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創業成功要素及創業模式之個案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創業成功要素及創業模式之個案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9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程 碩士學位論文. 創業成功要素及創業模式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f the Successful Factors and Models of Entrepreneurship. 指導教授:邱奕嘉 博士 研 究 生:黃佳鈴 中華民國 102 年 12 月.

(2) 誌謝 撰寫論文橫跨數個日夜,在這漫長的過程中,我肚子裡也正在孕育著新生命,準 備迎接家庭新成員的到來。初為人母,對於母孕子之朝不保暮草上珠之不易,著實感 受特別深刻,因此格外覺得珍惜。 首先,感謝指導教授邱奕嘉老師,在我撰寫論文遇到問題和抉擇時,給予指引和 建議;曲祉寧教授及劉恒逸教授在口試過程中,給予的肯切指導;感謝父母對即將為 人母的我,細心準備營養補給;弟、妹的感性支持及丈夫精神上的安慰;感謝肚裡聽 話的寶寶,容忍著媽媽的放任,恣意地委屈著妳趕論文。 最後,感謝學習旅程上一路相互扶持與鼓勵的朋友們,因為有你們,佳鈴因而充 實滿載,謝謝!.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3) 中文摘要 城邦出版集團執行長何飛鵬說: 「創業就是一個人的變身過程,從貧窮到富有,從 平凡到成功,從能力不足到能力完備。每一個階段創業者都在向前、向上推升自己的 人生境界,不斷測試自己人生的極端值。」 許多創業者嚮往自由彈性的工作環境,於是結合熱情與專業所長,稟持著「人生 有夢,逐夢踏實」的信念,開始選擇創業這條路,勇於實現夢想。「吳寶春麥方店」 創辦人為吳寶春先生,他在 2010 年奪得世界麵包冠軍後,為了向自己不斷挑戰,隨 後獨自創立「吳寶春麥方店」,對於未來充滿企圖心的他,想要把麵包店格局做大, 當成企業來永續經營,因此自己不斷地延伸閱讀、學習吸收經營管理知識,並向各方 前輩請益,朝著「國際企業家」的目標繼行。. 政 治 大.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2013 年 9 月 26 日發表「2013 中小企業白皮書」 ,資料顯示 2012. 立. 年台灣中小企業家數比前一年成長 2.11%,續創歷史新高,佔全體企業高達 9 成 7,. ‧ 國. 學. 獨資經營佔比超過 5 成 6。近年,在政府鼓勵「創業創造就業」的政策利多之下,許 多創業家勇於開創新業,各中小企業零散分據市場各產業、各領域、各角落,各有專. ‧. 精、擁有其特色產品、客群與形象,主要特徵有二:小規模、低資產,皆面臨著「資. y. Nat. 本額小、體質弱、力量分散」困境。. io. sit. 多數中小企業因為規模不大,在面對變動快速的環境,能夠保有靈活應變能力;. n. al. er. 唯因資產不足之原因,讓多數中小企業往往面臨資源短缺,因資金周轉不靈,而走上. i n U. v. 失敗或倒閉之途。普遍說來,中小型企業因為規模、產值與創業背景的不同,創業者. Ch. engchi. 在充滿障礙的創業過程中,每一步皆是生死存亡的關鍵,亦沒有想像中容易。 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面臨機會的決策過程,如何因應創業活動運用既有資源, 或尋求所需資源,都是欲踏入中小型企業創業市場的創業者在乎的關鍵點。另,即便 是小規模的企業,只要有能力辨識機會,依然有能力創造或發掘新市場,創造新價值。 「創業者」是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關鍵元素,由創業者所引發的創業活動最為重 要,可能是「創業者與機會」、「創業者與資源」或「機會與資源」,因當時所處環境 因素的改變,產生對創業活動不同程度的影響。本研究藉由創業精神、動機、機會、 資源、能力等創業要素以及創業模式之文獻探討,用以分析「吳寶春麥方店」之成功 創業要素與成功創業模式之關聯。 關鍵字:創業精神、創業機會、創業資源、創業模式 iii.

(4) Abstract Cite Media Holding Group CEO Mr Fei-Peng Ho once said: “Entrepreneurship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an individual from poor to wealthy; from the average Joe to the extraordinary, and from the inexperienced amateur to full capable professional. The entrepreneur steps forward with every stage of their business, continuously challenging themselves to the vertical limits in life and pushing themselves into the realm of personal success” Entrepreneurs look forward to a career with freedoms and flexibilities, directed by a combination of motivating passion and the self-belief of “Live life to the fullest. Chase to dreams to reality”. To choose the road of entrepreneurship is to bravely chase the dream of self-created success. After winning the 2010 World Baker championship, Mr. Wu Pao Chun founded The “Wu Pao Chun Bakery Chain” with the ambitious plan to dominate the bakery industry. Mr. Wu was a motivated learner in business operation management. Mr. Wu built the foundations of his business knowledge from a variety of sources i.e. studying books on business management, adapting from real-life experiences and listening trusted mentors. Determined to become a successful entrepreneur, Mr. Wu transformed small stores into corporate level bakery chains through sustainable management. In September 26, 2013, the Taiwan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publicized the“ 2013 Official White Paper on SMEs in Taiwan”. According to the document, SMEs in Taiwan grew.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by 2.11% from 2011-2012. It was a record high, accounting for up to 70% of all enterprises. Among the sample, 83% of these enterprises were privately owned and/or operated. In recent years, the Taiwan Government has encouraged a policy focus on “Entrepreneurships to create Jobs”. With government support, many entrepreneurs have started businesses across the nation, creating unique products, identifying new customers, and creating company images across diverse range of industries. Since the majority of these entrepreneurs are small-scale and low capital ventures, capital shortage and lack of competiveness was a common problem. Small scale operations allowed entrepreneurs to adapt quickly to changing business environments but the lack of capital funding and resources shortage caused many entrepreneurs to fail. Weak cash flow was the ultimate cause of closure in businesses. Even with a small scale operation,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opportunities is critical in developing and sensing new markets and ultimately, generating value. The entrepreneur themselves are the key contribution to the success of their businesses. To becoming an entrepreneur is no easy task, in fact, very challenging. Entrepreneurs face challenging decisions throughout every stage of their business. Every entrepreneur has their own scale of operation, capital funding and knowledge background. Every decision the entrepreneur makes is critical for the survival of their business. Successful allocation of existing resources and/or finding new resources through business operations is the key to. Ch. engchi. iv. i n U. v.

(5) success which all entrepreneurs strive for in the SMEs sector.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a successful start-up business are the combination of keen-eyed entrepreneur, new opportunities in businesses, and adequate resources. My study in entrepreneurship focuses on personal drive/motivation of the entrepreneur, identifying key business opportunities,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se three factors as the basic elements in a successful business model and analyst how these elements contributed to Wu Pao Chun Bakery’s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and the overall success of Mr. Wu’s business model. Keywords: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business resources, business model.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 i n U. v.

(6) 目錄 誌謝 ........................................................................................................................................... II 中文摘要 .................................................................................................................................. III ABSTRACT ............................................................................................................................. IV 目錄 .......................................................................................................................................... VI 表目錄 ................................................................................................................................... VIII 圖目錄 ...................................................................................................................................... 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1 第三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5. 政 治 大 壹、創新 ............................................................................................................................ 5 立 貮、創業 ............................................................................................................................ 7. 第一節. 創新與創業 ............................................................................................................ 5. ‧ 國. 學. 叁、創業考量因素 ............................................................................................................ 8 肆、創業流程 .................................................................................................................... 9. ‧. 伍、創業績效 .................................................................................................................. 11 第二節 創業家、創業精神及創業動機 ............................................................................ 13. y. Nat. 壹、創業家 ...................................................................................................................... 13. sit. 貮、創業家人格特質 ...................................................................................................... 15. er. io. 叁、創業精神 .................................................................................................................. 18. al. v i n 23 第三節 創業要素 ................................................................................................................ Ch U i e h n gc 壹、創業機會 .................................................................................................................. 23 n. 肆、創業動機 .................................................................................................................. 21. 貮、創業資源 .................................................................................................................. 25 叁、創業能力 .................................................................................................................. 28 肆、創業團隊 .................................................................................................................. 29 伍、創業環境 .................................................................................................................. 31 第四節 創業管理觀念性模式 ............................................................................................ 31 壹、經典創業模型概述 .................................................................................................. 32 貮、經典創業模式比較分析 .......................................................................................... 41 叁、Timmons 模型適合評估「吳寶春麥方店」創業成功的原因 .............................. 43 第五節 TIMMONS 創業模型理論分析 ................................................................................ 44 壹、評價企業商機的標準 .............................................................................................. 44 貮、評價工作團隊的標準 .............................................................................................. 4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50 vi.

