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針對參考書內容作研究分析,關於內容分析的研究法做初步的 探討,將採取內容分析法對參考書進行分析,內容分析法為本研究很重要 的一個研究方法,我們對內容分析對它的簡要功能及限制做一個探討,步 驟進行分析的注意事項。另外,本研究以質性為輔的調查訪談法,瞭解參 考書使用者之用運現況。

第一節 第一節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研究方法的選擇研究方法的選擇研究方法的選擇

近年來教科書研究有急遽增加的趨勢,不僅拓展了教育與課程研究的 領域,更為中小學教育改革與教學革新注入新的生機,國內自然科教科書 相關研究多數以內容分析法為主,例如陳子聖(2008)採內容分析法,進 行國小高年級各審定版自然教科書之內容分析,呈現國小高年級各審定版 自然教科書之特色;藍順德(2004)分析目前相關教科書之研究,目前在 教科書發展過程的相關研究,王彩芬(2004)以內容分析法分析我國小學

「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Bowers(2001)認為內容分析法乃透過量化技 巧和質性分析,以客觀和系統的態度對文件內容進行研究和分析,分析出 傳播內容中各種語言訊息和特性,並且分析出傳播內容對於整個傳播過程 所發生的影響,藉以推論產生該項內容的環境背景和意義的一種研究。根 據所定義的內容分析法,不是針對內心是否客觀、有系統或量化,而是內 容分析的價值,即是傳播內容利用系統客觀和量化方式加以歸類統計,並 根據這些類別的數字作敘述性的解釋。

歐用生(2005)指出綜合各學者定義內容分析法是「透過量化技巧與 質的分析,以客觀和系統態度,對文件內容進行研究與分析,藉以產生該 項文件內容的環境背景及其意義的一種研究方法,為什麼適合內容分析,

因為很多教科書內容分析皆使用。在資料分析方面,一為教科書中代數教

材編排之「量」的分析,另一為「質」性分析。在量的分析方面,主要是 統計代數教材之能力指標以及布題在類目表中出現的次數與所佔的百分 比,來瞭解各類目在兩國教科書中呈現的情況;在質的分析方面,搭配教 科書中的內容,歸納整理並分析教科書中代數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以圖 表為輔,使研究分析結果更為周延深入(徐偉民、徐于婷,2009)。

依王石番(1991)整理 Bowers(1970)劃分研究設計的九個步驟以 及 Wimmer與 Domimick(1983)劃分內容分析過程的十個步驟,依一、形 成研究問題或假設;二、界定母群體;三、抽取樣本;四、建構類目;五、

界定分析單位;六、建立量化系統、七、執行預測,建立信度;八、依照 定義,建立信度;九、分析資料;十、下結論並解釋等十項程序。內容分 析法(Content analysis)是一種被普遍使用的研究技術,可據以從資料 做出可複製而有效的推論,而深入度可穿透其背景因素與內在意涵,此乃 量化研究所不能及;就研究工具來說,內容分析是處理科學資料的專門化 過程,如同其他研究方法,內容分析旨在提供知識,表明事實,發覺真知 灼見,是一種不被時間空間限制,既簡單又經濟的研究工具。

歐用生(1996)將內容分析的研究步驟分為:1.擬定研究目的;2.訂 定研究單位和類目;3.決定分析對象;4.考驗信度、效度;5.蒐集與分析 資料;6.撰寫研究報告。王文科和王智弘(2004)將內容分析法的步驟分 為:1.確定目標;2.決定蒐集資料的方法(1)抽樣、(2)類別、(3)記 錄的單位、(4)脈絡單位、(5)計數系統;3.安排分析程序。這些探討對 本研究的啟示為,由上述可知研究教科書內容分析實施方法以內容分析法 為主,因此基於研究確切之需要。

本研究分析參考書內容乃採用內容分析法為主,以了解參考書內容之 類別份量及呈現方式,將會採取的是王石番(1996)的內容分析的步驟來 進行。類別與研究目標有關,資料如被劃歸在某一類別,就不能同時劃入

另一類別,因此各個類別是力求周延、互斥與獨立的(王文科,2002)。

內容分析架構圖如下

圖 圖 圖

圖 3333----1111----1111 內容分析架構圖

本研究目的為瞭解各版本自然與生活科技參考書使用者之運用現 況,故採用調查訪談法,調查訪談法是訪談者與受訪者兩者間交流,雙向 溝通的過程,這種方式具有較大的彈性,訪談者在事先設計訪談問題時,

乃根據一般情況和主觀想法所制定,部分情況不一定考慮得周全,在訪談 中,可以根據受訪者的反映,對訪談問題作調整或增修。如果受訪者不了 解問題,可以提出詢問,要求解釋,如果訪談者發現受訪者誤解問題也可 以適時地解說或引導。

