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闡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依據研究背景與 動機,條列出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第三節根據研究目的,提出本研究的研究 問題;第四節說明本研究的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五節針對研究中出現的重要 名詞加以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資訊科技提供二十一世紀的人們更方便、更快速取得各式資訊的生活,

經由全球資訊平台的整合,人類生活所需資訊多數皆可唾手即得。不僅如 此,現今衡量各國國力強弱、國民競爭力高低以及國家現代化的指標,資訊 科技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已成為一項重要的評量依據(何榮桂,

2001)。

現今的學生,無論在生活方式、受教育方式,甚至是思維方式上,都直 接、間接受到資訊科技的重大影響。

我國資訊教育的起步雖然不若其他歐美先進國家,但經過這些年來政府 的努力以及各階層教育單位的推動與配合,我國資訊教育的發展成效已經逐 漸可以從E 世代學子所展現的資訊能力來略窺一二。

教育部闡述資訊教育主要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在受教育的環境當中,不但 習得基本軟硬體操作的能力、運用網路蒐集分析資料的能力、應用多媒體整 合的能力之外,還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部,1998),而這也是 學生目前最迫切需要培養的「帶著走的基本能力」。

政府陸續規劃了許多重要的資訊教育措施,從「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

(教育部,1997)、「九年一貫課程:資訊教育議題」(教育部,1998)、「中 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教育部,2001a)一直到「挑戰二○○八:國家發展 重點計畫」(教育部,2003a),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將資訊科技帶入教育

當中,讓所有學生經由資訊科技的輔助,提升學習效果,增進學習興趣,進 而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2008 年 8 月教育部公佈「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2008-2011)」。規劃 2008 年至 2011 年國家資訊教育的重要發展願景與目標。

白皮書當中揭櫫了「三大願景」與「八大目標」,首要目標則是「培養 學生應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即是應用資訊科技來解決學習與生 活問題的能力。也正呼應九年一貫課程要培養學生具備的「運用科技與資訊」

與「獨立思考與問題解決」的十大基本能力(教育部,2001b)。

九年一貫資訊教育議題的基本理念提到,進入資訊社會,若只是具備基 本的「讀、寫、算」三種能力已經不足以應付現今的社會。善於運用資訊科 技的能力,才是讓個人在職場中不被淘汰、屹立不搖的另一項重要人力資產

(教育部,2003b)。

學生終將進入真實社會,各種專業知識與能力都將在職場當中受到嚴厲 的檢驗,如何讓自己在工作的環境當中具有不被取代性,「問題解決」的能 力即是一項重要的指標。

根據一項美國企業對員工特質的調查發現,其員工所具有「解決問題」

的能力是使得企業具有高度生產力的主要原因之ㄧ(壽大衛,2001)。所有 的企業僱主在甄選其新進員工時,是否擁有「問題解決」的能力與是否能夠 善用「問題解決」的能力被當作是重要的甄選標準(Markham & Lenz, 2002)。

未來的社會對於資訊科技的依賴程度必定是與日俱增,其實我國的教育 單位也早已注意到這一個重要的趨勢,因此在資訊教育相關的議題討論與政 策制定當中,投入相當多的經費與時間。資訊教育不但是我們國家的教育單 位近二十年來持續努力的區塊,也是世界各國積極發展的教育重點(教育 部,2003b)。

人類要繼續生存下去,就必須面對並解決隨時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所 以人類的生活,可以解讀為不斷面對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問題解決」所牽涉的心智活動層面是十分廣泛、

複雜而且具有特定的歷程與模式的。因為問題解決能力的養成,攸關學生未 來的生活、生存,其重要性不言可喻。因此,所有先進國家的教育單位,皆 把解決問題視為課程學習所要達成的重要教育目標之一,其最終目的在培養 學生具備這一個重要的關鍵能力,以應付未來資訊社會中種種的難題與考驗

(鍾一先,1997)。

Frederiksen (1984) 指出,學生到學校接受教育,除了習得基礎的知識之 外,更重要的是認知技能的獲得,而問題解決的能力就是認知技能當中最重 要的一項能力。

時代的巨輪不斷向前滾動,學習不該再沿襲傳統的知識記憶,教師應該 要引導學生如何將蒐集到的資訊轉為有用的知識,然後再經由分析、綜合及 歸納的過程,最終讓學生能夠實際運用在真實的生活情境當中(程上修,

2000)。

在傳統填鴨式教育之下學習的學生,習慣依賴教師單方向的知識灌輸,

學生唯一需要不斷增強的能力就是「記憶」能力。但是若要學生獨立主動地 思考及學習,似乎不是一個短時間內可以達成的理想。學生長久依賴教師的 結果,一旦面臨真實生活的問題,除了手足無措之外,也無法隨機應變,更 遑論圓滿解決問題(蕭錫錡、陳繁興,1998)。

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在學校教育中必須建立的基本能力。教 師們在教育的過程當中,經由適當課程的安排與實施,給予學生練習解決問 題的環境與機會,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技巧與能力,以便將來可以獨當一面 地解決問題。

國內外有相當多關於「問題解決」議題的教學研究,眾多的學者皆指出,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施之後,對於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獨立思考能力、

創新應用能力,乃至於領域學科學習的成效以及學習態度等,都有正向的幫 助甚至是顯著的良性差異。例如:Piburn (1994) 的分析發現,若教師在學生

學習的過程當中適時地導入問題解決能力的訓練,將促成學生往後的學習成 效產生顯著且正向的改變。至於Chang & Barufaldi (1999) 在比較學生概念 改變差異的研究上發現,施以問題解決教學的學生比接受傳統教學的學生,

在概念改變上,呈現明顯的差距。

本研究旨在探討融入「問題解決步驟」之國小電腦課程教學,研究者透 過融入課程中的問題解決步驟,提供學生問題解決的機會與環境,讓他們從 問題情境當中練習自己去發現問題進而能夠獨立解決問題,最終期望能建立 學生日常生活問題解決的能力,並提供小學電腦課程教學上的具體建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