(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50 壹、研究內容 .................................................................................................................. 50 貮、研究工具 .................................................................................................................. 50 叁、研究對象 .................................................................................................................. 50 肆、研究方法 .................................................................................................................. 5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51 第四章 個案研究 .................................................................................................................... 53 第一節 「吳寶春麥方店」 ................................................................................................ 53 壹、產業分析 .................................................................................................................. 53 貮、公司簡介 .................................................................................................................. 55 第二節 創業家:吳寶春師傅 ............................................................................................ 57 壹、創業家簡介 .............................................................................................................. 57. 政 治 大. 貮、得獎作品 .................................................................................................................. 59 叁、著作及演出 .............................................................................................................. 59. 立. 肆、就學風波 .................................................................................................................. 60. ‧ 國. 學. 第三節 「吳寶春麥方店」創業要素探討 ........................................................................ 60 壹、創業家人格特質 ...................................................................................................... 60 貮、創業精神 .................................................................................................................. 61. ‧. 叁、創業動機 .................................................................................................................. 62 肆、創業機會 .................................................................................................................. 62. Nat. sit. y. 伍、創業資源與能力 ...................................................................................................... 64 陸、創業團隊 .................................................................................................................. 66. io. er. 第四節 「吳寶春麥方店」創業模式探討 ........................................................................ 67. al. n. v i n Ch 貮、創業團隊動態 .......................................................................................................... 69 engchi U 壹、創業機會動態 .......................................................................................................... 67 叁、創業資源動態 .......................................................................................................... 71 肆、創業模式之動態互動平衡過程 .............................................................................. 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7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75 壹、創業成功關鍵要素 .................................................................................................. 75 貮、適用於中小企業之創業模式及其相關構面 .......................................................... 77 叁、創業經營模式各構面關聯性 .................................................................................. 79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貢獻 .................................................................................................... 79 壹、對「吳寶春麥方店」之建議 .................................................................................. 80 貮、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 80 叁、研究貢獻 .................................................................................................................. 81. vii.

(8) 表目錄 表 2-1 創業家定義......................................................... 14 表 2-2 創業家人格特質研究彙整表........................................... 16 表 2-3 基於資源、機會和環境三維度的經典創業模型比較分析................... 41 表 2-4 Timmons 行業與市場評價標準 ......................................... 46 表 2-5 Timmons 經濟因素評價標準 ........................................... 47 表 2-6 Timmons 競爭優勢評價標準 ........................................... 47 表 2-7 Timmons 管理團隊評價標準 ........................................... 48 表 2-8 Timmons 企業家個人評價標準 ......................................... 48 表 3-1 Timmons Model 研究變項表 ........................................... 5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i. i n U. v.

(9)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 3 圖 2-1 Holt 創業流程 ....................................................... 10 圖 2-2 Gartner 模型 ........................................................ 33 圖 2-3 Wickham 模型 ....................................................... 34 圖 2-4 Timmons 模型 ....................................................... 36 圖 2-5 Timmons 模型 ....................................................... 37 圖 2-6 Sahlman 模型........................................................ 38 圖 2-7 Christian-Julien 模型 .................................................. 39 圖 2-8 創業的類型 ........................................................ 40 圖 2-9 劉常勇與謝如梅模型 ................................................. 41 圖 4-1 吳寶春麥方店 LOGO ................................................. 56 圖 5-1 成功創業模式 ....................................................... 7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x. i n U. v.

(10)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分成三節。第一節描述本研究的背景與動機;第二節據此提出本研究的問題 與目的;第三節描繪本研究的研究程序,並簡述本論文的章節配置結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民以食為天,自 1945 年開始,麵包、蛋糕等相關西點烘焙技術,從美國開始引進 台灣,街頭巷尾開始有了小型麵包店的存在。儘管烘焙業屬於傳統產業,給人的印象 很傳統,但其實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人們開始講究高品質生活消費的同時, 食品市場的結構也有了大幅度的轉變。 烘焙業屬於食品什貨零售業,直接面對消費者,大多都以單店、小規模的麵包店. 政 治 大 單店式商號為最多的零散型產業現況。就烘焙業的實際發展而言,在這個產業當中儘 立. 型態設立,四處林立於大街小巷,自成一格的發展,演變成現今產業內的廠商規模以. 管小型商號有其發展空間,但由於為數實在眾多,在如此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烘焙業. ‧ 國. 學. 近年來已呈現衰退的徵兆,其背後因素包括生產投入成本逐年增加、市場競爭激烈、 產品利潤漸低等,導致廠商退出者眾;除此之外,外部整個經濟景氣環境的衰退,再. ‧. 加上 2008 年十月大陸毒奶粉事件、2013 年毒澱粉及胖達人人工香精等一連串食安事. Nat. sit. y. 件,對烘焙業影響更是雪上加霜首當其衝,產業內彼此廝殺競爭激烈,瀕臨嚴重的生. er. io. 存危機。儘管如此,吳寶春創立之「吳寶春麥方店」 ,在如此風聲鶴唳的險峻環境中,. al. 依然能在夾縫中求生,曳立不搖地穩占麵包市場上之冠軍麵包領導地位,他更於 2013. n. v i n Ch 年 8 月 15 日,在台北松山菸廠文創園區開設台北分店,逐步擴張事業版圖,未來計 engchi U 畫朝著跨國企業的目標前進,其創業成功關鍵要素為何?創業管理模式為何?引發本 研究之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台灣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活動的根基,故台灣旺盛的創業行為一直引發實務界及 理論界的諸多關注(許東讚,2008)。長久以來,台灣產業的發展趨向兩極化,中小型 企業為數眾多卻又只能分得較少的利潤、辛苦且擁擠的存在著。 以烘焙產業而言,近年來,隨著國人的生活型態日趨多元,有些規模較大烘焙業 者不斷的在擴張營運範圍,甚至便利商店業者都在門市設立烘焙坊,意圖進軍烘焙市. 1.

(11) 場,但無論競爭態勢如何發展,「吳寶春麥方店」仍創造了單店年營收超過新台幣兩 億元以上的傲人成績,他(它)是如何辦到的?其具備之創業成功要素有哪些?創業經 營模式為何?創業要素與創業模式之互動關聯性為何?其能夠在現實惡劣的環境威 脅下,仍具備競爭優勢、不被完全替代,必有其成功之關鍵要素,可成為中小企業效 法學習之成功典範。因此,本研究期望以「吳寶春麥方店」做為個案研究對象,探討 創業者在面對詭譎多變的產業環境,創業之動機所在、如何辨識與掌握機會、如何整 合與應用資源、如何組織與利用團隊能力,由解構價值創造過程中創業者對機會、資 源、團隊與內外在環境的互動動態過程,不斷修正調整創業活動,以建構出成功創業 管理模式,創造出企業績效,作為本研究欲探討之核心。 最後,預期能夠透過本研究,瞭解現今台灣社會時興的創業全民運動,創業者如. 政 治 大 個創業動態過程成功的重要關鍵因素為何,以期能對其他中小型企業或未來欲創業者 立. 何結合所長,因應環境的變化,找到利基市場,取得適用資源,以創造新價值,這整. ‧ 國. 學. 規劃新創事業之參考,進而對中小企業實質經營面的管理帶來若干的建議與貢獻。 本研究之研究問題主要有三:. ‧. 一、創業者之創業成功關鍵要素為何。. sit. Nat. 三、根據創業相關構面,探討不同構面之關聯性。. y. 二、建構出適用於中小企業者之創業模式並探討相關構面。. er. io. 本研究希望藉由上述之研究結果,從吳寶春師傅創業之創業精神、動機、機會、. al. v i n Ch 關聯性,藉此了解並解構其價值創造歷程。目的在透過個案分析的結果,提供台灣中 engchi U n. 資源、團隊等創業要素觀點切入,再進一步深入探討其創業模式之建立與要素間互動. 小企業的經營管理階層,於未來進行策略時作為經營決策之參考,以維持企業的競爭 優勢,進而提升創業成功機率並降低創業風險,展望未來朝永續經營邁進。. 第三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本研究流程將分五個階段步驟進行,如圖 1-1 所示: 一、首要階段為研究背景與動機,藉以確立研究主題與目的。 二、第二階段為文獻探討,藉由創業家人格特質、創業精神、創業動機、創業資源與 創業模式等相關理論文獻之探討,以利於後續研究架構之推導。 三、第三階段則依據前述文獻探討,提出本研究架構,並簡單說明擬採用之資料分析. 2.

