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步驟

在各區樣本學校確定後,隨即聯繫20所學校的行政單位主管,說 明研究目的、研究對象、施測方式等,徵詢並取得學校同意後,再委 請學校代為協調各樣本班級的施測日程,以及發放家長同意函,再進 行問卷施測事宜。

二、問卷施測

本研究採班級集體填答問卷方式進行調查,並於民國98年3月至4 月由接受調查訓練的人員前往各班級進行施測。研究對象作答時間約 為20-30分鐘。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問卷所得之數據資料,利用SPSS中文版系統進行統計分析,主要 採用的統計方法包括下列四類:

(一)描述統計:以次數、百分率、平均值、標準差、最小值與 最大值等來描述個人背景因素、國中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生活品質 之分佈情形。

(二)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探討個人背景 變項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生活品質之關係。

(三)以皮爾森積差相關(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分析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的相關。

(四)以多元迴歸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探討健康促進 生活型態對生活品質之預測情形。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主要針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並配合圖表呈現,來解 釋所得的結果。本章分成六節,分別為:一、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 項分佈情形;二、研究對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之現況;三、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生活品質之關係;

四、研究對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之關係;五、社會人口學 變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對研究對象生活品質之預測情形;六、討論。

第一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分佈情形

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包含學校地區、年級、性別、父親教 育程度及母親教育程度等五項,其分佈情形主要以次數分配及百分率 來描述(如表 4-1)。

一、學校地區:

研究對象所屬的學校地區以北區(535 人;佔 29.7%)、中區(469 人;佔 26.1%)、南區(461 人;佔 25.6%)較多,台北市(197 人;佔 11.0%)其次,而高雄市(70 人;佔 3.9%)與東區(67 人;佔 3.7%)則最少。

二、年級:

研究對象各年級人數沒有明顯差異, 7 年級人數為 677 人(37.6

%);8 年級人數為 648 人(36.0%);而 9 年級人數則稍少,為

474 人(26.4%)。 三、性別:

研究對象男、女性別人數相近,分別是男性為 913 人(50.8%)、

女性為 884 人(49.2%)。

四、父親教育程度:

研究對象父親教育程度以高中或高職最多(703 人;佔 39.3%),

專科或大學(448 人;佔 25.2%)、國中或初中(382 人;佔 21.4

%)次之,而碩士以上(108 人;佔 6.0%)、國小或識字(68 人;佔 3.8%)、不識字(6 人;佔 0.3%)及其他(72 人;佔 4.0

%)則較少。

五、母親教育程度:

研究對象母親教育程度亦以高中或高職最多(877 人;佔 49.0

%),專科或大學(401 人;佔 22.4%)、國中或初中(305 人;

佔 17.1%)次之,而碩士以上(52 人;佔 2.9%)、國小或識字

(69 人;佔 3.9%)、不識字(11 人;佔 0.6%)及其他(73 人;

佔 4.1%)則較少。

表 4-1、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分佈情形(N=1799)

項目 人數 百分率

學校地區 台北市 197 11.0

高雄市 70 3.9

北區 535 29.7

中區 469 26.1

南區 461 25.6

東區 67 3.7

年級 7 年級 677 37.6

8 年級 648 36.0

9 年級 474 26.4

性別 913 50.8

884 49.2

父親教育程度 碩士及以上 108 6.0

專科或大學 448 25.2

高中或高職 703 39.3

國中或初中 382 21.4

國小或識字 68 3.8

不識字 6 0.3

其他 72 4.0

母親教育程度 碩士及以上 52 2.9

專科或大學 401 22.4

高中或高職 877 49.0

國中或初中 305 17.1

國小或識字 69 3.9

不識字 11 0.6

其他 73 4.1

第二節 研究對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之現況分析 一、研究對象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研究對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部分共 40 題,是由研究對象自覺生 活型態與各題項的吻合程度來評量,分數越高代表生活型態越良好、

越健康,總得分範圍為 40~200 分,中間值為 120 分。本量表又分為 社會支持 7 題、生命欣賞 8 題、健康責任 8 題、營養行為 6 題、運動 行為 5 題,以及壓力處置行為 6 題。

