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學習領域相關研究

在文檔中 壹、課程的涵義 (頁 66-80)

( Expectations of excellence: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ocial

第五節 社會學習領域相關研究

表 2-5-1 社會學習領域相關研究論文彙整表(續)

表 2-5-1 社會學習領域相關研究論文彙整表(續)

表 2-5-1 社會學習領域相關研究論文彙整表(續)

表 2-5-1 社會學習領域相關研究論文彙整表(續)

表 2-5-1 社會學習領域相關研究論文彙整表(續)

表 2-5-1 社會學習領域相關研究論文彙整表(續)

表 2-5-1 社會學習領域相關研究論文彙整表(續)

(1989~20 01)

文獻分 析及訪 談調查

1.官方主導之課程標準(1989 年∼1996 年)82 年版的國小社會科課程標準兼

2.民間主導之課程綱要(1996 年~2001 年)民國 85 年國小開始實施 82 年版

表 2-5-1 社會學習領域相關研究論文彙整表(續)

目前國內社會學習領域的相關研究方法呈現多樣性,包括質的 研究與量的研究,多以訪談、觀察、個案研究或行動研究為主,且 質的教育研究的方法,越來越受重視,採用者也越來越多,多數研究 都會輔以訪談或文獻分析等研究方法,來作為建立問卷的依據,或輔 助問卷的解釋。對於純粹問卷調查的研究只有二篇,較缺乏對整體趨 勢及現況的探討。

二、研究內容

國內對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之研究論文中所研究的內容 主要有下列幾個層次:課程綱要與政策層次、課程配套措施層次、課 程執行與實施成效層次、學校教師意見與因應層次,社會學習領域教 師在實際教學現場目前實施之趨勢與現況欠缺,僅有一篇以認知與態 度為主題進行研究。

三、研究對象

從研究的層級來看,16 篇學位論文中,文中涉及國民小學的研 究有 8 篇,純粹研究國中階段的只有 7 篇。

從研究對象來看,有研究者自己,一個班級或一個學校,僅莊秀 鳳(2003)針對全國教師進行調查研究,表示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 的推動情形有必要再加以研究,以更確切掌握實況,作為未來政策推 動的參考。

四、研究結論

(一)課程綱要、能力指標

課程綱要之演進:從八十二年版的《國小社會科課程標準》到《九 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暫行綱要》的發展過程,亦可顯示從學者專家主 導到民間力量扮演舉足輕重角色的課程發展變化(劉漢輝,2002)。

教師從官方課程轉化至運作課程的歷程中,各層級間因詮釋之不同,

均在轉化過程中產生了落差,但落差之面向略有不同。教師對官方課 程的理解有困難且仍存有疑慮,因此即使認同官方課程,對九年一貫 課程也抱持正面的態度,卻在實際的運作課程中不知如何落實而產生 落差(張欣儀,2001)。國小教師較注重情意領域方面的基本能力,

教師的觀點與能力指標的內涵之間有相當大的差異(沈銀亮,2000)

社會學習領域沒有「文化」這個主題軸,社會學習領域的九大主題均 跨學科,且跨知識層面(陳俊宏,2001)。九大主題軸應具有「承」

「轉」的功能,卻因概念與作用不夠明確,只成了課程專家於課程發 展過程的一個階段(蔡擎淦,2002)。

(二)課程統整

課程統整是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的核心概念,也是編寫國中社會領 域教科書的理念基礎(吳俊憲,2001)。社會科統整課程的設計與決

很難達到課程的統整性;社會科統整課程的實施對教師學生與學校都 有正面的助益(林靜芳,2000)。針對課程綱要與「課程統整」有關 的陳述,發現其統整取向是正確的,但仍有若干待補強的地方:1、

缺少對於「追求統整」從「認知」到「實踐」所需的觀念、原則與要 件之陳述,2、缺少社會領域課程非統整不可的基本理由,3、社會領 域目標仍有進一步統整的可能,4、九大主題軸僅顧及社會領域知識 統整,導致經過轉化的「分段能力指標」過於向知識學習,因而出現 能力指標在各學習階段分配不均,甚至從缺的現象,5、「實施要點」

