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清代花木 詩最具代表意義之一為清初遺民詩人的花木詩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清代花木 詩最具代表意義之一為清初遺民詩人的花木詩"

Copied!
7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三章、清代花木詩的內容

詩人接觸自然,深受自然感發創作花木詩,展現諸多面向的內容。清代花木 詩最具代表意義之一為清初遺民詩人的花木詩。清初遺民在歷代上是最具自覺 性,也最成熟的一代,他們人數較以往多、充分展現遺民心態、文化創造異常活 躍,並確立了具有特定生存方式、價值標準的遺民傳統,1故在花木詩歌創作方 面當然也自成一格,其中最難得的是以花木詩歌表述生命境界的部分。

不過遺民詩人在明朝滅亡後也深守名節、保持個人崇高的道德操守,杜絕為 官事清一途。詩人懷國悲國之際,以花木抒發個人卓爾清高的志節,小則表現對 自我品格的要求,大則深切表達對家國的忠貞。明朝遺民將卓然堅貞的人格充分 發揮,卓越的氣節操守流露花木詩歌中。

另外,清代花木詩也描繪了人與自我、他人、社會國家、自然等關係。有清 一代花木詩歌內容以人與自我、人與他人間的情感描繪最多,因清代詩人對於自 我品格的要求仍甚高,而傳承自儒家文化中深切的人我之情亦為詩人所重,故下 文便分為遺民詩歌創作、自我情志的抒發、人我情感的流布、社會家國的關懷、

花木物態書寫、大自然的書寫與生命境界的表述六方面敘述。

第一節、遺民詩人的創作

明朝遺民既無法掌控局勢,也無法完成復國使命,故只能流連自然山水間,

藉由山水花木自娛,親近自然成為明末遺民極為重要的抒壓管道之一。投身自然 的懷抱可遺忘家國之恨、民族之悲,且盤桓在自然花木中,生存的美好意義方能 突顯出來。此類的遺民詩人雖不問世事,生命卻煥發著另一種光彩,在澎湃洶湧 的抗清浪潮中,展現另類涓滴的生命體驗與智慧。詩人自成一格的風采,令人佩 服讚歎。

1孫靜庵《明遺民錄》「所載至八百餘人,而所遺漏者尚汗漫而不可紀極也」。卓爾堪《遺民詩》

取 525 家,錢仲聯《清詩紀事‧明遺民卷》收 402 家,謝正光《明遺民傳記索引》計 2311 人,

而近人張其淦《明代千遺民詩詠》三編合計收遺民 3700 人以上,雖然重複錯出難免,但數量極 可觀。尤其是清初遺民不僅對封建社會進行了理智的反思,在文學藝術的各個方面都取得驚人的 成就。清初四、五十年間,詩壇上一部分較重要的作家都是遺民。其創作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 展示了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坦露士人淒苦而複雜的心路歷程和桀驁不馴的人格精神,其內部蘊 藏的認識意義、審美意義實有可研究的廣闊天地。郝學華︰〈清初遺民詩的文化意蘊淺說〉《聊 城大學學報》2002 年第 4 期,頁 98

(2)

一、自然描述與生命境界陳述

清初的明朝遺民詩人,筆端所及另一種最具特點的,是藉花木景物陶冶性情 之詩歌。這類遺民詩人在排山倒海的抗清激情中,奮力地自我調整心態面對生命 悲歌,轉化悲憤痛苦的力量,化為點點滴滴的生命智慧投身自然。其筆下已少見 託物言志的花木詩歌,大多以花木詩歌寫自然物態或陶怡性情為主,故花木詩歌 成為心靈慰藉的重心之一。遺民詩人花木詩歌書寫自然花木、言自然生機等等的 內容在清詩匯中可見。如徐延壽〈五老峰後萬松坪〉寫自然美景,詩云:

濃翠侵衣冷,迴環種萬松。中間無別樹,前面是何峯。林密遙藏寺,山 深晚聽鍾。半空雲影散,青吐五芙蓉。2

萬松坪松樹濃翠且寒意襲人,簇擁松樹外別無他樹。佛寺隱密深藏,鐘聲陣陣清 朗。雲影散去後方見五老峰,山峰與萬松相依相偎之景,如松樹含吐五朵蓮花般 迷人。

詩人以閒逸之心寫眼前五老峰與萬松的關係與互動,兩者在詩人筆下顯得活 潑靈動:雲影環繞瀰漫之時,山的身影潛藏;雲影飄飛散之後,山的身影又與萬 松相牽繫。自然之美在文字的描述下,顯得動人而深具生命力。純然欣賞花木之 美的心境,也顯得閒雅具逸趣。余楍〈賞梅〉則言自然化育萬物之心:

浹旬雨不輟,淒風日飛颺。庭梅斂光彩,生意何微茫。天地忽開曠,靜院 飛晴香。玉色映朝暾,疏影隨風翔。陰極陽未動,氣機不可量。百卉亦因 時,幸哉化日長。3

淒風苦雨使得梅花失去光彩,生氣驟失。天晴後生氣乍現,梅花幽香瀰漫庭園中,

樹葉的翠綠之色、梅花疏落的姿態、朝陽微風相掩映。此時大地春回,陰氣極而 陽氣未動,一切蓄勢待發。花卉憑藉此時的契機生長,生機不可量。

梅花受造化的化育而蓬勃生長,舒展其枝葉散發幽香,萬物亦在此時揮灑蘊 藏的生命力,故知自然涵容、孕育生命的力量撼人,詩人也深深感受生命蘊積的 力量。

李柏也藉花木詩歌中表述自己對自然界觀察所得,如〈白山有喬木〉言:

白山有喬木,其高五百尋。上枝拂月窟,下根潛極深。日月宿其巔,霜 雪不敢侵。千年一卷葉,九垓失其陰。千年一開花,香傳天地心。他山

2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十六,頁 170

3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十八,頁 206

(3)

有蔓草,芳花繡石岑。瑣瑣含春意,妒殺松柏林。4

詩人眼見白山喬木擁上天下地身影而讚歎,霜雪也因其不凡之姿不敢侵襲。堅立 千載方開花,傳達天地化育萬物之本心。天地間花木能如白山喬木堅定者鮮少,

然能通過天地試煉者終能令人肅然起敬。

詩人融入自然中體察花木生長,心靈真正與自然花木契合時,信手拈來的花 木詩歌無不具生命智慧與天地靈動的氣息。陳瑚〈霜葉〉也言自然花木的無限生 機:

晴光散秋暮,天地嗒然真。樹樹老將至,山山紅又新。有聲宜獨夜,不定 似羈人。莫歎成搖落,含風別是春。5

秋天的晴空中,天地的凋零正似人失意沮喪之境。樹木雖枯老,山山卻因楓紅而 煥然一新。霜葉飄泊不定似羈旅之人,須臾間墜落。此景易令人惋惜,但秋冬一 過,春天又將至,故詩人認為無須為此傷感。

詩人藉霜葉寫羈旅之人飄泊的用意鮮明,然而霜葉的飄落為自然間的榮落循 環,在黯然的秋冬裏實蘊含著無限的生機,故眼前的境地雖困窘,但心情不隨外 在變化起伏,則能與自然契合。詩人從觀賞霜葉中得到生命的啟示,心靈的境界 自是不凡。

更多的遺民詩人將自己的生命與自然花木相融,呈現出個人的體悟、精神氣 度之超然等,屈大均即由好友的祝壽詩歌,了悟以「拙」處世方能豁達,其〈王 不菴作臥龍松歌為余壽詩以酬之〉言︰

