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之目的在敘述研究者利用何種方式以達成研究的方法。以下分為八個章 節詳述之,分別為下列介紹:第一節為選擇採用行動研究的理由;第二節為研究 場域及研究者的介紹說明;第三節為試探性研究;第四節為研究步驟;第五節為 資料蒐集的方法;第六節為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第七節為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第 八節為研究倫理。透過對研究過程與設計方式,做詳盡的描述與分析,以利研究 者在研究歷程中能清楚操作,讓整體研究能順利進行。

第一節 選擇採用行動研究的理由

本研究選擇以行動研究及質性研究方法來蒐集資料的原因,是因為研究者即 教學現場教師,想藉由在研究所進修中所修習的理論與實務相結合,來改進研究 者自身的教學,並提昇自我的專業成長,以及改善實務工作現場中所遭遇的問題。

一、藉由理論與實務結合改善現場教學

在研究所進修時藉由選修課程的過程中,發現教學評量是教學中重要的一部 分,但反省自我在教學時常常會忽略此部分,覺得評量就是在期末幫學生打幾個 分數,體育課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習得開心,有運動到比較重要,但後來才發現 到評量不應該只是如此,它有著許多重要功能,像是能從評量中得知學生的學習 成果、進步情形、瞭解學習的困難;提供教師改進教學、修正課程的重要依據等,

尤其透過檔案評量的方式,能更清楚學生學習的歷程,於是便開始關注檔案評量 的相關議題,希望透過實際教學中實施檔案評量的過程,改正自我對評量的錯誤 觀念,並確實發揮評量的真正功能,讓評量幫助學生學習。此外,在研究所進修 學習到運動教育模式理論,此模式透過不同的角色扮演、團隊小組的互助合作、

運動季的完整規劃與執行,能改善傳統體育課程教學上的缺點,加上運動教育模 式理論透過國內外學者的驗證,具有良好的教學成效,讓我決定使用運動教育模

式來作為我的課程設計理論。研究者希望藉由結合小組檔案評量及運動教育模式 來改進體育課程的實施,並於行動研究的過程,發現體育課中實施小組檔案評量 所遭遇到的問題及其原因,並且找出解決此問題的教學策略。

二、增進教師的專業能力

教育行動研究特別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師進行用以改善教育專業實踐,並 獲得教育理想的行動研究,且有必要在一個階段完成之後,將努力的經驗加以分 析、統整,賦予深刻的意義,以報告的形式予以公開呈現,並能與他人分享(陳 惠邦,2003)。行動研究能增進教師的教學職能(朱仲謀,2006)。本研究根據行 動研究之精神,即經由計畫、行動、反省、再計畫的螺旋過程,真正改進教師教 學表現與落實教學研究精神,增進教師的專業能力。

第二節 研究場域及研究者

行動研究是以教育實務情境為主要範圍,旨在解決研究者所處工作情境中所 遭遇的問題,以當事人之實務情境為依據(吳明隆,2001),故根據本研究的研 究動機與目的,主要在瞭解教師實施小組檔案評量融入體育課程教學的困難、尋 求解決策略的歷程。

一、班級的立意取樣

教學者本身現職為朝陽國小(化名)高年級科任教師,兼任學校田徑教練,

也於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研究所就讀,本身對於體育教學非常有興趣,剛至朝陽 國小任教的前四年,擔任高年級的級任老師,負責班上的體育課程教學,有感於 學生對體育活動十分喜愛,但一學期課程內容眾多,若配合全學年的健康與體育 領域進度實施,一個單元往往上兩、三個星期就需換下個單元,學生尚未對前一 個單元熟悉,教師又得進行下個新的單元,時常都在趕進度,經常又得配合學校 運動會和全學年體育活動,真正能讓學生完整學習某項運動的機會可說是少之又 少。適逢教學者從研究所學習到運動教育模式的課程,覺得很符合教學者的教學 理念,透過運動季的實施,學生可以對此運動項目有較長時間的完整學習機會。

然而,因為學校排課的因素,研究者目前在朝陽國小並沒有負責教授體育課程,

雖然如此,教學者仍非常希望能將研究所所學應用於實際教學上,剛好大學同窗 服務於鄰近的佳佳國小,擔任高年級的健體領域教師,剛從教育大學體育研究所 畢業的她,平時會和我一起討論關於體育教學上的心得,當她得知教學者對運動 教育模式課程、以及檔案評量非常有興趣,希望能從事此方面的行動研究,她也 很感興趣,共同討論後,決定選擇佳佳國小來作為研究的場域,教學者也邀請她 為批判性諍友,給予我教學上的建議與協助。研究者選取佳佳國小(化名)一個六 年級「樂樂班」(化名)為研究對象,「樂樂班」所屬的學年共有 16 班,班上人數 有35 人。