由表 4-2-1 可知,研究對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總量表的得分為 138.51 分(標準差為 24.76),顯示研究對象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屬中 等以上程度。再就六分量表的題平均得分高低順序為社會支持(題平均 3.70)、生命欣賞(題平均 3.68)、營養行為(題平均 3.58)、壓力處置(題 平均 3.57)、運動行為(題平均 3.12)、健康責任(題平均 3.08)。

進一步探討每一分量表各題的得分情形,可發現到在社會支持部 分,得分最高為「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平均值為 4.04 分(標準差 1.01 分),其次為「每天都會微笑或大笑」,平均值為 3.92 分(標準 差 1.12 分);得分最低為「有煩惱會找人談」,平均值為 3.47 分(標 準差 1.30 分),其次為「給別人關懷或溫暖」,平均值為 3.51 分(標 準差 1.06 分),其餘題目得分的平均值約介於 3.60~3.70 分之間。

在生命欣賞部分,得分最高為「知道生命中那些部份對我而言是

重要的」,平均值為 3.97 分(標準差 1.08 分),其次為「努力讓自己朝 向積極的方向成長和改變」,平均值為 3.84 分(標準差 1.06 分);得分 最低為「欣賞自己」,平均值為 3.33 分(標準差 1.24 分),其次為「隨 時檢討並修正自己的缺點」,平均值為 3.48 分(標準差 1.07 分)。其餘 題目得分的平均值約介於 3.65~3.75 分之間。

健康責任部分,得分最高為「每次用餐前會洗手」,平均值為 3.84 分(標準差 1.10 分),其次為「買食品時會看成份標示或有效日期」,

平均值為 3.59 分(標準差 1.29 分);得分最低為「每月至少觀察身體一 次,看有無改變或異常狀況」,平均值為 2.32 分(標準差 1.23 分),其次 為「有健康問題會尋找醫療人員討論」,平均值為 2.60 分(標準差 1.27 分)。其餘題目得分的平均值約介於 2.70~3.40 分之間。

營養行為部分,得分最高為「每天吃早餐」,平均值為 4.21 分(標 準差 1.11 分),其次為「每天三餐時間都固定」,平均值為 3.79 分(標 準差 1.04 分);得分最低為「每天選擇清淡不油膩的食物」,平均值為 3.08 分(標準差為 0.90 分),其次為「每天喝水至少 1500 cc(一般紙 杯約 8 杯)」,平均值為 3.38 分(標準差 1.17 分),其餘題目得分平均 約 3.50 分。

運動行為部分,得分最高為「每週從事健康體能的運動,如散步、

游泳、打球」,平均值為 3.61 分(標準差 1.30 分),其次為「每週至少

做三次、每次 20-30 分鐘有流汗的運動」,平均值為 3.36 分(標準差 1.30 分);得分最低為「每天做運動或伸展操或柔軟體操」,平均值為 2.65 分(標準差 1.22 分),其次為「每天站立或坐著都會保持抬頭挺胸 的姿勢」,平均值為 2.86 分(標準差 1.05 分),其餘題目得分為 3.11 分。

壓力處置行為部分,得分最高為「每天找一些時間放鬆自己」, 平均值為 3.98 分(標準差 1.08 分),其次為「每天睡眠充足(約 6 至 8 小時)」,平均值為 3.71 分(標準差 1.20 分);得分最低為「每天會安 排作息時間,不致匆忙慌亂」,平均值為 3.19 分(標準差 1.15 分),其 次為「每次感覺到有壓力時都知道壓力來源」,平均值為 3.31 分(標準 差 1.23 分),其餘題目得分的平均值約介於 3.60~3.65 分之間。

二、研究對象之生活品質

研究對象生活品質部分共 24 題,亦採研究對自覺方式選擇與各 題項最吻合的選項,每題各有 5 個選項,分數越高代表自覺生活品質 越良好,總得分範圍為 24~120 分,中間值為 72 分。本量表又分為身 體狀況、情緒狀況、自尊、家庭狀況、交友狀況,以及學校狀況六分 量表,每一分量表各有 4 題。

