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研究建議

(一)研發相關教具或實驗器材

在影子與影子變色的推理活動,最常見的是利用生活實例以及利用兩 條光線成影的方式讓學生瞭解影子的成因,但由於常被認為是較為簡單的 課程,因此少有讓學生進行實際的操作或觀察。若能研發相關的教具或簡 易的實驗裝置,讓學生能進行實際的觀察或操作,或運用本研究所使用的

「影子變色」實驗的教學模組,對於學生對物體成影及影子變色的相關概 念的學習應能有所助益。

(二)對課程計畫編寫之建議

成影概念在中小學課程中經常被視為較簡單的科學概念,因而在教學 時數的分配上、授課教師的重視程度上都較其他科學概念為低。但在本研 究的推理活動中所呈現出來的是,即使是一個被視為簡單的成影概念,學 生仍持有相當多的另有概念。因此在課程計畫的編寫上建議能多配合相關 實驗的進行及教學輔助道具的使用,以期能增進學生學習的成效,增進學 生對此一概念的瞭解。並建議能夠增進相關概念的引介,讓學生能在學習 的過程中進行比較,以減少另有概念的產生。

(三)對教師教學之建議

本研究所使用的POE推理活動可將其當為教學模組運用在實際的教學 之上,可以利用此推理活動中前階段的活動來瞭解學生的起始概念為何?

是否持有另有概念?在POE活動的階段則可以讓學生使用其概念進行預 測,並針對觀察結果提出解釋與評估,解釋與評估之後可以引導學生進行 檢視與修正自己的概念,以建構正確的科學概念,減少另有概念的產生。

二、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擴展研究對象

本研究只針對苗栗縣某國二年級二十九位學生進行研究,未來研究可 擴大研究對象,增加研究對象人數,並進行教學之研究。或是針對其他縣 市之國中學生進行探討,分析比較其差異。

(二)探討國中二年級學生對不同主題之推理模式

本研究只針對單一主題概念進行探討,設計相關推理活動並期望能發 展成可運用於實際教學使用的模組。但在科學教育上仍有許多值得進行探 討的主題,因此未來研究可以設計不同的主題,探討國中二年級學生在面 對不同主題的推理活動時,其推理類型及推理過程為何?以進一步充實此 一活動所能運用的主題,同時更能瞭解國中二年級學生的思考模式及推理 能力,以期增進教學的成效。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的半結構式晤談法進行資料的蒐集,研究工具即為 研究者本身,因此研究者本身的晤談能力與研究的信效度息息相關。所以 在未來的研究上必須針對研究者本身晤談技巧的精進多加努力,期望能引

導學生更為明確的表達出內心的想法,以便讓研究者能更精準的蒐集學生 相關的概念以及推理的類型及過程;另外在晤談大綱的擬定、晤談過程中 氣氛的培養、學生關鍵訊息的掌握等,亦是研究者所必須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367-400。

王龍鍚和林顯輝(1992):國小學童光與視覺之概念發展研究。行政院國 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NSC 81-0111-S-153-01-N)。屏 東市:屏東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系。

許良榮(2005)。序列性 POE 之特色與設計。國教輔導,45(2),6-12。

邱美虹(1993)。類比與科學概念的學習。教育研究資訊,1(6),79-90。

邱美虹(2000)。概念改變研究的省思與啟示。科學教育學刊,8(1),1-34。

邱美虹(2005):科學創意實驗書。台北市:洪葉文化。

邱韻如(1998):成影概念的成長與學習。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博 士論文,台北市。

陳李綢(1992)。認知發展與輔導。台北市:心理。

黃湘武、黃寶鈿(1989):學生對投影及光性質之概念研究,第五屆科學教 育學術研討會。

黃湘武、黃寶鈿 (1988)。我國學生科學概念與推理能力發展之相關研究:

光的性質。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NSC-77-0111-S-003-19D)。

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黃台珠(1984)。概念的研究及其意義。科學教育月刊,66,45-56。

黃子晏(2004):以科學寫作探究國中生有關光的迷思概念。國立嘉義教 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

