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下為本⽂研究架構:

確立研究動機

擬定研究目的

⽂獻探討

研究⽅法

實證結果

結論與建議

第⼆章 ⽂獻探討

第⼀節 五因⼦模型

與三因⼦模型(FF;1993)相比,五因⼦模型 Fama and French(2015)增加獲利 以及投資因⼦擷取股票在⾼報酬的情況下擁有低 b!,股票購回及低波動率的 特性,即是那些具有獲利但投資⽅式相對保守的公司股票,⽽這些特性難以用 三因⼦模型所解釋。

Fama and French五因⼦時間序列回歸模型:

𝑅

#$

− 𝑅

&$

=

a#

+

b#

(𝑅

!$

− 𝑅

&$

) +

n+#

𝑆𝑀𝐵

$

+

n/#

𝐻𝑀𝐿

$

+

n2#

𝑅𝑀𝑊

$

+

n4#

𝐶𝑀𝐴

$

+ 𝑒

#$

…(式 2-1)

式 2-1 中,𝑅#$是為 t 月中第 i 組投資組合之報酬率,𝑅&$是為無風險利率,𝑅!$

是為市場報酬率,𝑆𝑀𝐵$及𝐻𝑀𝐿$分別為規模因⼦及價值因⼦,⽽𝑅𝑀𝑊$為獲利因

⼦,𝐶𝑀𝐴$為投資因⼦。各因⼦定義分述如下:

(1)市場風險:

指的是因⼤盤的變化所造成個股風險波動的不確定性,是為投資⼈最難以 掌控的⼀種風險。非景氣循環股所表現的即是因其不會與景氣波動有很⼤關聯 性,通常其市場風險b8

< 1

(2)市值規模:

市值⼤的公司財報通常較為公開透明,較少資訊不對稱的問題,也因此股 票流動性較佳,違約機率也較市值小的公司來得低。

(3)帳面市值比:

其描述的是公司的基本面,利用價值型股票形成投資組合也是基⾦經理⼈

經常使用的⽅式,希望能找出市場價值被低估的股票。時間變化風險(Time-varying risk)是價值型股票平均報酬率⾼於成長型股票的主要原因。

(4)獲利能⼒:

計算公司獲利能⼒對股票報酬的影響。在每 t 年六月的投資組合去計算前

⼀年度 t-1 年的會計年度資料,以(收益-成本-費用)/帳面價值做計算。

(5)投資能⼒:

投資能⼒利用再投資率來做衡量,再投資率也能解釋為內部成長比率,指 公司運用每年賺取的資⾦,有多少比例運用在投資上,使公司對內、對外有所 成長。

在五因⼦模型之中,⼀個較為有趣的問題是,在規模因⼦中較小五分之⼀

等分,及發⾏股數和波動率最⾼的等份中,這些投組對於𝑅𝑀𝑊$及𝐶𝑀𝐴$會有負 向的影響,並且會降低他們對於兩因⼦期望報酬率的估計,但並不⾜以去解釋 他們會造成低的平均報酬率。也因此隱含著小型股具有⾼投資情形可能存在⼀

些問題。此外,當𝑅𝑀𝑊及𝐶𝑀𝐴加⼊後,𝐻𝑀𝐿就顯得比較多餘,因其帶來的⾼

平均報酬可以用其他四個變數來做完整的解釋,但若傾向在投資組合中加⼊規 模、價值、獲利能⼒、投資能⼒作為觀察,五因⼦模型仍是個較佳選擇。

第⼆節 選股能⼒及市場擇時的績效評估指標

傳統模型中,往往沒有考慮進公開資訊消息,Ferson and Rudi(1996)假設股

票市場為半強勢市場,在傳統模型的基礎下創造具有條件式的模型,考慮進經 理⼈的選股能⼒以及市場擇時的效果,發現這些條件式模型具有統計學及經濟 學上的顯著效果,並且表現比傳統模型更加良好。

(⼀)條件 CAPM (Conditional CAPM)

傳統的 CAPM 模型為下,係數a#及b#分別為以下回歸的截距項以及係數。

𝑟#$= a# + b#𝑟<$+ ε#$ (式 2-2)

𝑟#$是為資產超額報酬率,𝑟<$為以 CRSP 的價值加權市場指數作為指標的市場超 額報酬率。

以下為條件 CAPM 模型:

𝑟>,$@+ = a>+ bA>𝑟<,$@++ d>B𝑧$𝑟<,$@+D + ε>,$@+ (式 2-3)

b><(𝑍$) = bA>+ d>𝑧$ 𝑧$ = 𝑍$− 𝐸(𝑍)

