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金融產業與金融交易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金融產業與金融交易

台灣證券交易所於民國 50 年 10 月 23 日成立,民國 51 年 2 月 19 日開業,到今 天已經有 56 年的歷史,期間經過許多變革,直到因為網際網路發達,投資人不再 需要親臨證券公司或電話、電報下單,。金融交易在民國 85 年開始由投資人直接 線上股市交易,便利性及普及性更是讓金融市場的公平性及流動性更佳,近年來、

引進各種國際商品,為提昇我國金融市場之國際地位,主管機關及各界積極推動國 內期貨市場之建立,並於 1995 年 12 月成立「期貨市場推動委員會」,臺灣期貨交 易所籌備處於 1996 年 12 月正式成立。1997 年 3 月「期貨交易法」通過立法程序,

在相關法源皆具完備,及各界共同努力下,臺灣期貨交易所於 1998 年 7 月 21 日推 出第一項期貨商品-「臺股期貨」。之後陸續推出「電子期貨」、「金融期貨」與「小 型臺指期貨」等股價指數期貨商品。

學生個人自民國 74 年起參與金融交易 32 年,接觸過各式各樣的交易方法,以 及各社會階層的人,而且隨著時代更迭,從最早擠在券商營業櫃檯填寫買單(紅色) 賣單(藍色),只有一百多家上市公司,到現在從上市上櫃一千多家公開發行公司,

屬不清的權證、ETF、期貨商品、選擇權,甚至世界各地的金融商品,只需要在家 裡打開電腦、滑動手機,可以交易 24 個小時不間斷,32 年轉眼之間少年到白頭,

親眼見證台灣金融市場的發展,交易幾乎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部份,面對瞬息萬變 的市場,永遠需要保持戒慎恐懼,也帶動自己永無止境的求知欲望,交易如人生、

市場每天充斥所有可能影響價格的消息,交易者的貪婪與恐懼,看盡所有人性。

2001 年 12 月推出「臺指選擇權」,國內期貨交易從期貨商品拓展至選擇權商品,

市場之避險管道更趨多元化。2003 年 1 月推出我國第一項非指數型商品「股票選擇 權」。2004 年 1 月推出「10 年期公債期貨」,將期貨市場產品線由股價類跨入利率 類商品。2017 年 5 月 15 日,期交所推動期貨市場盤後交易制度上線,於一般交易 時段收盤後一段時間開啟盤後時段交易,盤後交易時間一律交易至隔日凌晨 5 時。

透過盤後交易平台,與歐美市場一般交易時間接軌,提供幾近全天候交易時間,有

年度 日期 重要發展里程碑 Louis Bachelier (1870~1946)

1900 年巴楔利耶 提出的博士論文,以機率理論理解市 場,將金融市場看成一個規模龐大的賭局 ,最早提出

「效率市場假說」數學家,直到 1965 年,芝加哥大學 法馬(Eugene Fama1939-now,2013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 主)再突出效率市場假說時,就獲得廣大的迴響,股價 呈現常態分佈,首先用統計物理觀念解釋股價行為 。 認為股價是無法用任何方式預測,未 來不可預知。

發展者 主要理論論點及影響

奧斯本

Matthew Maury Osborne

(1916~2003)

1959 年〈股票市場布朗運動 〉論文刊登在《作業研究》

期刊,股價的分佈狀況趨近於對數常態分佈

(log-normal distribution)。,即是投資報酬率呈現常態 分佈,而不是股價本身(因為股價下跌到零為止)解決 了巴楔利耶股價呈現常態分佈假設下可能呈現負的狀 況。

曼德布洛特

Benoit Mandelbrot (1924~2010)

從詭異的齊夫定律 Zipf’s Law 出發:各種物件大小規模 與排序的名次有關,例如第二大規模大概都是第一位 的一半,排名第三位的大概都僅為第一位的三分之 一,以此類推,以碎形幾何(factory geometry)來解釋 股價的隨機模式,金融市場的價格雖是隨機分佈,但 不是常態分佈,大自然中有各種隨機分佈 ,股價報酬 率的隨機性,比奧斯本想像的還要狂野。

索普

Edward Thorp (1932~now)

史上最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人之一,利用隨機理論及資 訊理論,創造了現代的 hedge fund,運用大師向農 (Claude Shannon,1961~2001)的資訊理論:建立資訊 與機率間的關聯性,利用數字表示訊息中資訊含量的

布雷克 Fischer Black (1938~1995)與休斯 Myron Scholes (1941~now)

數理模型的效力,取決於假設是否成立。Black-Scholes

發展者 主要理論論點及影響 Farmer(1952~now) 與 派 卡 德 Norman Packard(1954~now)

創立非線性(nonlinear)動態分析與對混沌(Chaos)理論 發展具重要貢獻。當價格逼近臨界點時會產生巨大的 變動,並運用其專業的分析複雜系統運作方式的能 力,籌資創立「預測公司」進行投資。運用統計套利 (statistical abitrage)策略,在某些股票暫 偏離統計特徵 後,押注將再回復原貌(例如 Pairs trading) 配對交易 又稱價差交易,或統計出各種其他特徵後採取最佳策 略以獲利。市場是否為混沌現象並非重點,重點是市 場行為具有或多或少的隨機性。

索耐特

Didier Sornett (1957~now)

建立預測市場泡沫與崩盤的方法:(1)將物質破裂及地震

第二節 價格邏輯與交易策略

虧多少錢自己可以控制,賺多少錢是老天爺給你的!

