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方法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2-71)

圖 3-1 覆晶封裝層錫球配置示意圖

18

C.L.

7.4

0.2@7

0.2@37=7.4 0.2@7 0.2 1.6

0.4@16 0.8

C.L.

0.2

This row 37 bumps (overall)

This row 36 bumps (overall)

17 rows

200 PITCH NUMBER = 2592 400 PITCH NUMBER = 1241

圖3-2 FC-PBGA 剖面圖

本文將利用 ANSYS® 10.0 有限元素法分析軟體先對上述構裝體 建立三維全域模型進行非線性等溫 TCT 溫度測試環境分析,然後再 對全域模型中應力最大處錫球建立次結構模型,並將在全域模型中因 為熱應力產生之應變造成的節點位移做為次結構模型的邊界條件進 行相同條件之分析,最後觀察覆晶構裝及球柵陣列構裝內錫球結構的 應力/應變趨勢、潛變行為模式以及疲勞壽命預測的比對與討論,以 期得到在不同潛變行為計算方式、測試環境下 FC-PBGA 模型之應 力、應變趨勢及疲勞壽命預測提供產、學界參考。

3-1 有限元素分析

本論文使用 ANSYS® 10.0 建立三維全域模型求得 TCT 溫度測試 下的應力分佈趨勢,以求取最有可能發生破壞的位置。經過利用等效 層觀念建立全域模型的分析後,使用次模型的技巧進行細部分析,建

分析。接下來將介紹建立FC-PBGA 模型的材料性質、束制條件、負 載條件及分析方式原理等考慮變數。

3-1-1 全域模型之建立

在全域模型 (global model) 方面,由於構裝體為對稱結構,若建 立整體模型其分析速度將因元素過多而大幅下降且分析結果並無太 大差異,故本文建置1/4 構裝體有限元素模型進行分析即可在較短的 時間內得到相同的結果,實體模型材料包含散熱蓋 (heat spreader) 、 熱介面材料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 TIM ) 、晶片 (silicon die) 、 填膠層 (underfill) 、黏著層 (adhesive layer) 、基板 (substrate) 、覆 晶封裝間隙填膠等效層 (solder bump/ underfill equivalent) 、球柵陣列 構裝錫球等效層 (solder ball equivalent) 及印刷電路板等。其材料參 數如表3-1 所示、尺寸如圖 3-3 所示。

表3-1 系統構裝材料機械性質

在 IC 與基板間隙填膠層及球柵陣列構裝錫球層部份,為了減少 分析全域模型的時間,吾人使用等效層的觀念在覆晶間隙填膠層及球 柵陣列錫球層分別建立區塊取代原本繁複的元素數目以及外型,希望 以較少元素及節點加速分析並得到相同的趨勢。所謂等效層觀念即是 以此區塊內所含有之材料進行等效的材料參數計算,其計算之基準為 各材料在此一區塊中的體積比例。在覆晶間隙填膠層中內部面積陣列 含有 1241 顆凸塊,間距 400 µm、外部面積陣列含有 2592 顆凸塊,

間距200 µm,經迴銲後共有 3833 顆半徑 0.06 mm 之錫球,其整體配 置如圖3-4;在球柵陣列構裝層中共有 1681 顆 0.6 mm 之錫球,間距 1 mm,其整體配置如圖 3-5。將以上兩層繁複的結構以等效層方式取 代,可使其元素數目遠小於建立詳細結構之模型並得到相同的趨勢,

為一簡便又有效之方法。

圖3-4 1/4 覆晶封裝層錫球配置圖

圖 3-5 球柵陣列構裝層錫球配置圖

3-1-2 次模型之建立

在全域模型分析結束後,吾人將觀察兩層等效層中應力分佈之位 置,由於環境溫度負載循環週次下,每個負載所累積的熱應力將使構 裝體產生變形而導致破壞,故在找出最大應力發生處亦即吾人所推測 最有可能發生破壞處後,吾人將於次模型中進行詳細構造的建立與分 析,並不在全域模型中直接建立所有的結構模型,以達到節省運算時 間、易於觀查的優勢。