黃湘武等 (民 74)。國中學生質量守恆,重量守恆,外體積觀念,與比例 推理能力之抽樣調查與研究。中等教育,1,44-65。

吳芝儀、李奉儒(譯)。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市:桂冠。

葉辰楨(2000)。POE 模式在國一生物科教學之運用。中華民國第十六屆科 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中華民國科學教育學會。

蕭倍如(2005):台中縣中小學學生對於光學迷思概念之研究。國立台中 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中市。

李奉儒等譯(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市:濤石文化事 業有限公司。

許良榮(2006)。以序列性 POE 探究學生的科學解釋能力。論文發表於第 二十二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 所。

張春興(1989)。推理。載於張春興主編:張氏心理學辭典,544。台北:

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美玉、吳玉明(1999)。不同學習型態學生學習表現的探討-解釋推理 及問題解決能力。科學教育學刋,7(3), 255-280。

周台傑 (1985)。輕度智能不足、資賦優異與普通學生認知力發展之比較 研究。教育學院學報,10,55-70。

周家卉(2005):國小學童科學推理類型之研究。國立台南教育大學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熊召弟、王美芬、段曉林、熊同鑫譯(1996)。科學學習心理學。台北市:

心理。

郭靜芳(1997):國小資優生後設認知與推理思考之研究。嘉義師院國教 所碩士論文,嘉義市。

教育部(2003):自然課程綱要。2008 年 5 月 20 日,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php。

教育部(2008):學生學習十大基本能力。2008 年 6 月 20 日,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context/02-10.html

英文部分

Bruce, B. C. (2000). Benefits of P.O.E. Retrieved March, 14, 2008, from http://www.lis.uiuc.edu/~chip/pubs/inquiry/POE/POEbenefits.shtml.

Allyn & Bacon.Vygotsky, L. (1986). Thought and Language.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Champagne, A. B., Klofer L. E., & Anderson J. H. (1980).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learning of classical mechanics.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48(12), 1074-1079.

Carey, S. (1985). Conceptual change in childhood.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Fekete, P., & Walker, P. (1997). Interactive teaching resources for thermal physics available on the web. Retrieved February 26, 2008, from http://science.uniserve.edu.au/newsletter/vo18/fekete.html

Feher, E. & Rice, K.(1992). Children's Conceptions of Color,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9(5) , 505-520.

Feher, E., & Rice, K. (1988). Shadows and Anti-images: Children's

Conceptions of Light and Vision(II), Science Education,72(5), 637-649.

Gunstone, R. F., & White, R. T. (1981). Understanding gravity. Science

Education, 65(3), 291-299

Gagne, R. M. (1970). 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London: Holt-Saunders.

Hogan, K., & Fisherkeller, J. E. (2000). Dialogue as data:Assessing students’

scientific reasoning with interactive protocols. In Mintzes, Wandersee, &

Novak(Ed), Assessing Scinece Understanding, (96-124).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Kuhn, D., Amsel, E., & O’Loughlin, M. (1998).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thinking skills. London: Academic Press.

Koslowski, B. (1996). Theory and Evidenc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asoning. Cambridge, MA: MIT Press.

Klahr, D., & Dunbar, K. (1988). Dual space search during scientific reasoning.

Cognitive Science, 12, 1-48

Lawson, A. E. (2002). The origin of logical reasoning: Does a cheater detection module exist?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163(4), 425-444.

Novak, J. D., & Gowin, D .B. (1984). Learning how to learn. Cambridge,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iaget, J. &Inhelder, B. (1956). The child conception of space. New York:

Schauble, L. (1996).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asoning in

knowledge-rich context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2(1), 102-119.

White, R., & Gunstone, R. (1992). Prediction-observation-explanation. In

White, R. & Gunstone, R., (Eds.) Probing understanding (pp. 44-64).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Driver, R., Leach, J., Millar, R., & Scott, P. (1996). Young people’s images of

science.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附錄一:POE 活動單 前觀察活動:

1、用電燈照一塊積木(如下圖所示),會有什麼現象發生?