黃山山上多怪松,半生石筍半芙蓉。芙蓉石筍亦松變,有一不變為臥龍。

龍本無形以神化,真形往往與松同。……君指此松為予壽,意在不材能 蹩躠。螻蟻頻容蝕茯苓,藤蘿一任為瓜瓞。松黃落地成古苔,松子滿天 低可綴。君在黃山亦一松,莫教化石存榾柮。一松孤作老人峰,秦漢來 封久不屑。臥龍復有擾龍好,繚繞數峰出巀嵲。一松飛作天生橋,一松倒 生更奇譎。煩君添作四松圖,置我松間長用拙。 6

屈大均體認出王不菴作臥龍松歌祝壽,即提示詩人不材方能閒心起舞。詩人也讚 譽好友如高潔之松,品德出眾令人欽佩,並盼王不菴能畫四松圖成全詩人,時刻 提醒自己不當受名利誘惑而沉淪,也可因拙劣而享天年。

詩人在詩末提醒自己以道家思維追求生命的自由與解脫,並喚起生命澄明的

4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十二,頁 106

5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十三,頁126

6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十八,頁196

(4)

智慧。生命經歷層層的跳脫後,所達層次與境界更超然。張履祥〈和橙齋種菜詩〉

則以平淡二字表現生命主軸:

處世無如用拙尊,閒庭讀易蝨初捫。五更清夢迴來穩,汲水朝畦咬菜根。

老圃秋容徑欲斜,晚菘新韭長抽芽。經過白雪青霜候,許有西田好種瓜。

7

其一言詩人體悟以汲汲營營的生命情境處世,不如拙以度日悠閒。悠閒的情境中 讀經捫虱看似平淡無奇,然心境卻是庸碌煩擾之人無法享受的。尤其無法改變現 狀,仍當泰然處之,即使面對貧賤的生活亦當甘之如飴。其二言秋來新植蔬菜已 抽芽,詩人期盼經霜雪後能有沃腴的土地種植作物,心中冀望的唯平淡的田園生 活,真純的生命情境令人欣羨。

種菜對一般人而言是營生的工具,對躬耕的詩人來說也是生活所必需。詩人 不以社會國家為念,卻因田園植物榮枯憂喜,似與生民無所異,然深受儒家文化 薰陶的士人,必須跳脫受制約的思維方能在花木詩歌中真正悠游自得,其心靈掙 脫難度,不下於愛國志士所歷經的掙扎。張光啟〈對菊〉亦言:

種菊叢叢傍石根,淩晨坐臥近黃昏。沽來新釀經秋醉,開盡寒花未出門。

8

詩人從凌晨至黃昏皆坐臥於菊花叢旁,甚至菊花開盡皆未步出家門,如此閒逸的 生活唯真正隱者所能擁有。

詩人的生命不爲繁瑣的生活所限,愛花便終日賞花,所作所為唯心之所至而 已。一般人或許認為此種生命過於頹喪痴傻、無價值可言,豈知其所達到的生命 悠然之境,遠超乎常人所能想像。此種不帶任何的功利與目的的生活,更實非常 人所能及之。余楍〈梅花〉云:

市上何人識故侯,青鞋皂帽稱心遊。相逢頭白留詩別,細雨孤帆下虎丘。

9

在無人相識的情境下,詩人著青鞋黑帽怡然地遊賞天地間。與梅花相逢之際繁花 盛開,詩人留詩相贈後揮揮衣袖,在細雨中乘船隻身前往虎丘。

平鋪直敘的文字中,勾勒出詩人的閒情逸致。詩人心中無所牽掛,碰觸生活 時以有情的心面對,又能灑脫面對生命情境,在進退取捨之間合宜具智慧,實難 能可貴。周榮起〈早春江郊探梅〉表述生命情趣:

7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十一,頁 100

8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十四,頁 145

9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十八,頁 206

(5)

不謀同趣趁閑雲,到處隨心寄遇欣。日暖乍烘寒玉放,風柔催發縞衣 薰。竹圍江港潮初漲,人到山樓磬自聞。一片氤氳香世界,大堪投老謝 囂氛。 10

詩人閒心出遊,滿是歡欣逸趣。如美玉般的梅花綻放,潔白的梅花傳來迷人芳香。

眼前的港邊漲潮、山樓磬聲陣陣,一片氤氳蒸潤的幽香世界呈現,歸隱之心的種 子,已深埋詩人心中。

詩人所至的世界猶如人間仙境,視覺、嗅覺、聽覺兼俱的精采饗宴令人心神 飄然,投身人間仙境,歸隱之心萌生。李騰蛟〈菊開遲日上不至〉藉菊花寫心境 澄明:

落落山行意,幽尋花自知。將影獨危攀,松下一栖遲。寒風矜淡色,秋 來晚更宜。雨過長天淨,微雲歛已隨。吾心苟不兢,想見流水時。11

寒風中詩人尋訪菊花,菊花矜持其素雅的姿容,正因如此,晚秋的菊花更宜人。

此際的天空澄淨、微雲相隨,詩人的心境也悠然自得。

菊花姿態淡雅宜人,故深受詩人賞愛。詩人的心境也同菊花不與人爭,卓絕 的氣度中流出隱逸氣息。涂斯皇〈聽竹庵〉云生命的坐忘境界:

修篁搖翠影,小築迥清幽。蟲語團庭綠,蟬聲帶水秋。寒雲依石澗,獨 樹表荒邱。坐臥欲忘返,蕭然何所求。12

竹影搖曳的庵舍清幽宜人,蟲語、蟬聲、寒雲、獨樹之景盡收眼底,詩人坐臥其 中幾留連望返,詩人的生命閒遠而無所求。

詩人深知亡國之悲不可忘,然生存的意義不該在國亡後蕩然無存。然在拋卻 生命中不可承受的家國之悲,以不同的角度面對自然後,自然之美即可細細品 嘗,生命情境也將露出不同的曙光。傅山〈看巖柏度雲得〉以閒雲寫一己的無心,

也藉柏樹寫人應謙卑︰

閑雲罥疏柏,去住都無心。撟首攬其妙,冷殺勞勞人。河渚雙鴛游,豈復 坱寰塵。祇以情之篤,一偶亦苦因。……起滅有應否,莫不潛其根。丹烓 守一命,大覺輸空門。還來理楖栗,千山休厭深。 13

10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三十三,頁 437

11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十二,頁 112

12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三十四,頁 454

13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十二,頁 102

(6)

閒雲糾結柏樹,來去間無心悠遊徜徉,庸碌繁忙之人翹首仰望,無法得其奧妙。

河渚中的鴛鴦雙雙出遊,其情分已超越人間,然而情感的堅貞或許也成為人生苦 痛的原因之一。生命的起滅當有因果可尋,故當謙卑以對。或許堅守生命的原則 是種執著,然而澈底覺悟後遁入空門方能真有所得。

人們對於生命常有深層執著,未能參透時總有許多的牽繫,唯看破時方能昇 華。諸多思想行為也在解脫後,翻騰至另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境界。詩中將一己觀 照巖柏閒雲所得到的生命體悟,化為文字清晰呈現,呈現另一番遺民詩人花木詩 歌風貌。

二、道德志節的要求

遺民詩人在國亡後雖生猶死,不過堅守民族氣節與操守、實現道德與人格理 想,成為遺民生命價值實現方式。這種強烈的理想人格之精神,在國家、民族危 亡之際,士人們便以生命道德明志,樹立起精神的典範,這種無法撼搖的遺民的 氣節,為中國士人崇高的價值精神指標。

