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研究背景與文獻

匯率是影響一國貿易的重要因素,根據傳統理論,在「馬婁條件(Marshall- Lerner Condition)」成立下,一國貨幣貶值可透過改變以本國貨幣表示的進口 品價格,進而改善貿易餘額。但從 1980 年代中期到 1990 年代初期,美國正逢貿 易赤字與財政赤字的雙赤字問題(twin deficit),要求對其有龐大貿易順差的國 家如台灣、日本等國升值。然而,儘管各國升值、美元貶值,美國的貿易收支卻 依然未見改善,此一現象使得傳統上以馬婁條件解釋匯率變動對貿易餘額影響的 效果受到懷疑,即匯率變動似乎無法完全反應在以本國貨幣表示的進口品價格上,

導致貿易收支無法有效改善。因此,許多經濟學家轉而探討匯率變動轉嫁到以本 國貨幣表示的進口品價格的程度,此即所謂的匯率轉嫁(exchange rate pass- through)效果。

在 1990 年代期間,許多已開發、開發中國家皆發生儘管貨幣大幅貶值,國 內物價卻還是相對穩定的狀況。此現象促使許多研究開始探討,匯率轉嫁效果是 否有隨時間經過而減弱的情況,如 Olivei(2002)實證得出美國製成品的匯率轉 嫁係數由 1980 年代的 0.5 下降至 1990 年代的 0.2;Marazzi and Sheets(2007) 則是探討美國整體進口物價指數,發現匯率轉嫁程度在 1990 年代後的確有下降 的情況。Ihrig et al.(2006)針對七大工業國(G7),發現半數以上國家的匯率轉 嫁係數都有顯著的下降,從 1975-1989 年間平均 0.7 下降至 1990-2004 年間的平 均 0.4;Sekine(2006)則發現許多已開發國家的匯率轉嫁程度也有隨時間減弱的 趨勢。根據過去文獻研究結果與實際現象,我們可以發現匯率轉嫁程度並非一成 不變,而是具有隨時間變動的特性(time-varying nature)。而本文之主要目的,

即希望探討台灣匯率轉嫁的時間變動趨勢,並找出造成匯率轉嫁隨時間波動的原 因。

匯率轉嫁的時間變動性,對政府在政策執行上有兩點重要影響。第一,當轉

嫁程度降低,貨幣大幅貶值對國內通貨膨脹的影響減弱,政府就不需採取緊縮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貨幣政策去抵銷貨幣貶值所產生的物價上漲效果。第二,貨幣升貶值對貿易餘額 的影響效果,將取決於匯率轉嫁程度的高低。若轉嫁程度非常低,政府就無法透 過貶值影響本國品與進口品的相對價格,進而改善貿易餘額。而貿易可說是台灣 經濟的命脈,在經濟發展上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了解匯率轉嫁的時間趨勢,可 幫助政府在政策選擇與執行上更有效率。

關於匯率轉嫁時間變動性的議題,國外已有多位學者進行研究,在匯率轉嫁 程度的衡量上,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第一,採用成本加成模型(markup model),

建立進口物價方程式,再以名目匯率項的估計係數為匯率轉嫁係數,並使用滾動 迴歸(rolling regression)或樣本分割(split sample)估計動態的匯率轉嫁。1如 Olivei(2002)與 Ihrig et al.(2006)皆以 1990 年為樣本分割時間點,分別估計 前後兩段區間的匯率轉嫁係數;Marazzi and Sheets(2007)與 Khundrakpam(2007) 則是用滾動迴歸探討匯率轉嫁係數的時間變動趨勢。第二,García and Restrepo (2001),Styrin and Zamulin(2012)及 Arslaner et al.(2014)則是計算匯率變 動與進口價格變動間的相關係數,做為匯率轉嫁的代理變數,並且使用滾動相關 係數(rolling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探討動態匯率轉嫁。其中,當匯率 變動與進口價格變動間的相關程度越高,即代表匯率轉嫁的效果越強。

由於樣本分割只可看出各個分割區間匯率轉嫁程度的差異,較無法看出細部 的變化趨勢。因此,不論是用何種方法衡量匯率轉嫁程度,在探討時間趨勢的議 題時,大多採用滾動視窗估計法(rolling window estimation)。然而,此方法 儘管估算簡單,但容易受到滾動視窗樣本大小或滾動視窗有無包含極端值的影響,