(12) 方法。 四、第四階段則為個案研究階段,藉由分析方法針對本研究各構面與各構面關聯性進 行探討。 五、最後階段則依據前述探討結果,提出本研究的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從創業角度出發,瞭解創業家如何辨識機會、如何取得適用資源,如何運 用團隊能力,並探討整個創業過程的創業模式動態變化。首先對於本研究的背景、動 機、問題及目的予以介紹,並整理過去有關創業家、創業家人格特質、創業精神、創 業動機、創業機會、創業資源等創業要素與創業模式之探索性研究與驗證性結果,建 立本研究的觀念架構。接著以「吳寶春麥方店」創業為研究標的進行個案分析,並經 由研究發現做出結論,並進而對後續研究者提出建議。. 政 治 大. Step 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確定研究主題與目的. 立. ‧. ‧ 國. 學. Step 2 文獻探討 1.創業家 2.創業精神 3.創業動機 4.創業機會 5.創業資源 6.創業團隊 7.創業模式.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Step 3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1.研究架構 2.研究方法. engchi. Step 4 實證分析結果 1.研究之驗證 2.資料分析結果之整理 Step 5 研究結論與建議 1.研究結果彙整 2.研究建議 圖 1-1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各章內容簡介如下: 3. i n U. v.

(13) 第一章緒論 說明本研究的背景與動機、研究問題與目的、研究程序與論文的章節配置結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探討國內外與「創業家」 、 「創業精神」 、 「創業動機」 、 「創業機會」 、 「創業資源」、 「創業模式」等相關文獻。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敘述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第四章 個案研究 研究個案現象並做彙整,針對研究問題與架構指出本研究的發現。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政 治 大. 提出本研究之研究成果總結與研究建議,並提供後續研究者相關研究建議。.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4. i n U. v.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欲探討創業家人格特質、創業精神、創業動機、創業機會、創業資源、創 業團隊與創業經營模式等創業要素對創業成功之關鍵性影響。本章文獻探討,共分為 五節。第一節主要針對創新與創業之過去研究進行回顧,第二節則是對創業家、創業 精神與創業動機的相關研究回顧。第三節將藉由過去文獻中,創業相關研究的回顧, 依序介紹創業機會、創業資源、創業能力、創業團隊、創業環境。第四節是將有關創 業管理觀念性模式進行文獻上的回顧並做彙整比較。第五節則是對於本研究將使用之 探討模型進行進一步的文獻探討,對模型之評價框架做一概略說明。 第一節 創新與創業. 政 治 大 創業成功因素進行回顧,以進一步瞭解創新與創業之關聯性及創業之歷程與成果。 立. 本節將就創新與創業相關研究包括創業、創業考量因素、創業流程、創業績效、. ‧ 國. 學. 壹、創新. Drucker 在其 1985 年出版的「創新與創業精神」一書中,認為創業精神是一個創. ‧. 新的過程,新產品或新服務的機會,在過程中被確認、被創造,最後被開發為創造新. y. Nat. 財富的能力。換言之,Drucker 認為創業精神的本質乃在於創新,可為消費者創造出. io. sit. 新的滿足與價值。由 Drucker 的想法出發,可知「創新」是「創業精神」非常核心的. n. al. er. 一個部分,創業精神為創新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新產品或新服務的機會得以被確認、. i n U. v. 被創造、被開發,以產生財富;故在探討「創業精神」之前,本研究首先針對「創新」 的概念進行探討。. Ch. engchi. 創新(Innovation)一詞,於文獻資料中最早乃由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得 (Sehumpeter)在 1912 年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首次提出,認為創新是企業利 用資源,以新的生產方式來滿足市場的需求,是經濟成長的原動力。Schumpeter (1934) 對創新的定義是將原來的生產要素重新組合,改變功能以滿足市場需求。主張科技創 新可以促進經濟成長,對於個人生產力、資源的有效運用、工作的本質以及貿易的競 爭,有其無比重要的影響力,其認為創新可以使投資的資產再創價值。Kegerreis et al. (1970) 認為無論是產品、服務或是構想,只要消費者認為是新興的,即是創新。Roger (1983)指出創新不一定是指新的知識,創新可能是採用者對某些知識形成一種新的態 度或新的決定。創新本身不但可以影響採用率,而且可透過媒體影響顧客採用或接受. 5.

(15) 的速度。郭崑謨(1984)認為對公司而言是產品創新,並不意味對消費者亦為產品創新; 反之,對公司而言是舊產品,但對未使用過之顧客而言,卻是產品創新。Drucker (1985) 認為創新的考驗,並不在於它的新奇性與科學內涵,或它的小聰明,而在於推出市場 後的成功程度,也就是為大眾創造出新的價值。其指出創新能力是可以開發的、可以 訓練、可以學習的,具創新能力的人,都有機會成為成功的創業者,並提出七種創新 的可能來源:意料之外的事件、不一致的狀況、基於程序需要的創新、產業結構或市 場結構上的改變、人口統計特性的改變、認知和情緒以及意義上的改變、新知識的改 變;這些可能來源中,又以意料之外的事件,創新的可能性為最大。與 Drucker 觀點 類似,Sternberg (2004)提出八個創業家創新的來源,包括概念的複製、概念的重新定 義、漸進式的改善、革命式的改進、傳統問題解決方式的重新定義、舊有產品的再加. 政 治 大 立場而言,產品的創新,意味著一種能顯著增進整體利益的產品;從生產者的立場而 立. 強、與舊有產品在用途上做明顯的區隔、觀念的整合。Gobeli Brown (1987)從消費者. ‧ 國. 學. 言,創新是最先或最早使用一種可信而且嶄新的科技來生產某一產品。Chacke(1988) 認為創新是指去修正一項發明,使得這項發明得以符合現在或潛在需求。OECD (1991). ‧. 將創新定義為創新是一個反覆的過程,將一項以技術為基礎的發明找出新的市場與服 務機會,經由開發、生產、行銷活動,力求將該發明成功地加以商業化。Betz (1993). y. Nat. sit. 指出創新乃是將新的產品、製程或服務導入市場,並將創新分為產品創新、製程創新. er. io. 與服務創新三種。而 McGourty、Tarshis & Dominick(1996)等人則進一步闡釋:透. al. v i n Ch improvement,CI)是當前紊亂環境中,面對挑戰所必須的,而持續改善是一個廣為 engchi U n. 過「創新」 ,企業可使投資的資產,再創其價值。企業在各方面的持續改善(Continuous. 引用的詞句,擁有多樣化之涵義,對於許多人而言,它是「創新」的同義字,亦即持 續改善產品、製程、客戶服務等(Bessant & Cayn,1997)。 Higgins(1996)根據其研究調查顯示,21 世紀廠商最大的資產,在於他們的創新. 能力,認為創新是發明新事物的過程,會對個人、團體、組織、產業或社會產生極大 的價值。透過策略活動可改善他們的創新技能,並指出大多數創新的廠商具有相同的 特質,而且創新可使一個公司在競爭力或製程上,與別的公司處於相對低成本的地位, 所以是掌握競爭優勢的秘訣。Veryzer (1998) 認為創新乃是創造新的產品、服務或程 序,可以是連續性的進化,稱為連續創新;也可以是非常大的變革,稱為不連續創新。 Tid,Bessant、Pavitt (2001)指出創新是企業將其所提供的產品、服務及方法予以重新設 計或改良。 6.

