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發展與假設

假設一:當BM 值越低時內部人交易傾向賣出持股;當 BM 值越高時,內 部人交易傾向為購買新股。

Basu (1977) 和 Lakonishok (1994) 提出以 Earnings to Price Ratio 或Cash Flow to Price ratio 衡量企業股價是否偏離基本價值。Jenter(2005) 以book to market ratio 來衡量企業股價是否高估或是低估。本研究參考 Jenter 於 2005 年的研究方法,選擇 Book to Market Ratio 做為判斷股價 是否高估或低估的準則。BM 值越高的企業稱之為價值型股票,BM 值越 低的企業則稱為成長型股票(Jenter, 2005)。

Jaffe (1974) 和 Seyhun (1986)分別指出當股價增加時內部人會增加 出售持股,而當股價下滑時則會增加買進股份,反而減少賣出。Rozeff and Zaman (1998),市場上的投資人過度高估成長型股票或低估價值型股票的 股價。股價的高低估對於某些投資者提供了獲利的機會。Lee(1997)內部 人傾向股價高估時出售持股,如果這些股價並未偏離他們的基本價值,則 我們不會預期內部人交易與此有關。

歸納文獻,當內部人認為股價受到高估時,會傾向出售持股,股價低 估時則會傾向延緩出售或增加持股。可推論出內部人會基於個人對於目前 市場上股價認知的不同而進行交易的假設。即是指當企業股票的BM 比值 越高,被歸為價值型股,內部人買進的股份越多。當BM 比值越低時,被 歸為成長型股,內部人出售的股份越多。顯示內部人交易方向可能與市場

投資人相反,因此提出假設一:當BM 值越低時內部人交易傾向賣出持股;

當BM 值越高時,內部人交易傾向為購買新股。

假設二:發生現金增資的企業,內部人淨買進金額越少;發生股票重購回 的企業,內部人淨買金額越高。

Ritter (1991) 和 Loughran and Ritter (1995),企業利用股價高估時 進行現金增資。Baker and Wurgler (2002) 當權益市場的股價相對於帳面

生。現金增資方面,Myers 和 Majluf (1984)、Stein (1992)指出當經理人 的私有資訊指出企業股價是高估時,企業會發行權益證券。Kahle(2000) 提出於增資發行前內部人會增加出售和減少購買。足見得當企業擬定資本 結構決策前,內部人會因為資本結構決策的性質,決定交易方向與金額。

內部人交易似乎可以預測資本結構決策。

Myers 和 Majluf (1984) 和 Stein (1992)指出當經理人的私有資訊指 出企業股價是高估時,企業會發行權益證券。Kahle(2000)指稱若經理人 不僅利用股價高估發行新股。Ikenberry, Lakonishok and Vermaelen (1995),當企業股價被低估時,會有股票重購回的情形。而企業的 Book to Market Ratio 判斷股價被高低估,分屬於成長股或價值股的方法,所以當 BM 值高時,偏向價值股的企業會容易發生股票重購回。BM 值低時,偏 向成長股的企業會容易發生現金增資。Book to Market Ratio 能夠預測資 本結構決策,與內部人交易相同。John 和 Mishra (1990)提出,內部人交 易可以視為在企業宣告資本結構決策時,如資本支出,同時與資本支出宣 告將資訊有效率的傳送到市場上,做為聯合訊號。一旦決定發行新股,市 場可用內部人交易和公司發行決策做為訊號,以正確評估公司價值。說明 內部人交易與資本決策將有助於正確評估公司的真實價值

(Bradford,1987)。提出假設四:內部人淨買進金額為負且 BM 值越低時,

發生現金增資的可能也越高;內部人淨買進金額為正且BM 值越高時,發 生現金增資的可能也越高。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