使其較無法看出匯率轉嫁變動的準確時間點。因此,本文擬採用 Engle(2002)提 出的動態條件相關係數(Dynamic Conditional Correlation,簡稱 DCC)模型,估 計匯率變動與進口價格變動間的動態條件相關係數,做為匯率轉嫁的代理變數。

此模型除了能避免上述滾動視窗法所遇到的問題之外,Engle(2002)提出的兩階

1 根據 Hooper and Mann (1989),匯率轉嫁可定義為進口物價對名目匯率的偏微分,即為進口 物價方程式中,名目匯率項的係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段估計法,使得模型在設定上更為彈性且較容易估計。而本文也將在後續章節比 較滾動相關係數與動態條件相關係數估計結果的差異。

雖然國外已有多位學者探討匯率轉嫁的時間變動性,但國內就我們所知,尚 無針對此議題之相關研究。國內文獻中,劉宗欣與張銘仁(2000)發現新台幣升值 時長期轉嫁效果較大,約為 0.87,貶值時約為 0.84,即具有不對稱性;張瑞娟與 欉清全(2009)探討匯率轉嫁與貨幣政策的關係,並得出貨幣政策在短期會影響匯 率轉嫁幅度,但該影響效果會逐漸遞減至零,而這也隱含政策執行者欲藉由貨幣 政策對匯率轉嫁幅度的影響,進而影響其他總體經濟變數的做法,在短期有效,

長期則無效;林柏君與吳中書(2013)則是探討通膨與通縮環境對匯率轉嫁程度的 影響,並發現通貨緊縮考慮與否,將影響匯率轉嫁程度與通膨環境間的關係,因 此,在分析上明確區分通貨緊縮的情況有其必要性,以避免形成偏誤之推論。

此外,國內文獻大多使用 DCC 模型探討金融資產間的相關性,或是各國市場 間的連動性,尚無應用於匯率轉嫁的議題上。如王冠閔與黃柏農(2004)利用 DCC 模型檢驗台灣股、匯市與美國股市之間是否存在外溢效果及蔓延效果;方文碩、

王冠閔與董澍琦(2006)則是用 DCC 模型檢定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東南亞 9 個國家股 票市場的蔓延效果,並設定動態條件相關係數做為判斷蔓延效果的指標;洪萬吉 與黃明棋(2010)以 DCC 模型探討台幣兌美元與台幣兌日圓之匯率市場的關聯性 與其最適模型之建構。

考量目前國內尚無針對匯率轉嫁時間變動性的相關研究,故本文擬以 DCC 模型探討台灣匯率轉嫁程度的時間變動趨勢,並與用滾動相關係數衡量的動態匯 率轉嫁做比較。而本文另外一個重點,即希望找出造成匯率轉嫁隨時間變動的原 因,過去也有許多文獻對此議題做相關研究。在後續章節,本文將可能的影響因 子歸納整理,並透過設立迴歸式,將 DCC 模型估計出的動態匯率轉嫁,對通膨環 境、匯率波動、進口滲透、進口組成與中國佔台灣進口份額等變數迴歸,以期找 出造成台灣匯率轉嫁隨時間波動的主要因素。

本文之實證結果可歸納如以下三點。第一,不論是用滾動相關係數還是 DCC,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台灣的匯率轉嫁都明顯具有隨時間變動的特性。雖然 5 年期與 10 年期的滾動相 關係數均在 1997 年前後分別呈現上升與下降的趨勢,DCC 則無類似的現象。第 二、滾動相關係數容易受到滾動視窗樣本大小或滾動視窗有無包含極端值的影響,

使得此方法較無法看出匯率轉嫁變動的準確時間點,而 DCC 模型則可避免此問題。

第三、通膨環境與匯率波動是造成台灣匯率轉嫁隨時間變動的主要因子,對匯率 轉嫁皆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此外,在排除 1986 年匯率轉嫁與進口滲透率呈現短 暫負向關係的資料後,進口滲透率與匯率轉嫁的正向關係變為顯著,而進口滲透 率也成為影響匯率轉嫁的原因之一。

後續章節安排如下:第二章研究方法,將先對 DCC 的模型設定與估計方法做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