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共分三節,分別就量表發展流程、研究對象以及資料分析方法進行闡述。

第一節 量表發展流程

一、擬定量表編製計劃

本研究透過進行文獻探討,以生態理論架構作為親密關係暴力行為傾向量表的 理論基礎,歸納出親密關係暴力之成因,依照此架構,建立三個層次共八個構面 作為本量表編製的架構。八個構面為主要編製題本之內容:(1)早期經驗;(2)

物質濫用(酒精、藥物);(3)個人特質;(4)衝突因應;(5)權力控制;(6)接 受暴力的程度;(7)社會支持;(8)社會環境。每構面按照其定義及國內外相關 文獻自行編修;其中物質濫用構面參閱台灣精神醫學會(2015)《DSM-5 精神疾病 診斷準則手冊》中物質相關及成癮障礙症診斷準則;社會支持構面則參閱林志哲

(2011)、周淑如(2007)、李金治與陳政友(2004)等人所發展之量表進行題目 編修。

二、建立題庫

本研究根據上述三個層次八個構面,並按相關之內涵進行命題。以使用簡單易 懂的字詞陳述、避免使用專門術語、避免冗長、避免多重概念等原則(涂金堂,

2012)。經由與指導教授數次的討論及修改,最後完成每一構面各8~12 題的題目,

建立本量表題項之資料庫,共91 題。本研究決定採用以李克特式(Likert-type)

四點量表進行測量,由「完全不符合」、「不符合」、「符合」及「完全符合」,分別 給予0 分、1 分、2 分、3 分的計分。得分愈高表示受試者之親密關係暴力行為傾 向愈高,反之則表示親密關係暴力行為傾向較低。

三、題項審查

本量表的題目審查邀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林明傑教授及基督教門諾 會醫院心理師林秋芬老師進行審題,作初步題目評估及修訂,進行內容效度的評 估。請專家學者評估題目的敘述是否清晰、易於瞭解,以及評估題目概念是否合 適用來測量其所屬之構面,並把題意或文句不適之題項加以修改,或刪除不適合 之題目,作為預試題本之初稿。最後,共修訂85 題題目編製成預試題本。

四、預試

本研究取樣方式採方便取樣,透過網路平台及紙本問卷進行預試工作。根據 201 份預試樣本,進行項目分析,目的是針對預試題目進行適切性的評估。透過項 目分析主要係測試試題的難度與鑑別度,最後根據分析結果,按刪題原則,合共 刪除40 題,篩選出 45 題,作為正式量表施測之題本。

五、信效度考驗

經過預試的檢驗,刪除不良的試題後,便進行正式施測。正式施測的目的在進 行信效度的評估。正式施測階段收集1,012 份樣本,其中隨機抽取一半樣本進行探 索性因素分析,發現其中4 題未達 0.40 的因素負荷量,予以刪除。最後保留 41 題,

根據此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結果,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考驗,進一步考驗假設模式 與實際資料之整體適配度與內在結構適配度。並以蒐集之基本資料(人口學變項)

作為效度之佐證,當中包括以性別、年齡、地區在各分量表總分進行單因子多變 異數分析探討變項之差異,以及探討父母親社經地位與各分量表總分之相關。

第二節 研究對象

一、預試樣本

本研究以臺灣地區及香港、澳門地區之成人為研究對象,採便利取樣與滾雪球 法選取樣本,以盡可能增加樣本在性別、年齡及父母之社經地位類別上的變異性 為原則。預試蒐集資料如性別、年齡、個人收入、父母親最高學歷、及父母職業 之分配情形如表3-2-1。合共回收 204 份,刪除重覆填答,有效樣本共 201 份。

3-2-1 預試樣本基本資料表

變項 組別 樣本數(N = 201) 百分比(%)

性別 男性 56 27.86

女性 145 72.14

3-2-1 (續)

年齡

24 歲以下 110 54.73 25-34 歲 79 39.30 35-44 歲 8 3.98 45-54 歲 4 1.99

個人收入

40 萬以下 139 69.15 40-80 萬 43 21.39 80-120 萬 12 5.97

120 萬以上 7 3.48

父親社經地位

高社經地位 35 17.41

中高社經地位 52 25.87

中社經地位 61 30.35

中低社經地位 52 25.87

低社經地位 1 0.50

母親社經地位

高社經地位 14 6.97

中高社經地位 47 23.38

中社經地位 56 27.86

中低社經地位 82 40.80

低社經地位 2 0.10

二、正式量表施測樣本

本研究以臺灣地區北、中、南地區及香港、澳門地區之18-45 歲成人為研究對 象,採便利取樣與滾雪球法選取樣本,合共回收1,035 份樣本,刪除漏答及年齡不 符之樣本,有效樣本共1,012 份。正式樣本資料之性別、年齡、地區、個人收入、

父母親最高學歷、及父母職業之分配情形如表3-2-2。

3-2-2 正式施測基本資料表

第三節 資料分析方法

資料回收後,進行檢核、整理,刪除漏答、重覆及答題一致之樣本。以SPSS 及Lisrel 進行資料分析。資料分析方法如下:

一、項目分析

本研究以SPSS 對預試所得資料進行項目分析,透過量化的指標來檢驗題項的 適切性,檢視題項的難度以及題項的鑑別度。

(一)描述統計指數

描述統計評估法利用各題題目的描述統計量來診斷題目的優劣。

(二)題目總分相關法

1. 相關分析技術是項目分析最常使用的的判斷標準,以相關分析法計算每一 個項目與總分的簡單積差相關係數。

2. 利用刪除該題後的內部一致性係數 Cronbach’s alpha(α 值)作為指標,如 果刪除該題後的內部一致性係數比原來增加,此題則可被視為內部一致性久佳者;

相對的,如果某題目刪除後,整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係數比原來低,則表示該題是 內部一致性優異的題目。

(三)極端組檢驗法

將預試樣本在量表總分的高低,取極端的27%分為高低二組,計算個別題目在 兩個極端組的得分平均數。具有鑑別度的題目,在兩個極端組的得分應具有顯著

差異,t 檢定達顯著水準,反之,未達顯著水準之題目則代表不具鑑別力。

(四)因素負荷量判斷法

利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主軸萃取法),檢驗因素負荷量的高低,判斷個別題項 與相對因素的關係。

利用上述方法,項目分析結果以下列標準進行刪題:(1)該題偏態係數大於(或 小於)整體平均數3 個標準誤,顯示反應分佈呈偏態;(2)該題與總分相關小於 0.45;

(3)項目刪除時 Cronbach’s alpha(α 值)大於未刪除時的 α 值,顯示刪除此題後 內部一致性提高;(4)高分組與低份組的平均數檢驗 t 值未達顯著,顯示此題鑑別 度較低;(5)因素負荷量小於 0.6 之項目。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

(一)檢視是否適宜進行因素分析

以KMO 值(Kaiser-Meyer-Olkin Value)及 Bartlett 球面檢定法判斷是否適宜進 行因素分析。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EFA)

1. 第一次探索性因素分析使用主成份分析法,萃取特徵值大於 1 的因素,並 以直交進行轉軸,探索量表的因素結構。

2. 第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採用主軸因素法進行,原因在於主軸因素法試圖解 釋測量變數間的共變量而非全體變異量。故以主軸因素法進行萃取,並以直接斜 交法進行轉軸,進一步探索量表的因素結構。

三、驗證性因素分析(CFA)

以線性結構關係模式的驗證性因素分析進一步驗證本量表的假設性測量模式 與實際資料的適合度。本研究採用Lisrel 進行資料分析,檢視其適配狀況。

1. 一階模式:本研究根據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結果,進行一階模式的驗證性因 素分析。一階模式假設八個構面為測量模式,對其進行考驗,檢視此模式的整體 適配度與內在結構適配度,以確認量表的建構效度。

2. 二階模式:本研究亦根據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結果,進行二階模式的驗證性 因素分析。二階模式假設八個構面之上具三個層面潛在因素為測量模式,進行考 驗並檢視此模式的整體適配度與內在結構適配度,以確認量表的建構效度。

(一)整體配適度考驗

為瞭解觀察資料與理論模式間相關矩陣或共變數矩陣的適配情形,整體配適度 是整體品質的檢定;檢驗模型外在品質分為三個部份:

1. 絕對適配度指標

用以導出共變矩陣與實際觀測的共變矩陣之間的適配情形。

(1)Normed Chi-square 卡方自由度比,數值介於 1.00 到 300 之間為宜。

(2)RMSEA(近似誤差均方根),數值小於 0.05 表示理論模式可以被接受。

(3)GFI 適配度指標,此數值介於 0 與 1 之間,數值愈大表示模式適配愈好,此 數值一般超過或等於0.90 為宜。

2. 相對適配度指標

用以比較假設模型適配度與獨立模型(變數間相互獨立)或飽和模型(完美適 配)適配度的差異情形。

(1)NFI 規範適配指標、標準化適合度指標,此數值一般超過或等於 0.90 為宜。

(2)NNFI 非規範適配指標,此數值介於 0 與 1 之間,數值愈大表示模式適配愈 好,此數值一般超過或等於0.90 為宜。

(3)CFI 比較適配指標,此數值介於 0 與 1 之間,數值愈大表示模式適配愈好,

此數值一般超過或等於0.90 為宜。

(4)RFI 相對適配指標,此數值介於 0 與 1 之間,數值愈大表示模式適配愈好,

此數值一般超過或等於0.90 為宜。

(5)IFI 增值適配指標,此數值介於 0 與 1 之間,數值愈大表示模式適配愈好,

此數值一般超過或等於0.90 為宜。

3. 精簡適配度

用以比較模型精簡程度。

(1)PNFI 簡效規範適配指標,PNFI 是 NFI 的修正。P 數值大於或等於 0.50 為宜。

(2)PGFI 簡效良性適配指標,PGFI 是 GFI 乘以簡效比值獲得的指標。數值愈大 表示模式愈簡效,數值大於或等於0.50 為宜,方可接受此模式。

(二)內在結構適配度考驗

除了適配度指標之外,需進一步瞭解測量模式當中的個別參數是否理想(項目 信效度),各潛在變數的組合情形是否穩定可靠(構念的信效度)。採用策略包括 項目品質、組合信度、平均變異萃取量。

1. 個別測指標信度:因素負荷量需大於 0.71。

2. 組成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CR):CR 值是所有測量變項信度的組成,表示 構念指標的內部一致性,信度愈高顯示內部一致性愈高,0.70 是可接受的門檻。

3. 平均變異萃取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AVE):AVE 是計算潛在變項對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