預測:

將電燈換成紅色燈泡,照一塊積木(如下圖所示),會有什麼現象發生

和你想的一樣嗎?你預測的理由是什麼?

活動 1-1:

1、你能預測裝置右邊為紅色燈泡(紅光),左邊綠色燈泡(綠光),用此裝置照一 塊積木(如下圖所示),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呢?

2、仔細觀察並回答下列問題:

(1)和你想的一樣嗎?(請打ˇ) □ 一樣 ---請回答(1-1)

□ 不一樣 ---請回答(1-2)

(1-1)請問你預測的理由是什麼?

(1-2)你看到有什麼地方和你想的不同?

解釋和評估:

活動 1-2:

1、你能預測裝置右邊為綠色燈泡(綠光),左邊為黃色燈泡(黃光),用此裝置照 一塊積木(如下圖所示),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呢?

2、仔細觀察並回答下列問題:

(1)和你想的一樣嗎?(請打ˇ) □ 一樣 ---請回答(1-1)

□ 不一樣 ---請回答(1-2)

(1-1)請問你預測的理由是什麼?

(1-2)你看到有什麼地方和你想的不同?

解釋和評估:

活動 1-3:

1、你能預測裝置右邊為紅色燈光(紅光),左邊為綠色燈泡,用此裝置照一塊積 木(如下圖所示),當綠色燈光往左移動時,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呢?

2、仔細觀察並回答下列問題:

(1)和你想的一樣嗎?(請打ˇ) □ 一樣 ---請回答(1-1)

□ 不一樣 ---請回答(1-2)

(1-1)請問你預測的理由是什麼?

(1-2)你看到有什麼地方和你想的不同?

解釋和評估:

活動 1-4:

1、你能預測裝置右邊為紅色燈光(紅光),左邊為綠色燈泡,用此裝置照一組積 木(如下圖所示),當紅色燈光往右移動時,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呢?

2、仔細觀察並回答下列問題:

(1)和你想的一樣嗎?(請打ˇ) □ 一樣 ---請回答(1-1)

□ 不一樣 ---請回答(1-2)

(1-1)請問你預測的理由是什麼?

(1-2)你看到有什麼地方和你想的不同?

解釋和評估:

附錄二:逐字稿範例-以 S01 為例:

前觀察活動

T:為甚麼會有影子 S01:因為有光

T :有光所以會有影子,有光的環境一定會有影子嗎?

S01:是的

T:那為甚麼有光就會有影子?

S1:因為物體後面沒有光線 T:物體後面的區域沒有光線 S01:物體後面的區域照不到光線

研究者向學生說明前預測活動,並請學生預測 S01:積木後面是黑色的,其他都是紅色的 T:為甚麼你會作這種猜測?你的理由是什麼?

S01:因為這是紅色光線,中間這一塊後面照不到紅光 T:因為物體照不到紅光,其他區域照得到紅光

S01:物體後面的區域照不到紅光,所以是黑色的;其他區域照的到紅光,

所以是紅色的。

T:請你觀察實際結果和你所預測的是否相同?

S01:相同

T:請你解釋一下為何相同?你的理由跟上面的一樣嗎?

S01:是的,一樣。

活動一:一紅一綠

T:請預測這樣的狀況之下,會有什麼樣的狀況產生?

S01:會有兩個影子,影子是黑色的。

T:請你說明你作這樣預測的理由

S01:因為光現行進路線的原因,所以會有兩個影子產生,這邊一塊;另 一邊一塊,有兩塊光沒有照到的地方,所以會有兩個影子。

T:所以你的意思是會有兩個地方沒有燈光照射到,因此會有兩個影子,

影子是黑色的。

請學生實際觀察結果並說明結果是否與預測的相同?

S01:兩個影子,一個綠的,一個紅的,影子的顏色與預測的不太一樣。

T:請猜想解釋一下,為何影子顏色與你所預測的不一樣呢?

S01:因為光線透過物體,所以造成影子顏色不同。

T:對於光線透過物體造成影子顏色不同可否再詳細的說明你的想法。

S01:這………不知道…….

S01:這………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