次模型的建立技巧為先對全域模型做初步的分析後,依照模擬的 需求尋找關鍵位置,在次模型建構時其外型必需與在全域模型中的相 關位置完全相同,再將初步分析的節點位移代入次模型結構中成為束 制條件進行分析,求得所需結果。以本文建立的三維 FC-PBGA 模型 為例,其全域模型、球柵陣列錫球第一層次模型、球柵陣列錫球第二 層次模型及覆晶層錫球次模型示意圖如圖3-6 至 3-9 所示。經由全域 模型分析顯示,覆晶封裝部份最大應力出現在錫球密度由 400µm 至 200µm 之交界處;球柵陣列部份最大應力出現在覆晶層填膠導角 (fillet) 之對角線正下方,兩層之次結構模型位置及結構示意圖如圖 3-10 至 3-13 所示。

X Y

圖 3-6 全域模型結構示意圖

圖3-7 球柵陣列封裝層第一層次結構模型

1

ELEMENTS

TYPE NUM

1

JUL 13 2006

15:55:40 ELEMENTS

TYPE NUM

圖3-8 球柵陣列封裝層第二層次結構模型

圖3-9 覆晶封裝層次結構模型

圖 3-10 覆晶封裝等效層內次結構位置(圓圈部份)

圖 3-11 覆晶封裝層錫球結構示意圖

Pitch=400µm Pitch=200µm

圖 3-12 球柵陣列封裝層次模型位置示意圖(框線範圍)

圖 3-13 球柵陣列封裝錫球結構示意圖

3-1-3 定義材料性質

由於在本文中並沒有特殊的網格規劃需求,且為使模型較易於觀 察、增加計算效率,故所有的模形均採用對應網格 (mapped mesh) 進 行規劃,對應網格的定義為所有的元素皆為同一類型之外型,如四面 體、六面體等。

其元素型式的選擇方面,錫球材料選擇三維八節點元素 SOLID 185,此元素型式的輸出資料可滿足吾人所需結果,如潛變、等效應 力、元素位移等其元素型式如圖 3-14,並考慮錫球之彈塑性-黏塑性 行為加入 Hyperbolic Sine 及 Norton 潛變模型進行分析,但進行加入 Double Power Law 潛變模型進行分析時,由於潛變模式需考慮主要潛 變及次要潛變,屬於明確潛變模式(explicit creep option),故需使用三 維八節點元素SOLID 45 以符合其計算原則,彈塑性-黏塑性行為亦考 慮之。其餘材料皆使用三維八節點元素型式SOLID 45,元素型式如 圖3-15 所示。所有的材料視為均向材料,僅基板 (substrate)為橫式均 向材料、錫球材料視為彈塑-黏塑材料,定義材料參考溫度為室溫 (25℃)。

圖3-14 三維八節點元素 Solid 185 元素

圖3-15 三維八節點元素 Solid 45 元素

3-1-4 束制條件定義

邊界條件的設定方面,由於此全域模型為1/4 系統構裝結構,且 希望用最少的束制條件使其受力與變形能趨於真實狀態,故吾人使用 模型結構的對稱面使其自由度對稱於垂直於此平面之軸、模型左下角 一點即系統構裝之中心點限制其所有位移自由度,如圖 3-16(a)、(b) 所示。而次模型之束制條件則依全域模型之求解結果改變有所不同。

在進行模擬時做以下假設

1. 構裝體為等溫狀態,亦即環境溫度在任一時間與構裝體內任 一位置溫度相等。

2. 所有結構體皆完美接合無縫隙,不考慮製程瑕疵造成缺陷。

3. 所有材料不因化學效應產生雜質。

4. 初始時並無殘留應力及初始位移。

1

X Y Z

ELEMENTS

U

1

X Y Z

ELEMENTS

U

(a)系統對稱面對稱條件示意圖

(b)系統結構中心自由度示意圖 圖 3-16 全域模型邊界條件設定示意圖

3-1-5 負載條件設定

在本文所探討的 TCT 熱循環測試負載條件為-40 ~125℃ ℃,如圖 3-17 所示。初始溫度由 25℃升溫至 125℃歷經 182 秒,並維持等溫 600 秒,之後開始降溫 300 秒至-40℃並在維持 600 秒後升溫 118 秒至 25℃,以上述循環進行三個週期作為環境負載對模型進行模擬,最後 依照模擬之結果數據代入疲勞壽命公式進行計算。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Time (sec)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Temp er atu re (

o

c)

3-1-6 硬體環境

本論文使用工作站級 Dell 雙 Pentium 4 2.8G 微處理器、4GB 記 憶體及160G SATA 硬碟容量進行分析,每個研究例子的模擬估計費 時2 至 8 小時。

3-2 非線性分析理論[26]

