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近年來,隨著便利商店的興起,其多元化的經營策略將其事業的觸角延伸到各大 產業,受影響的產業不勝枚舉,烘焙業也不例外。烘焙業的經營環境這幾年來惡化的 十分嚴重。由於進入障礙低,呈現零散型產業結構特性,業內規模小的廠商家數眾多,

缺乏規模經濟,經營仰賴就近的嚴密管理,產品的生命週期較短,故每家烘焙業者大 多強調差異化的產品口味,以增加競爭優勢。面對一切都在變的快速變化新時代裡,

「吳寶春麥方店」的經營策略,除了加強吸收最新資訊與提升技術進步,用以滿足時 代潮流之市場需求外,企業的未來發展目標,是發揚光大台灣道地農產口味、具本土 獨特性的特色麵包,將它推向世界舞台,散播至世界其他角落,以創造更多商機,並 藉由事業版圖之擴張,延續企業之永續發展。

本章將就「吳寶春麥方店」個案,對其創業成功要素及創業成功模式之研究探討,

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並對後續研究給予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綜合「吳寶春麥方店」個案分析,本研究對「吳寶春麥方店」之成功創業活動過 程獲得幾項重要研究結論。

壹、 創業成功關鍵要素 一、創業家人格特質

1. 家庭背景因素對於人格的養成有極大的影響。

2. 要成為一位創業家,首先便應該要不滿足於現狀,喜歡挑戰、具有企圖心及成就 動機,同時喜好不斷學習,如此才會具有革新或改革之使命感及願景。

3. 創業家需具有相關知識與經驗,個性獨立自主、工作熱情、充滿自信、堅毅不撓、

有意志力、具創造力、包容力、抗壓力、承擔風險……等亦是創業家必要人格特 質。

4. 創業家的人格特質,對於創業精神、創業動機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

5. 創業家可藉由顯示自己的人格特質來強化別人對你的信心。

二、創業精神

1. 創業精神的本質在創新以滿足顧客需求,所關注的在於「是否創造新的價值」。 2. 創業精神是能夠自我決策,引領組織建立願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創業精神具風險承擔性,能夠承擔不確定性與風險。

4. 創業精神應具備洞察力與想像力,能夠預測可能發生的問題以及掌握可能衍生的 需求。

5. 創業精神具有競爭積極性,願意積極地面對各方競爭挑戰。

三、創業動機

1. 創業家創業的動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在機會驅動下發現市場上的利基,以 達到實現自我目標。

2. 創業家的特質表現在對於新事業發展的動機。

3. 創業家過去的工作經驗會強化其創業的驅動力。

4. 創業動機是引發創業行為的源頭。

5. 創業家的創業動機,會讓創業家在創業活動中得到樂趣。

四、創業機會

1. 相關工作經驗、管理經驗與創業經驗顯著影響機會的發掘。

2. 機會辨識是在複雜的產業環境中找到正確的機會並找尋合適的利基市場切入。

3. 創業著眼於能創造利潤之機會發掘與利用,進而開發新產品、新服務,開拓新市 場,將潛在價值轉化為現實價值的過程。

4. 創業機會的來源主要受到外在環境的變化及創業者個人的因素的影響。

5. 外在環境所帶來的機會,取決於創業者本身的機會辨識與掌握能力。

五、創業資源與能力

1. 草創期間為籌措創業資源,運用的是創業者人際網絡。

2. 創業資源包含人員、設備與資金等各項有形資源,以及專業技術、技術創新、品 牌、組織文化等各項個人與組織能力的無形資源。

3. 新創公司會透過外部資源的取得以補足內部資源及能力之不足,藉以逐漸成長茁 壯。

4. 當企業所擁有的資源愈豐富時,其創新的可能性就愈高,成功的機率也相對提升。

5. 企業擁有具價值、稀少性、難以複製、難以替代的關鍵資源能力,能創造出競爭優 勢。

六、創業團隊

1. 創業家領導風格,會影響組織的運作方式與成員之間的互動情形。

2. 成功的創業必須要有一群具有共同願景、理念、價值觀的成員所組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創業團隊成員的專長互補與共識形成能提高創業成功機率。

4. 隨著企業成長不同的階段,創業家應將直覺決策的集權管理模式,逐漸調整為授 權式的制度化管理模式。

5. 創業家在創業過程中,必須依自身能力與環境變動持續調整創業策略與網絡關係 以維持企業競爭優勢。

貮、適用於中小企業之創業模式及其相關構面

本研究建構之成功創業模式,由機會、資源及團隊三關鍵要素組成,外圍為環境,

三個核心要素構成一個倒立的三角形(圖 5-1)被外圍環境包覆著;創業團隊位於三角形 的底部,機會及資源則分立三角之另兩點。創業團隊在面臨外在環境處於模糊與不確 定的情況下,利用自身能力及資源辨識與發掘了機會,於是開啟了創業活動。創業始 於機會,創業初期的重點則在於團隊的組成與動員,當事業順利啟動後,才再增加對 於資源的需求以發掘更多的機會,三要素間透過創業團隊之創造力、領導力及溝通能 力互相協調搭配,呈現出動態平衡狀態。