清初遺民詩人在明亡後堅守氣節,其精神氣度與歷代亡國士人之氣節接軌。

如錢澄之〈梅花〉

何處花先放,向南三兩村。未春天似夢,徹夜月無言。且喜昏鴉散,毋嫌 翠羽喧。眾芳久寂寞,賴汝照乾坤。

離離壓殘雪,脈脈照溪濱。一任夜無月,何妨天不春。芳華憑俗賞,風味 與誰親。祇覺閉門後,徘徊似有人。14

南邊村落的梅花傲然獨立於天地間,不同於昏鴉的是翠綠羽毛的鳥兒,牠是仙童 的化身,並伴隨著梅花而存。肅殺寂寞的嚴冬中,唯有梅花在天地間煥發著動人 光彩,詩人對於其凜然的形象與氣度描繪得甚為深入。梅花在嚴冬及初春尚寒之 際綻放,是所有花卉綻放的先聲,無怪乎詩人常以之為眾花卉的領袖,並以其耐

14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十六,頁 163。柳宗元:《龍城錄.趙師 雄醉憩梅花下》曰:「隋開皇中,趙師雄遷羅浮。一日,天寒日暮,在醉醒間,因憩僕車於松林 間酒肆傍舍,見一女子,淡妝素服,出迓師雄。時已昏黑,殘雪對月色微明。師雄喜之,與之語,

但覺芳香襲人,語言極清麗。因與之扣酒家門,得數杯,相與飲。少頃,有一綠衣童來,笑歌戲 舞,亦自可觀。頃醉寢,師雄亦懵然,但覺風寒相襲。久之,時東方已白。師雄起視,乃在大梅 花樹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顧,月落參橫。但惆悵而爾。」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

(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 年),頁 282

(7)

寒及堅毅高潔等特質為描繪的主軸,也藉此寄託個人高潔的品德與梅花氣度相 同。

其二描繪盛開的梅花剛健壓殘雪、又婉約地映照溪濱,無論明月照耀、春天 來臨與否,梅花皆堅毅屹立天地間,唯鮮少知己相親、眼前皆是庸庸碌碌之人相 賞,詩人為其不捨,閉門後深覺有人盤桓不去。此為梅花回報知己的身影,詩人 與梅花相契相惜之情可見。梅花的孤高自賞,正也是詩人自身人格的寫照。黃宗 羲〈七夕夢梅花〉亦云:

梅花獨立正愁絕,冰纏霧死臥天闕。孤香牢落護殘枝,不隨飄墮四更月。

新詩句句逼空濛,嫣然一笑隔林樾。有如高士白雲表,牛矢煙消山雪合。

一生寒瘦長鑱句,伸頭窺天亦半缺。誰寄山瓢落葉中,瀉向梅花同傲兀。

15

寫梅花在天地中獨自綻放,冰雪纏霧之際中仍屹立不搖。即便是孤香疏落,亦堅 守枝頭,不隨風飄墜。梅花如高士清新超俗,潔白之姿如雲並與山雪相融。梅花 傲霜雪之姿如詩人孤高的心志,詩人出塵絕俗的品格呈現於詩中。

詩人寄託個人心志於梅花中,見其詩如見其人,遺民詩人的氣節與身影盡在 詩中流動。徐枋〈題畫松〉更表現遺民詩人不受虛名所誘的氣節︰

支離冰雪丹心在,偃蹇巖阿綠髮茸。自是千年知漢臘,何曾一日受秦封。

16

雖然畫松歷經冰雪摧折,然不息的生機仍從巖縫中萌生。松樹在千百年前即承受 天地間凜冽的霜雪侵襲,卻也不受秦朝冊封,心中唯存漢室之心顯現。

詩人藉畫松寄託自我心志之高潔,即便是時局變化,詩人堅定的情操不移。

魏禧〈答菊〉也言志節對人格的重要︰

爾本同眾卉,以我特知名。我已謝人間,爾猶保餘榮。籬下邈難遇,繽 紛在華庭。內房羅寵女,縝髮耀鴉翎。晨梳供采摘,雙鬢橫新英。潔身 充近玩,委藉何縱橫。卻誤周茂叔,猶以隱逸稱。 17

菊花因陶潛而聞名於世,而今菊花的身影鮮少在東籬中,卻常在華庭裡得見,甘 為人所玩弄掌控,辜負周敦頤稱菊為「花之隱逸者也」。詩人藉此抒發對菊花的 鄙視之意,也得見詩人對自我人格的堅持與要求。對於上等不屑與評判,詩人予 菊花答辯空間,〈菊答〉一詩言︰

15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十一,頁95

16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十三,頁 123

17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十二,頁 109

(8)

我本自為芳,清心來眾賞。不作卻聘書,高名自標榜。一任朱門遊,終 焉逢戶想。睇彼隱君子,熱中勞俯仰。朝住青雲下,暮躡華堂上。翩然 意氣增,春溫變秋爽。俯念此微生,榮落任天壤。雖然草木姿,竊用資 生養。枕之雙目明,服之年壽長。看君出北山,名實何鹵莽。18

菊花自言一生標榜高潔的情操,即使身處豪門中,仍嚮往隱居生活。唯有偽君子 以隱居為由,沽名釣譽而令人鄙棄。菊花認為自己迥異於表裡不一之人,反在天 地間悠遊自得,並可對芸芸眾生有所助益。詩人藉由與菊花的應答,更明確表述 對於自我人格的重視。林古度〈桃花〉也說:

幾樹桃花一色紅,野人籬落見春風。種來無意看偏好,開到多時賞復空。

可奈蝶蜂羣採處,亦聞雞犬數聲中。曾宜潘岳閒居賦,別有芳名自不同。

19

春風中豔紅的桃花妖冶、四周環境淳樸而生生不息。而「種來無意看偏好,開到 多時賞復空」二句寫無心栽柳柳成蔭——無意栽種的桃花成長,唯桃花開盡後也 許不及欣賞便凋落。詩末言潘岳〈閒居賦〉中的桃花與眼前的桃花不同,而迥異 之處實在於主人不同。潘岳在作品〈閑居賦〉中寫盡退隱閑居生活之妙,意境優 雅;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向權貴諂媚之輩。本自然真純的桃花,卻因潘岳做人 趨炎附勢、作詩自表情志高超反令人嫌惡,所植桃花也因之蒙上灰色色彩。

詩人烘托出為人處世不當如潘岳的矯柔造作,具高尚的德行方能立定腳跟、

贏得人們認同。若無法堅定信念、左右搖擺、阿諛不誠,皆非君子所為,此種生 命形式遭人唾棄,詩人也藉此表達自我高潔的心志。

三、表達對國家的思念與忠貞

遺民詩人對氣節有高標準的要求,更有鮮明表述對國家的思念與忠貞之情的 花木詩,如林古度〈芳草〉先表達客子思鄉之心,再藉王昭君的故事寫對國家的 思念:

春風催百卉,草色遍相侵。到處沒馬足,有時驚客心。遠連空漢上,寒 漾碧波潯。獨有明妃塚,青青恨至今。20

18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十二,頁 109

19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十六,頁 165

20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十六,頁 164

(9)

春天繁花競豔,芳草連天,本應是令人欣喜的,但馬足陷入草叢中,令人驚訝外 也觸動旅人綿綿鄉思。而客子羈旅、思鄉仍有家可回,悲悽思國的昭君卻不得歸 去,獨留墓塚於人間,其恨宛如青草離離蔚蔚,不免令人憐惜歎惋。

詩人除表達遊子離鄉之悲情外,更深刻以王昭君的典故,烘托出遺民詩人緬 懷故國的深情。潘檉章則以〈集菊花下忽憶亡友謝兩周吳北窗淒然有感〉一詩流 露亡國易代之苦:

徧插兩人少,悲歌安可聽。花前詩異代,天上酒雙星。栗里招同去,浣 溪祝不靈。黃華如勸客,杯到莫教停。21

詩人憶亡友之際,藉由「花前詩異代」一句,牽引出淡淡的亡國之苦。亡國易代 後,詩歌也隨之成為「異代」之詩,理所當然的詩人也成為遺民詩人。而花前月 下本是令人欣喜的美景,然摯友仙逝、國家滅亡這些令人悲慟之事歷歷在目,故 美景當前反須藉酒澆愁。或許藉酒澆愁愁更愁,然不藉酒自我麻痺,生命的徬徨 之感襲來,詩人則更不知何以承受?故花前不醉不歸,是詩人當下最佳的消愁方 式。另外,表述不仕之心亦為忠貞表現,如歸莊〈題福源寺羅漢松〉

福源建自梁大同,創寺之年植此松。歷千餘載寺再廢,此樹不改青蔥蘢。

大二十圍高難度,攫拏天際如虬龍。石根鐵幹苔斑駁,狂風搖動聲錚鏦。

……天王柏,上方松,昔年來遊有題詠,何況此樹六朝之遺蹤。松之名 者,今有報國古岱宗。彼以神京名嶽顯,此獨晦匿於震澤之濱縹緲峯。

大材僻處自矜貴,賞玩不辱於凡庸。大抵植物有如此,人生何必皆遭逢。

嗟哉人生何必皆遭逢。22

福源寺羅漢松已有千餘載年壽,依舊蔥蘢昂揚具虯龍之姿。隱匿於此的羅漢松不 受凡庸之人玩弄,反獨具矜貴之姿,豈不更令人欣慰?人生當如羅漢松,不須受 用而役使於人,不仕反成為生命的一種福分,故詩人反覆嗟歎「人生何必皆遭逢」

一句,並藉此勸人當安於世,在易代之時更應堅定志節,更藉此表達不仕與忠貞 愛國之心。顧炎武〈桃葉歌〉也表達對國家的思念與忠貞︰

桃葉歌,歌宛轉。舊日秦淮水清淺,此曲之興自早晚。青溪橋邊日欲斜,

白土岡下驅虞車。越州女子顏如花,中官採取來天家,可憐馬上彈琵琶。

三月桃花四月葉,已報北兵屯六合。宮車塞上行,塞馬江東獵。桃葉復 桃根,殘英委白門。相逢冶城下,猶有六朝魂。23

21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十五,頁 156

22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十五,頁 152

23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十一,頁 90

(10)

桃葉歌在秦淮河畔悠揚,越州女子容貌妍麗,被選入皇家只能彈琴一曲相別。桃 花桃葉已盛開,軍隊已在上下東西南北六方駐紮。然而宮車竟入塞上而用,驍勇 的塞馬卻在江東狩獵,何以期待成功的到來?桃葉、桃花飄落白門,相逢冶城之 際,六朝的魂魄仍縈繞其中。

隨著時間的流轉六朝忠忠貞之英靈仍在,突顯出六朝忠誠之人對家國堅定的 信念,顧炎武對國家的思念與忠貞藉此呈現。詩人另一首〈賦得秋柳〉亦言:

昔日金枝間白花,只今搖落向天涯。條空不繫長征馬,葉少難藏覓宿鴉。

……先皇玉座靈和殿,淚灑西風夕日斜。24

昔日嫩黃的枝葉今日已長出潔白的楊花並四處飄落,稀疏的柳條無法繫住遠行的 征馬、棲息烏鴉。此時的詩人憶起故國,在夕陽西風的悲悽景象中淚流不已。

眼前衰景及歷史情感的感慨中,詩人掩藏於內心深處悽愴之情排山倒海而 來。雖顧炎武的學識淵博與文才傑出屢受清朝的青睞,然遺民的烙印成為揮之不 去的印記,故拒受清朝延攬為官,而國亡家滅之痛,則是詩人永遠的傷痕。歸莊

〈落花〉則言:

枝上黃鶯漸露身,飛英歷亂墮紅塵。將隨薜荔依山鬼,難共靡蕪待美人。

河北名園貪結子,武陵歸棹欲迷津。香車寶馬緣都盡,天與幽人一錦茵。

25

落花飄飛而漸次稀疏,只能與薜荔、山鬼相隨而去,若想待美人摘採,則機會渺 茫。零落之後的花朵已不再吸引裝飾華麗的車馬前來,繁華盡去後,只剩天與幽 隱山林之人相伴、綠草與落花交織之景。

落花在天地間無法有所作為,只成為種淒美的點綴。繁華逝去之際,獨存天 地間的只有幽隱山林之人。詩人藉落花言明朝滅亡,26明朝滅亡後遺民的抗爭無 法力挽狂瀾,故不如幽人立於天地間的堅定與悠然。詩中以落花意象慨歎明朝滅 亡,筆觸略顯哀愁,然卻流露出詩人嚮往的歸隱之心。

24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十一,頁90

25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十五,頁 152

26 在清初,大凡涉及到明、清兩個王朝的字眼是極易犯忌的,於是便製造了一系列有關的特殊意 象來指稱明和清。如用「朱」「紅」「赤」「花」「落花」「南京」「江南」「南方」「漢」「宋」

等等指稱明朝; 用「青」「邊風」「朔雪」「燕山」「江北」「北方」「秦」「金」「胡」等指 代清朝。參見朱則杰〈清代詩歌中的一組特殊意象〉,《學術研究》1994 年第 6 期,頁 131。

(11)

第二節、個人情志的抒發

詩歌的根本起因,就艾布拉姆斯而言是「詩人的情感和願望尋求表現的衝 動」27它是傳達人類情感的最簡潔的文字,深深蘊藏著詩人生命個體的人生體 驗。清代詩人們透過花木詩的託物言志的手法,28表達個人品德操守、生命情調 與濟世之志,它們在平時引導著詩人往人生目標前進,而在詩人遭遇困厄時,激 勵著詩人的心志,促使詩人的生命煥發著更絢麗的熱度。

因而花木詩中的物性,在清代詩人眼中成為人生百態。詩人在花木詩歌中流 露讚賞或是哀憐之情,皆因個人生活際遇不同而投射了個人的品德、人生志向,

其蘊含著人生的智慧與處世的哲學等,故其中的意涵,值得玩味。

一、品德操守表述

清代詩人在花木詩歌中體現了中國知識份子的人格精神,他們體現了的人 格精神具有傳統文化的共性,展露清代詩人的自我人格塑造趨向。故錢琦〈同顒 齋嵩霞皋亭看紅葉即事〉云:

愛茲楓林葉,冷挹霜華飽。灼如夭桃鮮,爛若晴霞繞。曲折緣樹行,一路 恣幽討。……不見紅葉紅,轉眼隨秋老。寄言素心人,靈根慎自葆。29

詩人深愛酣霜的楓葉,其顏色灼灼如桃花迷人且燦爛若晴霞。其後詩中鋪陳山中 感受的人情溫馨、所見的山中景致。末了寫未見紅葉紅,轉眼間紅葉卻已凋零。

詩人從中感受到人世變化的倏忽,故希望具素雅心志的人們,當謹慎地保有清明 的靈性,堅守自持,方能擁有真自在的生命。這是詩人對人生的省視,也是對自 我的期許與人生堅持。王静涵〈雙杏行〉明言人生道德的遵行方向:

園中有雙杏,爛漫若朝霞。狂風西北來,匝地飛黃沙。晨起開竹扉,私憂 花盡落。殘紅雖滿園,高枝猶灼灼。嗟彼墮地花,無風亦脫樹。卓哉此數

27M H 艾布拉姆斯:《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酈稚牛、張照進、童慶生譯,(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年),頁 26