(16) 大前研一(2006)認為: 「創新者的思考是看見生意與創意的源頭,創新是凡是在所 有經營領域中未曾有過的思考方法或做法,皆可納入創新的範疇。」Wikipedia: 「所 謂的創新即是經由引進新事物,進而改變舊有事物的程序,並且創新通常會增加價值。」 張忠謀認為創新是一種改革,各種方式的改變都是創新,創新等於創意加執行力。對 企業來說創新乃是指使用新的知識,提供顧客所需新的服務及產品,其重點在於提供 顧客所需的、能實現的以及有價值的服務及產品。 綜合以上學者專家之意見,對於「創新」一詞本研究將其定義為「將新的概念透 過新產品、新製程、或新的服務方式實現到市場中,以創造新價值的過程。」 貮、創業. 治 政 快速回應市場與不斷創新。具有高度靈活性的新創事業,反而能藉由市場變化與新需 大 立 求而快速竄起(Dollingers, 2003)。 在全球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前提下,產品生命週期縮短,企業存活的關鍵來自於. ‧ 國. 學. 創業概念主要以經濟學為起始,探討創業活動對於經濟與產業發展的影響。例如 Schumpeter (1934)將創業定義為將原來生產要素重新組合,藉由改變功能來滿足市場. ‧. 需求,達到創新的目的,進而創造利潤。其認為創業是一種創新活動組合的實現,包. sit. y. Nat. 括:開發新產品、推出新生產方式、為原產品開拓新市場、取得新供應來源及發展新. io. er. 型組織等五項活動。而創業者則扮演著實踐這些創新組合的角色。其強調創業是經濟 發展的主要驅動力;Cole (1965)把創業定義為發起、維持和發展以利潤為導向的企. n. al. Ch. i n U. v. 業的有目的性的行為。Drucker(1985)指出,創業就是「將資源從生產力較低的地方轉. engchi. 移到較高的地方。」Shame(1974)及 Siropolis(1989)認為創業是創業者依照自己 的想法並努力工作來開創一個新事業,包括新公司的創立、組織中新單位的成立,以 及新產品或新服務的提供,以實現創業者的理想。(Low & MacMillan, 1988)認為創業 就是「創造一個新事業。」Timmons(1991)將創業(New Venture Creation)視為「機會、 資源、團隊」三大要素的結合。Birley & Muzyka (2000)將創業定義為創業家開創事業 的過程及活動。Shane & Venkataraman (2000)則認為創業應該包括:誰(who)透過什麼 (what)因素,並如何(how)運用這些因素,來發掘、評估及利用市場機會,因此主張將 創業研究聚焦於「機會來源」 、 「發現、評估、利用機會的過程」以及「發現、評估及 利用機會的個人」 。Dollingers (2003)提出創業的三項主要特徵,分別為: 「創造力與創 新」、「資源的結合與經濟組織的成立」、以及「在風險與不確定環境下的成長機會與 7.

(17) 能力」。因此他將創業定義為:「在風險與不確定環境下創造出的一個新經濟組織。」 吳思華(2004)認為「創業」是個人運用「創意」形成具體的成果或產品,為顧客帶來 新價值,同時匯聚足夠資源,使得「創新」成果能夠持續存在。有創業教育之父美譽 的 Jeffry A. Timmons 教授 2006 年訪問中國時曾說,創業學是一門關乎機會尋求的學 科。不管企業可以利用的資源有多少,只要它能夠創造價值、關注未來並對社會有所 回報,就可以稱之為創業。 一般而言,人們認為所謂創業指的就是建立一個新的事業體。延續 Schumpeter (1934)、Shane & Venkataraman (2000)及 Dollingers(2003)等學者的說法,將創業定義為 「在風險及不確定情況下,進行創新與創造活動,經由發掘、評估、利用創業機會, 建立新的經濟性組織,並為創業家帶來利潤。」 叁、創業考量因素. 立. 政 治 大. 企業家除了會考量各種創業模式的優缺點外,也會考量到自身的因素如:企業家. ‧ 國. 學. 之出身地、企業家年齡、企業家之性別、相關工作經驗、企業家之學歷、得到家庭支 援、資金來源、有經營支援等的影響,而讓企業家選擇不同的創業模式。. ‧. 一、企業家之出身地. sit. y. Nat. 企業家進入與出身地區不同的地理環境來進行創業時,對於總體環境的影響是呈. io. er. 顯著的;反之企業家進入與出身地區相同的地理環境來進行創業,對於總體環境的影 響則差異不明顯(左明,2002)。企業家會因其出身地區的不同,進而影響企業家決. n. al. Ch. i n U. v. 定創業的模式。因此創業地區與企業家的出身地區與否有相當大的關係。 二、企業家年齡. engchi. 根據台灣創業輔導機構的調查顯示,不同的年齡層與創業動機存在關聯性。 三、相關工作經驗 賴銘娟(2004) 研究結果顯示,擁有較多的工作經驗者之創業意向高於其他無經驗 或較低經驗者,企業家在過去相關的工作經驗對於創業意向有正面顯著的影響,因此 與目前創業的內容有相關工作經驗是會影響創業之選擇。 四、企業家之學歷 Bates(1990)使用美國的企業的數據,發現企業家的教育水準越高,存留市場的機 率也就越高。 五、得到家庭支援 8.

(18) 「中小企業白皮書」中指出,在創業時通常家庭給的支持度、贊成度也是影響因 素之一,其中以配偶、父母親或岳父岳母、兄弟姐妹的支持度為主要的影響因素。家 人的贊成與否是會影響其創業的信心及成敗。 六、資金來源 Bell and John(1991),指出創業資金的來源可分為自有資金及外部資金兩部分,並 強調對於在創業初期時所需運用的資金,自有資金是比外部資金來得有效。Edward B. Roberts(1991)整理過去有關創業家資金的研究文獻後,提出創業資金主要來源來自於 創業家個人之存款,其次為親戚或朋友,第三為私人投資者。左明(2002)也提出創業 資金的來源中,自有儲蓄、銀行貸款、家庭成員借貸或投資都是主要的來源,尤其來 自於自有儲蓄超過六成。所以,資金的來源會讓企業家有所考量選擇創業的模式,且. 政 治 大. 決定是否先以創業門檻低的為優先考量。. 立. 七、有經營支援. ‧ 國. 學. 企業家在創業前也會考量到是否有經營上的支援,例如若加盟連鎖體系,可獲得 加盟主技術、資金及管理模式等經驗傳承、完善的管理制度與經營策略支援、還可以. io. sit. y. Nat. 肆、創業流程. er. 經營支援。. ‧. 降低訂貨成本、節省宣傳費用,藉由品牌之知名度吸引顧客獲利,作為企業家創業的. 許多的創業相關書籍或研究論文的著作,對創業的流程都有各自看法,雖不盡相. n. al. Ch. i n U. v. 同,但大致上仍有若干程度的相似性。創業過程依文獻區分,過程式(process)創業(Holt,. engchi. 1992; Gartner, 2001;Greve & Salaff, 2003)與浮現式(emergence)創業(Lichtenstein & Bergmann, 2000;Bouchikhi, 1993; Davidsson & Wiklund, 2001; Peterson & Meckler, 2001)。過程式創業強調創業必須做好完善的企業發展規劃,並且降低所有突發因素 發生的可能性,以控管創業過程之風險。Holt(1992)認為創業過程會歷經四階段, 分別是創業前階段(Pre-start- upstage) 、創業階段(Start- up stage) 、早期成長階段(Early GrowthStage)及晚期成長階段(Later Growth Stage)。(圖 2-1). 9.

(19) 政 治 大. 立 圖 2-1 Holt 創業流程. ‧ 國. 學. 資料來源:(Holt, 1992). 一、創業前期階段:獲取資源(人、資金、設備、空間)、組織企業。. 三、早期成長階段:因應市場、財務、資源使用的快速變化。. Nat. y. ‧. 二、創業階段:確認市場定位(消費群何在)、彈性應變。. sit. 四、晚期成長階段:專業化管理。. n. al. er. io. Olive (2001)則認為創業的流程,主要有八個步驟:決定成為一個創業家、精選一. i n U. v. 個創業的機會、進行初步的分析、組成管理團隊、擬定創業計劃、擬定行動計劃、早. Ch. engchi. 期的營運和成長、達成個人和公司的成功。雖然有不少學者,歸納了他們所認為的創 業流程,但也有不少學者認為創業活動會遭遇各種無法預知的風險事件,創業者必須 彈性的應對,創業是沒有特定的流程的,創業活動、各種事件的發生,是沒有特定的 順序,如 Reynolds&Paul(1995)依實證研究的結果提出其看法,認為: 一、創業活動的發生並沒有一定的順序。 二、在不同的創業個案裡,各個創業階段所花費的時間,差異非常的大。 三、以長期的觀點來看,並不是所有的創業行為都會有同樣一套的活動。 在創業管理模式構面之「創業過程」中,創業過程區分過程式與浮現式創業雖有 爭論,然創業家之社會網絡活動在創業過程(構想產生、規劃、建立企業等階段)中 卻具有顯著之差異性(Greve & Salaff, 2003) 。很多研究雖認為創業或許很難依照一定 的創業流程走,但特定的流程、特定活動、活動特定的順序,將有助於欲創業者事先 10.

