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大部分對於供給誘導需求的文獻探討來自於對均衡點的觀 察,因此在討論時則要更加的謹慎。在以往驗證供給誘導需求的相關研究 中,多以醫師人口比改變對醫療利用率或費用的影響來做探討,本研究以 民眾付費意願(WTP)所構成的需求函數之改變,來作為供給誘導需求發 生證據,理論上是一種較為準確的方式,在此沒有足夠可供比較的實證依 據,唯 Acton(1973)及 Holtman 與 Olsen(1976)曾指出付費意願和供給 者密度成正相關,而時間成本與供給者密度呈負相關,藉以推測民眾願付 較高的費用來交換較低的時間成本,和本研究確實有相同的結果。此外,

本節以前面所得之研究結果來對個別變項作更深入的分析。

1. 每 萬 人 口 醫 師 數

在本研究的假設中,即認定觀察每萬人口醫師數增減對付費意 願的影響, 即為當醫療供給改變時對醫療服務需求產生影響之探 討。很明顯的在研究結果之中,三種疾病之付費意願皆如預期和每 萬人口醫師數呈顯著(p<0.05)正向相關,且是在已經控制了民眾 看診時間成本及健康狀態之情形下所得到的發現。正如先前所提 及,由於本研究以付費意願所測得之需求函數觀察醫療資源供給變

動與醫療需求的互動關係,因此更具資格提出發現供給誘導需求的 定論。

此外,在複迴歸分析的模型中不難發現,醫師人口比變項明顯 比其他控制變項更為顯著,推測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點:第一,在醫 師人口比變項部分或許可以被一些隱含的變項所影響,而導致和付 費意願的正向關係。舉例而言,在醫師人口比較高的地區可能會有 較高的物價水準,因此在物品的價格上,民眾相對於物價水準低廉 地區較會願意支付較高的金額,而測得較高的付費意願。又如在醫 師人口比較高的地區其消費水準及生活型態也較為不同,同樣會導 致較高的付費意願。第二點,則是在統計上由於分析單位不同所做 的探討。本研究的研究樣本單位為個人,而醫師人口比變項卻以地 區別資料歸類到個人單位,在這樣的單位轉換下是否因許多人在此 變項上有相同數值,而產生統計上的問題是可以再進一步加以分析 探討的。

2. 性 別

多數的實證研究結果皆是女性傾向比男性所花費的醫療費用或 醫療利用率較高(Wilensky、Rossiter,1983;Grytten et al.,1995),

但在本研究中只有在流行性感冒付費意願部分有如預期之結果,但 由於變項也都未達到顯著,所以不能斷定其相關。

3. 年 齡

年齡變項是會和很多相關變項如教育、健康狀態互相影響的,

所以在解釋上可能較為不易,但大致而言,實證研究中也多呈現年

齡與醫療需求的正向關係。在本研究中發現年齡愈大傾向於對醫療 需求有增加的趨勢,這樣的結果還是會令人產生質疑的原因,或許 是因為本研究之母群體以將未滿 18 歲之民眾去除,也就是去除了在 低年齡層如學前或學齡兒童對醫療需求的探討,因此本研究所得之 結果仍為合理。

4. 教 育 年 數

本研究在教育年數對醫療需求的改變上所得到的結果只在慢性 疾病有正向的關係。通常受教育的年數也可視為間接表示資訊多寡 的替代變項,因此以資訊的觀點推論,具有較多的資訊者會有較少 的醫療需求是可被接受的,同樣的 Folland 等人(1997)也指出在教 育程度較高的消費者,其醫療需求愈低。而在以 Grossman(1972)

所提出的觀點,認為教育與健康改善間具有因果關係(Causation),

認為教育程度愈高對於生產健康愈有效率。由本研究結果來解釋可 視為因知識生產健康,而醫療需求是消費者對健康需求的引申,故 而教育程度高造成對醫療需求的減少是可以理解的。然在對於高血 壓這樣的慢性疾病為何醫療需求會與教育呈正向關係是否可因其疾 病型態的不同,或是因為教育而使得民眾認知慢性疾病的治療是需 要長期服藥就醫,而產生一種較能夠接受為期控制病情的醫療,這 部分可能是可以再更深入探討的。

5. 家 戶 所 得 水 準

在複迴歸分析中得到家戶所得水準與付費意願兩者間的正相 關,然而回到在兩變項相關的分析當中,研究發現收入與三項付費 意願皆呈現負的相關,可能是受到部分變項的干擾。

6. 交 通 時 間

在時間成本對醫療需求的實證研究中(Acton,1975、Coffey,

1983、Cauley,1987),無論是以距離或因損失工時所產生的機會成 本來對醫療需求做探討,都發現其係數顯著為負,即較高的時間成 本會減少醫療需求,本研究也得到了同樣的結果。交通時間在醫療 需求與供給變動的探討中之所以成為重要的控制變項,也是因為會 造成就醫花費的上升,顯然會降低對醫療的需求。

7. 等 候 加 看 診 時 間

本變項的解釋較為複雜,因為造成等候的因素有很多,它可反 映出醫療機構的管理效率,但也可能是因為醫師的聲譽所造成的等 候,若解釋成如同交通時間則可能會使需求因而下降因為帶來的時 間成本不可小覷;但相反的換個角度,由於醫療服務是聲譽財,需 要等候多時的醫療院所可能是因為其被認定的品質較佳所造成的,

這部分和看診時間較為接近,都會使醫療需求或付費意願因此增 加。可以提出疑問的是,若將等候與實際看診時間作明確區分時,

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或許這部分也可以作為後續研究者的研究參 考。

8. 平 均 看 診 自 付 金 額

在平均看診自付金額部分,因全民健保的實施所以民眾所反映 的金額只有部分負擔、掛號費或其他須自付的金額。也就是民眾在 就醫時所直接感受的價格,因此預期中必和付費意願,也就是對醫 療的需求有反向的關係。然而在慢性疾病中卻產生了不同的結果,

但由於並沒有顯著,因此是否是因疾病型態造成的差異則有待更深 入的研究來證明。

9. 健 康 狀 態

若以付費意願的理論來探討,是假設民眾在罹患疾病時,個人 所願支付最大金額為多少錢,以避免健康惡化所產生的負效用,因 此若個人的健康狀態較差,應該傾向於有較高的付費意願來避免健 康的惡化。但不論是生理或心理健康對付費意願的影響都不是很容 易的,在本研究發現流行性感冒所代表的常見急性疾病,生理及心 理健康與付費意願皆呈負向關係是較能理解的;急性闌尾炎付費意 願則是與生理健康呈負向影響,與心理健康呈正向影響;高血壓部 分以生理健康與付費意願呈正向關係,心理健康呈負向關係。在難 以理解的部分或許若能得知民眾是否有罹患疾病的經驗可能就較能 夠得到正確合理的解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