本文使用有限元素分析軟體ANSYS 求得構裝體中之熱應力及熱 應變,使用牛頓-瑞佛森法 (Newton-Raphson) 進行非線性疊代法分析 求解。首先非線性問題之基本公式如式(3.1)所示

( ) { } { }

a

K u u

=

F

⎡ ⎤

⎣ ⎦

(3.1)

其 中

K u

( )

為 係 數 矩 陣 (coefficient matrix) ,

{ }

u 為 未 知 數 向 量 (vector of unknown values) ,

{ }

Fa 為施加負載向量 (vector of applied loads) 。

對此非線性公式並無法直接進行求解,故需使用疊代法進行方程 式之求解。在疊代求解的過程中數值必需收斂,若否則式(3.1)不成 立。因此假設殘留向量 (residual vector) 存在,如式(3.2)所示

{ }

R

K u

( ) { }

u

{ } { } { }

Fa

=

Fr

Fa

 { } 0

(3.2)

求得殘留向量後將其對未知數向量

{ }

ui 取泰勒級數可得

{ } { } { }

{ } { } { } (

1

) 2! 1

2

{ } { }

2

( { } { }

1

)

2

... { } 0

i i i i i

i i

R R

R R u u u u

u + 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式中i 為當次迴圈數,式(3.3)亦可寫為如下型式

{ } { }

R

=

Ri

+

KiT

⎦ ( { }

ui

) +

O

( { }

ui

)

2

= { } 0

(3.4)

T

Ki

⎡ ⎤

⎣ ⎦

為切線矩陣 (tangent matrix) ,其值等於

{ } { }

i

R u

⎛∂ ⎞

⎜ ⎟

⎜∂ ⎟

⎝ ⎠ ;

{ }

ui 為增量

解,替代

{ } { }

ui+1uiO

( { }

ui

)

2為非線性項

2! 1

2

{ } { }

2

( { } { }

i 1 i

)

2

...

i

R u u

u +

⎛ ∂ ⎞

− +

⎜ ⎟

⎜ ∂ ⎟

⎝ ⎠

若將(3.4)式中之線性項保留並將非線性基本式(3.1)代入可得

{ }

ui

= −

KiT

1

{ }

Ri

=

KiT

1

( { }

Fa

[ ]

K u

{ }

i

)

(3.5)

由(3.2)式中可知

{ } { } { }

T a r

i i i

K u F F

⎡ ⎤ ∆ = −

⎣ ⎦

(3.6)

{ } {

ui = ∆ui+1

} { }

− ∆ui (3.7)

其中

⎡ ⎣

KiT

⎤ ⎦

為第 i 次疊代之切線矩陣;

{ }

ui 為第 i 次疊代之位移向量;

{

ui+1

}

為第 i+1 次疊代之位移向量;

{ }

Fir 為第 i 次疊代之內部負載向

量。

在牛頓-拉佛森法程序中,每次的疊代皆需重新形成並求得新切 線矩陣,故此法具有良好的收斂性,其一個自由度模型之非線性方程 疊代計算流程如圖3-18 至 3-20 為在第 i 次、i+1 次及進入下個負載時

(1)

{ }

ui 已知,第一次疊代如圖3-18 所示。

(2) 計算更新之

⎡ ⎣

KiT

⎤ ⎦

{ }

Fir ,由圖 3-18 可知

⎡ ⎣

KiT

⎤ ⎦

為第 i 次負載-位移曲線之切線斜率。

(3) 代入式(3.7)計算

{ }

ui

(4) 將

{ }

ui 加上

{ }

ui 便可求得 i+1 次之解,即

{ }

ui+1 ,至此完成一

次疊代過程。

(5) 重覆以上疊代運算直至收斂為止,如圖 3-19 所示。

(6) 進入下一負載之疊代計算,如此可得非線性負載-位移曲線 解,如圖 3-20 所示。

判定收斂方式可由位移方式,如式(3.8),或由受力方式,如式(3.9) 判定之

{ }

ui

< ε

u refu (3.8)

{ }

R

< ε

RRref (3.9)

其中

{ }

ui

{ }

R 為向量範數;

ε

R

ε

u為容許誤差;Rref uref 為參考

值。範數的計算方式分為無限範數、L1 範數及 L2 範數三種。無限範 數即其絕對值之最大值;L1 範數是指絕對值之總合;L2 範數為其值 平方和之平方根。一般常用之範數計算方式為 L2 範數,本研究亦以 此範數為疊代法之收斂準則。

