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擬透過與建築物漏水診斷及漏水案例與對策的蒐集與研討,以及相

關之國內外文獻、資料的搜集與探討,透過下述研究方法建立出本研究案之研究 架構以確立本研究之研究範圍,進而建構出本研究報告之研究內容。

研究目的

文獻回顧 漏水診斷案例田野調查

相關文獻資料蒐集 專家諮詢

擬定研究方法架構

擬定研究方法流程

確定研究範圍

確定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探討分析

成果報告撰寫

圖1-1 本研究報告之研究架構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在 1992 年 11 月至 1993 年 9 月《建築防水工程設計施工規範之解說》[1]的 研究案中,曾就建築物防水工程經常發生失敗漏水的空間部位,向建築師、建設 公司、營造廠、防水建材商等與防、漏水有關之專業工程人員進行問卷調查,所 做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這些受訪的專業人士對於台灣地區建築物經常發生失敗 漏水的空間部位所認知之順位如下表1-1 所示。

表1-1 建築物防水工程經常發生失敗漏水的空間部位順位

資料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案《建築防水工程設計施工規範之解說》

空間部位別 順位調查

地下室 屋頂 外牆 浴室 各順位 百分比和 第一位 38.58% 29.13% 20.47% 9.45% 97.63%

第二位 26.77% 18.11% 25.98% 19.69% 90.55%

第三位 15.75% 18.11% 27.56% 31.50% 92.92%

由上表可之,既有建築物最常發生漏水的部位以地下室、屋頂、外牆以及

浴室居多,不管這些空間的順位如何,這幾個空間發生漏水的比例合計已達百分 之九十以上。因此欲探討建築物漏水之診斷,首應從這幾個空間開始著手。

從這幾個空間所造成漏水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從下節既有文獻的探討後所彙 整的資料顯示,絕大多數非管線原因造成的的漏水現象都是防水措施失敗後,水 份才會由建築物的裂縫或施工縫流出。所以我們可以追根究底將既有建築物產生 漏水的重要因素歸納為管線材質與施工、建築物龜裂,以及其他如設計不良等三 大類。只要這三大要素可以掌握住,漏水的現象就可以減少甚至不會發生。

不過實務上並沒有那麼單純,就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而言,因為混凝土乾燥收 縮的特性以及新舊混凝土相接會有施工縫的特性,欲避免混凝土產生龜裂是極為 困難的。因此以混凝土構造物而言,除了施工要極為小心謹慎以及設計時應規劃 誘導性勾縫以外,還須要有適當的防水材料的選用與施工,才得以完全達到防水 的目的。

所以本研究對於既有建築物漏水診斷而言,將首先對既有建築物的地下室、

外牆、屋頂與浴室的漏水診斷進行探討,而既有建築物漏水診斷的邏輯可綜合上 述將之整理成下圖1-2 所示。

4

建築物產生漏水

裂縫、管線、其他1

建築物產生裂縫的原因:

1. 與設計有關的龜裂[2]

2.與混凝土材料有關之龜裂[3]

3.與施工有關之龜裂[4]

4.與環境有關之龜裂[5]

漏水診斷、止漏措施 ‧ 診斷方法+案例

‧ 防水材料材質與運用

圖 1-2 建築物漏水診斷的邏輯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1 其他:指設計不良(排水過慢(天溝落水過小)、洩水坡度過緩、採光罩收頭、女兒牆反水收 頭、通風不良溫差過大之結露現象、固定金屬欄杆之設計)、材質不當等現象。

透過上述邏輯的方向,本研究之研究方法架構以及由研究方法架構所衍生

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