其中,𝑟<,$ 為第 t 時期市場報酬,𝑟>,$ 為第 p 種投資組合的報酬率。a>

為衡量選股能⼒,d> 為與總經資訊變數相關的反應係數。bA>可視為平均貝它

值,b><(𝑍$)為考慮進總經資訊下所產⽣的系統性風險,是以 𝑍$ 為變數的線性

⽅程式。𝑍$ 為第 t 期總體經濟資訊,𝐸(𝑍)為平均總體經濟資訊,𝑧$ 為第 t 期 公開資訊相對於公開資訊平均值的差值。

(⼆)多因⼦模型

由 S.A Ross (1976)所提出的套利定價理論 (Arbitrage Pricing Theory),講述 到資產之報酬不只由市場風險所決定,並且包含許多重要因素,⽽以下利用條 件式的多重貝它或是 APT 模型去分析期望報酬。

E(𝑅#$@+|𝑍$) =θA(𝑍$) + ∑MLN+b#L(𝑍$L(𝑍$) ; i = 0, … , N, t = 0, … , T − 1

…(式 2-4)

條件式貝它為公開資訊的線性式。b#L為資產 i 受到第 j 個經濟因素影響的 敏感程度,而∑MLN+b#L(𝑍$)代表在 t 時點下的條件貝它或是因⼦的比重,用來測 量資產 i 相對於 K 個風險因⼦的系統風險,θL(𝑍$), 𝑗 = 1, … , 𝐾為系統風險的市 場價格,或是預期風險溢酬

(三)Jensen’s Alpha

傳統模型⽅式為利用市場因⼦對投資組合之異常報酬做回歸式。當 a>>

0 時,表示該投資組合的績效超越市場投資組合,相反地,當 a>< 0 時,表 示該投資組合的績效比起市場投資組合來的差。

𝑟>$@+ = a>+ b>𝑟<$@++ ε>$@+ (式 2-5)

傳統模型有個計量問題是,風險跟報酬並非隨著時間⽽為固定數。因此下式對 因由 b> 經常性的變異以及市場期望報酬所產⽣的 a> 偏誤做出校正。

𝑝𝑙𝑖𝑚Ba>D = 𝐸(𝑟<) \bA> − 𝑝𝑙𝑖𝑚 ]b>^_ + 𝐶𝑜𝑣(𝑟< ; d>𝑍) (式 2-6)

𝑝𝑙𝑖𝑚 ]b>^ = bA> + d>𝐶𝑜𝑣(𝑟< ; 𝑧 𝑟<)/𝑉𝑎𝑟(𝑟<) (式 2-7)

上式的假設中,建立在經理⼈僅依賴公開資訊,無優勢資訊的情況下。d>

為與總經資訊變數相關的反應係數。式 2-6 的第⼀項表示,OLS 斜率係數在式 2-5 中的 b> ,並非條件式平均 bA> 的⼀致性估計量。式 2-7 中則是闡釋了被刪 除變數 𝑧 𝑟< 對回歸式係數產⽣的影響。

(四)The Treynor-Mazuy Model

是為建構⼀個⼆次式回歸描述市場擇時效果的古典模型,形成⼀曲線,用

以評估經理⼈是否具備選股與擇時能⼒,此模型所描述的是,若經理⼈具有市 場擇時能⼒,便能夠預測市場變化,並進⼀步改變投資組合。 a>表示經理⼈

之選股能⼒,g$<f表示經理⼈之擇時能⼒。當市場具有正向的訊號時,基⾦經 理⼈會增加投資組合的風險,此時的g$<f是為正,反之則為負。若無異常表現

時g$<f則為零。

𝑟>$@+ = a>+ b>𝑟<$@++ g$<f[𝑟<,$@+]/+ ε>$@+ (式 2-8)

在指數效用函數及自然分配的情況下,當我們考慮進分配風險資產及無風 險資產時,風險資產的需求是為公開資訊的線性組合。並重新定義條件式回歸 模型為:

𝑟>$@+ = a>+ b>𝑟<$@++ 𝑅>(𝑧$𝑟<$@+) + g$<f[𝑟<,$@+]/+ ε>$@+(式 2-9)

𝑅>所表示為經理⼈的對於公開資訊的反應,g$<f表基⾦經理⼈個別對市場 擇時能⼒,𝑅>(𝑧$𝑟<$@+)表示公開資訊效果。在條件式模型中,基⾦系統性風險 的變化與預期市場報酬的關係被視為受到公開資訊效果的影響,⽽不是因為市 場擇時的能⼒。