(20) 了解整個經過,為創業做好準備,評估可能需面對的事物,再視創業情況作最佳調整。 伍、創業績效 巫立宇(2006)探討台灣 244 家資訊科技創業公司,結果發現創業績效係透過動 態能力之整合能力而達成。Menguc& Auh(2006)也認為整合企業之資源、市場導向與 創新能力可以創造創業績效。 (Cooper & Artz, 1995)績效衡量可加入主觀衡量績效的概念,例如將個人對於創業 目標達成度、滿意程度等納入績效的考量。無明確評估指標,一般可分為以組織效能 為主的財務指標、強調產品品質或市場佔有率的操作性指標、或是綜合性衡量的多重 成份指標等三大類。Murphy, et al.(1996)回顧 1987-1993 年間 51 篇以創業績效為應變. 治 政 市場佔有率、槓桿) 。Venkataraman (1997)指出績效為創業成敗的衡量指標,創業績效 大 立 不能完全以一般企業管理之衡量方式進行,因為創業著眼於能創造利潤之機會發掘與 數的實證性文章,共整理出八項績效構面(效率、成長、利潤、規模、流動性、成敗、. ‧ 國. 學. 利用,因此除了考量經濟績效外,須加入個人努力對於社會的貢獻程度。Kaplan & Atkinson (1998)指出,對於身處於資訊時代的企業,應思考如何透過顧客、供應商、. ‧. 員工、程序、技術與創新,以創造將來的價值,但若單獨以財務性指標作為其指導與. sit. y. Nat. 評價是不足夠的。Sarkar, Echa mbadi &Harrison (2001)以市場佔有率、銷售成長、市場. io. er. 發展及產品發展等指標做為聯盟創業衡量。Lee, Lee & Pennings (2001)的研究認為獲 利率、投資報酬率等財務指標並不適用於創業初期的績效衡量,新事業發展階段的績. n. al. Ch. i n U. v. 效衡量應著重在成長率。(劉常勇、謝如梅,2006)提出創業績效應考慮創業家的初始. engchi. 創業動機與目標,以及將創業過程各階段的成果產出也視為績效評量。創業績效應同 時考慮個人和企業在經濟方面績效(Murphy, Trailer & Hill,1996; Ucbasaran et al., 2001; Venkataraman & Ramanujam, 1986),例如在獲利率、投資報酬率等財務指標;與社會 方面的貢獻程度或創業目標達成度、滿意程度等非財務性指標(Cooper & Artz, 1995; Lee et al., 2001; Sarkar, Echambadi& Harrison, 2001; Venkataraman, 1997),例如在市場 佔有率、銷售成長、市場發展及產品發展方面等指標。 從上述文獻中可發現,創業著眼於能創造利潤之機會發掘與利用,創業績效的衡 量指標其實不僅止於財務指標,包括市佔率、成長率等指標、以及創業者本身主觀的 滿意度,如個人成長、實現願景目標、對社會貢獻度等非經濟因素皆為創業績效的衡 量指標之一。 11.

(21) 陸、創業成功因素 在台灣過去 50 多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中小企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們不 斷地開創新機,充分利用每一個有利的競爭條件,在激烈競爭的國際市場上屹立不搖, 這群創業家是社會進步繁榮的推手,是國家經濟的基石,然而創業管理成功之鑰為何? 有學者認為創業的關鍵成功因素並非絕對且固定的。但透過部分學者探討創業的關鍵 成功因素,仍可觀察出創業過程中必須面臨到的特定關鍵問題。 Flahvin(1985)的研究認為創業失敗的原因有四:缺乏資金;缺乏財務控制及會計 資訊;缺乏管理技巧及經驗;無法彈性因應市場的變化。Drucker(1985)認為,成功 的創業家都試圖創造價值並有所貢獻,而且試圖創造新的、不同的價值和滿足感,或 者結合現存的資源成為新的、更富生產力的結構。Ibrahim & Goodwin(1986)指出創業. 政 治 大 (1986)認為願意承擔風險是能否成為成功創業者的關鍵,其他條件還包括了運氣、 立. 者的人格特性、管理技巧、人際關係及環境因素是小企業成功最重要的因素。Nelson. ‧ 國. 學. 時機、資金和毅力。Steiner & Solem(1988)認為產品差異化與能否專注於某一利基市 場,是小企業創業成功的關鍵。根據 Timmons(1990)研究發現約有 40%的新事業在第. ‧. 一年失敗,90%的新創事業在十年內必失敗,可發現新事業的失敗率相當高。Doutriaus (1992)認為影響企業早期成功的因素可分為三個主要方面,分別是:公司所處之環. y. Nat. sit. 境如市場、科技等;創業者或創業團隊的個人特質或經營能力如經驗、年紀、專長;. er. io. 創業策略的合適性。另外 Yusuf (1995)針對南太平洋地區創業家所進行的研究,結果. al. v i n Ch Lussier(1995)歸納出 15 項創業成敗關鍵因素:資金能力、財務控制、產業經驗、事業 engchi U n. 發現影響成功因素為:良好的管理能力、政府的支持、市場因素、教育訓練水平。. 規劃、管理經驗、專業諮詢、教育水準、員工能力、產品策略、市場時機、創業年齡、 合夥團隊、家庭背景、股權比重、行銷技巧。Mcrae (1998)認為,中小企業創業成功 的因素在如何採取彈性的經營策略,以因應快速變遷的市場需求。Steiner & Solem (1998)認為,主要影響創業成功的關鍵成功因素為創業者的人格特質、管理技巧、 人際關係與環境因素。林晉寬(1999)研究發現台灣創業家具高度之信心,為適度的 風險接受者,有清楚的願景,創業前多數有工作經驗,有高度的家庭支持,良好的人 際關係。創業的促進因子多數來自於有計劃的自我。在產業選擇上,創業家所選擇的 產業通常具有低進入障礙、業務基礎、專業、專案產業、先進入優勢與地理利基之特 質。Markman & Baron (2003)指出個人的態度、價值觀、知識、技能、能力、與人格 特質愈符合創業家精神,則能夠有較佳的創業滿意度與績效,創業家的個人特質會影 12.

(22) 響其創業成功與否。將幾位學者的研究加以歸納,創業成功因素有:資金狀況、財務 控制能力、管銷能力、管理經驗、創業經驗、教育水準、市場機會、應變能力、合作 團隊、政經環境配合等。而這些因素也就是除去人格特質外,能透過學習而來的創業 能力。. 第二節 創業家、創業精神及創業動機 本節將就創業家、創業家人格特質、創業精神與創業動機之相關研究進行回顧及 探討,以利後續研究之進行。 壹、創業家. 政 治 大 Mill(1848)是經濟學家中最先使用創業家一詞,其認為指導、監督、控制以及風險承 立 擔是創業家所應具備的功能,創業家與管理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風險的承擔。. 創業家( entrepreneur )是創業活動的靈魂人物,也是創業管理的最核心議題。J. S.. ‧ 國. 學. Shumpeter(1934)認為「創業家即是創新者。」所謂創業者即是能針對經濟環境中的各 種變動情勢,創造出合宜的反應措施,進而創造個人利潤與帶動經濟發展。. ‧. Kirzner(1973)認為創業家是能夠辨認市場不均衡所帶來的機會,採取行動從中牟利,. sit. y. Nat. 並且具有能夠正確地預期下次不均衡將在何時何地發生的能力。Albert Shapero(1975). io. er. 認為幾乎所有有關創業家的定義,都存在首創精神;組織或重組社會或經濟機制,將 資源轉化為利益;承受風險或失敗的共同特質。Brockhaus(1980) 、Yee(1991)認為. al. n. v i n 創業者是一位有願景、會利用機會、有強烈企圖心的人,願意擔負起一項事業,予以 Ch engchi U 組織,籌措所需的資金,並承受全部或大部分風險的人。Boulton 與 Carland(1984)則 認為創業家是建立和管理企業,並企圖使企業獲利及成長的人;Bowen 與 Hisrich(1986) 則對創業家下了另一種定義:「創業是一種投入努力與時間以開創事業的過程,同時 必須承擔財務、心理及社會的風險,最後得到金錢報酬與個人的滿足感。」Brandt(1987) 認為所謂真正的創業家應該是指能在企業裡,不斷推動改革力量的人,並隨時準備面 對不同的挑戰;Gartner (1988)認為創業家是創造一個新組織的個人。Hisrich(1988)則 認為創業家是冒社會、心理及財務上的風險,產生新事業,以獲得獨立與財務報酬的. 人。Nelson(1989)提出成功的創業家必須願意且能夠承擔風險,且須具備如環境、時 機、資金及毅力等其他條件。Yee(1991)則進一步認為,創業家係指有願景、強烈企圖 心、懂得適時掌握機會的人。魏順得(1993)提出所謂的創業家,即是具備開創新事業 13.