28林淑貞在《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一書將中國詩歌託物言志的物類、物性或特色、託 物言志之取義詳盡地以表格方式呈現,請參見林淑貞:《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臺北市:

萬卷樓圖書,2002 年),頁 159

29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七十四,頁 1123

(12)

枝,風吹仍如故。微物有美惡,君子當何如。飄風不終朝,吾慎葆其初。

30

詩人見杏花在狂風中的堅卓表現,發出深刻的讚歎之聲,並藉由無風便脫落、或 不堪風吹即摧折的花朵,襯出杏花的卓越之處。詩中所提的「飄風」無庸置疑的 是人生的挫折與阻礙,然而詩人相信「飄風不終朝」,人生總能撥雲見日、再見 光明。故君子應慎守初衷,不改其志,詩人亦期許自己謹慎地堅持人生的道德理 想,在風雨過後便能展露鋒芒。曾懿〈冬夜玩月偶見南園梅花微綻與外子尊酒賦 此〉一詩言詩人因梅花微綻引發兩人詩興,再云:

冰壺月曜澄清華,泬寥天氣迷寒鴉。眾卉紛紛爭搖落,惟有梅萼霜中花。

鐵骨冰膚呈綦縞,苔階葉落愁慵掃。冷香菲菲暗襲予,心跡雙清同懷抱。

31

梅花在眾花搖落之時開放,鐵骨冰肌之質展現。詩人提及願與月為友與花為鄰,

且以「詩魂冷共梅花宿」表達與梅花同具傲骨冰心,展現出個人品格的高潔。王 至甸〈畫梅一枝題贈潘恂九還巴陵〉也藉梅花書寫詩人人品:

秋風滿襟袖,歸棹洞庭陰。一醉寫疏影,歲寒盟此心。32

秋風滿身之時好友乘船歸去,詩人在醉飲中摹寫梅花之姿,並與之共盟高潔之 心。王至甸、潘恂九、梅花共具傲人而不同凡俗之姿,故詩人高潔堅毅之情畢現。

曾彥〈郊居新築溪流夾園喬木嚶鳴雜花春發〉也由喬木嚶鳴雜花春發寫人也當有 所為:

結構南山陽,嘉木繞原隰。況復值初春,萬物皆芳澤。園柳發青柯。山桃 含丹實,好鳥揚懽聲。幽禽展豐翼,雖無華京盛,足以肆怡懌。君子既高 蹈,諸姬亦樂職。載理懽相迎,敦義怨易釋。既感朱綠施,能不自彫飾。

33

郊居新築的園林中,萬物皆受滋養而生,景象欣欣向榮。雖無京城之繁華,卻也 宜人心目。詩人藉此抒發生活所感,他認為人生只要以禮義相對待,無處不迎刃 而解。故春來花木皆發,自許為君子的人,更應自我修持,調整修正人生歧出的 步伐,迎向真正的君子之路。永瑢〈擬陳拾遺修竹篇〉

籦籠產終南,嶰壑互深邃。湛露滋甘膏,流泉激清吹。含氣儕芸生,獨秉

30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三十八,頁 2214

31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九十二,頁 3253

32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九十四,頁 3292

33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九十二,頁 3254

(13)

造化粹,猗猗發崇標,垂條鬱森萃。風回玉戛音,雲披色含翠。靈根待鳳 凰,空山辟魑魅。崑崙萬里遠,聖世有嘉瑞。虛中抱宮商,韶咸於以被。

當其植幹時,堅貞有真意。松柏得其儔,桃李良自愧。篠簜亦多材,效長 終遠致。緬彼有筠姿,風契結寤寐。34

修竹獨秉造化之精華,翠綠而蓊鬱。竹心中空而含悅耳的宮商之音,韶、咸之樂 亦在其中。竹子堅貞有節,唯松柏能與之並立天地間,桃李等花木則不足觀。正 因竹子的獨出,方能與君子心靈相契合。

竹子顯發於外的獨特資質與君子之德相映,故詩人欲取法修竹,期許自我達 於君子境地。

二、人生際遇的慨歎

一帆風順的人生令人欣羨,但人生路上,總會遭遇大大小小的考驗,亦有巨 浪般的起伏。生命試煉降臨,有人勇敢面對生命的苦痛;有人則自怨自艾而放棄 一切。無能為力改變現狀時,常有「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的無奈。

而人們因生命機緣的不同,有不同的生活樣貌,藉由花木詩抒發出來,既見 花木形象,又可想見詩人的境遇,寫來貼切又動人。如恒仁〈風摧庭菊殆盡用少 陵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韻〉云菊花託根有幸:

籬邊狼籍無顏色,黃花慘澹葉深黑。直疑風伯心似鐵,麤豪不惜風景裂。

秋深暫知陰用事,姑緩數日亦佳絕。菊本後凋乃先萎,含情欲訴無由徹。

我為移植盆盎間,手汲新泉洗凍顏。置之案側傍硯山,嗚呼菊兮託根幸在 幽人屋,一任戶外狂飇三日足。35

詩人見菊花慘澹而翠葉已黑,認為秋風太鐵石心腸。尤其後凋的菊花竟先行枯 萎,故詩人惋惜地故移植至盆盎中,汲取新泉洗滌,使煥然一新。詩人也感歎菊 花託根有幸,移居幽人屋備受照料。屋外即便暴風狂襲,亦無損於菊花之容顏與 姿態。菊花何其有幸,深受詩人呵護。然而未受呵護的柳樹槐樹及竹枝,狂風過 後的景象必不堪入目。人生的際遇也是如此,託根有幸之人了無憾恨;託根不得 其所之人則必有千萬的憤懣與哀愁,令人惋惜。沈彤〈幽蘭為儀封先生作〉也言:

幽蘭發空谷,蔚為王者香。香風滿四野,素姿凝清光。脈脈含深情,獨立

34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六,頁44

35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七,頁 60

(14)

遺眾芳。何堪蕭與艾,結交當道旁。蕭艾滋露華,幽蘭罹嚴霜。光風一以 轉,採採充佩纕。36

蘭花散發出王者之香,素雅的姿態清豔照人,卓越地獨立於百花之外。但最堪慮 的是蕭艾生於兩側,蕭艾受露華潤澤而滋長,幽蘭反受嚴霜的試煉。幸而美好的 幽蘭仍受賞識,有德之人將攀折配掛。幽蘭不同凡俗,但蕭艾當道時受盡考驗。

在雨止日出時的和風吹來時,一切有轉機。睿智的君子賞識之際,其境遇為之逆 轉。人生路上,君子也常如幽蘭般艱辛。所承受的磨練與欺凌倍於常人,卻仍能 堅持正道而行,令人欽佩。詩人也傳達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挫折的心志,並認為 生命終能撥雲見日,或總能受賞識而邁向不凡的生命。李棠階〈和楊升庵采蘭 引〉

上山采幽蘭,幽蘭苦無多。秋草隨山深,萋萋被巖阿。抱芳立空谷,豈雜 薜與蘿。采之遺相思,路險雲雨過。蒼翠日滿眼,復恐蓀芷訛。蓀芷訛猶 可,蕭艾將奈何。37

山間鮮少幽蘭生長,秋草卻蔓生被巖石之上。眼前的幽蘭獨自綻放,不與薜蘿雜 處而生。詩人采幽蘭相贈給思念之人,且在雲雨侵襲已過之際,幽蘭日漸蒼翠。

但詩人又恐所見非真,徒使蓀芷雜處而幽蘭受欺凌,更畏懼遭遇蕭艾蔓生阿附的 勢力,則蘭花更不可為。

芳香的幽蘭鮮少而秋草眾多正是人生的寫照:人生中邪慝的小人數見不鮮,

守正的君子卻寡少難逢。君子雖高潔堅貞,遇邪佞的小人,必遭受迫害,但詩人 千感萬歎,無力感在心中浮沉,如此又「將奈何!」

方婉儀〈題馬守貞雙鉤蘭花卷〉則由女子的心境寫對馬四娘際遇的同情:

楚畹幽蘭冠眾芳,雙鉤畫法異尋常。國香流落空留賞,太息金陵馬四娘。

38

馬四娘即馬守貞,所畫的畫蘭氣韻優雅,畫法超越尋常人自成風格。然獨具個人 韻致的馬四娘人生際遇坎坷,故令人深深的歎息。謝章鋌〈孤花〉云:

一點芳心尚未殘,亭亭獨立俯雕闌。金鈴十萬春如海,忽覺人間位置難。

39

36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七十二,頁 1089

37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三十五,頁 2062

38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八十五,頁 3065

39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七十一,頁 2757

(15)

孤花具芳心卻獨立自處,雖然春來繁花盛開,孤花卻反覺人間難容,此種心境實 為詩人心靈困境的抒發。詩人具孤高的心志,觀花之餘突然觸發心中的情緒。詩 中寄寓的是人面對人生困境時的黯然,與深深的歎惋。申涵昐〈黃竹子歌〉也言 生命的無奈:

江邊黃竹子,風雨夜悲鳴。不堪截作笛,亦有斷腸聲。40

竹子不能承受化為笛的悲哀之情,在風雨中發出悲鳴之聲。此為黃竹之悲歌,黃 竹的命運是被截成笛而用,不平之氣抒發出斷腸之聲,聲聲悲歎。詩中傳達黃竹 的無奈,更為人生不知遇而惆悵。王嗣暉〈芳草〉也說:

空谷多芳草,靈根得天早。幽幽深山中,風露自昏曉。待之美人采,以供 騷人藻。誰知時俗人,攜向群花道。馨香不足貴,桃李春情好。豔色媚繁 華,嗁聲多時鳥。東風送晴 ,閒關音逾巧。可憫蘭蕙花,掩泣以終老。

41

優雅的蘭蕙生幽谷中待美人摘採,未料受俗人而身居群花之中。眼前繁花爭妍鬥 豔,但此非蘭蕙所希冀的生命情境,故悲從中來。未能知遇是生命中的憾事,蘭 蕙如此,人生的際遇如此,詩人為此遺憾淒絕。余懷〈褚河南書枯樹賦歌為孝升 作〉寫枯樹落葉紛下,又言:

平生蕭瑟庾子山,婆娑枯樹動江關。樹猶如此嗟何及,繁弦急管天應泣。

臨池者誰褚潭州,詰倔瘦健拔老湫。銀鉤鐵畫更嫵媚,行間自帶英雄氣。

當時歐虞八法工,文皇睿賞君臣同。豈知牝晨亂天紀,鬚眉竟向蠻煙徙。

好書此賦十本餘,漢南搖落增欷歔。古人氣韻今人得,咨嗟坐臥忘頭白。

今宵沈醉太常齋,飛箋擘軸皆奇才。嗟余坎壈填溝壑,十年夢到屏風腳。

哀歌夜半風雨來,悽愴江潭淚雙落。42

褚潭州以庾信的〈枯樹〉賦託物抒情、寄慨遙深故為自己書寫〈枯樹〉賦 裡行間嫵媚又帶英雄之氣。褚河南本亦受賞識,未料因諫勿立武昭儀為后竟被貶 至蠻荒之地,令人不勝唏噓。作者見褚河南之字畫,深得古人氣韻,並在坐臥間 忘年歲之高。但在想起個人境遇之悲時便夜半哀歌、悽愴落淚。

人生的際遇無法預測,理想亦隨之起伏。人生不受肯定,理想化為幻影,何 以不悲?張問陶〈劍州官道古松歌〉也云:

40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三十一,頁 406

41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九十二,頁 3268

42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十六,頁 169

(16)

長松不合綰離別,一望雲巒盡蕭瑟。海風怒攫龍晝吟,白日無光照巖缺。

橫蟠百里如谾豅,奇姿萬態羞雷同。相逢往往若緇素,不然虯髯鐵肋真英 雄。卿胡為此鄙瑣事,細看懸佩書官字。嶺頭日日送行人,銷盡拏雲無限 志。吁嗟哉,群生位置亦有緣,山林廊廟皆徒然。……道旁終有有心人,

偃蹇龍鱗當自惜。怪石何年同入貢,轉教楓柳爭嘲弄。棟樑之遇自古難,

可歎大材成小用。43

古松如虯龍般蟠曲,展現的奇姿萬態極具個性。但在時間的消磨中眼見人們日日 送行,其干霄之志亦將消失殆盡。詩人感慨地認為眾生各有其際遇與緣份,拘執 強求未必可得。或許終有有心人賞識,故困厄的松樹當持凌雲之節以待時用。人 生亦如此,自古棟樑之材大多未能知遇而悲鳴一生,詩人感歎松樹的不同際遇,

人生的發展也會因緣際會而有所差異,大材小用的人處處皆是,不為所用的人更 不可勝數,故詩人將心中的憤懣與不平行之詩文,展現其憤慨與無奈。王爾膂〈慈 仁寺古松歌〉也藉松樹寫人生不定的際遇:

今年重到慈仁來,蒼皮慘裂枯幹摧。一株已遭斤斧伐,一株僅存神鬱屈。

倔彊尚與夔 爭,愛惜或愁雷雨拔。其餘四株稍蔥蒨,青青翻是尋常質。

我聞此松植自金元年,胡為摧折荒寒煙。摩挲三歎淚如縷,嗟爾託根原失 所。……君不見廬山簡寂觀,高松千尺飄霜霰。白鶴兩兩巢其巔,仙人羽 客時相見。又不見天台橋畔松,作鱗之而蒼虯龍。銀河倒挂玉淙淙,樵斤 獵火何由逢。吁嗟乎!人生位置有如此,上馬出門暮山紫。44

慈仁寺古松枯裂一株遭斤斧一株尚昂然其餘四株青蔥卻尋常。詩人摩挲歎息 而淚下,歎其託根不得所。況且塵飛日炙風襲,其情狀淒苦難耐。若置身廬山簡 寂觀則高千尺、仙人羽客時相見;若身處天台橋畔則昂揚如虯龍,斤斧獵火不入。

詩人感歎同身為松樹,境遇卻是截然不同。處於青雲端則意氣風發;若不得志則 多抑鬱以終。同是描繪慈仁寺雙松,徐釚〈慈仁寺雙松歌〉則論及的面向更廣:

金元遺跡雙樹存,未知何人始位置。天鵝駕風正北來,虯龍倒影拂蒼苔。

白日沈沈不照地,靜聞竽籟猶悲哀。長安棟樑盡材傑,獨爾嶙峋凍欲裂。

慘澹雖遭風雪欺,槎牙不受煙霜折。吁嗟此松何拳跼,豈逐疏頑死巖谷。

安得商山四老翁,長歌與汝紫芝曲。45

詩人遊慈仁寺,寺中雙松栽自金元之際。松樹枝葉如虯龍身影,並展蒼翠之姿,

43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八,頁 1683

44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三十三,頁 441

45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四十二,頁 594

(17)

