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談戀愛的青少年女性在第三波的憂鬱症狀程度顯著較高,平均為 1.83 分(p<.001),

而在第二波沒有談戀愛的女性在第三波的憂鬱分數僅有 1.65 分。第一波的憂鬱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

在第二波談戀愛的國中女性在第一波的自尊分數顯著較低,平均為 2.58,然而在第 二波沒有談戀愛的國中女性的自尊分數有 2.68 分。

社會人口變項方面,不論青少年女性在第二波是否談戀愛,兩組人在社會人口 變項方面是沒有差異的:青少年女性的父親和母親的教育年數平均為 11 年,平均 有 10% 的 青 少 年 女 性 成 長 在 非 完 整 家 庭 中 , 平 均 家 庭 月 收 入 為 NT$60,000-NT$69,999。最後,從以上分析可知,青少年女性談戀愛可能與憂鬱症狀、親子衝 突、知覺家庭支持和自尊有關。

鬱症狀有顯著的正相關聯(b=-.287,p<.001);在控制社會人口變項、第一波知覺 家庭支持等變項之下,第二波知覺家庭支持與第三波憂鬱有負向關聯(b=-.045,

p<.10)。換言之,第三波親子衝突、自尊與第三波憂鬱症狀有直接(Direct)的影

響。此研究結果也表示後半段的假設 2a(第三波親子衝突第三波憂鬱症狀)、後 半段的假設 2b(第二波知覺家庭支持第三波憂鬱症狀)和假設 3(第三波自尊 第三波憂鬱症狀)是獲得支持的。

2. 間接效果(Indirect effect)

表三以邏輯斯迴歸分析分別預測第二波談戀愛(Y3)和第三波親子衝突

(Y4)的結果。表三模型 1 可預測第一波知覺家庭支持是否會影響第二波談戀愛

(Y3)的可能性,而模型 2 可預測在第二波談戀愛是否影響第三波親子衝突(Y4) 的可能性。

表三模型 2 顯示,控制社會人口變項之下,在第二波談戀愛的青少年女性較 傾向於越來越常與家人發生親子衝突,其勝算比為 2 倍之高(OR=1.714,p<.05);

根據表二模型 1,在考量社會人口變項、第一波親子衝突等變項之下,第三波的親 子衝突與第三波憂鬱症狀有正相關聯(b=.264,p<.001)。另外,表三模型 1 顯示,

在控制社會人口變項和第二波知覺家庭支持之下,第一波知覺家庭支持無法預測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二波談戀愛與否;然而,第二波知覺家庭支持解釋了青少年女性是否在第二波談戀 愛的可能性,其勝算為 6 倍之高(OR=.649,p<.05)。換言之,從路徑分析看來,

假設 2a 和假設 2b 的前半段是成立的。

接著,筆者以 Sobel-Goodman mediation test 檢驗假設 2a 和假設 2b 的間接作 用。在控制社會人口變項、第一波憂鬱症狀和第一波親子衝突之下,第三波親子衝 突解釋了「第二波談戀愛和第三波憂鬱」之間關係的 14%(p<.1.0),表示在機率 小於 0.10 之下,假設 2a 的間接效果是成立的。另外,筆者以 Preacher and Hayes (2004) Bootstrapped test of mediation 的 取 向 在 Stata 進 行 5,000 次 的 重 複 抽 樣

(Resampling),研究結果顯示,偏誤修正 90%信賴區間(biased-corrected 90%

confidence interval)的最低範圍(Lower bound)為.0002,最高範圍(Upper bound)

為.0406,其信賴區間包含 0,表示假設 2a 的間接效果有達統計上的顯著水準。從 Bootstrapped test of mediation 看來,假設 2a 的間接效果也是成立的。假設 2b 方面,

在控制社會人口變項,第一波憂鬱症狀、第一波知覺家庭支持之下,第二波知覺家 庭支持解釋了第二波談戀愛和第三波憂鬱症狀之間關係的 8%(p<.10),表示在機 率小於 0.10 之下,假設 2b 的間接效果是成立的。另外,筆者也以 Bootstrapped test of mediation 在 Stata 進行 5,000 次的重複抽樣,研究結果顯示,偏誤修正 95%信賴 區間的最低範圍(Lower bound)為.001,最高範圍(Upper bound)為.024,其 95%

信賴區間不包含 0,表示 2b 是成立的。

表三模型 2 顯示,在控制第一波自尊和社會人口變項之下,第二波談戀愛無 法預測第三波的自尊;表二模型一顯示,第三波自尊與第三波憂鬱症狀有正向關聯

(b = -.287,p<.001)。換言之,假設 3 的間接效果(第二波談戀愛第三波自尊)

無法被本文的研究結果所支持的,而第三波的自尊的低落能夠預測第三波憂鬱,因 此假設 3 是不成立的。

Log likelihood -361.647 -347.538

N 979 979

註1: +p<.10, * p<.05, ** p<.01, *** p<.001,圓括弧內數據為標準誤,方括弧內為係數轉換而來之 勝算比(Odds ratio)。

註2:係數為未標準化邏輯斯迴歸係數。

註3:a扮演控制的功能,以突顯改變

26

圖 一.壓力過程模型的路徑分析:早戀、知覺家庭支持、親子衝突、自尊對憂鬱症狀的影響(國中女性)

註 1:+p<.10, * p<.05, ** p<.01, *** p<.001,虛線為不顯著。

註 2:此圖不呈現社會人口變項。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7

圖 二. 壓力過程模型的路徑分析:早戀對自尊的影響(國中女性)

註 1:+p<.10, * p<.05, ** p<.01, *** p<.001,虛線為不顯著。

註 2:此圖不呈現社會人口變項。

圖 三.壓力過程模型的路徑分析:知覺家庭支持對早戀的影響(國中女性)

註 1:+p<.10, * p<.05, ** p<.01, *** p<.001,虛線為不顯著。

註 2:此圖不呈現社會人口變項。

註 3:係數為邏輯斯迴歸分析的勝算比。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圖 四.壓力過程模型的路徑分析:早戀對親子衝突的影響(國中女性)

註 1:+p<.10, * p<.05, ** p<.01, *** p<.001,虛線為不顯著。

註 2:此圖不呈現社會人口變項。

註 3:a為邏輯斯迴歸分析的勝算比。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