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清詞在近代研究者筆下被冠上了「中興」的美名1,原因也有諸多不同的說 法2。清詞中興的現象主要可以表現在三個部份:一是創作的繁盛、一是群體流 派的湧現、一是理論的深刻。此三個部份也陸續成為時下研究者鑽研的方向。

其中,針對群體流派湧現的研究近年來則有較為多元的發展,過去大多僅針對幾 個著名的流派如陽羨、浙西、常州等作為研究對象,近期則將層面加以擴展3。 相對於著重於單一名家的「點」狀研究來說,此方式更進一步發展成群體交遊創 作的「面」狀研究。對於清代詞壇的繁榮景象,不啻為一個深入的觀察角度。因 此,群體流派的問題便引發筆者的興趣,也成為筆者思考本篇碩論的起點。

尋找碩論題目期間,筆者研讀嚴迪昌的《清詞史》來建構清詞的基礎知識

。《清詞史》一書對群體流派的地域性和親族師友關係多有關注。曹旭對此有一 段精要的評價:

《清詞史》的主要特色,與其說是把握了詞與時代的關係,在一系列歷史事 變中論述了詞風消長和詞派變化。不如說在詞與商業經濟、文化地理、親友

1 如葉恭綽言:「蓋詞學濫觴於唐,滋衍於五代,極於宋而剝於明,至清乃復興。」參見氏著:《全 清詞鈔‧序》(北京:中華書局,1982 年),頁 1;謝無量亦言:「清初如吳梅村、毛大可、朱竹 垞、陳其年、王貽上、彭羨門之倫,均善倚聲。……此外如顧貞觀、曹貞吉,抑亦其亞。要之此 事清初最盛。善言風懷,不失古意。」參見氏著:《中國大文學史》(北京:新華書店,1992 年),

卷十.第五編.第三章 乾嘉文學,頁 31;嚴迪昌也說:「一代清詞以其流派紛呈、風格競出的 空前盛況,終於為這抒情文體的發展史譜就了輝煌豐碩的殿末之卷。」參見氏著:《清詞史》(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年),頁 1。

2 如嚴迪昌先生以為清詞的中興主要是因為明清易代的激烈動盪感讓文人們有深刻的感受,然而 滿族統治集團對於詩文等傳統用來表情達意的文學體裁有著強烈的箝制,因此文人們轉以詞來表 現心中的情感和思想。簡言之,「清詞的『中興』,按其實質乃是詞的抒情功能的再次得到充分發 揮的一次復興」,參氏著:《清詞史》,頁 4。周絢隆則歸納了五點:「一是與明代詞壇的長期沉寂 和明末江浙詞壇的開始崛起有關;二是與明季的歷史現實有關;三是由於清初的社會現實和詞體 特有的抒情功能相契合;四是緣於清代學術風氣發生徹底變化的背景;五是基於清初詞壇上作家 群體的形成和壯大」簡言之,清詞的中興是來自於明詞的中衰,是詞史發展上的一種觸底反彈現 象。參氏著:〈論清詞中興的原因〉,《東岳論叢》,1997 年 6 月,頁 1。

3 如詹千慧便有《雲間詞人與雲間詞派硏究》,對雲間詞人和雲間詞派的定義和區分進行了詳細 的討論,使雲間詞派的相關研究更加豐厚。參見氏著:《雲間詞人與雲間詞派硏究》(臺北:輔仁 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年);劉揚忠則對廣陵詞人群體進行了整體的考察,並為此 一群體做了一個清晰的界定。參見氏著:〈清初廣陵詞人群體考論〉,《江西社會科學》第七期,

2004 年 7 月,頁 85-93;吳熊和提出柳州、西陵、梅里等清初三大頗有影響力的詞派,參見氏著:

《吳熊和詞學論集》(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 年),頁 377-446;沙先一針對嘉慶、道光年 間聚集在戈載等吳中七子周圍、以蘇州為中心活動的「吳中詞派」。參見氏著:《清代吳中詞派研 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年)。另外張宏生先生所編的《清詞研究叢書》八冊裡頭便 有周煥卿:《清初遺民詞人群體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李丹:《順康之際廣 陵詞壇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巨傳友:《清代臨桂詞派研究》(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8 年)等三部研究詞派或詞人群體的作品,可見研究面向的拓展和深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師承和家族群體的論述,這種特點表現得更為充分。4

因此讓筆者對於清代詞壇的各群體流派有了基礎的認識。其中,「顧貞觀及梁溪 詞人群」一節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嚴迪昌提到:

梁溪回流,蠡湖之畔的江蘇無錫,是清代詞人的淵藪地之一,康熙一朝尤 多名家。其中嚴繩孫、秦松齡、顧岱、顧彩以及侯氏父子等最著稱於世。

5

對於梁溪當地於康熙時期曾群聚詞人唱酬的狀況,早於清代的鄒祇謨便有「梁谿

、雲門諸子,才華斐然。近對巖以蓀友、樂天、景行、華峰、青蓮及家黎眉詞見 示,合之山來、沛玄諸子舊作,筆古蘊藉,清豔兼長。」6的相關記載,但明確 以「梁溪詞人群」來定義,則始自嚴迪昌。李康化在《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研 究》中亦有「松陵及梁溪詞人群對浙西詞派詞學思想的反對」一章7,也同於嚴 迪昌,以「梁溪詞人群」稱之。

但王兆鵬在《詞學研究方法十講》中提到:

我想啊,康熙詞壇有以朱彞尊為代表的浙西詞派、以陳維崧為代表的陽羨 詞派,還有沒有一個以顧貞觀為代表的梁溪詞派呢?當時無錫人侯粲辰編 有一部詞選叫《梁溪詞選》,收錄的都是無錫詞人的詞作,其中也有顧貞 觀的詞。粲辰是侯文燦的叔父。侯文燦和他的兩個兄弟文燈、文燿都能寫 詞,文燈、文燿有詞集傳世。侯氏一門跟顧貞觀是什麼關係?他們各自的 詞學主張是什麼?無錫詞人的詞風有什麼特點?跟浙西詞人有什麼異同

?我猜想的這個梁溪詞派是不是能夠成立,都有待研究。8

綜合三人所言,引出了兩個問題:首先,是詞人群體或是詞派?嚴迪昌和李康化 文中稱作「梁溪詞人群」,王兆鵬卻稱「梁溪詞派」;第二,顧貞觀與梁溪詞人群 的關係為何?嚴迪昌將顧貞觀與曹貞吉、納蘭性德兩人並稱為「京華詞苑『三絕』」

9,又因無錫當地詞人輩出,故另增一小節的篇幅來介紹梁溪詞人群;李康化亦 著重於顧貞觀,其餘各群體成員大多僅作生平概述。整體而言,嚴迪昌和李康化 是在介紹顧貞觀的大前提之下,另外補充說明顧貞觀屬於梁溪詞人群體中的一分 子。但王兆鵬卻直接以顧貞觀為梁溪詞派的代表人物,就和陳維崧及朱彞尊分為 陽羨詞派及浙西詞派的代表相同。因此,究竟是「梁溪詞人群體」或是「梁溪詞 派」?這個團體又是否確以顧貞觀為代表?若答案為否定,則顧貞觀在此群體中 又處於何種地位?

緣此種種,引發筆者的好奇。筆者以為,對於此一議題,有幾個面相可以深

4 曹旭:〈全景式的清詞流變觀照--評嚴迪昌新著《清詞史》〉,《文學遺產》,1991 年第 3 期。

5 嚴迪昌:《清詞史》,頁 320-321。

6 唐圭璋編:《詞話叢編(一)》(臺北:新文豐,1988 年),《遠志齋詞衷》,頁 659。

7 李康化:《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1 年),頁 310-315。

8 王兆鵬:《詞學研究方法十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年),頁 69-70。

9 嚴迪昌:《清詞史》,頁 29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入討論:

首先,梁溪詞人群體間的地域色彩。明清之際的詞人群體或是詞派,往往帶 有濃厚的地域性色彩,這點由各詞派的命名就可以清楚得知10。從明末直至清初

,這些地域性詞派大多集中於江南,如雲間位於上海松江、陽羨位於江蘇宜興、

浙西則屬浙江一帶,本文欲討論的梁溪,亦處於江蘇無錫。以上各詞派或是詞人 群體,皆隸屬於江南一地,可見江南一地在當時的文化優勢。這些文化優勢往往 來自於歷史積累,故梁溪當地的人文薈萃的形成背景便有深入分析的必要。

第二,梁溪詞人群體的成員組成。《梁溪詞選》所收錄的詞人是否就隸屬於

「梁溪詞人群體」?若答案為肯定,那麼這些詞人間的關係為何?如果答案為否 定,那麼「梁溪詞人群體」究竟有哪些成員?各成員間的關係為何?是否有核心 人物?都尚待進一步的考察。

第三,梁溪詞人群體的詞風或詞論的整體特徵。對於群體中的個別分子,歷 來已經有相關的研究,但大多集中於顧貞觀一人,對秦松齡、嚴繩孫等人的研究 已甚稀少11,其餘大部份的作家幾乎未被學界提及12。這樣的研究路向有兩個問 題:首先是對於顧貞觀的研究,大多放在顧貞觀寄給吳漢槎的兩首〈金縷曲〉之 上,著重兩人間深厚情誼的闡述,深入研究顧貞觀的其他詞篇以及詞學理論的作 品相對較少。進一步來看,專意於顧貞觀的研究對於了解梁溪詞人的整體性而言 並無太大的幫助,更何況顧貞觀在梁溪詞人群中的角色定位為何也尚未清晰。因 此如何凸顯梁溪詞人群體的特徵,值得進一步考察。

第四,梁溪詞人群體是否有足夠條件形成詞派。從文化的角度看來,梁溪不

10 如明末的雲間詞派,清初的陽羨、浙西詞派等等,都直接將地名冠於詞派之前。李康化直接 以「地緣」一詞來形容,並有相當清楚的論述。參見氏著:《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研究》,頁 349-350。此外,吳熊和及其學生近年來對於地域性詞派的研究頗多成果,如吳熊和的〈《柳州詞 選》與柳州詞派—明清之際詞派研究之一〉、〈《西陵詞選》與西陵詞派—明清之際詞派研究之二〉、

〈《梅里詞緝》與浙西詞派的形成過程—明清之際詞派研究之三〉;金一平的《柳州詞派》、谷輝 之的《西陵詞派研究》等,這些詞派也都有濃厚的地域性特色。以上所述詳參吳熊和:《吳熊和 詞學論集》,頁 377-446;金一平:《柳州詞派》(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 年)、谷輝之:《西 陵詞派研究》(杭州大學博士論文,指導教授吳熊和,1997 年)。

11 據筆者所見:針對秦松齡的研究,國內現尚無單篇論文,中國則有一篇;針對嚴繩孫的研究,

11 據筆者所見:針對秦松齡的研究,國內現尚無單篇論文,中國則有一篇;針對嚴繩孫的研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