(23) 的勇氣、統合所需的各項資源,同時承擔大部份的風險的人。Bygrave(1997)指出創業 家是那些能洞悉機會的存在,並成立一個組織以不斷追求機會、創造利益的人。 創業家具有承諾及堅毅的特質(Timmons, 1999),即使運用的資源與他人相同,卻 能夠獲得比競爭對手更多的優勢(Leibenstein, 1983)。Stevenson(1999)認為創業家是一 位希望取得所有的報酬,並將所有的風險轉嫁予他人的聰明人。他們能夠辨認市場機 會,實際行動以掌握機會及從中謀取利潤,並擁有預期未來市場需求發生的能力 (Kirzner,1973)。 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必須不斷地進行創新,企業才得以永續經營,並在不確定性 環境下仍擁有競爭優勢。因此,不同於發明家、倡導者、經理、管理人,創業家具備 高度的創造力、創新能力及高水準的創業態度,亦須具有商管相關知識、技能,並且. 政 治 大 險的人在興起創業動機後,行動力高者會運用其知識及能力迅速整合各種資源,透過 立 善於人際協調(Timmons and Spinelli, 2004)。個體在對生活滿意的情況下,願意承擔風. ‧ 國. 學. 其承諾負起責任、堅毅不拔並適時地彈性做調整,以因應時勢的變動,創建新事業完 成個人夢想及滿足成就。。. ‧. 綜合以上各學者之論點,創業家係具有創新思維及冒險犯難的創業精神,願意且 能夠承擔經營風險,利用本身的經驗歷程與知識的累積,尋找並掌握機會,整合各項. y. Nat. n. al. 文獻 Mill(1848) Schumpeter(1934) Kirzner(1973) Willim Shame(1974) Boulton & Carland(1984) Drucker(1985) Bowen & Hisrich(1986) Brandt(1987). 表 2-1 創業家定義. Ch. engchi. er. io. 茲將各創業家定義整理於表 2-1。. sit. 資源,創造新的產業營運模式及新的價值。. i n U. v. 創業家的定義 指具備指導、監督、控制以及風險承擔功能者。 係指能針對經濟環境中的各種變動情勢而創造合宜的反應措 施,並帶動經濟的發展與成長的人。 能夠辨認市場機會,實際行動以掌握機會及從中謀取利潤, 並擁有預期未來市場需求發生能力的人。 為了賺取有形及無形的利潤,而投入時間、金錢與資源的投 資者。 建立和管理企業,並企圖使企業獲利及成長的人。 能創造一些新且特別的事物,並能改造,甚至創造「價值」 的人。 指出創業是一種投入努力與時間以開創事業的過程,創業家 必須承擔財務、心理及社會的風險,最後得到金錢報酬與個 人的滿足感的人。 能在企業裡,不斷推動改革力量的人,並隨時準備面對不同 14.

(24) 的挑戰的人。 冒社會、心理及財務上的風險,產生新事業,以獲得獨立與 財務報酬的人。 指願意且能夠承擔風險的程度,同時還須具備其他條件,如 環境、時機、資金及毅力的人。 指有願景、強烈企圖心、懂得適時掌握機會的人。 具備開創新事業的勇氣、統合所需的各項資源,同時承擔大 部份的風險的人。 具備強力承諾與毅然耐性所驅使的人。 承擔社會、心理及財務上的風險,以產生新的事業,進而獲 得自主性與財務報酬的人。 具有冒險犯難的創業精神,能發掘機會,組織資源,研擬策 略,提供市場新價值的事業催生者與創造者。 係指創設及管理事業以追求利潤,同時願意承擔經營風險的 人。 新事業的創立者或拓展現有事業者。 資源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Hisrich(1988) Nelson(1989) Yee(1991) 魏順得(1993) Timmons(1994) Bygrave(1997) 劉常勇、劉文龍(2001) Shane(2005) Davison(2008).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貮、創業家人格特質. 創業家是創業活動的靈魂人物,也是創業管理的最核心議題,因此引發許多人對. ‧. 於創業家人格特質的研究(劉常勇,2004)。創業家年齡相關研究方面,不論是國內外. Nat. sit. y. 研究的結果,多顯示一個現象,就是 25-45 歲是創業的顛峰時段,大部份創業家都是. io. er. 在這段人生成就最大的黃金時期進行創業行動。而國內一般企業的創業家則以高中. al. (職)程度者居多;製造業創業家的學歷一般皆為高中(職),而服務業或科技業通常為. n. v i n C&hUtterback, 1983; Brockhaus, 大學或研究所以上(Bollinger, Hope 1982; Gartner, 1988; engchi U Neider, 1987; Roberts, 1991; Scott, 1986; 歐建益, 2001)。. Park(1978)指出創業家的特徵包括:積極進取、待人和善、領導能力強、負責任、 組織能力強、勤勉努力、決斷力強、堅毅不撓、體魄強健。Schollharmmer & Kuriff (1979) 則指出:對結果的掌握性、著眼於未來目標、勇於負責、偏好中度風險、具充沛的活 力、察覺成功的機會皆為創業家重要的人格特質。此外,其他有關創業家人格特質的 研究亦指出,創業家往往具有較高的成就動機(McClelland, 1976)、權力動機 (McClelland & Burnham, 1976; Bittie, 1984)、風險承擔(Henshel, 1976; Simon, 1986)與自 我效能(Wood & Bandura, 1989)等特質。Rotter(1966)認為由於不同的個人,受過去不 同的經驗與環境的影響,就算面臨同一事件與機會,產生的結果即可能全然不同。 Carland et al., (1984)針對 1948~1982 年有關創業家人格特質的研究進行整理,將創業 15.

(25) 家的人格特質歸納為以下幾項,包括:對風險的承擔、重視正式權力的來源、創新並 主動進取、對責任的渴望、對成就的需求、雄心抱負、對獨立的渴望、責任感、自信、 有幹勁、重視人際關係、溝通能力、具備技術性的知識、自治、侵略性、被認可、創 新、對權力的需求、內控、個人價值導向、目標導向、積極的、有雄心壯志、正面面 對失敗、對控制的需求、勇於接受挑戰、成長導向、技術導向。Timmons (1999) 識別 了一個成功企業家應具備的六項普遍素質:承擔與決心;領導才能;緊握機會;承受 風險、不明朗和不確定因素;創造力、信任自己和適應能力;追求卓越的動力。Russ Olive(2000)認為有些個人特質是可以學習、可以被訓練的,歸納如下共 18 項:承 諾、決心、堅持;長期的投入;成就的驅力;機會以及目標導向;自信;積極主動、 勇於負責;果斷、耐心;資源的使用效率;面對現實但樂觀;幽默;對不確定性和壓. 政 治 大 立團隊的能力;金錢敏銳度。這 立 18 項可分為個性、態度和能力三方面,可作為創業. 力的容忍力;風險管理的能力;正直、可靠;內控;察納雅言;處理失敗的能力;建. ‧ 國. 學. 者學習的三大面向。Markman 與 Baron(2003)提出創業家的個人特質包括較高的自我 效能、聚焦與識別機會的能力、堅持不懈的精神、具備較豐富的人力與社會資本、以. ‧. 及較佳的社交技巧等等。Eller (2004)從實務的觀點指出,身為一位創業家所應具備的 修養包括從失敗中獲益、熱愛銷售並售你所愛、創意與創造力、談判創造交易雙贏、. y. Nat. sit. 正直與誠實、樂觀、人脈、付出等。Muller 與 Gappisch (2005)針對德國的創業家進. er. io. 行類似的研究,研究結果指出,創業家的人格特質包括直覺性的問題解決導向、對於. al. v i n Ch 決導向、對自治的需求、對成就感的需求、自信、內控、以及激勵的程度等。 engchi U n. 模糊的容忍、承擔風險的傾向、易與人互動、抗壓性高、情緒穩定、分析性的問題解. 唯不管從何種觀點界定創業家的人格特質,我們皆無法否認的是創業家的人格特. 質,對於創業精神、創業動機與創業能力乃至創業績效皆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人格 特質影響個體的創新能力,因此,創業者本身擁有的特質決定其創業時創新突破的可 能性,在偶然機會事件中,透過累積知識經驗、個體擁有的態度及能力,發掘機會事 件所隱含的潛在商機,並有效利用此機會事件,結合資源將其價值具體化呈現。 表 2-2 創業家人格特質研究彙整表 學者 Schumpeter(1934) McClelland(1961). 創業家具備之人格特質。 創新、主動、積極。 機會的找尋與掌握、風險的承擔、對效率與品質的 要求、持續的毅力、對工作契約的保證、資訊的找 尋、目標設定、系統性的規劃與監控、有說服力的、 16.