由表 4-2-2 可知,總量表的得分為總平均 80.94(標準差為 12.62), 顯示研究對象的生活品質屬中等以上程度。再就生活品質六分量表得 分高低來看,其中以情緒狀況得分最高,平均值為 14.56 分(標準差

3.26 分),其次為交友狀況,平均值為 14.43 分(標準差 3.05 分);得分 較低的為學校狀況平均值為 11.43 分(標準差 2.86 分)和自尊平均值為 12.30 分(標準差 4.12 分)。

進一步探討各分量表題目的得分情形可發現到,研究對象身體狀 況部分,得分最高為「我體力很好、有耐力」,平均值為 3.29 分(標準 差 1.14 分),其次為「我很累、無精打采」,平均值為 3.01 分(標準差 1.18 分);得分最低為「我覺得生病了」,平均值為 2.02 分(標準差 1.06 分),其次為「我感到疼痛」,平均值為 2.22 分(標準差 1.10 分)。

研究對象情緒狀況部分,得分最高為「我感到無聊」與「我笑得 很開心或很快樂」,平均值分別為 3.91 分與 3.90 分(標準差分別 1.16 分與 1.04 分);得分最低為「我感到害怕或不安」,平均值為 2.10 分(標 準差 1.13 分),其次為「我感到孤單」,平均值為 2.33 分(標準差 1.17 分)。

研究對象自尊部分,得分最高為「我有許多不錯的想法」,平均 值為 3.34 分(標準差 1.16 分),其次為「我對自己感到滿意」,平均值 為 3.13 分(標準差 1.19 分);得分最低為「我以自己為榮」,平均值為 2.94 分(標準差 1.22 分),其次為「我對自己的外表滿意」,平均值為 2.89 分(標準差 1.19 分)。

研究對象家庭狀況部分,得分最高為「我在家裡感覺很舒服」,

平均值為 3.91 分(標準差 1.14 分),其次為「我和父母/主要照顧我的 人處得很好」,平均值為 3.83 分(標準差 1.04 分);得分最低為「家裡 有爭吵」,平均值為 2.55 分(標準差 1.19 分),其次為「我覺得受到父 母/主要照顧我的人的限制」,平均值為 3.05 分(標準差 1.26 分)。

研究對象交友狀況部分,得分最高為「我和朋友處得很好」,平 均值為 3.92 分(標準差 0.98 分),其次為「我和朋友們一起做了些事」, 平均值為 3.81 分(標準差 1.10 分);得分最低為「我受到別人的歡迎」

與「我感覺自己和別人不同」,平均值皆為 3.35 分(標準差分別 1.04 分與 1.20 分)。

研究對象學校狀況部分,得分最高為「我害怕我的成績不理想」, 平均值為 3.67 分(標準差 1.31 分),其次為「我可以應付學校的功課」, 平均值為 3.56 分(標準差 1.13 分);得分最低為「課程引起我的興趣」, 平均值為 2.90 分(標準差 1.11 分),其次為「我擔心我的未來」,平均 值為 3.36 分(標準差 1.33 分)。

表 4-2-1 研究對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各題得分之分佈

表 4-2-1 研究對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各題得分之分佈(續 1)

表 4-2-1 研究對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各題得分之分佈(續 2)

表 4-2-1 研究對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各題得分之分佈(續 3)

表 4-2-2 研究對象生活品質量表各題得分之分佈情形

表 4-2-2 研究對象生活品質量表各題得分之分佈情形(續)

第三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生活品質之 關係

本節在驗證研究假設一:「研究對象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會因個 人背景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及研究假設二:「研究對象的生活品質 會因個人背景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一、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關係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關係,以健康促 進生活型態題目的總得分做差異性檢定。由表 4-3-1 可知,健康促進 生活型態在年級、父親教育程度及母親教育程度的不同均達到統計上 的顯著差異,其中 7 年級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得分的平均值較 9 年級高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關係,以健康促 進生活型態題目的總得分做差異性檢定。由表 4-3-1 可知,健康促進 生活型態在年級、父親教育程度及母親教育程度的不同均達到統計上 的顯著差異,其中 7 年級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得分的平均值較 9 年級高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