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根據不同研究主題而採用不同的研究設計,因此整個研究內容採用質 量並行的方式進行。Mertler 與 Charles (2008)指出此類多重資料混合方式的研究 (Mixed-Methods Research)可分為解釋性(explanatory)設計、探索式(exploratory)設 計及三角校正(triangulation)設計。這些設計最大的差異在於對不同類型資料的相 對權重,將各方式分述於下:(1)解釋性設計為最常見的混合研究設計方法,通 常研究者首先收集量的資料,再收集質性資料以支持、解釋或精緻化量的資料;

(2)探索式設計首先考察關注的主題以獲得質性資料,再輔以量的資料解釋質性 資料間的關係。通常包含對現象的探索及主題的辨識(質性資料),及伴隨研究工

研究主題一:概念實徵調查

跨年級物質三態概念調查 物質三態變化問卷研發

跨年級心智模式 與認知特徵發生頻率

研究主題三:科學教科書分析

概念發展點分類與組織

概念教學進程表 課程大綱分析

研究主題二:概念演化樹分析 文獻分析定義心智

模式與認知特徵

系統發育分類學方法

概念演化樹

研究主題四:理論建構與教學

物質三態變化實驗教學研究 建立概念發展路徑假說

具的發展和後續收集額外的資料(量的資料),因此研究結論不只是研究者所相信

研究主題二:物質三態變化概念演化樹

此研究方向為建立文獻中物質三態變化心智模式發展歷程,並透過跨年級學 生認知特徵頻率的調查進行檢驗及效化。因此以三角校正混合設計進行,同時進 行質性資料及量的資料收集,並確認兩類資料是否趨於相同且指出相同的研究結 論。質性資料方面,參考微觀粒子的相關研究文獻,找出文獻中常見的物質三態 變化心智模式,並配合教科書分析後的概念發展點,相互驗證後找出合適的認知 特徵及狀態進行心智模式編碼。將此編碼的組合輸入 PAUP* 4.0,建立物質三態 變化概念演化假說樹。

研究主題三:教科書分析

此研究內容為找出不同版本科學教科書的物質三態變化概念發展點,建立概 念教學進程表以利後續之分析比較。因此以探索式混合設計進行研究,先收集質 性資料開始後再輔以量的資料,教科書分析的選樣方面以我國九十九學年度現行 的教科書為主。不同版本教科書的質性資料收集方面,以物質三態變化相關的單 元為主,將課文的內容及圖例說明作分類,建立教學內容結構圖,並訂立合適跨 年級及跨版本的編碼系統;在量的資料方法,根據上述的編碼系統將教科書內容 作編碼,並進行不同版本教科書的比較。

研究主題四:粒子本質導向之物質三態變化二階段教學

「粒子本質導向之物質三態變化二階段教學」運用前述三種研究方法的研 究結果安排合適之教學活動,藉此探討粒子本質概念對學生後續學習物質三態變 化的影響,因此採用解釋性研究設計,比較有無粒子本質概念的兩種教學序列對 學生學習是否產生顯著差異,並輔以相關的質性資料詮釋研究結果。在研究結果 一、二及三可瞭解微觀粒子概念對於學生化學學習有相當大的影響,研究者將教 學分為兩階段以符合認知發展路徑設計教學,首先安排前置的教學活動,先幫助 學生建立微觀粒子的概念,使學生熟悉後續教學活動中以粒子運動為主軸的物質 三態變化教學活動。實驗設計採用多因子準實驗設計,包含「粒子本質教學(角 色扮演)」或「巨觀三態物質教學(一般講述)」兩組及「物質三態變化教學(分為

角色扮演及一般講述法兩組)」兩個教學上的自變項,多因子準實驗設計除了可

~2011/12/12 2012/1/10~2012/1/16 2012/1/16

2012/2/17

教師與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時的示範動作與實際操作。

由表 3-2-1 可知實驗進行的流程依序包含前測、進入實驗教學活動、後測(含 訪談)與延宕測

(1)前測:包含「粒子本質暨物質三態變化問卷」與「自然科學習動機問卷」兩 份問卷。

(2)實驗教學活動:進行「粒子本質導向之物質三態變化二階段教學」,實驗設計 包含第一階段:粒子本質教學及巨觀三態物質教學;第二階段:物質三態變化教 學(角色扮演及一般教學)。

(3)後測(含訪談):包含「粒子本質暨物質三態變化問卷」與「自然科學習動機問 卷」兩份問卷,並進行教學後的訪談,為進一步確認學生是否瞭解粒子運動的特 性,本研究以不同大小的黑色圓點代表微觀粒子,讓學生以操作的方式進行物質 三態變化的說明。

(4)延宕測:包含粒子本質暨物質三態變化問卷,因教學活動為學期末進行,因 此延宕測的時間為學生寒假結束後的開學第一周,施測時間為後測後一個月。

在各階段的目的方面,實驗教學前研究對象先進行前測,以確認學生進入教 學前之物質三態變化概念狀態。而教學活動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實驗組一 及實驗組二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粒子本質教學,而實驗組三及對照組進行巨觀 三態變化教學,藉此可建立兩組學生不同的概念發展點。後續的教學活動中實驗 組一及實驗組三將進行角色扮演的物質三態教學,而實驗組二及對照組將進行一 般課堂中所使用的教學活動。教學後所有學生將進行後測,瞭解學生教學後物質 三態變化的概念,及探討有無微觀粒子本質概念對學生學習的影響。為進一步瞭 瞭教學對研究對象的概念延續與維持度,將於教學結束後一個月進行延宕測。

本研究之第一階段教學包含粒子本質教學及巨觀三態物質教學兩種,主要的 區別在於粒子本質教學以微觀觀點進行水的三態變化教學,如粒子的運動,教學 方式採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教學大綱及教學流程參考附錄八及附錄九;而巨 觀三態物質教學以巨觀觀點的能量轉換進行教學,如水循環,教學大綱及教學流

程參考附錄十二及附錄十三。由第一階段的教學建立學生不同的概念發展點,以 瞭解概念發展點對後續學習的影響;其次,第二階段之物質三態變化教學兩種不 同教學的概念內容相同,但二組使用角色扮演而另外二組使用一般講述法,教學 大綱及教學流程參考附錄十、附錄十一及附錄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