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與實施 與實施 與實施 與實施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與實施 與實施 與實施 與實施

本研究旨在針對台中縣海線社區大學課程方案轉變歷程與課程方案推動地 方文化發展之情況進行探討研究,將經由社區大學規劃理念、社區大學課程方案 與地方文化的相關文獻分析探討,從中找出社區大學課程方案與地方文化的相關 性,再針對台中縣海線社區大學做質性的深度訪談研究,希望能在研究中得到發 現,以供全國社區大學課程方案規劃、設計之參考。本章共分成七節,第一節研 究理念架構;第二節研究方法;第三節研究對象;第四節研究工具;第五節研究 實施;第六節資料處理與分析;第七節研究信效度與倫理。茲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節第一節

第一節第一節 研究研究研究理念研究理念理念理念架構架構架構架構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中縣海線社區大學課程方案與地方文化間之發展關係,經 由相關的文獻分析、選定出研究主題之後,發展出本研究的研究理念架構,如下 圖 3-1-1。

而本研究的研究理念架構,先由整個台灣成立社區大學的源起、課程方案規 劃、理念目標來出發,再延續到台中縣海線社區大學的創辦理念、課程方案規劃 上,在台中縣海線社區大學的部分,研究者將針對社區大學課程方案規劃者以及 非社區大學課程方案之規劃者(地方性團體)兩部分來進行探討,因為社區大學課 程方案規劃者與非社區大學課程方案之規劃者兩者間所身處地位的不同,所以無 論是在社區大學的理念、課程方案的規劃或是地方文化的推展,總會在認知上有 所差異,而兩者在社區大學的經營上,雖然一個是扮演著規劃者的角色,另一個 則是非規劃者的角色,但往往社區大學在整個經營的過程中,規劃者常會與這些 非規劃者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互動或是合作的關係,所以在研究理念架構中,兩

者間有著互動的關係存在,並且經由兩者間不同的認知以及互動之關係,歸結到 整體台中縣海線社區大學對於地方文化之推展與落實的部分,最後則延續到台中 縣海縣社區大學未來的展望,並與最初社區大學的創設、課程方案規劃、理念目 標有一個呼應之關係。

上述的說明即是本研究發展的理念架構方向,期望藉由本研究能建構出台中 縣海線社區大學課程方案與地方文化推動間之發展關係。

圖 3-1-1 研究理念架構 理念目標─

◎社區大學設立、源起

◎課程方案規劃

◎理念目標

台中縣海線社區大學課程 方案規劃者─

◎社區大學理念之實踐

◎社區大學課程方案

◎地方文化之認知

◎地方文化之傳承

非台中縣海線社區大學課程 方案之規劃者─

◎社區大學理念之認知

◎社區大學課程方案之認知 與期望

◎地方文化之認知

◎地方文化之傳承

地方文化推展─

◎社區大學課程方案與地方文化結合關

◎地方文化之推展與落實

未來展望─

◎社區大學課程方案結合地方文化

◎社區參與、建構公民社會

◎終身學習理念

第二節第二節

第二節第二節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對台中縣海線社區大學進行設立理念、課程方案開設架構、課程方 案與地方文化間之結合與發展關係進行深入探討,進而得以了解台中縣海線社區 大學課程方案推動地方文化發展之歷程與成效為何。而本研究擬以深度訪談 (in-depth-interview)的方式為研究主軸,輔以文獻分析(document analysis),此為本 研究主要之研究方法。

壹、文獻分析

本研究針對國內外的社區大學、社區成人教育課程方案規劃以及地方文化的 相關文獻進行探討分析,以期能夠從文獻中獲得社區大學課程方案與地方文化之 間的連結關係,並作為訪談問題以及訪談大綱之設計基礎。

貳、深度訪談法

深度訪談是來收集以受訪者為中心的詳盡、豐富想法和觀點的方法。這就是

「以人為本」的研究取向,企圖從受訪者的角度來詮釋個人行為或態度。簡言之,

在深度訪談中,受訪者是主體,研究者尊重受訪者的觀念,訪談的目的也在於了 解受訪者的思考,重視他們的感覺,尊重他們對行為的詮釋。在此種會談中,受 訪者被視為有個人思考的主體,研究者就是要嘗試進入他們的觀點,藉由面對面 言語的交換,引發對方提供資料或表達他對某項事物的意見與想法,了解他們的 主觀經驗(范麗娟,2004;Henderson , 1991)。

而本研究即針對台中縣海線社區大學的工作人員、授課教師等,以及當地地 方性團體依所擬定的訪談問題與訪談大綱進行「半結構式的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研究,由深度訪談的過程中,引導受訪者呈現出其觀點與意見,並

第三節第三節

第三節第三節 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重點為社區大學課程方案與地方文化之間的關係,而本研究的 選取對象以台中縣海線社區大學為單一研究個案,研究內容將針對台中縣海線社 區大學的規劃者包括工作人員、老師…等,以及海線地區地方性團體進行研究。