內容不敷所需,也需要調整其定位;課程統整設計必須能帶給學生獲 得以主題為核心的完整的學習,以及提高思考層次,從這種標準而 論,有些統整型課程其實只是分科課程的變形,但並不表示統整性越 高越有價值,這必須視課程主題及學習目標而定,因此設計統整型課 程必同時考慮課程主題的性質與統整模式的功能(陳新轉,2000)。

教師發展社會科統整課程所遭遇的問題,很多都是因為經驗不足而造 成的。社會科統整課程的實施對教師學生與學校都有正面的助益。不 管教師主動或被動發展社會科統整課程,學校行政都扮演非常重要的 角色,尤其是校長的支持,是此類課程能夠發展與實施的重要關鍵。

社會科統整課程的發展之主要的參與人員若僅是社會科教師及行政 人員,而缺乏學生及其他相關人士的事實加入,會使此類課程的統整

性受限制:未來我國國中實施社會科統整課程是可行的,但需要有相 關的配合措施(林靜芳,2003)。

(三)教學實施 1.協同教學

「協同教學」幫助班群教師將新的教學知識,轉化為教學實踐的 作為,須考慮到教師自身的教學態度、課程與教學的再概念化意義,

直到能將教學知能內化、自發呈現與彈性運用。實施班群教師協同教 學,「組織文化」、「研究資源」、「大型施教場所」、「〝他者〞

教師」、「熱心家長」是重要的外在影響因素;「協同教學」幫助班 群教師將新的教學知識,轉化為教學實踐的作為,須考慮到教師自身 的教學態度、課程與教學的再概念化意義,直到能將教學知能內化、

自發呈現與彈性運用(吳美嬌,2002)。

2.教學創新

教學創新與學生學習的互動成長,必須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師生 互動的教學歷程,以開啟學生認知、情意與行動力的成長;教學創新 透過開放、彈性的教師角色,能以身作則去營造師生共學與互動的學 習情境,以解決進行教學創新之困境(李惠敏,2002)。社會科教學 實施現況,從訪談結果中可知社會科教學多半採用講述法,另一個常

講述法、價值澄清法、探究法、合作學習、讀圖法、年表法、問題與 討論、歸類與分類、演練與發表等;另外配課時能請專業的老師擔任 社會學習領域教學(莊美珍,2002)。

(四)教科書

各出版社編輯教科書的流程均能顧到其嚴謹性與完整性,惟應加 強教科書試教及實驗等工作;大多數的出版社均能放棄獨立設科的方 式,而致力於合科的課程設計方式;各出版社國中與國小編輯群已見 部份的銜接與互動,而國中編輯群的組成雖仍見學科劃分的性質,惟 已能致力於溝通與協同設計以互補專長之不足(吳俊憲,2001)。

(五)教學評量

多元評量在社會科的實施,使學生在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師生 互動上有明顯之進步;在表達溝通、組織規劃、團隊合作等基本能力 上,有逐漸增強之趨勢;教師對於實施多元評量都持正向肯定的看 法,認為能促進學生的全方位學習,讓學生有意義地學習。學生對於 多元的上課與評量方式感到新鮮有趣,在快樂活潑的學習氣氛中也有 很多收穫(林美賢,2001)。教師於實施真實評量後,其教材編選、

評量能力、教學察覺技巧以及班級經營的效能皆有所增長(洪德健,

2001)。

綜合上述,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採用純粹問卷調查方式,研

究對象方面,本研究以全國各縣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為範圍 進行抽樣,對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於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實施現況進行調查研究,以了解教學現場目前之趨勢與現況,並分析 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層面與社會課程實施層面的關係。據此提出建 議,作為相關單位人員參考,並供日後進一步深入研究之基礎。

在文檔中 壹、課程的涵義 (頁 66-8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