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國家的發展是人們生活品質提升的重要關鍵,而歷代文人也以「仕」為 人生奮鬥努力的目標,169即使未能封官受爵,亦對社會國家有深刻的使命感,不 管是對社會民生的悲憫之情、世人生活處境的同情、國家動盪不安的嗟歎等,都 是出自於詩人對於社會國家的關懷之情。詩人對社會家國的真情至愛,真摯地流 瀉在花木詩歌中,他們用沸騰的熱血寫下壯闊的詩篇,花木詩歌便蘊含對社會國 家深層的愛。

社會國家的發展關乎個人命運,身為其中的一份子皆當為國家為社會盡一份 心力,如蔣湘垣〈落葉〉明言詩人對社會國家的關懷之情:

落葉翻飛到酒杯,支離心事向誰開。海天霜老青雕急,關樹秋空畫角哀。

仰屋竊言天下事,救時深念古人才。庫車廄馬非當日,長嘯西風百尺台。

170

落葉翻飛之時,詩人心中的愁思隨之紛亂。詩人深切地關懷社會國家大事,並認 為人們應自我修養、陶冶如古人般的品德,方能對社會國家有所助益。然而今非 昔比,縱有報國之心,環境卻使其不得有所為,當前的環境與昔日已大不同,故 詩人無奈地長嘯抒發心中的愁思。沈纕〈題趙承旨畫蘭〉則寫士人對社會國家的 關懷之情:

可憐王者香零落,顦悴瀟湘第一枝。空向新朝誇畫筆,難為騷客寫愁思。

故宮落日悲荊棘,周道秋風怨黍離。何處託根猶故土,淡煙細雨伴江蘺。

171

具王者香的蘭花零落令人惋惜,〈黍離〉一詩的呈現更可出詩人對故國的牽繫,

詩人心緒的繁亂可見。而此際只有淡煙細雨的江蘺叢中可居,悵惘之情流露。詩 人將具王者之姿的蘭花,視為忠貞君子的化身,然而君子卻無法為家國社會奉獻 心力,詩人認為也許唯有淡煙細雨之地,方為君子託身之處,雖心中有無限的惆 悵與憤懣,但又何奈?詩人對於社會國家深厚的愛溢於言表。不同於〈題趙承旨 畫蘭〉一詩,清宣宗旻寧〈至聖廟古柏歌〉展現的則是賢君氣度:

169「仕」在孔子的適時而起後才真正肯定「仕」的積極意義,同時也為士人鑄造理想的生命形象——

以安百姓、平天下為最高目標,此後,政治參與變成為士人應盡的職責,因此歷代的士人都以「仕」

為其生命目標。見吳璧雍:〈人與社會——文人生命的二重奏:仕與隱〉,收入《抒情的境界——

文學篇》(臺北:聯經出版社,1982 年),頁 168

170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十八,頁 1866

171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八十五,頁 3064

夫子堂前柏樹古,蒼龍夭矯丹鳳舞。我來展拜仲春時,靈根翠黛心摩撫。

千年益壽異天封,四時嘉蔭超新甫。喬柯偃覆春復秋,霜皮磊落風還雨。

晻靄煙雲襯鼎彝,踰歷星霜儕石鼓,青青不改有神功,滋榮得所謝斤斧。

分行屹屹樹豐碑,景仰宣聖鴻文垂。萬世師表祖題額,孝弟忠信人倫基。

昔年釋奠曾奉命,今則講學禮攸宜。為人臣暨為人子,曲衷不遂空愴之。

凜承大位日兢惕,一勤蒞政心孜孜。羨爾棟樑之材堪予輔,堅貞秀拔起遐 思。172

廟前的古柏靈根翠黛,風雨摧折下青青不改其本色。廟裡供奉的孔子,其教化為 人倫奠下孝弟忠信的根基。而身為人君的宣宗,極言古柏的磊落堅貞為棟樑才,

若柏樹化身為人,則是輔佐國政的良才。在宣宗出巡後見古柏顏色不改清蔭如 新,愈引發其勤政任賢之思,若能秉持勤政愛民之心而為,方不枉承至聖廟古柏 啟發。詩中屢屢言其兢兢業業、為國為民之心。清德宗載湉〈賞菊〉一詩也透露 此心:

