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二節 研究工具

由文獻探討所述,本研究針對下列 12 個概念擬定診斷工具,探

20

討比較學生在不同教學策略下的學習成效。

1.反應物的顆粒大小(接觸面積)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2.反應物的顆粒大小(接觸面積)對生成物產量的影響。

3.反應物的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4.反應物的濃度對生成物產量的影響。

5.反應物的量(體積)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6.反應物的量(體積)對生成物產量的影響。

7.反應物的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8.反應物的溫度對生成物產量的影響。

9.催化劑的有無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10.催化劑的有無對生成物產量的影響。

11.催化劑的量(質量)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12.催化劑的量(質量)對生成物產量的影響。

因此前測、後測皆就上述 12 個概念,訂出 12 題二段式診斷工具,

詳見附錄四-(前)後測問卷,節錄其中二題範例如下:

21

題組一:在二氧化碳的製備實驗中,我們利用大理石(碳酸鈣)加鹽酸來製造 二氧化碳。已知「碳酸鈣和鹽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水、氯化鈣」

(碳酸鈣+鹽酸 → 二氧化碳 ↑+水+氯化鈣),試回答 1 到 8 題:

( ) 1.如圖(一),取碳酸鈣顆粒狀、粉末狀各 10 公克,分別加入兩杯相同濃 度的 50mL 鹽酸中,則哪一杯中的二氧化碳產生較快? (A)顆粒狀 (B) 粉末狀 (C)都一樣 (D)不一定。

我的理由:

( ) 2.如圖(一),取碳酸鈣顆粒狀、粉末狀各 10 公克,分別加入兩杯相同濃 度的 50mL 鹽酸中,直到兩杯反應都結束後,哪一杯中二氧化碳產生的 量較多? (A)顆粒狀 (B)粉末狀 (C)都一樣 (D)不一定。

我的理由:

圖(一)

先以題幹說明問題中所提及的反應式,並用對照圖形標示出操縱 變因及控制變因。並以同一張圖探究同一個操縱變因對反應速率、及 生成物產量的影響,而形成 2 個題目。而每一題中,第一段命題以選 擇題方式,第二段則採開放式問題,以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的理解,

並且避免學生由第二段的選項來反推第一段命題的答案。

22 計分方式如下:

1.答對第一段,且於第二段完整寫出概念者,得 2 分。

2.答對第一段,且於第二段寫出部分概念者,得 1 分。

3.答對第一段,但第二段理由空白,或概念錯誤者,得 0 分。

4.第一段答錯者,得 0 分。

5.共 12 題,總分 24 分。

為提高試題效度,本試題編妥後,特請研究者學校三位理化科教 師(任教年資皆超過 15 年,且為相關研究所畢業)審查,彙整意見修 訂後,再請師大化學系教授鑑定,以建立專家效度。

而延宕測部分,係研究者學校九年級學生全校複習考之考卷,詳 見附錄五-延宕測問卷,測驗時間為國三上學期(2012 年 9 月),範圍 為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刪除化學平衡題目後,保留反應速率題目共 22 題,將學生答對題數加權計分(乘以 24/22),以便與前測、後測對 照分析。

SPSS 分析前測、後測、延宕測之內部一致性,得到 Cronbach's Alpha 值分別為 0.790、0.795、0.858,皆大於 0.7,表示信度良好。

23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