(五)The Merton-Henriksson Model

Merton and Henriksson(1981)及 Henriksson(1984)描述⼀個較為另類的市場擇 時的模型。主張基⾦經理⼈會去預測市場投資組合的報酬超過無風險利率的狀 況,並且調整資產配置,改變整體投資組合所承擔的系統性風險。當預測為正 向市場時,基⾦經理⼈會增加股票的持有比率; 相反地,當預測市場為悲觀 時,則增加無風險資產的持有比率,如同買⼊⼀個履約價格為無風險利率的保

護性賣權。

𝑟>$@+ = a>+ b>𝑟<$@++ gf[𝑟<,$@+]@+ ε>$@+(式 2-10)

其中,[𝑟<,$@+]@的定義為Max(0, 𝑟<,$@+),且𝑟<$ = 𝑅<$ − 𝑅l$。⽽當重新定義為 條件式模型時(式 2-11),公式定義如下:

𝑟>$@+ = bm𝑟<@++ dm[𝑧$ 𝑟<$@+] + gn𝑟<$@++ ∅[𝑧$ 𝑟<$@+] + 𝑢>,$@+(式 2-11)

Where 𝑟<$@+ = 𝑟<$@+𝐼{𝑟<,$@+ − 𝐸B𝑟<,$@+|𝑍$) > 0t , gn = bf>− bm, ∅ = df>− dm

經理⼈透過 𝑢<,$@+ = 𝑟<,$@+− 𝐸(𝑟<,$@+|𝑍$) 去預測下⼀期的市場報酬率且 扣除因公開資訊反應的市場報酬率所產⽣的超額報酬。虛無假設是基⾦經理⼈

沒有市場擇時能⼒,意味著 gn 及 ∅ 為零,⽽對立假設為具有正向市場擇時能

⼒,即gn+ ∅𝑧$ > 0 。如果預測結果為正向的,則使用的條件式貝它為:

bf>(𝑍$) = bf>+ df>𝑧$,反之則使用 bm(𝑍$) = bm + dm𝑧$

(六)其他績效評估⽅式

對於選股能⼒及市場擇時的評估⽅式在 Kacperczyk, Nieuwerburgh and

Veldkamp(2014)也提出了更具持續性的⽅法。但在此模型中,基⾦經理⼈的技 能條件與上篇模型不同的是,其所用的資訊是包含公開資訊以及私⼈資訊來去 創造風險調整後的報酬率。

平均來講,主動式基⾦的績效並不顯著優異於被動式基⾦。然⽽,在較小

濟衰退時有較佳的市場擇時能⼒,⽽這些主動式基⾦相較於被動式基⾦,有顯 著的優異表現。數據顯示,善於市場擇時的經理⼈會在經濟衰退時持有較多的 現⾦,讓投資組合維持在較低的市場風險,他們傾向於在衰退時投資防禦型產 業,例如:食品、公共事業等,⽽在繁榮時投資週期型產業,例如:鋼鐵、煤 炭等。此模型建議新的測量經理⼈能⼒的⽅式,應增加市場擇時在經濟衰退時 以及選股能⼒在經濟繁榮時的比重。

如果⼀個基⾦經理⼈能有效地做到市場擇時,意味其在市場報酬率⾼時持 有較多市場投資組合; 反之,持有較少市場投資組合。同樣地,具有效的選股 能⼒則代表,當公司擁有⾼股票報酬率時,在⼀期間內持有較多該公司股票。

𝑇𝑖𝑚𝑖𝑛𝑔$L= ∑y#N+z (𝑤#,$L − 𝑤#,$<)(b#,$𝑅$@+< ) (式 2-12)

對於𝑇𝑖𝑚𝑖𝑛𝑔$L來說,是為測量第 j 種基⾦在 t 時所持有的各項資產相對於 市場的比重與股票報酬中的系統性成份相乘積。b#,$所衡量的是股票報酬𝑅#的變 異程度,R<為市場報酬。投資組合權重 𝑤#,$L 為在 t 時過後,第 j 種基⾦中風險 資產 i 所佔的比例。市場權重 𝑤#,$< 為資產 i 在整體市場投資組合佔的比例。

b#,$𝑅$@+< 表示為資產 i 中系統性的成分。

𝑃𝑖𝑐𝑘𝑖𝑛𝑔$L = ∑y#N+z (𝑤#,$L − 𝑤#,$<)(𝑅$@+# − b#,$𝑅$@+< ) (式 2-13)

⽽𝑃𝑖𝑐𝑘𝑖𝑛𝑔$L測量相對於市場,基⾦如何去持有個別股票,並與股票報酬中 的獨有風險成分乘積。當⼀檔基⾦具有⾼選股能⼒時,表示其放較多的比重在 獨有風險較⾼的股票報酬,同時放較低的比重在獨有風險較低的股票報酬。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