金英爛漫繞朱欄,佳色清香秀可餐。不看菊花看稼穡,我知民事甚艱難。

173

菊花爛漫、清秀可餐。載湉不看菊花,反關心稼穡的生長情形,可知其心繫生民、

明瞭人民之苦。

身為君王或為官者,體恤百姓之苦或能有所為,則是人民之福。反觀一些只 貪圖享樂、暴虐無道的君王,將生民之苦拋諸九霄,則是人民之悲。醇賢親王奕 譞則藉〈蒔花〉言人民維生之不易,深深關懷人民生活:

除莠培根辨燠寒,護持少惰色香殘。區區草木猶如此,無怪民生得所難。

174

種植花木實非易事,除鋤草、覆根外,甚至連氣候的燠寒都須加以考量,才能使 花木勃發生長。栽種如此微渺的草木都得耗盡心力呵護,無怪乎人民營生之苦。

奕譞深知人民之苦,故行事能考量人民生活面向而為。永璂〈德壽寺牡丹短歌〉

也說:

飛放泊邊春不淺,德壽寺裏流鶯囀。探花笑我馬騰騰,待客無僧幡閃閃。

百年已是干戈靖,一龕獨任光陰轉。洛陽姚黃不須問,且對繁英生蒼蘚。

今日看花花莫放,來日看花花莫斂。花應知我非世情,與爾相看動幽感。

175

172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三,頁23

173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三,頁26

174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六,頁51

春來牡丹花盛開,此際已天下太平,然光陰卻在荏苒中流逝。詩人不問牡丹花的 綻放,反而興發對生民的關懷之情。詩人認為牡丹花應知詩人之心,故內心深層 的思慮如波濤般襲來。天下太平之時,身為君王的永璂明瞭蒼生是自己應關懷的 重心,外在的繁華與誘惑不當為心中所牽繫。凌揚藻〈木棉花歌〉則深切希望社 會國家興盛:

炎徼燒春火雲起,長虹下飲赤岸水。偉哉十丈珊瑚華,蒸天烈地森杈枒。

……崑岡燒後紅玉熱,赬龍戰罷金鱗飛。託身不越句漏土,要向赤日輸精 微。我來樹下三歎息,親睹東君好顏色。祝融之宅南離宮,永教壯此文明 國。176

木棉花盛開時氣勢壯盛雄偉,木棉花如熾熱的紅玉,又如紅龍豔紅的麟片,其赤 誠之心可見。詩人受木棉花之精誠而感慨歎息,詩人期盼火神將常保木棉花的國 度壯盛強大,展現對社會國家赤誠之愛。

而有更多的詩人直接切入生民的生活省視社會國家情狀,詩歌更深切動人,

也更能引發人們的共鳴。熊璉〈菜花〉言人民生活困苦:

尺土依然雨露勻,黃花燦燦蝶飛頻。朝來不厭臨窗看,也算貧家一段春。

177

菜花金黃而蝴蝶翩飛,如此平凡的景象,也是農家生活裡的一種調劑與未來的展 望。貧窮人們的春天何在?貧民不敢多有奢望,眼前的黃花飛蝶足以令人心神愉 悅,而菜花若成經濟作物,或許收入微不足道,也是生活的小小補貼。邱璋〈登 中立閣看菜花〉亦言:

寒不可襦饑不粟,多事雨珠更雨玉。天公欲救萬戶貧,徧地黃金散千斛。

去年亢旱田禾焦,阿香焚車炎帝酷。女媧鏈石漏暗補,元冥醉眠頭緊縮。

傾盆勢猛銀竹下,土膏近喜春花熟。村南老翁拍手笑,轉凶為豐此其卜。

先生不知農與圃,但博奇觀享清福。178

去年乾旱農田幾成焦土,生民生活困苦。上天欲救天下蒼生而降下甘霖,菜花恣 意滋長,此時平民生活轉凶為吉,村南老翁拍手歡欣。上天的恩賜是人們的依靠,

己身的努力無法成為最終的依靠,情何以堪?尤其不事農作之人,只見菜花壯盛 之美,卻不知農民生活之苦,令人感歎。王采蘋〈種菜〉也云:

175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六,頁49

176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十二,頁 1749

177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八十六,頁 3082

178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十一,頁 1743

園蔬隨意栽,禦冬謀蓄旨。翠甲喜漸肥,黃芽美無比。霜嚴能耐冷,雨過 淨如洗。亦有歲寒心,青青常不改。地僻無珍羞,官貧少俸米。佐我菽水 歡,足以充簠簋。朱門饜粱肉,溝壑多凍餒。山陝猶用兵,萑苻苦難已。

空留諸葛名,莫有奇人起。浮生喪亂餘,一飽亦已矣。國計難與謀,世事 何足齒。撫茲學圃心,賢者亦樂此。毋辭灌溉勞,抱甕時汲水。聊當秋花 看,一碧亦堪喜。騷客去已遙,憑誰藝蘭芷。179

老嫗盡除庭中蔓草,栽種菜蔬維生。黃芽出而美,耐冷耐雨,令人欣喜,此種生 活是平民的生活寫照。但令人感慨的是歷來總是「朱門饜粱肉,溝壑多凍餒」, 富貴人家奢華無度的度日,平民百姓卻有滿腹的貧苦無奈。尤其是現今仍為用兵 之際,人民更在苦難之中,若能求得微薄的溫飽,已心滿意足。詩人也感慨國事 難以謀畫,不如歸去學園圃。

詩中透露出國家的動盪與社會生民生活之困苦,令人悲憫。而平民的生活困 苦已堪憐,若官吏無所為或猖獗地魚肉百姓,人民的生活便雪上加霜,故潘高〈野 蔓〉先指出官吏悠閒委靡,人民卻困苦無所依靠:

野蔓不緣樹,空引枝葉長。谿谷少人民,猛虎嗁河梁。虎飢不擇肉,夜盜 豕與羊。……廬舍無遺粟,齎我諸軍糧。軍糧幾十萬,朽腐委風霜。諸軍

何所事,戈雁以翱翔。180

谿谷中的野蔓枝葉長,而谿谷中的猛虎在跨河的橋梁咆哮,夜盜豬羊而食。百姓 生活困頓,家中已無米糧,然軍糧幾十萬卻任其腐朽敗壞,官吏與軍隊所為何事?

只須獵雁或欣賞其翱翔之姿即可!

人生的不平如此,但又何奈!官吏頹靡享樂,人們如野蔓般失去依靠,可歎 又可悲。如彭啟豐〈伐松行〉:

環秀山前環秀寺,碧瓦連雲樹凝翠。中有蒼松百十株,栽從前代經千載。

鬱蔥靈氣鬼神扶,來往行人風雨避。俄傳州守符牒來,役使梓匠凌崔嵬。

長繩倒曳斤斧斫,勢震巖谷聲轟雷。一朝山容頓憔悴,各材劫盡空徘徊。

老僧感事悲且怒,欲叩天閶無路訴。……由來仁民兼愛物,所賴彰癉公無 私。邇來吏道日益靡,剝民脂膏類如此。松遭翦伐不自言,民苦呻吟孰為 理。

181

179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九十,頁 3212

180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三十三,頁 433

181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六十六,頁 989

鬱鬱蔥蔥的蒼松已千載,來往行人遮風擋雨受恩澤。未料州吏突持符牒來,斤斧 斫砍松樹,松樹摧折而山容憔悴。官吏自行妄為之行徑欲訴無門,剝民脂膏的惡

鬱鬱蔥蔥的蒼松已千載,來往行人遮風擋雨受恩澤。未料州吏突持符牒來,斤斧 斫砍松樹,松樹摧折而山容憔悴。官吏自行妄為之行徑欲訴無門,剝民脂膏的惡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