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針對研究第一章研究目的,本研究開發五種研究工具,分別為:粒子本質暨 物質三態變化問卷、教科書分析編碼表、自然科學習動機問卷及學習歷程記錄表。

茲將各項研究工具詳細說明如下:

一、粒子本質暨物質三態變化問卷

本研究之「粒子本質暨物質三態變化問卷」主要為調查跨年級學生物質三態 變化概念之分佈頻率及教學前後測驗。此工具主要為回答研究問題一及研究問題 二,利用物質三態變化問卷調查跨年級學生認知特徵頻率,進一步檢驗和效化物 質三態變化概念演化樹假說;而在教學研究進行時亦將實測物質三態變化問卷,

做為實驗教學之前測、後測及延宕測,藉此瞭解學生在進入教學前的概念,及教 學後概念的轉變。此研究工具之開發主要參考兩方面之文獻,其一為微觀粒子所 應具備科學觀點;其二為物質三態變化常見之學習困難,據此設計診斷式試題。

本問卷包含三個部份,分別為(1)物質觀點問卷;(2)粒子本質問卷;(3)物質 三態變化問卷。因本問卷目的在診斷學生物質三態的概念狀況,因此將結合圖片 題、巨觀性質及粒子性質傾向、二階層選擇題。「物質觀點問卷」問答冰、水、

水蒸氣的微觀構造,並輔以文字作說明;「粒子本質問卷」使用五等第方式進行,

以瞭解三態物質的巨觀性質與粒子性質傾向,讓受測者選擇會偏向何種性質;「物 質三態變化問卷」採二階層選擇題,內容針對影響物質三態變化的原因,及粒子 形狀大小是否會改變、粒子運動範圍、粒子排列及粒子間作用力等。此外,物質 三態變化問卷以凝固現象及蒸發現象分別進行,兩組試題的內容大部份是相同的 題幹,可於施測後進行比較分析。

由前述可知「粒子本質暨物質三態變化問卷」包含三個部份,實際施測時所 有學生皆會依不同的物質觀依序做為物質觀點問卷、粒子本質問卷及物質三態變 化問卷,且因為內容均與物質三態變化的概念有關,因此本研究將所有題目的答 題結果彙整後進行試題信效度考驗。「粒子本質暨物質三態變化問卷」出題內容 依本研究之研究範圍(參考圖 2-5-1)進行定義,將試題雙向細目表分別以表 3-5-1、

表 3-5-2 及表 3-5-3 作說明。

表 3-5-1 物質觀點問卷之連續觀與粒子觀判斷

三態物質(冰、水、水蒸氣) 連續觀之選項 粒子觀之選項 一、無雜質的冰

A 沒有物質 B 連續構造

C 微小的冰塊

D 相同的微小粒子

二、無雜質的水 C 微小的水滴

三、水蒸氣 A(白煙處) C 微小的水珠 四、水蒸氣 B(非白煙處) C 微小的水珠

本研究之物質觀點問卷為瞭解研究對象對物質組成的微觀概念,並分類研究 對象的物質觀點以利後續問卷的施測,完整試題列於附錄一。由表 3-5-1 可知四 組圖片題均包含至少 A、B、C、D 四種選項,連續觀包括除了「沒有物質」及

「連續構造」兩種外還有其中一種選擇為「微小的冰塊(或水滴、水珠)」,且圖 示內容為大小形狀不一的塊狀物體聚集在一起,此選擇可視為學生認為物質由更 小的物質構小,但此微小物質和巨觀並沒有差別。粒子觀只有「相同的微小粒子」

一種選項,圖示內容為許多大小相同的微觀粒子。物質觀點問卷評分方式為選擇

「D 相同的微小粒子」可獲得 1 分,此部份的總分為 4 分。

表 3-5-2 粒子本質問卷之試題雙向細目表

甲式問卷中不包括 B.微觀構造,因此冰、水、水蒸氣各 5 題,共 15 題;乙 式問卷中包含兩個部份,因此冰、水、水蒸氣各 11 題,共包含 33 題。甲乙兩式 的問卷評分方式相同,將每一題的評分方式說明如下:

(一)中間值為正確科學概念之題目

此類的科學概念為物質在三種狀態下的重量都相等,且粒子不會發生改變,

因此選答中間值獲得 2 分,選擇 2 或 4 獲得 1 分,選擇 1 或 5 不給分。採用此種 計分方式有「A1.重量比較」、「B1.粒子數量」、「B2.粒子重量」及「B3.粒子體積」。

(二)三態物質的性質為不同傾向之題目

此類的科學概念為三種狀態下的物質會有漸次的變化,三態物質的選擇將各 有不同的給分方式。由大而小次序為冰、水、水蒸氣的題目有「A5.緊密度比較」、

「B6.粒子間吸引力」,因此冰選擇 5 獲得 2 分,選擇 4 獲得 1 分,選擇 3、2、1 不給分;水選擇 3 獲得 2 分,選擇 2 或 4 獲得 1 分,選擇 1 或 5 不給分;水蒸氣 選擇選擇 1 獲得 2 分,選擇 2 獲得 1 分,選擇 3、4、5 不給分。

由大而小次序為水蒸氣、水、冰的題目有「A4.溫度比較」及「B4.粒子運動 速率」,因此水蒸氣選擇 5 獲得 2 分,選擇 4 獲得 1 分,選擇 3、2、1 不給分;

水選擇 3 獲得 2 分,選擇 2 或 4 獲得 1 分,選擇 1 或 5 不給分;冰選擇選擇 1 獲得 2 分,選擇 2 獲得 1 分,選擇 3、4、5 不給分。

最後,因水結冰時粒子距離會變大,因此由大而小的次序應為水蒸氣、水、

冰,因此在「B5.粒子距離」的部份,因水蒸氣的粒子距離選擇 5 獲得 2 分,選 擇 4 獲得 1 分,選擇 3、2、1 不給分;冰選擇 3 獲得 2 分,選擇 2 或 4 獲得 1 分,選擇 1 或 5 不給分;水的粒子距離選擇 1 獲得 2 分,選擇 2 獲得 1 分,選擇 3、4、5 不給分。

(三)三態物質的性質為部份相同之題目

採用此種計分方式包含「A2.可見度比較」、「A3.流動性比較」。在「A2.可見 度比較」的部份,冰及水可以看見的物質,但水蒸氣無法看見,因在冰及水的可 見度選擇 5 獲得 2 分,選擇 4 獲得 1 分,選擇 3、2、1 不給分,在水蒸氣的可見

度選擇 1 獲得 2 分,選擇 2 獲得 1 分,選擇 3、4、5 不給分。在「A3.流動性比

分析與討論。因使用兩階層設計因此每種概念都會包含兩題,分別為第一層選項 與第二層理由。

甲式問卷將不包含微觀粒子的試題,如:「C4.粒子運動的狀態」、「C8a.粒子 數量的改變」、「C8b.粒子重量的改變」、「C8c.粒子體積的改變」,但「C9.粒子間 吸引力的改變」的部份仍保留,題目內容改以水之間的吸引力,因此共 44 題;

而乙式問卷包含所有題目共 60 題。此問卷之計分方式為第一層答對一題得 1 分,

理由選擇正確得一分,因此總分為 60 分。第二層理由的部分,在題 1.2、題 1.12、

題 2.2 及題 2.14 的選項中皆會包含三種解釋的理由,分別為結構改變、距離改變 及微觀粒子運動速率改變,此三類的解釋在課本中皆會使用,研究對象如果選擇 上述的理由之一將獲得 1 分。