而本研究主要針對研究對象進行質性的深度訪談研究,在深度訪談研究對象 選取上,本研究擬採取立意選樣(purposeful sampling)的方式,即研究者找尋可提 供豐碩資料的訊息提供者、團體、位置或事件;藉以選取可以確知的小規模群體 或個人,以獲得有關現象的資訊(王文科,2001;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並 將台中縣海線社區大學的受訪對象用社區大學課程方案之規劃者與非社區大學 課程方案之規劃者的分類角度,粗分為二大分類群體,以社區大學的工作人員及 授課教師為一分類群體;而以地方性團體(如,文史工作室、各協會…等)之負責 人或主要成員為另一分類群體,以此分類方式進行訪談研究。社區大學課程方案 之規劃者的選取,以台中縣海線社區大學新舊承辦單位的主任、執行秘書、課程 方案規劃人員、授課教師為主要的研究選取對象;而非社區大學課程方案之規劃 者─地方性團體的選取,以曾與台中縣海線社區大學合作過或是由社區大學推薦 的海線地區地方性團體為優先考慮之對象,而受訪人員則以地方性團體之負責人 為主。

針對上述的二大分類群體,研究者將從不同的角度與問題對分類群體進行訪 談,受訪的方式即由研究者找尋適合並可提供資料的受訪對象進行「半結構式的 訪談」,每一個受訪的分類群體,分別有六位的訪談對象,社區大學課程方案規 劃者的部分有:行政人員兼授課教師 2 人、秘書 3 人、課程方案規劃人員 1 人,

共 6 人;非社區大學課程方案規劃者─地方性團體的部分有:負責人或是主要成 員共 6 人。此二大分類群體共有十二位受訪者,受訪者的基本資料如下表 3-3-1、

表 3-3-2。

表 3-3-1 社區大學課程方案之規劃者受訪對象之基本資料

編號 身分 訪談時間 訪談地點

A1 行政人員兼任社區大學講師 2004/04/16 台中縣清水鎮 A2 行政人員兼任社區大學講師 2004/04/23、2006/03/15 台中縣沙鹿鎮

A3 祕書 2004/04/25 台中縣梧棲鎮

A4 祕書 2004/04/25 台中縣沙鹿鎮

A5 行政人員 2006/03/24 台中縣沙鹿鎮

A6 秘書 2006/03/28 台中縣沙鹿鎮

表 3-3-2 非社區大學課程方案之規劃者─地方性團體受訪對象之基本資料

編號 身分 訪談時間 訪談地點 與新舊承辦單

位的合作關係 B1 協會理事 2006/03/02 台中縣沙鹿鎮 新、舊 B2 協會常務理事 2006/03/06 台中縣清水鎮 B3 協會理事長、讀書會負責人 2006/03/07 台中縣清水鎮 B4 學會理事長 2006/03/24 台中縣大安鄉 新、舊 B5 協會理事長 2006/03/29 台中縣龍井鄉 新、舊 B6 讀書會、協會成員 2006/04/07 台中縣大甲鎮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工具研究工具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

本研究除了蒐集有關社區大學理念、課程規劃相關文獻資料,並加以整理分

社區大學課程方案推動地方文化發展間之關係進行研究。而在研究工具的部分包 括了研究者本身以及訪談的引導大綱。以下將分成研究者之自我檢核、訪談問題 與訪談大綱二部分來加以探討。

壹、研究者之自我檢核

在質性研究中,因為研究者既是訪談的參與者,也是資料整理分析者,所以 研究者本身可謂是研究中主要的研究工具,而研究者的背景與所受的訓練將對研 究的設計、進行,甚至資料的分析都會產生影響,故提出研究者的背景、所受的 訓練來加以說明:

一、背景:研究者曾在 2000 年 8 月至 2002 年 3 月擔任台中縣海線社區公民 大學課務專員一職,因為過去曾經有接觸的經驗,對於研究場域與研究內容在短 期間即能很快的熟悉了解,但是因為研究者本身曾經擔任過海線社區公民大學的 工作人員,在研究上是否會涉入過多個人的主觀意識,研究者將採取多方檢核的 方式,以及研究中的自我檢核反省來避免在研究中加入過多個人之主觀看法。

二、訓練:針對質性研究的訓練,研究者曾在 2002 年 3 月至 2003 年 7 月於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擔任過研究助理之工作,擔任研究助理 期間,對於錄音資料之謄繕以及文本資料之分析,都有相當程度的接觸與訓練;

而在研究者研究所修業期間,曾修習過「社會科教育質性研究」的課程,對於質 性研究的設計、進行與資料分析上,都能為本研究奠下研究之基礎。

貳、訪談問題與訪談大綱

本研究之訪談問題與訪談大綱,因為針對訪談對象區分為「社區大學課程方 案規劃者」與「非社區大學課程方案規劃者─地方性團體」兩部分,而訪談大綱

本研究之訪談問題與訪談大綱,因為針對訪談對象區分為「社區大學課程方 案規劃者」與「非社區大學課程方案規劃者─地方性團體」兩部分,而訪談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