圖 5-1 成功創業模式 資料來源:Timmons(1999)及本研究

以下針對本研究建構之創業模式及其相關要素做出結論:

一、創業是處於一個動態的環境,其中充滿模糊性與不確定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創業模式三關鍵要素為機會、資源、團隊。

三、成功的創業模式為:

1. 在機會辨識構面上,能夠正確的辨認了存在的機會並及時切入。

2. 在資源取用的構面上,對於人力與資金等資源的調度配置有著審慎作為且具有長 遠的策略性規劃。

3. 在創業團隊構面上,成功地匯聚了人才,分別依其財務、技術、行銷、業務專長 分工,並給予合適誘因。此外,也透過溝通建立共識與共同目標,維持創業團隊 穩定。

四、創業活動

1. 創業活動在環境影響之下,形成機會辨識。

2. 創業機會的發掘與辨識,起初大多由創業者個人的特質,以驅動創業活動的進行。

3. 創業契機大部分都來自於擁有一、兩樣獨特技術或創意,創業家看到將之商業化 的契機,而開始進行創業活動。

4. 新創公司在機會辨識上會善用其核心能耐尋找好的商機,並藉此基礎延伸出新的機 會。

5. 創業的機會,可經由團隊成員之整合,不斷地腦力激盪以尋找出機會,進而以多 面向思考去辨識並認知機會。

6. 創業前期,機會發掘與選擇最為關鍵,初期重點則在於新事業的籌組,當新事業順 利啟動後,則須考量資源需求的取得,使事業得以正常運作。

7. 創業團隊利用領導力領導團隊互助合作,建立共識及願景;利用創造力不斷研發新 產品以滿足顧客需求;利用溝通能力整合應用資源的投入以發現新的商業機會。

8. 新創公司必須有能力運作機會、能適時地將已具備的資源、能耐運用於機會,才 能為事業創造成功的競爭優勢。

9. 資源的動員與取得會隨著尋找市場機會而不斷彈性轉變。

10. 資源的整合與取用可用來增強後續機會辨識、發掘機會與實踐機會之能耐。

11. 資源的配置,應善於利用網絡之關係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12. 創業團隊的產業經驗,人脈關係可提升組織既有資源的質與量。

13. 適時網羅吸納優秀人才,培育人才能力, 營造學習型組織,給與員工可發揮空間,

讓其能伴隨公司一起成長與獲利,有助於留住員工。

14. 創業初期團隊的組成多不完整,企業成長後,創業團隊須持續性補強,加入更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技術、資金等資源的挹注。

叁、創業經營模式各構面關聯性

以下針對創業經營模式之關鍵要素關聯性做出結論:

一、創業是複雜且動態的過程,市場環境、風險、機會與資源能力、創業家、創業團 隊等因素有著理想互動關係。

二、創業的動態性,即指創業精神是連續的,創業行為會隨著企業的成長而延續,並 得以強化;另一方面即是指機會發現和利用是一動態的過程。

三、創業模式三要素「機會」、「資源」與「團隊」之間的互動關聯性:

1. 機會與資源兩構面間:需透過充分的訊息溝通交流才得以結合發揮。

2. 資源與團隊兩構面間:借重創業團隊判斷,有效掌握並分配應用資源,以求發揮 效應極大化。

3. 團隊與機會兩構面間:團隊要有足夠的先前知識去辨識和發現機會。可經由團隊 成員之整合,不斷地腦力激盪找出新的機會。

四、創業模式運作流程從創業家出發,其在具備相關技術後,由理念或機會所啟動,

於是組成創業團隊,取得必要的資源之後,創業活動得以順利推展,而後在逐漸 奠定事業的發展基石後,在行動過程所產生的資源,為企業帶來新的資產與能力,

又會反饋回到組織,藉以看到不同的機會,為公司開創新機會的來源,繼續支援 下一次的行動。所以,在機會、資源、團隊三者持續不斷週而復始的循環之下,

逐漸強化組織的資源基礎和能耐,進而達到新創企業獲利之目的,以延續企業之 發展。

五、企業因應環境變化彈性調整經營策略,持續培養組織各種不同的技術與競爭能力,

同時不斷利用資源再探勘各種機會,最後當機會和環境變化與資源能力配合時,

就形成企業最強的競爭優勢與核心能力,持續提供企業尋找另一次機會的動力。

六、建構之創業模式屬於動態的模式,具有回饋機制以適時補足需求條件。主要關鍵 要素為機會、資源與團隊,彼此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性,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六、建構之創業模式屬於動態的模式,具有回饋機制以適時補足需求條件。主要關鍵 要素為機會、資源與團隊,彼此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性,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