然風來聲似悲哀。雙松不受用,生命也慘澹地遭風雪欺凌,卻不因此摧折。雙松 雖侷促蜷曲不得舒展,也不當如此老死山谷中。詩人因此感慨不知何處尋覓如秦 末東園公、夏黃公、綺里季、甪里等如商山四皓的隱士,共歌紫芝曲、同歸隱山 林而相知相惜。劉大櫆〈梧樹行〉亦言:

金谷洞口梧十尋,巑岏直上干太陰。石根銅榦自終古,白蘚蒼鱗留至今。

念爾長材世所鮮,待入宮懸逐匏管。託身虛牝無人收,零落秋風歲華晚。

46

梧桐樹高聳植入雲霄,石根銅幹、白蘚蒼鱗正是歲月摧殘的痕跡。梧桐深具棟樑 之才,若入宮廷置身君王左右必受重用,然若屈身於如溪谷般的無用之地,只能 隨歲華而凋零,故不受用無疑是梧桐的悲哀。梧桐無知,不知此種刻骨銘心的悲 愁,詩人卻以人生的角度觀視梧桐而悲哀傷感。一個深具長才之人也必須待時勢 機緣而動,但人們屢屢經歷生不逢時或時不我與的情境。此時的苦楚不是人們的 無病呻吟,而是胸中深切的悲痛。

人生不知遇是種深層的苦痛,而人生境遇飄零亦是深深的哀愁。許廷鑅〈移 居別池上桃花〉其二云:

蕭蕭竹樹繞亭斜,鎮日關門但看花。苦為小紅添別思,不知身尚在天涯。

47

紅豔的桃花開,詩人終日閉門賞桃花。詩人移居時,割捨不下的是池塘上桃花,

卻忘卻自己也身在天之涯、海之角中飄泊。詩人因憐惜桃花而短暫地忘卻身在天 涯海角之事實,當回歸現實時觸動飄泊的苦之時,心中的失落更不堪負荷。王霖

〈楊花〉也說:

纔看飛雪楊花似,又見楊花似雪飛。總與白頭相映發,可憐老眼只依稀。

亂隨行跡鋪苔徑,故傍吟身透薄幃。念汝無情尚漂泊,天涯羇宦幾時歸。

48

時節在不經意中流逝,才見飛雪如楊花,轉眼間又見楊花如雪般飛落。楊花飛雪 與白髮相映。無知無情的楊花不知飄泊之苦,深情的人們卻仍羈旅天涯,苦楚如 何承受?詩人藉楊花飛落寫己身的飄泊不定,人生的境遇如此當是苦不堪言,故 發出沉重的慨歎。賈田祖〈落葉〉也言:

46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六十七,頁 994

47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六十,頁 899。清詩匯中收錄王蘭泉先 生評論許廷鑅之詩才,其言:「竹素先生詩才綺麗,始學杜牧之、王仲初,繼而規模何大復、徐 昌穀,志和而節雅,七言絕句尤為人所傳誦。」由此詩可見其七絕綺麗動人之處。

48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五十,頁 829

(18)

西風吹敗葉,半夜響空廊。似我無依客,終年辭故鄉。49

西風吹拂敗葉,聲響迴繞長廊。落葉如飄零無依的我,終年離鄉飄泊不定。詩人 終年羈旅天涯,無法坐擁安穩的避風港,甚至終日悽悽惶惶,只為尋得暫避霜雪 之處,豈不悲哉?項傅梅〈水仙庵詠落葉〉也寫詩人一生飄泊:

霜氣連天午夜風,仙庵落葉任西東。人悲綺樹餘殘綠,雁啄林花賸碎紅。

一帶夕陽鴉背外,半床清夢雨聲中。如今莫說飄零事,顧我生涯如轉蓬。

50

霜風來時落葉紛飛,人們見此悲傷感懷。尤其在詩人飄零之際,更不能承受人們 屢屢談論飄泊之事。詩人此生浪跡天涯,如飛蓬輾轉飄飛,此種悲可不知何以言 說。陳國順〈落葉〉

昨夜豐鍾報曉霜,風前脫卻翠雲裳。行蹤未敢忘溝壑,根幹還期作棟樑。

奉使蘇卿羈絕域,遷官白傅謫潯陽。黃沙路遠須珍重,枝上曾經棲鳳凰。

一曲驪歌別故關,天涯流落幾時還。鴻尋舊爪迷前渡,馬踏寒聲過遠山。

白板小橋殘照下,紅牆蕭寺暮雲間。飄零易觸金閨恨,折損芙蓉鏡裏顏。

51

第一首詩寫枝幹脫卻翠衣飄落天涯,詩人認為那是種生命的悲慘境遇,如同抱持 人生遠大理想的蘇軾與白居易般。詩人為其不捨而傷懷,也令人心有戚戚焉。第 二首也言落葉飄零天際,不知何時方能落葉歸根。落葉的飄零也使守空閨的女子 心生埋怨,容顏在等待中褪色。

人生的飄零本是種深層的無奈,失根飄蕩的事實更是無法令人接受,故藉詩 歌發洩心中的抑鬱之情。金和〈聞落葉聲有感〉也說:

夜夜空階落葉橫,因風隨處答蟲鳴。紙窗如墨每疑雨,華髮成絲是此聲。

蘭芷江邊遷客淚,蘼蕪山下故人情。飄零自分無歸日,略向歧途訴不平。

52

落葉飄零、遷客淚撲簌,詩人內心惆悵。既是無盡的飄零,心中的不平只能在此 際吐露,其心境上的不甘與愁苦鮮明呈現。明萱〈落葉〉其一也云:

49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九十七,頁 1485

50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四十一,頁 2268

51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八十一,頁 2930

52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六十七,頁 2681

(19)

消瘦寒林意自淒,可憐零落任東西。妒風何苦相淩逼,眷戀枝頭不忍離。

53

詩人不直言樹葉的凋零,反言寒林的消瘦,則詩意淒美動人。尤其是颯颯的風吹 來,枝葉不堪欺凌,卻仍深深眷戀枝頭不肯離去。然而落葉終究將零落,悲歎外 又何以為?落葉的飄零本為四季的循環,不忍不捨的是詩人的心境,而此種境遇 便如飄泊的人生般,令人不堪而不知所措。陳兆侖〈塞下柳〉其四言也言:

悲喜關心物換形,細思吾亦偶然經。何人此會為遷客,腸斷紅橋暮雨青。

54

人們對於世間萬物的四季變化萬分關切,因之或喜或悲。騷人遷客見柳樹形貌的 變化,柔美的景象反令遷客騷人肝腸寸斷。雖范仲淹〈岳陽樓記〉期盼君子應不 因物喜、不因己悲,然而能真正超越物己的牽絆者少。詩中言人生若如遷客騷人 般不得志,心境便易起伏跌宕,也突顯出人心脆弱的一面。顧仙根〈秋柳和雲澗 韻〉亦悲言:

青春澤亦久,弱質豈堪任。頓覺形俱減,何曾秋已深。影搖既竭力,絲繫 不枯心。誰惜芳時葉,紛飛散滿林。55

深秋之際雖楊柳飄搖,心念卻仍堅毅不枯。然而飄搖之時無人憐惜,唯能紛飛飄 散。無人憐惜賞識的心境是悲涼無奈的,生命也隨之抑鬱陰霾。

歷來士人秉持著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信念處世。知遇之時為士人之幸,

不遇之時或充滿希望地待時而用、或消極地悲歎、或曠達地邁向隱居之路,於清代的花 木詩中可見得一二。詩人在生命的飄零之際,心靈交織著複雜的情緒。飄零之際 已悲苦,若又未受用而飄泊則是難以消解的苦痛,故詩人在花木詩中訴說他們的 悲苦心聲。