二、研究者之角色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的立場是「教師即研究者」,研究期間,蒐集教學資料,

進行教學,並且與學生進行訪談;同時蒐集其他相關的資料,由所蒐集的資料中 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進行反省以改進教學。

三、研究班級的背景描述

(一)佳佳國小四周環境的介紹

佳佳國小學為一所大型學校,有 99 個班級,學生人數約有 3323 餘人,位於 都市發展中心、商業與住宅混合區,生活機能方便,有三鐵共構的便利交通,附 近各式各樣補習班林立,每天放學後許多家長會選擇將學生送往合適的補習班,

接受課後輔導,學生課後從事體育活動的時間不多。研究者將其學校的背景、特 色及學校體育課概況,整理出佳佳國小之SWTO 的分析,如下表 12:

表12 佳佳國小學校 SWTO 分析表

四、研究者的背景與經歷 (一)個人經歷

研究者於2002 年從國立臺中師範學院體育學系畢業,在大學期間修習許多 門關於體育教學的相關課程,對國小體育教學極富興趣。畢業後以公費分發至國 小服務,其中,擔任四年的高年級級任老師,以及兩年的高年級科任教師,並利 用晨間活動時間及課餘時間兼任田徑校隊的指導教練。於2006 年考上臺灣師範 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且參加運動教育學門領域,有幸能利用在職進修的機會,

提升個人教學專業能力,在未來希望能將所學實際運用於職場中,與學生一同學 習與成長。

(二)教學理念

研究者在平時的課堂中,多以樂趣化、遊戲化的課程設計來指導學生,並適 時加入小組競賽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會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

給予不同的標準,期許學生能朝自己的目標來努力。在評量方面,相當重視學生 的個別差異,因此採取多元的評量方式,希望從各方面來觀察學生的進步和努力 的情形。

除此之外,研究者平時秉持著健康生活的理念,希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積 極參與各項體育活動,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健康生活的理念也從教師本身來 做起,平時會將自己參與各項活動的經驗與學生分享,像是單車環島、參與鐵人 三項的比賽、萬人泳渡日月潭、各項路跑活動等,希望能藉由身體力行的方式,

鼓勵學生多多參與體育活動,除了可以強健身體以外,還能紓解壓力、增進親子 間的感情等好處。

(三)研究者的自我專業成長

在體育專業知識方面,除了就讀師範學院體育學系四年的學習外,現為臺灣 師範大學體育系研究生,在研究所期間,無論是運動教育或運動科學的相關體育

課程的設計、書籍都有廣泛的涉獵,並積極參與各協會所舉辦運動教育研討會,

來增加研究者所需的各項體育知能。

在研究方法訓練方面,研究者分別在研究所一年級修習體育研究法,但研究 者認為這樣的學習是不夠的,所以分別在研一上、下學期及研二上選修體育系闕 月清教授的運動教育學研究、體育教學法研究及質的體育研究法,老師透過理論 講述及設計讓我們親身去體驗質性研究的課程,也讓我對質性研究產生了很大的 興趣。研一下選修林靜萍教授的體育教學研究,老師從早期的體育教學發展情 形,一直到今日體育教學的脈絡發展,都細心的介紹,並透過研讀國外原始文獻,

讓我獲益良多。研究者於研二上至台北教育大學跨校選修吳萬福教授的體育教學 專題研究,課程中老師特別安排我們實際到北師附小做教學參觀,透過與附小老 師面對面的對話,讓我有機會學習其他老師的優點,更從中反省自我的教學。經 由修習上述這些課程後,讓研究者在研究方法上的能力培養,有相當大的幫助,

並希望能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在此次的研究中與實務做結合。

第三節 試探性研究

此階段的目的主要在幫助研究者改進資料蒐集的內容和程序,讓研究者從不 同的角度來觀察整個研究的展現,對於研究方向與現場研究技巧都有很大的幫助 (黃瑞琴,1999),也是正式研究的暖身。在研究者初擬研究方向後,即至佳佳國 小進行試探性研究,並在試探性研究中,再將研究焦點做一調整、修正研究的方 向,以利進入真正研究能順利進行。

一、蒐集資料的方法 (一)錄影觀察

一、蒐集資料的方法 (一)錄影觀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