(26) 網絡關係、以及獨立與自信。 Homaday & Aboud(1971) Park(1978). Schollharmmer & Kuriff(1979) Welsh & White(1981) Carland et al.(1984). 立. ‧ 國. ‧. sit. y. Nat. Chandler Jansen(1992). io. al. n Naffziger&Montagno(1993). 能忍受風險及不確定性、對模糊的未來有較大容忍 力、個性獨立自主、具高度的競爭動機有強烈的企 圖心。 擁有管理技能及專業技術、發展新專案的能力、喜 好職權與責任、善於與人合作、有能力協調利益團 體、能與掌握資源的人建立關係。. er. Regley Boyd(1987). 政 治 大. 學. Harries(1986). 成就需求、具自制力、高侵略性、權力慾望、創新 性、獨立性。 積極進取、待人和善、領導能力強、負責任、組織 能力強、勤勉努力、決斷力強、堅毅不撓、體魄強 健。 對結果的掌握性、著眼於未來目標、勇於負責、偏 好中度風險、具充沛的活力、能察覺成功的機會。 控制需求、勇於承擔責任、高自信驅力、具挑戰性 格、風險承擔者。 對風險的承擔、重視正式權力的來源、創新並主動 進取、對責任的渴望、對成就的需求、雄心抱負、 對獨立的渴望、責任感、自信、有幹勁、重視人際 關係、溝通能力、具備技術性的知識、自治、侵略 性、被認可、創新、對權力的需求、內控、個人價 值導向、目標導向、積極的、有雄心壯志、正面面 對失敗、對控制的需求、勇於接受挑戰、成長導向、 技術導向。 高度的成就動機需求、較在意執行任務的結果。關 心目標是否達成更勝於對人員的感受、相當能自制 並能處理焦慮、對挑戰性的任務有較高的興趣。. v i n C風險導向、渴望獨立自主、成就導向、目標導向、 hengchi U 內控性格。. Bygrave(1997). 擁有夢想、果決的判斷力、行動力強、達成目標的 決心、專注集中的精神、無私的奉獻態度、內控型 人格、相信命運操之在己、授權式的管理風格。. Timmons(1999). 承擔與決心;領導才能;緊握機會;承受風險、不 明朗和不確定因素;創造力、信任自己和適應能力; 追求卓越的動力。 創新、承擔風險的傾向、內控、高度的精神與動力。 創業家有較高的風險承擔傾向。 高自我效能、有能力辨識機會、高度堅忍不懈的精 神、較豐富的人力與社會資本、較佳的社會技巧。 從失敗中獲益、熱愛銷售並售你所愛、創意與創造 力、談判創造交易雙贏、正直與誠實、樂觀、人脈、 付出。. Thomas & Mueller(2000) Stewart & Roth(2001) Markman & Baron(2003) Eller(2004). 17.

(27) 願意承擔經營風險、創設管理事業以追求利潤。 直覺性的問題解決導向、對於模糊的容忍、承擔風 險的傾向、易與人互動、抗壓性、情緒的穩定、分 析性的問題解決導向、對自治的需求、對成就感的 需求、自信、內控、以及激勵的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Shane(2005) Muller & Gappisch(2005). 叁、創業精神 創業精神影響創業家對創業過程中,所面對各種挑戰與機會的選擇與執行。創業 家的行為,主要即依照創業家精神行事,因此創業精神(entrepreneurship)指的是一種 獨特的價值觀與特性,而非一種特定的人格特質。 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 Kirzner(1973)首先提出創業精神理論。在其所論述之創業精. 政 治 大 未來市場上的獲利機會,同時善加利用產生套利行為。故何謂創業精神?舉凡能夠增 立. 神,其主要的核心定義在於「對尚未被發覺的機會的靈敏度」。他們能靈敏的洞察出. ‧ 國. 學. 加產品的使用方式、針對前人東西進行創新、增加產品價值以增加市場銷售;提供某 些市場上尚未出現或不足的商品;以及對現存市場提供更完善的服務等等,即所謂創. ‧. 業精神。Miller(1983)提出公司的經營是否具創業家精神,可從管理階層展現的風險承 擔性(take risks)、創新性(innovate)和行動的預應性(act proactively)等三個創業家導向來. Nat. sit. y. 衡量。Drucker(1985)在「創新與創業精神」一書中指出「創業精神是一個創新的過程,. er. io. 在這個過程中,新產品或新服務的機會被確認、被創造,最後被開發來產生新的財富. al. v i n Ch 足、新的價值」,但創業精神不一定只存在於新事業,一些成熟的組織,只要創新活 engchi U n. 創造的能力」,也就是說,創業精神的本質乃在於創新,在於為消費者創造出新的滿. 動仍然旺盛,該組織依然具備創業精神,Stevenson(1989)亦認為創業精神是整合獨特 的資源,尋求機會來創造價值的過程。陳明璋(1989)定義創業精神是一種求新求變、 求發展的心態,創業本身是無中生有的歷程,但在有了之後,並不代表一切都已完美, 應尋找新的機會。Robert (1991)認為創業精神係促使新事業成立、發展及成長的原動 力,在不確定性與風險存在的環境下,個體必須具備創業能力才能實踐創業精神。 Dess,Lumpkin and Covin(1997);Timmons(1994)則以為創業精神是創造、掌握或追求 機會的過程,創業家在從事創業行為時並不考慮目前資源是否足以支配。創業精神的 本質在創造新事物的過程中如何滿足顧客的需求,因此創業精神代表一種行為,係整 合目前所擁有的資源及尋找所欠缺的資源來創造新事物的過程。Venkataraman(1997) 認為創業精神是一個創造可獲利的新事業(尤指新公司)的過程。Stevenson(1999)認 18.

(28) 為,創業精神指的是一種追求機會的行為,這些機會還不存在於目前資源應用的範圍, 但未來有可能創造資源應用的新價值。Roberts(1999)則認為,創業精神即是促成新事 業形成、發展和成長的原動力。Sharma &Chrisman(1999)將「創業精神」分為二種, 分別是獨立創業精神(independent entrepreneurship)及組織內創業精神(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所謂的獨立創業精神,指的是個人或群體在獨立於任何現存公司的 狀況下,創造了一個新組織,也就是新公司,實行創新的活動;而組織內創業精神指 的是個人或群體在與現存公司有關聯的狀況下,在原組織內創造了一個新組織,或是 更新了原組織,或是實行了在原組織內的創新。Birkinshaw(2000)則指出「創業精神」 是一種職能,係指創業家創新的做法,包括發展新的產品或服務,建立新的供應鏈或 對整個產業重新整合。Howard Stevenson(2000)認為創業精神指的是一種追求機會. 政 治 大 出,創業精神是一種過程,是去找尋、評估及利用機會,並將之創造出新的產品和服 立. 的行為,而這些機會在目前所能控制的資源以外。Shane and Venkataraman(2000)指. ‧ 國. 學. 務的過程。Ed Roberts(2000)認為,創業精神即是參與新企業的形成、發展和成長。 創業家精神是會運用整合企業所擁有的獨特資源與外部網絡資源(Ho & Tsai, 2006),. ‧. 尋求外部資源開發機會 (Brush, Greene &Hart, 2001),並創造價值的過程 (Stevenson, et al.,1989)。創業精神可包括兩方面的含意:第一為精神層面含意,代表「以創新為. y. Nat. sit. 基礎的做事與思考方式」;第二為實質層面含意,代表「發掘機會,並組織資源建立. er. io. 新公司,進而提供市場新的價值」(劉常勇、劉文龍,2001)。(Dollinger, 2003)認為創. al. v i n Ch 風險、觀察與洞察機會、追求利潤的特質。Yamada U e n g c h i(2004)將創業家精神定義為:藉由 n. 業精神(entrepreneurship)具有精神層面的涵義,意指具有創造及創新能力、願意承擔. 刺激社會經濟的進步,促進社會經濟穩定與資源有效利用的相關活動,包括新價值的. 創造以及就業機會的提供等等。Gray、Foster & Howard (2006)認為許多國家將「創業 精神」視為拯救經濟蕭條之良藥。Lumpkin 和 Dess(1996;2005)針對創業精神發展出 以下衡量構面,依序為自主性(autonomy)、創新性(innovativeness)、風險承擔性(risk taking)、預應性(proactiveness)、與競爭積極性(competitively aggressiveness)。 一、創新性(innovativeness) 創新性係指創新活動在產品/市場上的獨佔性(Miller, 1983),同時也是展現創業精 神的重要構面(Drucker, 1985),Bentz(1993)則指出創新性不僅是新產品的發明或新程 序的提出,其構面必須再擴展至市場以獲取利益,才能稱為創新性。含概研發獨特產 品、服務或生產流程(Morris, Davis and Allen, 1994),同時促使企業致力於新構想、新 19.

