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緒 論

索洛古勃(Федор Сологуб, 1863-1927)──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俄國象徵主 義詩人。普遍稱之為詩人是因為象徵主義以詩歌作為主要的創作體裁,但是索洛古勃遺 留給後世豐富的文學作品中,除了詩歌之外,也有大量的敘事與戲劇作品。

無論是何種體裁,在索洛古勃所有的作品中幾乎都可見厭世情結的蹤跡──一種基 於對現實失望、厭惡、憎恨而產生的心理狀態,往往被認為是負面、消極、悲觀的處世 態度。再者,索洛古勃大力推崇死亡,在他的哲學思考中,死亡強於生存。一般人基於

「樂生惡死」的立場,認為索洛古勃晦暗、陰鬱的寫作風格,「頹廢」遂而成為作家揮 之不去的標籤,「頹廢」二字充分表現出世人對作家的否定與批判立場,但是這樣的立 場較為主觀且帶有成見,倘若始終抱持這樣的態度閱讀象徵主義的作品,不僅容易造成 偏頗的解讀,也難以深入理解文本所承載的社會意涵、作者心理,以及其他潛文本。本 文力求摒除成見,盡可能發掘作家的厭世情結中的積極意涵,拓展我們對於厭世情結的 詮釋空間,並瞭解其不同面向與意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論文的研究動機含客觀與主觀因素。

就客觀因素而言,綜觀俄國文學史,十九世紀是俄國人引以為傲的黃金時代,這個 世紀的俄國文壇人才備出,讓俄國文學得以迅速發展,並與歐洲各國的文學造詣並駕齊 驅。如此輝煌的時代自然是文評家和學者們研究的重點,對於一般讀者而言,十九世紀 俄國文學大家個個耳熟能詳。緊接在後的二十世紀文學相較於前者,無論在學術研究,

或是讀者熟悉度,都略遜一籌。然而二十世紀是俄國文學百花齊放,各種流派爭奇鬥豔 的年代,不容小覷。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現實主義逐漸式微,象徵主義順勢在俄國的文學界興起一 陣旋風。這個新興的文藝思潮一反過去的文學傳統,奠定嶄新的美學視野。此觀點在許 多作家的心中產生共鳴且予以響應,一時之間蔚為風潮。

象徵主義為現代俄國文學開啟先河。而後的阿克梅主義詩人雖然基於反對立場從象 徵主義中脫離,自成一個流派,但是該流派的詩人大多仍師承象徵主義。除此之外,無 論其他文學流派對於象徵主義抱持認可或批判的態度,他們在文學創作上或多或少都受

以梅列日科夫斯基(Дмитрий Мережковский, 1865-1941)與吉皮烏斯(Зинаида Гиппиус, 1869-1945)

為首的彼得堡象徵派自認為真正的象徵派,將對手稱作「頹廢派」;在蘇聯政權的眼中,所有為現代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啊,死亡!我屬於你。放眼望去我只見 你的身影,我憎厭

俗世的魅力。9

但是死亡的意象不僅出現在詩歌之中,就連敘事作品也充滿了死亡主題。這自然會引起 讀者的好奇心,一個作家如此大規模地在創作當中置入死亡的形象和主題,他究竟是基 於何種原因厭倦生活,轉而追求死亡?大多數介紹象徵主義和索洛古勃的文獻資料或多 或少都會提及他厭世的理由,並認為這和當時動盪不安的時代氛圍有不可切分的密切關 係10,但是並未深入研究在這個創作特色的背後是否有其他更深的意涵。索洛古勃作品 中的厭世情結之強烈,讓人不禁在閱讀過程思考起生存的意義。他的作品就像個楔子,

引領讀者正視存在的議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