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九年一貫課程教育改革推行之後,彈性課程的設置乃為課程變動中最重要 的一項。為了落實學校本位特色,彈性課程也往往被設定為本土教育的實施。

透過本土教育,培養學生對學校、對家鄉、對自己生長的土地有更多的認識與 了解,也藉此達到愛鄉愛土之情懷。而本土文化也可因而傳承下來,成為大家 最重要的文化資產。「宗教是人類文化的表現,文化則是族群的產物,而族群 的生存,又受其所處自然與人文環境的影響。」4而過去有關民間信仰的研究,

譬如有關寺廟或祭祀組織的研究,早已指陳其與地方史(或是地方發展史、鄉 土史)、區域史、開發史與聚落發展史的密切關係。5故本文撰寫動機,主要是 想要透過對一地宗教的研究,彰顯此區的文化內涵與歷史脈絡,並呈現其區域 特性以瞭解自身生長環境變遷的過程。

臺灣史可說是一部移民開拓史,移民以中國大陸福建、廣東二省人民為

主。邱逢甲所作的一首「臺灣竹枝詞」:

黑海驚濤大小洋,草鷄親手闢洪荒。

一苦霧一重瘴,人在腥風蟄雨中。6

可知先民入墾來臺所冒之風險,為能平安渡海來臺,莫不祈求家鄉守護神 庇佑,或配戴家鄉神賜香火來臺,以作為求生奮鬥保平安的精神寄託。各籍族 群來臺拓墾,其所攜帶的原鄉保護神亦成為在臺各族群、聚落的象徵及開墾足 跡證明,如漳州籍的開漳聖王、泉州籍的保生大帝、安溪籍所祀的清水祖師及 粵籍入墾的三山國王。且先民入墾渡海來臺,設備簡陋,祈求渡海平安的海神 信仰如媽祖、玄天上帝、水仙尊王等亦為非常重要的信仰神。上岸後,面對的 是一個未知的荒蔓之地,疾病是接踵而來的最大威脅,因此醫神信仰如臨水夫 人、王爺信仰等亦在島上盛行。移民們祈求家鄉守護神保祐,如此的多神信仰 隨著先民移墾來臺,在臺灣民間呈現多元複雜貌的民間信仰系統,且較中國大 陸原鄉更熱絡、慶典儀式更盛大,在在反映出臺民對於民間信仰的熱誠。

4 潘朝陽,〈臺灣民俗宗教分佈的意義〉,《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12期,1986年,頁143-178。

5 林美容,《祭祀圈與地方社會》,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頁16。

6 邱逢甲著,收錄於陳香編著,《臺灣竹枝詞選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年,頁8。

隨移民開墾的完成和村社逐漸形成後,百姓常會集資建造地方寺廟以答謝 神恩,因此,寺廟往往就成為移民精神力量之來源與聚落發展的推進中心。而 寺廟香火興旺與否,也多視其主神為人接受程度而定,此又與神明所具有的性 質、功能屬性、歷史背景等因素息息相關。7當移民日漸增多後發展更是快速,

大小廟宇遍布城鄉僻壤。臺地民間所流行的民俗宗教信仰對象約有百餘種,

《臺灣省通志稿》的人民志禮俗篇將其分為七大類。8如此多元、眾多的祭祀對 象中,除了隨移民而來的外來神明,便是土生土長的神明信仰,其中歷史最悠 久的可算是鄭成功信仰。9據昭和 5 年(1930)的統計資料,鄭成功廟有 57 座,

排名第 14 位。10從鄭成功廟宇的數量大致可以看出鄭成功信仰發展之盛況。

大正 7 年(1918)丸井圭治郎11、昭和 5 年(1930)增田福太郎12及民國 72 年(1983)仇德哉13之統計調查皆可發現,宜蘭的鄭成功寺廟數量皆高居全臺第 一。14直至民國 92 年(2003)游謙、施芳瓏《宜蘭縣民間信仰》田野調查後,宜 蘭縣鄭成功廟持續增加至 23 間15。可見宜蘭鄭成功寺廟發展較全臺其他地區興 盛。

臺灣四百年歷史,鄭氏政權統治時間短暫(1661 年-1683 年),卻因該政權 為臺灣第一個漢人政權,且對於漢文化在臺灣的奠定有其貢獻,因此對臺灣的 歷史發展而言,有不可取代之地位。而鄭成功來臺,為建立一個安定的根據地,

而採取屯墾、招民來墾與安撫平埔族等措施。16可惜鄭成功在臺時間只有 14 個 月,此階段所開墾的範圍可從楊英《從征實錄》中看出:

六月,藩駕駐承天府遣發各陣營歸汛。左先鋒札北路新港

7 蔡相煇,《臺灣的祠祀與宗教》,臺北:臺原出版社,1993年,頁29-31。

8 一有功德於民者;二自我犧牲成仁取義者;三富忠孝節義之民族正氣者;四、奉為氏族象徵為 保護神者;五、各行業的保護神;六、社祀傳統而信奉為社神者;七、因原始迷信而信奉的雜 神。林熊祥、李騰嶽監修,《臺灣省通志稿》,卷二人民志,禮俗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 會,1972 年,頁64。

9 鄭志明,《神明的由來‧臺灣篇》,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頁369;劉還月,《臺灣人 的祀神與祭禮》,臺北:常民文化,2000年,頁37。

10 王世慶,《臺灣省通志》,卷二人民志,宗教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1年,頁303-309。

11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第一卷附錄,臺灣總督府,1919年

12 增田福太郎原著,黃有興譯,《臺灣宗教信仰》,臺北:東大圖書,2005年,。

13 仇德哉,《臺灣之寺廟與神明(三)》,臺中:臺灣省文獻會,1983年,頁96-102。

14 全臺共有73間鄭成功寺廟,座落於宜蘭有19間

15 游謙、施芳瓏,《宜蘭縣民間信仰》,宜蘭:宜蘭縣政府,2003年,頁265。

16 江鑀萍,〈鄭成功信仰的成立與發展〉,國立成功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9年,頁17-23。

仔、竹塹,以援勦後鎮、後衝鎮、智武鎮、英武鎮、虎衛右 鎮繼札屯墾,以中衝、義武、左衝、前衝、遊兵等鎮札南路 鳳山、觀音山屯墾。頒發文武官照原給額各六個月俸役銀付 之開墾。17

由此可見,其屯墾北達新港仔、竹塹,南至鳳山、觀音山一帶。

以歷史發展而言,宜蘭開發較晚,且毫無鄭成功足跡可言。但從上述資料 看來,從日治以來,宜蘭縣鄭成功寺廟一直處於全臺之冠,甚至戰後仍有增加 趨勢。鄭成功信仰在宜蘭如何開始發展?其背景因素為何,導致宜蘭縣的鄭成 功信仰如此興盛?鄭成功信仰對宜蘭居民的影響為何?希望可以在此研究中進 行討論並獲得成果。

17 楊英,《從征實錄》,臺灣文獻叢刊第32種,臺北:大通出版,1984年,頁19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