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對象之修飾因素與健康信念之關係

為了解研究對象修飾因素(包含社會人口學變項及結構變項)對健康信 念之影響,故以社會人口學變項(性別、年級、父母親教育程度、父母親職 業及家庭社經地位)為自變項,健康信念為依變項,進行 t 檢定或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若有顯著差異,再以薛費氏事後考驗比較組別間的差異情形。另 外,將結構因素(二手菸害知識、同住者吸菸情形及班上同儕吸菸率)為自 變項,健康信念為依變項,進行皮爾森積差相關,以了解各變項間的關係。

以下依健康信念分別加以陳述。

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拒吸二手菸健康信念之關係

(一)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自覺二手菸所造成疾病的罹患性」之關係 由表 4-13 得知,研究對象在自覺二手菸所造成疾病的罹患性,會因

年級的不同有差異。換句話說,不同年級的研究對象,在自覺二手菸所造 成疾病的罹患性的程度上有所不同。經薛費氏事後比較發現一年級得分最 高,且顯著高於三年級。由此可知ㄧ年級的「自覺二手菸所造成疾病的罹 患性」比三年級高。

(二)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自覺二手菸所造成疾病的嚴重性」之關係

 由表 4-14 得知,研究對象在自覺二手菸所造成疾病的嚴重性,會因 年級的不同而有差異。亦即不同年級的研究對象,在自覺二手菸所造成疾 病的嚴重性的程度上有所不同。經薛費氏事後比較發現一年級得分最高,

且顯著高於二年級。由此可知,一年級學生的「自覺二手菸所造成疾病的 嚴重性」比二年級強。

(三)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自覺拒吸二手菸利益性」之關係

由表 4-15 得知,研究對象在「自覺拒吸二手菸利益性」,會因年級的 不同有差異。換句話說,不同年級的研究對象,在「自覺拒吸二手菸利益 性」的程度上有所不同。經薛費氏事後比較發現一年級得分最高,且顯著

級還強。

表 4-14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自覺二手菸所造成疾病的嚴重性」之 t 檢定或單

表 4-15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自覺拒吸二手菸利益性」之 t 檢定或單因子變異

表 4-16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自覺拒吸二手菸障礙性」之 t 檢定或單因子變異

二、 研究對象結構因素與拒吸二手菸健康信念之關係(見表 4-17)

(一)結構因素與「自覺二手菸所造成疾病的罹患性」之關係

 二手菸害的知識與「自覺二手菸所造成疾病的罹患性」呈顯著正相關

(r=0.15,p<.01),亦即二手菸害的知識越豐富者,自覺二手菸所造成 疾病的罹患性越高。但是同住者及班上同儕吸菸率與「自覺二手菸所造成 疾病的罹患性」沒有顯著相關。

(二)結構因素與「自覺二手菸所造成疾病的嚴重性」之關係

 二手菸害的知識與「自覺二手菸所造成疾病的嚴重性」呈顯著正相關

(r=0.11,p<.05),亦即研究對象對二手菸害的知識越豐富者,自覺二 手菸所造成疾病及其相關影響的嚴重性則越高。但是同住者及班上同儕吸 菸率與「自覺二手菸所造成疾病的嚴重性」沒有顯著相關。

(三)結構因素與「自覺拒吸二手菸利益性」之關係

 二手菸害的知識與「自覺拒吸二手菸利益性」呈顯著正相關(r=

0.13,p<.05),亦即研究對象對二手菸害的知識越豐富者,其主觀評估拒 吸二手菸行為可獲得的效益與利益性程度越大。但是同住者及班上同儕吸 菸率與「自覺拒吸二手菸利益性」沒有顯著相關。

(四)結構因素與「自覺拒吸二手菸障礙性」之關係

 研究對象在「自覺拒吸二手菸障礙性」,結構因素未達顯著水準;亦 即研究對象的結構因素對「自覺拒吸二手菸的障礙性程度」並無明顯的差 異或相關存在。

表 4-17 結構因素與「自覺二手菸健康信念」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二手菸害的知識 同住者吸菸情形 班上同儕吸菸率 自覺二手菸所造

成疾病的罹患性 自覺二手菸所造 成疾病的嚴重性 自覺拒吸二手菸 利益性

自覺拒吸二手菸 障礙性

0.15**

0.11*

0.13*

-0.05

-0.06

-0.03

-0.05

-0.05

0.04

0.08

0.09

-0.05

p<.05, **p<.01

由以上可知,「自覺二手菸所造成疾病的罹患性」、「自覺二手菸所造成疾 病的嚴重性」及「自覺拒吸二手菸利益性」三者,和年級與對二手菸害的知 識達顯著水準;而其餘修飾因素之變項(性別、父母親教育程度、父母親職 業、家庭社經地位、同住者吸菸情形及班上同儕吸菸率)與健康信念間並無 明顯的差異或相關存在。

在年級方面,不僅拒吸二手菸的研究發現年級與健康信念呈現顯著差 異,其他議題的健康行為,同樣發現年級或年齡與健康信念有差異性(李卓 倫與周碧瑟,1987;黃淑貞,2000;賴翠琪,2001;丁如真,2002)。另外,

本研究發現,ㄧ年級的研究對象有較高的「自覺二手菸所造成疾病的罹患 性」、「自覺二手菸所造成疾病的嚴重性」及「自覺拒吸二手菸利益性」。這 可能是菸害防制教育以往較著重在國中階段,而高一剛從國中畢業進入高 中,因此對於菸害的影響感受較深。

另外,二手菸知識程度較高者,其「自覺二手菸所造成疾病的罹患性」、

「自覺二手菸所造成疾病的嚴重性」及「自覺拒吸二手菸的利益性」均提高。

這與周玫珍(2004)對台中師範學院學生所作的研究雷同,結果均顯示二手 菸知識與「拒吸二手菸所造成疾病的罹患性」及「拒吸二手菸所造成疾病的

其研究有稍許的不同。更進ㄧ步與其它的健康行為做比較,張桂禎(1999)

針對台灣師範大學 B 型肝炎帶原學生參與肝功能檢查之行為研究中發現,B 型肝炎知識與自覺罹患性、自覺有效性有顯著正相關,及與自覺障礙性有顯 著負相關。但也有研究呈現知識與健康信念無相關(陳木琳,2004;陳品儒,

2004)。因此不同的健康行為,其知識與健康信念呈現不同的結果。

而性別方面,本研究發現健康信念與其無顯著差異,但在周玫珍(2004)

的研究中表示,性別在「自覺拒吸二手菸障礙性」上有差異,且男生高於女 生。而本研究與其結果不同,進ㄧ步有待未來相關研究的釐清。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推論,研究對象可能對菸害及避免二手菸的認識越深 入後,更了解菸品蠶食著人們身體的可能性及嚴重性,因此在面臨有二手菸 的環境中,其二手菸相關疾病的罹患與嚴重程度將比知識程度較低者高,故 採取拒吸二手菸行為時,更可體會其好處所在。

   而健康信念模式的原始理念,是假設不同的人口學背景、社會心理變項

及結構性變項可能影響個人之感受而間接影響健康行為(黃淑貞、姚元青,

1999;黃淑貞,1996;Glanz et al., 1997;陳曉悌等人,2003)。因此,本 研究發現年級與二手菸知識,可透過健康信念而間接的影響拒吸二手菸行 為,故應該儘早且持續實施菸害教育,來讓學生了解菸害對身體及他人、社 會所造成的傷害與影響,進而增強個人對二手菸的信念,而間接地增加拒吸 二手菸行為之可能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