由於結構式訪談應用範圍更廣泛,可以自由選擇調查物件,能問一些 比較複雜的問題,並可選擇性、自主性地針對某些特定問題作深入調查,

大大擴展了應用範圍,且易於達成研究需求與目的;針對研究目的及研究

問題,設計訪談計畫表與訪談主題,管控一致性題型與訪談過程,蒐集多 元化訊息與開放性回應;同時,規劃訪談主題與研究問題對應表,避免偏 離主題或問非所答、答非所問,以確保訪談的精準性與目的性。

第二節 第二節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研究對象

內容分析法的研究對象,以目前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 科書出版商,有 A、B 和 C 版三家出版社,針對其內容類別與份量、呈現 形式及特色,進行版本間與內作內容分析之比較。因研究前先觀察國小各 年級參考書,發現中年級(三、四年級)的參考書內容份量與呈現形式雷 同,高年級(五、六年級)亦然,故本研究採等距取樣,研究對象之選取以 四年級代表中年級,六年級則代表高年級,共 12 冊。

調查訪談法的研究對象,目的為瞭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參 考書具備的功能及其教育價值,探討使用者運用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參考書之現況與目地。本研究的對象,因為地利關係,範圍選擇高雄市及 臺中市數所學校的老師、學生、家長及安親班老師為受訪對象,受訪者須 有個別或同時使用三大版本之經驗,以中、高年級學生、家長及教授過自 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老師為主,四種訪談對象各六位,共 24 位受訪者。

為了讓訪談對象含括三個版本參考書使用者,訪談前先調查各校、各年級 使用之版本別,再逐ㄧ邀請受訪者。

33

二 二 二

二、、、、內容內容內容內容分析分析分析分析研究研究研究研究步驟與流程步驟與流程步驟與流程步驟與流程

本研究彙整王石番(1996)、吳紹群(2002)、周佩儀(2008)及其他專家學 者相關資訊之意見,將研究步驟界定如下:

((((一一一)一)))問題或假設問題或假設問題或假設 問題或假設

1.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參考書內容類別與份量為何?

2.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參考書內容呈現形式為何?

研究者採用各年段一個年級,同時立於相同基準點,較利於相互對 應與分析比較,本研究並選取各版本相同或相近的單元做分析。

(二二二)二)))界定母群體界定母群體界定母群體 界定母群體

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參考書為母群體。

(三三三)三)))抽取樣本抽取樣本抽取樣本 抽取樣本

以 A、B 和 C 版四、六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參考書為樣本。

(四四四)四)))建構類目建構類目建構類目 建構類目

分別依 A、B 和 C 版四、六年級參考書之內容類別、呈現形式及差異,

由研究者自行設計類表目;類目無法列入之訊息,以質性敘述詳細說明之,

研究者研究前觀察三個版本參考書,發現參考書內容可分成五個類別,分 別為「課前指導」、「課本引用」、「重點整理」、「延伸補充」及「題目練習」,

無法分類到這五類別的內容,就列作「其他」,本研究對「其他」不做討 論,如表 3-3-1。

表 3-3-1

轉成量化,再以內容的量變推論質變,質量兼具地描述統計結果。茲將內 容分析步驟流程圖示如下:

圖 圖

圖 3333----3333----2222 內容分析流程圖

三 三 三

三、、、、訪談步驟訪談步驟訪談步驟訪談步驟與流程與流程與流程 與流程

依據專家學者提出之訪談步驟(吳芝儀,1995;卯靜儒,2004;吳明 清,2006;袁方編,2002;黃光玉、劉念夏、陳清文譯,2004;徐宗國譯,

1997;徐振邦,2004),研究者擷取其精華並統整如下:

((((一一一)一)))編製訪談表及編製訪談表及編製訪談表及題目編製訪談表及題目題目題目

本研究針對不同訪談對象設計不同訪談題型,現在以安親班教師為 例,訪問題目如下。學校及安親班老師指導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使用參考書的

現況如何?相較於教科書,兩者運用頻率有何異同?

1. 使用者如何將自然與生活科技參考書運用於指導學生或子女課業或 自修上呢?(例如:使用時機、使用頻率或次數等等)

2. 使用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參考書哪些正向功能或負向影響?

國小教師類題型與安親班教師類似,學生及家長訪談主題則稍做調 整,例如一位學生六年級只用過一個版本,那再第二題就會請學生說明該 版本內部之優缺點。

((((二二二)二)))排定訪問行程排定訪問行程排定訪問行程,排定訪問行程,,,逐一進行訪談逐一進行訪談逐一進行訪談逐一進行訪談

訪談進行前,為確保受訪者能夠掌握問題的內涵,研究者均親自拜訪 受訪者,先說明研究的目的與資料的處理方式,並告知受訪者對訪談的文

訪談進行前,為確保受訪者能夠掌握問題的內涵,研究者均親自拜訪 受訪者,先說明研究的目的與資料的處理方式,並告知受訪者對訪談的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