(29) 產品或新製程的產生(Lumpkin and Dess, 1996)。故創新性反映了企業追求新機會的傾 向(Lumpkin and Dess, 1996)。劉常勇(2002)認為創新係指將新概念透過新產品、新製 程及新服務實現至市場上,進而創造新價值的過程。故創業精神必須建立在有目標的 創新基礎上,進而創造一種新的滿足或新的消費需求。 二、自主性(autonomy) 具備創業精神的領導者,不論個人或圑隊皆是能夠自我決策的先驅者。而這些獨 立自主的信心,將能引領組織願景的建立,同時驅使組織進入有潛力的市場。因此自 主性是創業導向的關鍵因素(Lumpkin & Dess, 1996)。Miller(1983)的研究發現,愈具有 創業精神的企業,其領導者愈傾向高度自主性。 三、風險承擔性(risk-taking). 政 治 大 1983)。不具備創業家精神的企業必然害怕承擔風險且無法創新(Covin & Slevin, 1988)。 立 組織或個人欲透過創新變革取得競爭優勢,往往須具備風險的承擔性(Miller,. ‧ 國. 學. Lumpkin & Dess(1996)的研究指出創業家之所以與一般員工不同,主要是在於能夠承 擔不確定性與風險的程度不同。. ‧. 四、預應性(proactiveness):. Venkatraman(1989)指出: 「預應性」係指能預測未來市場的需求變化及其潛藏的機. y. Nat. sit. 會,同時能比競爭對手即早採取行動,如率先推出新產品、新服務或新品牌,甚至提. er. io. 早退場。(Lumpkin & Dess, 1996)認為能夠預期市場契機,即時參與取得利益為預應性。. al. v i n Ch 測可能發生的問題以及掌握可能衍生的需求,進而創造出符合顧客需求與期望的新產 engchi U n. 具備創業精神的管理者除了十分重視企業的成長外,更應具備洞察力與想像力,能預. 品或服務(Lumpkin and Dess,1996)。. 五、競爭積極性(competitively aggressiveness) MacMillan(1982)認為因為新創事業必須面對許多激烈的競爭狀態,故新創立事業 比既存事業有著較高的失敗風險,因此許多學者認為採取強烈的態度與積極競爭的行 為對新進入者的成功與否相當重要(鐘啟二,2008)。Lumpkin & Dess (2005)指出具有 競爭積極性傾向的企業,為了能在其所在的產業當中勝出,願意與其競爭對手提出挑 戰,並提出兩種方法:採取比競爭者更低的價格進入市場;模仿成功競爭者的經營方 式與技術;以使得擁有競爭積極性特質的企業,能加強其創業精神的地位。 創業本身是一種無中生有的歷程,只要創業者具備求新、求變、求發展的心態, 以創造新價值的方式為新事業創造利潤,這一過程中即充滿了創業精神。創業家創業 20.

(30) 必須具有強烈的創業意識,而在創業意識中最重要的核心因素就是「創業家精神」 , 「創 業家精神」才是支持創業家能夠長期運作的真正關鍵因素。創業精神所關注的在於「是 否創造新的價值」 ,而不在於設立新公司,因此創業管理的關鍵在於創業過程能否「將 新事物帶入現存的市場活動中」,包括新產品或服務、新的管理制度、新的流程等。 綜合上述各家學者研究,本研究定義創業精神為承擔風險並尋找機會,將資源更 有效利用,以創新企業活動或行為去開創新的事物創造新的價值。 肆、創業動機 創業者為何要創業?什麼因素吸引他創業?創業動機是引發創業行為的源頭。 Csikzentmihalyi(1975)指出,高度創業動機的工作者,會在工作活動中取得樂趣,因其. 治 政 事物上,並從中發掘新構想、機會或獲得突破性進展。此外,他們在活動中往往能心 大 立 無旁騖的全神貫注在明確的目標上(Csikzentmihalyi,1975)。Voorhis(1980)認為,創. 目的即要得到創業工作的樂趣。擁有自得其樂特質的人,往往能夠將精力投注在一般. ‧ 國. 學. 業的動機主要是個人內在的滿足,也就是 Maslow 所提出的自尊和自我實現高層次需 求的滿足,希望獲得他人的尊重、發現自己更多的能力,能夠實際應用所學與專長,. ‧. 可以獲得更多回饋給潛在的自我。Powell 和 Bimmerle(1980)認為影響創業的因素. sit. y. Nat. 為對現職不滿意、出現創業機會、受到旁人鼓舞。創業家的創業歷程往往必須承受許. io. er. 多孤獨與艱辛的歷程;故在從事創業行動中,必須對投入的活動有高度興趣與熱情, 才能渡過創業初期所缺乏實質獎賞、甚至屢次失敗的打擊。在此前提下,若創業家懷. n. al. Ch. i n U. v. 有強烈的內在動機,則將能讓創業家在遭受挑戰前提下,依然能與外部環境互動,同. engchi. 時持續堅持目前從事的創業行為(Deci & Ryan, 1985)。因此,唯有內在動機十分強烈 的個體,才會樂於承擔創業風險,從事創造力與創新行為(Amabile, 1986),並且從活 動中獲得工作的樂趣、參與感與挑戰性(Amabile, 1983)。 Drucker(1985)指出「改變」提供人們創造新穎與眾不同事物的機會。當改變出現 時,創業家即會利用機會去創造新價值。他同時指出成功的創新者並非冒險家,他們 只是試著去界定他們必須承擔的風險,然後盡量降低風險,他們其實都相當保守,他 們不是在尋找風險,而是在尋找機會。在有關創業動機的影響因素研究中,Benjamin & Philip(1986)將其分為「推(push)」與「拉(pull)」兩個構面,分別敘述如下: 一、推式觀點:基於負面的因素,工作者被推出現職而走向創業之路,激發出創業行 為。此負面因素可能來自於對現職工作的不滿、企業裁員或結束營業等。 2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二、本校於報名表中對於學生資料之蒐集,係為學生成績計算、資料整理及報 到作業等招生作業之必要程序,並作為後續資料統計及學生報到註冊作業

二、本校於報名表中對於學生資料之蒐集,係為學生成績計算、資料整理及報 到作業等招生作業之必要程序,並作為後續資料統計及學生報到註冊作業

IRB 編號 SE19403A-1 計畫主持人 陳周斌 計畫名稱 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生活品質與創傷後成長的關係之追蹤研究 審查意見

包括 Alcatel、Siemens 及 Philips 等知名企業,創造約 13.6 萬個 就業機會。主要產品為電線、電纜及汽車零配件等,占總出口量

主持人: C 工藝 0304 您的產業是工藝產業,是採學徒制,C 工藝 0305 您也提到進入 你們這份產業的人員,不僅是創意和知識而已,也有包含對生活的態度,對 文化學習的謙卑。請問 C 設計

為配合政府推動六大新興產業及十大重點服務業之發展與開拓就業

※ 有錢的人大多剛開始也是一個不起眼的角 色,微軟的創辦人Bill Gates,大家都知道 他讀哈佛大學、中途休學,在自家的車庫開 始創業;Dell 電腦的總裁Michael

商貿、創新及科技、專業服務、青年發展等。過去 5年,政府成功推動了多個 重大合作項目,包括滬港通及深港通的開通、深化《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