圖 3-18 牛頓瑞佛森法第 i 次疊代計算過程圖

圖 3-20 牛頓瑞佛森法每一次負載之疊代計算過程圖

3-3 潛變模型

潛變的定義為,材料在常溫下,受到彈性限度以下之應力長時間 作用時,其間並不發生變化。但在高溫環境下,受到較彈性限度低之 應力作用時,材料會隨著時間漸漸地發生變形。此種在一定應力作用 下,變形隨時間徐徐進行之現象稱之為潛變 (creep)。本文所設定的 溫度循環測試過程,測試溫度與錫球熔點的比值大於 0.4,當其比值 大於 0.2 時需考慮潛變對於結構所造成之影響[4],圖 3-21 為典型潛

圖3-21 典型潛變與時間關係圖

故本文將考慮穩態潛變及主要潛變與次要潛變加成後的行為,其 中描述錫球潛變行為的方法為使用Double Power Law [7]方程式描述 主要潛變與次要潛變加成之行為;使用 Hyperbolic Sine Law [5] 或 Norton [6] 方程式描述穩態潛變行為如公式(3.10)、(3.11)、(3.12)所 示。以下將上述三種公式一一介紹:

1. Double Power Law

5

2 3 6

1 C

exp

4 C

exp

crp

C C

C C

T T

ε  = × σ × ⎜ ⎝ − ⎟ ⎠ + × σ × ⎜ ⎝ − ⎟ ⎠

(3.10)

其中

ε 

crp為等效潛變應變率,

σ

為 von Mises 等效應力,T 為絕對溫度 (K),Ci為常數 (i=1,2,3,…,6),各參數列於表 3-2。

表 3-2: Double Power Law Model 參數[4]

2. Hyperbolic Sine Law

( )

2 4

1

sinh

3 C

exp

crp

C C C

ε  = × ⎡ ⎣ × × σ ⎤ ⎦ × ⎢ ⎣ −

T

⎥ ⎦

(3.11)

其中

ε 

crp為等效潛變應變率,

σ

為 von Mises 等效應力,T 為絕對溫度 (K),Ci為常數 (i=1,2,3,4) 各參數列於表 3-3。

表3-3: Hyperbolic Sine Law 參數[25]

3. Norton Creep Law

* n

exp

crp

B H

ε  = σ ⎢ ⎣ −∆

kT

⎥ ⎦

(3.12)

其中B*為材料常數(0.205

1/

MPa secn

);

H為活化能(0.49 eV);k 為 波茲曼常數(

8.617 10 eV/K ×

5 );T 為絕對溫度(K);

σ

為 von Mises 等 效應力;n 為應力指數(5.25);

ε 

crp為等效潛變應變率。

Par. C1 C2 C3 C4 C5 C6

σ

T

ε

 Unit S1 - K S1 - K MPa K S1 Value 0.4 2 5400 21 7 9500 - - -

Par. C1 C2 C3 C4 Unit S1 MPa1 - K Value 10 0.2 2 5400.5

3-4 疲勞破壞模型

美國材料及試驗協會(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 , ASTM)對於疲勞 (fatigue)的定義為”材料受連續之變動負載產生局 部性永久結構變形之過程,該過程乃使材料中某點或多點產生不可逆 之永久損傷,以及使裂縫成長或經過多次波動後而完全破壞”[27]。

錫球接點的損壞會導致構裝體產生失效或效能未達預期,在文獻 的模擬或實驗中發現錫球往往較其他結構容易產生熱疲勞破壞。因此 錫球的疲勞壽命預測對於構裝體的可靠度具有一席之地。針對錫球疲 勞壽命的研究中,許多產、學界先進也提出了多種的熱疲勞計算壽命 的方式,大多數是以應變和能量為其變數進行討論。本文採用兩種疲 勞壽命預測模型,以分析之結果代入後求得疲勞週次數進行比較,以 下將目前常見之疲勞模型一一介紹。

1. Coffin-Manson 關係式[28,29] 提出使用累積等效非彈性應變範圍 作為壽命預測,關係式如下所示:

( )

1

50 1

in C

f eq

N

= ⋅ ∆

B

ε

(3.13)

, 1

in n in

eq eq i

i

ε ε

=

∆ = ∑ ∆

(3.14)

( ) ( )

( ) ( ) ( ) ( )

2 2 12

, 2 2 2 2

2 3 3

2

in in in in

xx yy yy zz

in

eq i in in in in in

zz xx xy yz xz

ε ε ε ε

ε ε ε γ γ 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5)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2-7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