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活裡曾經讓自己印象深刻的視覺畫面為資料庫,從中搜尋題材,運用這三年重回 校園進修時所看、所學,以自己這幾年不斷嘗試的複合媒材與半自動技法進行創 作,期望作品能在具象與抽象之間找到一個適當的平衡點,在理性與感性間整理 出自己的性格特質。這系列作品除了將我對小時後印象深刻的畫面做一重新詮釋 外,也希望以抽象的背景形式將作品的意象轉化為內在不可言喻的視覺刺激,於 和諧中激盪出澎湃的樂章,進而讓觀者藉由作品內觀自我,找到隱藏在角落生命 中的某段記憶與感動。

第二節、研究目的

本篇論文以及創作實踐所要探討的內容,主要是以個人童年生活經驗中曾經 讓自己印象深刻的視覺圖像─鬥魚為主題,進而探索自己與他人的相互關係,延 伸發展成一系列的平面作品。其中大多與個人的生活經驗有關,但就藝術創作的 意義而言,一件作品除了抒發自己的情感外,還必須具有傳達意念的功能,甚至 與他人產生經驗上的連結,部分主題還可能形成主流價值,影響著社會大眾。因 此,筆者撰寫本篇研究與繪製這系列作品時,有以下兩項目的:

一、呈現出自己的人生哲學與處世態度

就筆者個人的看法,藝術創作與工藝製作最大的差異在於自我目的是否獲 得足夠的自由表達空間。一件藝術作品不論以何種形式呈現,都應以表達藝 術家創作意念為主要精神。從發想、醞釀、製作到完成都應以此意念為主軸,

運用藝術家個人認知最適合的媒材及技術,或親力親為,或透過縝密的計畫

5

與充足的溝通委以代工完成。整個過程都是以貫徹此藝術家創作此一作品的 發想為依歸,即是實踐創作者表述自我的目的。

幾乎每次在開始動筆作畫之前,都會問自己創作眼前這幅畫的目的為何。

就讀大學以前覺得參加比賽得名是外界對我的肯定,所以會以符合比賽內容 及風格為前提「設計」一件作品。上了大學以後,在師長的諄諄教誨與良善 適切的引導下,對於創作的目的有更超然的想法,那是一種為自己而畫、為 自己而創作的解放時期,積極的創作動力讓自己快速的累積了許多作品,因 此在大三時舉辦了一場多主題作品展(圖 1-2-1)。

﹝圖 1-2-1﹞1998 年,大三時期個人作品展,由左至右分別為:展場全景、「存」、「父親」、「向布倫內利奇致敬」

圖檔取自筆者攝影

畢業後因入伍及擔任教職工作的緣故,在回首檢視自己的創作經歷時無意 間發現,創作的熱情正在離自己越來越遠。一直到三年多前,進入研究所進 修後,才又找回那份創作時的感動,失而復得,感覺更加珍貴。

在這次畢業個展主題的選擇與表現手法的定調,不知已經過幾次內心的交 戰。翻開自己的創作手扎,主題的發想紀錄洋洋灑灑一、二十個,每次的靈 光乍現都是充滿驚喜與對自我的肯定,但隔了幾天後再翻開手札,發現那些 靈感早已悄悄發生革命。就在這樣反覆推翻自我的思辨中確認了這次展覽的 主題,每次主題的革命都讓自己重新審視一遍思慮的不足,每一次表現方式

6

7

位的金縷衣,看似華美卻難掩內在自信的不足,正如同鬥魚雖然身上有著絢 麗的色彩以及華麗的外型,但是當生活環境受到威脅時便會激起牠的攻擊性,

殊不知其實面對的是缺乏自信的自己武裝後的倒影。

因此,在這系列的作品中,除了上述「呈現出自己的人生哲學與處世態度」

的個人目的外,也希望能透過這些畫面形象,讓觀者心中產生一些感觸,也 許是對作品外在形式的視覺感受,也可能與他個人的生活經驗發生連結,進 而產生對作品的主觀詮釋。

以上便是筆者此篇論文研究的目的。當然,不可諱言的,無論何項研究,或 多或少總是會有其無法盡述的向面,因此對於本次研究的限制與容易造成誤解的 部分將在本章第四節加以說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