清代的花木詩展現詩人的欣慰之情、牢騷之音、沉痛之聲。詩人的心聲寄情 於花木詩的創作中,詩中勾勒出詩人的生命情境,書寫出詩人不同的生命情調,

其內涵也愈發動人。

三、人生哲理的體悟

隨著年歲的增長、人生閱歷的豐富,人們在生活挖掘到生活的智慧與處世之

53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九十九,頁 3360

54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七十一,頁 1069

55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一,頁 1741

(20)

道。詩人將其對人生哲理的體察抒發於花木詩歌中,悉心地展現其細膩的觀察於 體會,羅遠崍〈連理松歌〉言:

玄黃孕形無一奇,千年老松連理枝。天寸地尺支兩臂,龍騰虎躍顛雙髀。

混沌萌芽憶新吐,雷霆變化雄交馳。磐石潛根息以踵,清風吹柯鱗而飛。

翠葉青條拂雲表,上映五老蒼髯髭。陰陽不毗晝夜氣,日月還吸山川脂。

豈向鴻荒向消長,獨從廣漠為雄雌。摩挲但識蒼顏古,蘊藉誰憐勁節淄。

澗曲佇睇白日晚,俯仰眾綠生歎咨。纖蒲弱柳孰伯仲,百圍大木皆嬰兒。

56

千年老松龍騰虎躍,聳立在天地間。翠葉青條直達雲霄,引人駐足。人見此松只 知其蒼老,無人識其勁節。眾綠無須爭高下,百圍大木皆如嬰兒般,何需爭奪不 休?

詩人在欣賞松姿之餘,寫出人生比較差別心之下的省思:若百圍大木皆嬰 兒,蒲柳相爭則是無謂的爭鬥。人生渺如滄海之一粟,若以侷限的面向僵滯不前 時,是人生最大的損失,因生活中的煩擾與爭奪,將不斷引爆生活的危機,亦令 人身陷其中。反言之,若拓展生命的深度,跳脫人世的紛爭,人生將超越俗世而 獨樹一格。陳訏〈落葉和查夏重〉其三、其四:

春花妝園林,眾葉顏色好。俄然綠成幄,丹黃忽云老。飄蕭階除間,呼童 且弗掃。歎此薿薿姿,搖落竟誰道。豈知造物意,繁華出枯槁。推陳使其 新,本根以為寶。

灼灼春樹花,離離秋根葉。蕭蕭林間風,謖謖枝頭莢。紛紛委坑塹,累累 墮垣堞。紅如園墜英,白擬叢穿蝶。豈不故枝戀,霜重尖風獵。花時還扶 持,相賞期闊躡。57

其三言秋至時新綠轉丹黃,枯槁之態為造化使然,時序更迭後又將汰舊為新、推 陳出新,珍視根本而勤於滋養灌溉,方為根本之道。落葉墜落本只是自然生命循 環的一環而已,人在悲秋之時,若從中體會的人生意義轉化為生命的智慧,便是 人生寶藏。其四言秋風吹來枝葉盡是飄搖墜落,落葉如紅花白蝶飄飛。落葉也眷 戀枝頭,然霜露重秋風寒。詩人悲悽的心念一轉,則是海闊天空的情境:當大地 春回之時,自然界蘊含不息的生機蓬勃,人們又可相約賞花,另一種生命哲理的 體悟呈現。顯清〈黃葉〉言:

連宵旅館聽秋風,起卷疏簾眼界空。一徑淡煙山寺外,數峰蒼靄夕陽中。

56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七十八,頁 2895

57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三十九,頁 538

(21)

始知世態隨時變,看到秋林豈昔同。若過聖湖新景地,何須重問梵王宮。

58

詩人捲起疏簾時眼前已空靈,因而體會世態與自然界皆因時光的流轉而改變,故 面對自然或大地的面貌殊異時無須訝異,一切皆為自然界的變化,更無須困惑不 解而求神問佛。詩人由外在事物的變化而體會到人生應更開闊,不當拘執於生活 的點自我牽絆,深入面對生活的線與面時,一切將豁然釋懷。許乃釗〈西溪看蘆 花〉也言:

濛濛水天淨,晴雪亂飛下。一白眩銀海,倒影澄潭瀉。嵐氣暮凝紫,人煙 沍桑柘。芒鞵草露單,新水出林罅。送客過溪橋,襆被臥村舍。回首塵世 居,安得如此暇。月魄有盈虧,人事更代謝。蘆花易白頭,榮瘁亦云乍。

及此雙鬢青,歲月天肯借。盡日愜勝遊,不足繼以夜。59

西溪的蘆花如雪般紛飛而下,又如天地的光眩,其身影倒映在湖光山色中,煙嵐 凝結在桑木拓木四周。詩人認為蘆花易白代表生命的榮枯亦在須臾間成過眼雲 煙,故應趁年輕之時愜意地遨遊,甚至可日以繼夜地遊賞天地,不辜負此生。

詩人觀賞蘆花後領悟出人生生命的有限,當掌握歲月並乘勝景而遊,否則視 茫茫髮蒼蒼而齒牙動搖之際,已心有餘而力不足﹗烏爾恭阿〈除草〉則又是另一 番體悟:

自春積雨來,茸茸遍屋瓦。雖輸蓬與蒿,其類未云寡。赤日曝不焦,薰風 故相惹。託根勢何高,滋蔓稍遜下。碧蘚相因緣,白雨未漏瀉。新秋當翦 茅,手指費撏撦。試看鴛鴦間,容此芻蕘者。委積滿階墀,擔負棄原野。

乃覺心目清,坐對簷楹雅。更語屋上人,掃除莫苟且。60

滿覆屋瓦的春草,赤日曝曬而不枯,薰風吹拂而蔓延。詩人翦除蔓草後心目清靈,

營造出幽雅之境。享受到清心的愉悅後,詩人呼籲人們清除蔓草不可苟且,方能 真正擁有耳目一新的生活。詩人體悟的不止於除草一事,人生事更當如此,為人 處事若皆悉心盡力,擁有的必是一番不同的生命情境與體驗。吳照〈桃花〉則因 觀賞桃花品味出不同的人生意味:

去歲今年心不同,閉門長是負東風。夭桃莫更矜顏色,只占人間幾日紅。

61

58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九十八,頁 3342

59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三十八,頁 2200

60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八,頁 66

61徐世昌輯:《清詩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年),卷一百十,頁 172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何必遠城郭,已空車馬塵,因心川共逝,觸指明如輪。客 愧乘槎使,僧兼賣卜人,他時期再訪,幽夢或通津。

清世祖順治年間或更早也傳入日本,於民間普遍傳誦。日本江戶時代 的臨濟宗大師─白隱慧鶴禪師於七十五歲時 ( 1760 年 )

明朝末年至清初,最活躍的華嚴宗派別是雪浪洪恩一系的活動。雪 浪洪恩(

z 1263年,中國建有清真寺35 座之多。據傳今北 京東四清真寺、普壽寺、法明寺等,河北著名的 定州禮拜寺、泊鎮清真寺、威縣清真寺等,

孟郊(751-814),字東野,中唐詩人。現存詩歌約 500 餘首,多為五言短篇 古詩,沒有律詩作品。孟郊為唐代苦吟詩人的代表,

非祀典所載者盡除之。 《北史》 (3)唐武宗皇帝:會昌五年(AD845) ,大毀佛寺,復僧尼為民。 《新 唐書》

童話 寓言 故事 童謠 童詩 詩歌 散文 戲劇 小說 古詩文 古詩文 古詩文 古詩文 傳記文學

™ “五、四”反帝愛國運動中北京女學生成立的一個愛國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