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文共分成五章,第二章為文獻探討,先對於「跨界」與「跨界音樂」這個 模糊而範圍廣泛的名詞作定義,以及跨界音樂在台灣的過去與目前狀況作一論述,

接著是將范宗沛過往的配樂與跨界音樂作品作一整理,包括其得獎作品、重要演 出和出版專輯等。

第三章為范宗沛音樂創作與演出紀錄的文字整理,藉著一年來的影音採集,

觀察范宗沛以幕後配樂製作人身分從接案到音樂完成的過程,還有以幕前舞台表 演者身分從節目規劃、曲目規劃、彩排到正式演出的全程記錄,再將所記錄的結 果結合過去作品資料,探討范宗沛配樂製作方式、分析跨界音樂中的音樂元素與 結合方式。

第四章為影音製作與規劃的探討,內容包括紀錄片、腳本大綱與劇情內容設 計,以及音樂會 DVD 的製作流程。在影音錄製上,則探討不同環境下的各種素 材收集方式,以及後製過程與影片成果展現。

第五章則為結論,在歸納以上研究成果的同時,探討本研究尚可補強之處,

並為未來研究方向提供建議。

由於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主要是針對范宗沛的音樂活動作文獻的的蒐集與整 理,因此筆者選用了以下的資料蒐集方式:

(一)文獻收集:此方式主要是針對范宗沛過去的資料作整理,其資料類型包括 文本資料如報章雜誌、期刊,以及影音資料如電視節目訪問、廣播訪談和出版唱 片為主。並從中挑選出音樂相關的報導作整理與歸納。

(二)參與式觀察與影音紀錄:使用觀察法的目的主要是針對范宗沛目前音樂工 作情況的資料蒐集,由於根據張紹勳《研究方法精華本》一書中所提到,以觀察 法作為收集資料的方式有以下優點,因而選用:

1. 將有助於瞭解、溝通、預測及控制人類行為。

2. 可實地觀察某發生現象,不用加入個人意見。

3. 有時改採暗地觀察反而可以得到較正確的資訊,且以人和機器的方式完整 記錄受訪者的所有經歷過程。1

除此之外,使用參與式觀察的原因則為,此法可讓觀察者親身參與被觀察者 的生活環境,也可避免經由他人轉述與訊息篩選之後所產生對現場實境的偏見。

筆者除了現場跟拍范宗沛音樂工作流程之外,更實際參與多場音樂會從團練、彩 排到實際演出全程,站在第一線影音錄製全音樂成果展現過程,才能達到直接取 得現場第一手資料的成果。

1 以上三點節錄自張紹勳,《研究方法精華本─第二版》(台北:滄海書局出版,2007),

224。

可惜的是,由於時間、經費與人力的不足,一位研究者一次所能觀察到的資 訊範圍仍是有限,使用個案研究雖能深入單一對象的資料蒐集,卻不能將其視為 同領域內的通則。而且參與觀察法只能觀察當下所發生的事件表面,過去的事物 仍有賴文獻資料的補充;除此之外,參與觀察時所見的現象雖是最客觀的,但研 究者事後對資料的敘述與詮釋仍必須加入撰文者的主觀意見,這也是使用觀察法 難以避免的缺陷。為了改善此問題,因此筆者決定全程使用影音紀錄典藏,如此 一來便能盡可能客觀地記錄當下時間地點、事件、被研究者的行為與和其他人的 互動;並且將所有影音與圖片檔案數位化建檔保存,更可避免因時間經過而產生 了記憶上的誤差,隨時可提供資料調閱。而筆者無法親身參與的過去資訊,只好 仰賴文獻檔案補足。

(三)深度訪談:

使用參與式觀察法雖然能獲得最客觀的第一手資料,但經由詮釋的結果往往 加入過多參與者的個人觀點,為了彌補此項缺憾,研究中必須加入被觀察者的意 見,以減少觀察者以管窺天、對觀察事件被過度解讀的現象。因此除了資料收集 與現場觀察之外,筆者安排多場訪談,以蒐集研究對象的觀點為目的,更方便得 到最客觀以及最正確的資訊來源。

在訪談內容上,本論文決定採用兩種訪談設計,一種為現場以一對一對象為 主的半結構式訪談,在事先擬定好訪談大綱以及具有提示性的訪談問題之後,隨 著現場狀況改變問題內容,並設計以開放式( open-ended ) 問題、根據訪談大綱來

蒐集資料,2另一種方式則是無結構式訪談,訪問者在跟拍受訪者的工作過程中,

以近似聊天的方式,針對眼前所見提出相關問題。無論是哪種方式,皆是以針對 范宗沛音樂工作為中心的個案訪談為主軸作深入的資料收集,內容方向設定則以

「配樂工作」和「跨界音樂」相關為主並作為延伸。藉由一對一的訪談方式與近 距離觀察訪談對象,更容易得到確切有用的資料。以下為本論文設計的訪談大綱:

1. 范宗沛老師本人的訪問內容:

(1) 個人音樂觀點:

a. 作曲的經歷與心得。

b. 真實樂器與合成器音色的選用。

(2) 配樂製作:

a. 配樂製作流程。

b. 聲音與畫面的搭配方式。

c. 不同類型的戲劇與影片配樂手法比較。

d. 與不同導演和演奏者的溝通方式。

(3) 跨界音樂製作相關:

a. 不同風格樂曲的融合改編。

b. 跨界元素的使用。

2 開放式訪談問題能鼓勵受訪者依其興趣隨意談,研究者可挑選受訪者主動提到的 問題再深入探索,讓受訪者能表達的空間更加自由,也可減少受訪者內心的壓力。參考 資料來源:王維國等作,《質性研究資料分析與文獻格式之運用:以 QSR N6 與 EndNote 8 為例》 (台北市:心理出版社,2006),200。

2. 同台演出音樂家的訪談(訪問作曲家、樂評人謝世嫻): (1) 音樂會舉辦:

a. 舉辦電影音樂會的動機。

b. 音樂會的演出方式。

c. 音樂會曲目的選擇安排。

(2) 與范宗沛老師合作過程:

a. 合作的動機。

b. 從排練到合作演出經歷。

c. 對於范宗沛音樂創作內容的感想。

基於以上的研究架構,筆者進而規劃出一份研究流程圖(見圖 1-1),並將本 研究所附之紀錄片中,所參與的影音紀錄時程列表整理(見表 1-1),如以下所示:

日期 工作內容 地點 使用器材 表 1-1:范宗沛音樂活動影音記錄列表(2010/10-2011/0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