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本章共分六節,包括研究動機與重要性、研究目的、研究問題、

研究假設、名詞界定、研究限制,各節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自1970年代開始,生活品質受到醫療單位的關注,因為它與照護 品質和成效有密切關係,並被視為評價照護結果的指標之一。世界衛 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1986 )主張,生活品質 (quality of life)是個人在所生活的文化價值體系中,對自己的目標、期 望、標準、關心等方面的感受,包括生理健康、心理狀態、獨立程度、

社會關係、個人信念及環境等六大層面。國內學者林春香、劉雪娥與 王正儀(1996)則認為生活品質此一個人主觀感受,係指在身體、心 理、家庭、社會及靈性等生活層面達到快樂、滿足、幸福的狀況。由 此可知‧生活品質是多層面的概念(姚開屏,2002) ,且隨著近代健康 促進工作的推展,生活品質逐漸被視為健康後果的一項目標與指標

(Lee, Chang, and Ravens-Sieberer, 2008)。

除了努力個人生活品質的提升外,各國近代健康促進工作也關注 平均壽命的延長,紛紛著手剖析影響其國人健康的因素,繼而開創多 元健康增進策略。如Lalonde(1974)於「加拿大人健康新展望」(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Health of Canadian)一文中主張,醫療體系、

生活型態、環境、人類生物因素會影響人類健康;而生活型態主要取 決於個人所採行之行為,對健康影響最大。Dever(1976)則更具體 指出,影響疾病死因的四大因素,以生活型態因素所佔比率43%為最 高,其次分別為遺傳因素佔27%、環境因素佔19%、醫療體制佔11%。

從此之後,生活型態對健康的影響力成為不容忽視的課題,多數國家 乃積極倡導國人養成良好生活型態與健康促進行為(health promoting behavior)(Pender, 1987; Wainwright, Thomas, & Jones, 2000),以及 減少危害健康行為(劉美媛、呂昌明,2006)。

Wainwright等人(2000)主張,健康促進行為能降低疾病的發生 及減少死亡率。葉玉先(2005)提到,個人的生活型態對社會有很大的 影響,如慢性病對個人造成的衝擊,意外傷害導致殘障、和早年死亡 帶來的損失,醫療費用日漸提昇所呈現的負擔,病假所導致的工作時 間和產量的損失,以及整體生活品質的降低。楊瑞珍、蘇秀娟與黃秀 麗(2001)综合學者看法指出,健康促進行為不僅可減少疾病的發生、

降低死亡率,同時也可增進生活品質。

不幸的是,近年來由於經濟的成長與生活條件的提升,造成國人 生活型態與疾病的改變。王助順與張曙笙(2008)認為,隨著時代的 進步,國人生活型態的改變及生活水準提高,營養過剩及運動不足已 經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長期營養過剩及運動不足日後容易導致心血管

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的慢性疾病。故學者主張,若能及早改變個人 危害健康行為,應可降低慢性病的罹患率與死亡率(劉美媛、呂昌明,

2006)。

另一方面,許多有關成人生活品質的研究指出,健康促進生活型 態與生活品質有關(李盈青,2005;林劭潔,2007;高琳芸,2005;黃 惠娟,2004;莊麗君,2006;曾建興、余祥、謝健良,2007;劉慧婷,

2006;羅淑美,2008;蘇可欣,2006)。但有關兒童和青少年之生活品 質直到21世紀初期才受關注。

國內學者Chen, Wang, Yang and Liou(2003)提到,調查青少年的生 活品質可以了解青少年的健康狀態,以及檢視並預防可能影響青少年 健康的危險因素。值得擔憂的是,因科技的發達、生活空間的不足及 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青少年族群坐式生活型態日益增多,而身體活 動量也相對減少;加上飲食精緻化,熱量攝取過多,肥胖比率增加,

導致青少年體適能日趨衰退,嚴重危害身體健康(金繼春,2002)。

陳素芬、鄭惠美、照屋博行、李詩鎮(2004)指出,個人的生活 方式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多數的不良生活方式,大都在兒童階段 和國中生時期就養成。

健康是人類的基本權利,也是實現人生目標的必要條件之一,有 健康的身心才能擁有生命中許多的成就。國中生正值人生發展的重要

階段,必須一點一滴慢慢去培養良好的健康行為與態度,才能預防許 多因不良生活習慣所導致的疾病,提昇生活品質(黃春太、姜逸群、黃 雅文、胡益進,2007)。再者,青少年時期健康習慣的養成與發展,

遠比其成年期的行為改變,更有利於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建立(陳昭 伶、陳政友、羅惠丹,2009)。李秀珍、李素幸與宋瑩珠(2009)提 到青少年乃人類生命階段中健康行為養成的關鍵期,因為很多健康認 知、健康態度與健康行為均在此階段逐漸養成,且此時形成的健康行 為或習慣可能會根深蒂固,以致影響其成年後之健康生活。青少年不 僅處於人格養成的階段,身體也處在明顯轉變中,然而在此時期大多 數的青少年被社會賦予需要全神貫注於課業競爭中的角色,因此健康 生活型態的建立不免受到忽視。

由上述文獻可知,探討學生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生活品質是 重要的。國內目前只有少數探討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關 係的研究,且對象主要為成人,少針對國中生加以探討,故研究 者希望透過本研究能更確實了解台灣地區全體國中生的健康促 進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現況,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以作為國內 推展國中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建立與生活品質提升相關工作或政策 之參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