因此,需要去結合內外部資源的 能力(Cohen and Levinthal, 1989)。KIBS 是中小型廠商之潛在的共同創新者,基 此,Teece (1986) 所提出互補創新資產(complementary innovation assets)的概 念,對 SMEs 與 KIBS 間具創新相關特徵之互動是有幫助的。KIBS 所提供的服 務導致高度互動過程,此過程 KIBS 呈現出一個持續改變以符合他們的受託者的 要求。

總之,研究者對於 KIBS 與創新的互動,KIBS 可被視為是支援客戶創新過 程的支援者、且隨時採用開發出來的新技術。直到最近,KIBS 已經被認為其為 創新者,及代表客戶和與客戶合作之變動的運送者。

互動式服 務關聯

創新 創新

知識密集 服務產業

中小型 廠商

知識密集服務產業 之知識基礎的演進

中小型廠商之知 識基礎的演進 圖 2–3 知識密集服務產業與中小型廠商之正向循環關聯

(資料來源:Muller and Zenker, 2001)

(29)

二、 創新系統中KIBS之角色

從區域觀點,創新且學習密集之廠商的存在,不僅是獲得與強化國家競爭 力之一重要因素,而且亦是區域發展的重要因素(Keeble, 1997)。從實證研究顯 示,創新密集廠商具有空間上分散的市場結構、以及強烈強調國際性生產與市 場的連結(Fritsch, 1998);此些連結可提供做為創新網絡浮現的核心(nuclei),

並且經由互補知識與專業的移轉來強化區域的知識基礎。依據區域發展的概 念,像是創新氛圍取徑,廠商間兼具區域內與區域間合作與網絡形成,被相信 能刺激且爆發創新潛力、培植學習過程及提昇創意與競爭力。創新強烈仰賴互 動與互動的能力(Rothwell, 1994),超越平均之創新活動不只倚賴合作關係與學 習能力之數量的多寡,尚且其本身運用網絡互動也是一種指標。因而區域創新 系統儼然而生。

如果假設 KIBS 在創新系統中具有特定的定位,可以推斷 KIBS 扮演著兩方 面的角色,一方面其扮演著外部知識源,並且對其受託廠商之創新有所貢獻;

一方面,KIBS 會引入內部創新,提供不同的工作空間,並且對經濟績效與成長 有所貢獻。就如 Czarnitzki and Spielkamp (2000, p.2) 所強調的,KIBS 可被視為

『創新的橋樑』,因此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為外部知識的來源並協助其客戶廠家創 新活動,以及導入內部創新活動,提供高素質的工作場所並促進經濟成長。簡 言之,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可以被視為創新的介面,並擔任三種主要角色功能:(羅 於陵等 2003)

(一)購買者角色:購買廠商或其他服務知識、設備或其他商品。

(二)提供者角色:提供廠商或其他服務所需的服務或知識。

(三)夥伴角色:傳遞廠商產品或其他服務欠缺的知識或服務。

Gadrey (1994) 將 KIBS 區分為以下三種機能型態:(1)問題的察覺與分析;

(2) 診斷之建置;(3)問題解決過程之具體參與。也就是 KIBS 達成他們製造業客 戶的需求,可初步來說 KIBS 被假定為是環境與其客戶間之一種『橋樑』或介面 機能,並且強化或催化其客戶的演化與創新能力,特別是 SMEs(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中小型企業)。更進一步,其可加以指出,對 SMEs 來說,KIBS 扮演一個共同創新者(co-innovators)的角色,或甚至是助產士的角色(von Einem and Helmstadter, 1994)。然而,KIBS 也能由與 SMEs 之互動中獲益,其互動是 相互有助於他們各自的創新能力,而 KIBS 與 SMEs 相互的貢獻是基於「核心的 時序」,包括有三者:(1)互動本身;(2)導致知識基礎的擴張;(3)接著產生廠商 的演化。

(30)

探談 KIBS 於系統潛在扮演的角色,首先第一個問題關於廠商的本質。KIBS 在廣義上可能被定義為是「諮詢顧問」廠商,更一般而言,「KIBS 被描述為是 協助廠商的績效表現,其服務是具高度智慧的附加價值」(Muller,2001)。漸漸地,

相關研究文獻中對 KIBS 的想法,已從創新貢獻者演化至創新變革的促進者;尤 其 , Hertog (1998) 強 調 KIBS 與 客 戶 廠 商 間 幾 乎 是 共 生 關 係 ( symbiotic relationship),KIBS 角色可以做為為(1)創新的促進者(2)創新的攜帶者(3)創新的 來源。因此,KIBS 與其夥伴間的知識流動並非單向的,KIBS 從其客戶處獲取 知識,此允許他們依次去提供特定客戶解決方式,而且也能強化他們本身的知 識基礎。

第四節 知識密集服務業之分析向度演化

當分析 KIBS 時,研究者立基在不同概念下進行其調查研究,本節將依據所 篩選之三個概念向度來檢視 KIBS 變動:知識向度、經濟向度、及空間鄰近性向 度。

一、 知識向度

1990 年代開始,眾研究者開始將 KIBS 視為一種單獨的研究議題,他們大 多數常將此一名辭視同「顧問諮詢產業」或「企業服務業」,但並未觸及 KIBS 產業中的「K」此一知識面。而典型上,「專業」或「多資訊」等辭彙被運用係 為了突顯 KIBS 的特徵,例如當談及 Wood et al. (1993)對 1980 年代英國之企業 服務產業的成長研究時,此很容易被理解:「……這些服務產業(對從未自行發 展的客戶提供技術與科技)的分布,已獲得其自我的動力,但仰賴其他企業服 務產業的區位;1980 年代所看到的需求,不僅是「資訊豐富」、更需是「深具專 業」的環境」。基此,KIBS 對其客戶而言,主要被認為是特定資訊的提供者或 轉移者。Antonelli (1999) 將 KIBS 的浮現描述為是知識制度形成的結果,換言 之,KIBS 被視為是提供資訊服務(information-based services)的支援者,KIBS 廠商與製造業廠商是不同的,不只是因為製造業廠商生產人工製品而 KIBS 廠商 提供服務,且是基於二者產出的不同本質。相對於製造業廠商的產出是含括高 度之已符碼化知識或知識的符碼化(codified knowledge),KIBS 廠商的產出則包 括高度的無形知識或潛移默化知識;結果,KIBS 不再被視為是特定資訊的轉移 者,而是扮演其客戶之潛移默化知識基礎、與在提供互動問題解決過程上更廣 泛之經濟知識基礎二者間的中介角色。

更進一步嘗試去調整解析在 KIBS 與其客戶之互動間,解析角色知識循環的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Paper presented at an invitational conference sponsored by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Research Policy and Priorities Board, the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and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Kielsmeier (2002) “Recasting the Role of Youth in the 21st Century: Active Learning and Civic Engagement” Paper presented in the National Service-Learning Conference 2002:

The New Knowledge-Infrastructure: The Role of Technology-Based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in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Services and the Knowledge-Based

Thus, this study argued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KIBS through evolution of local innovation system first; and then, this study analyzed interaction between technical firms and

Since the research scop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in Taiwan is broad and complicated, based on theories of service innovation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