研究者雖然將「粒子本質暨物質三態變化問卷」分為甲式問卷及乙式問卷,

但試題信度考驗時研究者將兩者合併討論。因為回答甲式問卷的研究對象並無粒 子概念,所以在粒子相關的題目可被視為未得分,且兩份問卷的答題對象概念類 型不同,在設計中已先作區分,因此視同一份問卷進行信度分析才能看出整體學 生答題的結果。此外,單獨對甲式問卷進行信度分析並無法顯示試題的真正信度,

主要原因有甲式問卷的物質觀點問卷 4 題皆未得分,再加上甲式問卷與乙式問卷 受測者會因有無粒子觀差異而被分群,這也造成甲式問卷大部份為國小階段的學 生且多數不具有正確的科學概念,因此Cronbach’s α 值將為降到.70 左右。因此 為完整呈現試題的信度,本研究針對「粒子本質暨物質三態變化問卷」的信度考 驗將不分問卷類型,以所有學生的結果進行信度考驗。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分佈於四年級至十二年級,共九個年級及跨越三個年級段,

因研究對象分佈廣,研究者將各年段之答題結果分別進行信度考驗。本研究的信 度考驗中問卷題數分別為物質觀點問卷 4 題、粒子本質問卷 33 題及物質三態變 化問卷 60 題,共 97 題。將跨年級施測的結果(共 832 份問卷)輸入 SPSS 軟體後 完成試題信度的分析,茲將各年級之試題Cronbach’s α 值羅列於表 3-5-1 中。吳 明隆(2006)指出優良的教育測驗至少應該有.80 以上的信度係數,由表 3-5-1 可看

出各年級段的Cronbach’s α 值皆在.80 以上,顯示本問卷具有相當高的信度。

表 3-5-4 各年段試題可靠性統計量

年級段 Cronbach’s α 值 以標準 化 項目為 準

的Cronbach’s α 值 項目的個數

國小階段 .848 .858 97

國中階段 .896 .902 97

高中階段 .909 .918 97

二、教科書分析編碼表

教科書分析編碼表為建立具廣度及深度的物質三態變化概念編碼,以調查不 同版本粒子相關教科書內容及次序。主要為回答研究問題二及研究問題三,以教 科書分析編碼表將不同版本教科書進行編碼及分析,並提供物質三態變化心智模 式的認知特徵定位參考。此研究工具的開發流程包含:

(一)建立物質三態變化之概念圖

為進行教科書分析工作,研究者依圖 2-5-2 物質三態變化研究範圍之概念圖,

確立物質三態變化範圍及次概念間之階層關係,且因為此概念圖將做為教科書分 析的指導架構,將特別考慮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內容。因教科書分析的發展過程為 反覆修正的循環,將因應不同版本之教科書內容與範圍,而在教科書分析過程中 適度修正概念圖內容,以求涵蓋到不同版本教科書的內容。

(二)開發物質三態變化教科書編碼表

在完成物質三態變化概念圖後,將依概念圖之階層關係定義物質三態變化之 教科書內容編碼表。本研究教科書的編碼可分為「三態物質的組成與性質」及「物 質三態變化的過程」兩個部份,分別說明如下:

1、「三態物質的組成與性質」的部份

根據教科書解釋物質結構與性質的方式,可分為巨觀性質與微觀構造的陳述,

因此研究者將其分為「巨觀物質性質」、「巨觀變化過程」、「微-巨觀結構與性質」

及「微-巨觀變化過程」。「巨觀物質性質」與「巨觀變化過程」為低年級階段常 見的物質三態變化教學內容,以實物圖片或文字描述的方式為主,三態物質的性 質及相關轉換都不會使用到微觀粒子概念,如:「冰為溫度低的物質」則屬於「巨

及「微-巨觀變化過程」。「巨觀物質性質」與「巨觀變化過程」為低年級階段常 見的物質三態變化教學內容,以實物圖片或文字描述的方式為主,三態物質的性 質及相關轉換都不會使用到微觀粒子概念,如:「冰為溫度低的物質」則屬於「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