古老的諺語中隱藏著財富管理的智慧,「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三回)、「小富由勤,大富由命」,發小財、能節省、勤勞、

肯去做,沒有不富的;既懶惰,又不節省,永遠富不了。大富大到什麼程度很難說,

但大富的確由命。(南懷謹),勸告世人勤儉是持家之良方,亦能建家興業,若再得 到上天眷顧,則更容易成功,過上富足的生活。如果我們希望能夠安身立命,勤勞 節儉,努力工作可求得溫飽,但是超過一般人所能得到的財富水準,靠的不是準確 計算跟努力預期所能得到,在 1990 年代,微軟曾是成長型企業(指因本身具備某 些優勢,如行業領先、技術壟斷和管理高效等,而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能得到 高投資回報的企業)的指標,因為它幾乎獨占了電腦作業系統市場,並隨著電腦的 普及,獲利愈來愈驚人。

微軟的股價在 1990 年代成長了 98 倍,當時投資人對微軟的敬畏,與今天的態 度真是不可同日而語。「1990 年代的超級大飆股是微軟,之後由蘋果接棒。」這個 事實對大家來說或許並不新鮮,但我相信有很多人看到這裡,才知道飆股的股價竟 然可以飆漲近百倍,等於拿 1 萬元投資,可以拿回 100 萬元!iPhone 上市 10 周年,

10 年間蘋果股價飆漲 838%(截至 9/11),市值由 1042.78 億美元暴增至 8341.84 億 美元,由全球第 70 大企業躍居龍頭,報酬率是美股大盤 S&P 500 指數的 11 倍以上 (蘋果日報 2017/09/13)。如果整天在計算何時該獲利了結,有誰能推算出股價會有 這樣幅度的漲幅,千算萬算、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不算,只要不停利,命中該 是你的財富就不會被自己手賤砍掉了,古老的諺語在金融市場中驗證出來的交易邏 輯就是「不停利」。我們需要深思的是,在這個變幻莫測的市場,究竟我們需不需 要實現獲利(獲利了結),或是換一種說法,獲利了結是不是太自作聰明,聰明反被 聰明誤了。

圖 2. 1 2007 與 2017 年美股重要股票股價變化比較圖 (資料來源:Bloomberg, 2017)

如果我們買進獲利的金融商品,在發覺對自己明顯有利的狀況發生時,會想要獲 利了結,落袋為安,則我們沒有辦法再分享到長期趨勢持續進行所能帶來的收益, 未來既然不可預知,我們又如何會採取獲利了結或是獲利續抱的決策,兩者的差異就 在於交易的偏好,「停利不停損」或是「停損不停利」的差別。停損不停利就是在 獲利狀態中對於持有的部位(股票、權證、基金或期貨、選擇權倉位)視為無物,完 全置之不理,能夠賺多少是老天爺給的(大富由命),虧損發生時主動控制風險進行 停損。

一般投資人交易發現最大的問題是,非常在意帳面上看得到獲利想要落袋為安,

擔心這樣的狀況會瞬間消失,回復到原來沒有獲利的狀態,把機率的評估專注在原 先的價格上(區間盤整),而忽略了價格一但上漲可能會一去不回頭,事實上價格一

但形成趨勢,所能帶來的報酬大於價格回復到原來價格的風險,在兩相權衡下,持 續持有獲利的股票或倉位才是明智之舉。無需去關心價格最後會漲到多少(預測價格、

設停利點),只需要專心管理好風險(停損點),就可以產生獲利。而且往往情緒容易 緊張、患得患失,一直把獲利的股票賣掉,汰強留弱,手中全部都剩下賠錢的股票,

然後開始自欺欺人,即使價格崩落之後要回復原來的價格機會非常微弱,依然用各 種理由來支持自己幻想,停利而不停損就是在這種心理狀態下產生的交易方式,交 易不再是以眼前所看到的事實來來做決策,相信賠錢的股票總有一天會漲上來,賺 錢的飆股終於會有跌下來的一天。

市場是公開競價搓和產生的價格,價格的下跌或價格上漲都有其成因,股價要 漲兩倍之前、一定會先讓你看到漲一倍的價格,股價要漲百倍之前、一定會先讓你 看到漲十倍的價格。依據市場價格變動來確認自己交易的方向是否錯誤,如果自己 交易的方向與市場價格移動相反,最好是先停損出場,免得陷入「不賣就不賠、只 要我們沒有將帳上價差的虧損實現,也就是說:沒有以低於買入時的價格於市場上 拋售股票的話,我們其實永遠沒有虧損的,頂多只能說有「帳上虧損」而已 ...這樣 的幻覺中。舉例在 1300 元買進的宏達電,市價雖然已經跌到 60 元,堅持不賣,可 以讓我們感覺 1300 元買進的宏達電還是原來那一張,但事實上、價格回復到 1300 的機會可能不到百萬分之一了。

2.2.1 理性均衡的鏡像觀點

所謂的「零和遊戲」(Zero Sum Game)在遊戲理論中,強調輸贏是相對的,當有 一方贏時,代表有另外一方輸,同時輸與贏程度完全相同,輸贏相加之後總和為 0。

例如輪盤上擲骰子,當有人贏錢時,就代表莊家賠出相同的錢。期貨及選擇權、權 證則是標準的零和遊戲,簡單的說,有人賺錢,就代表有人賠錢。期貨、選擇權等,

當有一方大贏 1000 點時,代表同時有另一方大輸 1000 點,每月結算時,贏家與輸 家同時並列,投資收益與風險是完全對稱的。

圖 2. 2 鏡像理論價值觀量表

以化學領域常探討的鏡像異構物 enantiomer 為例,具立體中心碳(chiral center)

以化學領域常探討的鏡像異構物 enantiomer 為例,具立體中心碳(chiral center)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