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科技領導的內涵層面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科技領導的內涵層面

綜合文獻探討(Anderson & Dexter, 2000; Aten, 1996; Bailey, 1997; Bailey &

Lumley, 1994; Chang, 2002; Cory, 1990; Ford, 2000; Inkster, 1998; ISTE, 1998, 2001;

Jewell, 1998; Kearsley & Lynch, 1994; Kline, 1993; Moursund, 1992; Ray, 1992),本研 究歸納出五項科技領導的內涵層面,亦即:(1) 願景、計畫與管理;(2)人員發展與 訓練;(3) 科技與基本設施支持;(4) 評鑑與研究以及(5)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茲就 各層面內容分述如下:

一、願景、計畫和管理

願景、計畫和管理一直被視為是科技領導非常重要的層面(Bailey, 1997; Chang, 2002; Cory, 1990; Inkster, 1998; ISTE, 2001; Jewell, 1998; Ray, 1992),有效的科技領導 必須具備科技如何產生學校變革的願景(Cory, 1990)。而發展上述願景,需要校長瞭 解新興科技發展的動向和趨勢。Inkster (1998)指出,開創一個「如何讓教師與學生 使用科技」的願景,在評鑑校長的科技領導效能上非常重要;校長必須有一個非常 清楚的科技願景,並瞭解科技在教室中的功能。學校缺少了科技願景,教職員將缺 少方向與引導(Ross & Bailey, 1996)。而學校的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s),例如教師、

學生、家長、社區成員等,必須要能參與學校科技願景的規劃;最重要的是學校和 利益關係人的共識愈大,科技的願景與計畫愈可能實現(Jewell, 1998)。

Inkster (1998)在其校長科技領導的研究中指出,校長對分享作決定(shared decision-making)的承諾,是最重要的科技管理技巧。在國際教育科技協會

(ISTE,1998)推薦給科技領導者的 11 項任務中,「設備和資源管理」的任務包括各 式各樣的管理技巧和知識,亦即科技領導者要有能力籌備預算、協助電腦相關設備 的計畫以及規劃有關科技的設備維護方案。此外,Kline(1993)認定的資源管理

(resource management)能力,類似於國際教育科技協會所列舉的任務;而 Kline 所列的其他能力,包括使用行政軟體程式以維護學生的學習記錄、設備的財產目錄 (引自 Ford, 2000)。在 Kline(1993)的研究中,將資源管理列為十項科技領導技巧之一 (引自 Ford, 2000)。相同地,Ford(2000)也將設備和資源管理列為十項科技領導能力 之一。

二、成員發展與訓練

成員發展與訓練是科技領導的重要層面(Anderson & Dexter, 2000; Aten, 1996;

Bailey, 1997; Chang, 2002; Ford, 2000; Inkster, 1998; Kearsley & Lynch, 1994),

Ford(2000)的研究發現,描述和確定成員發展的資源,是科技領導者最重要的責任。

在 Ford 的問卷工具中,「成員發展」向度是由以下三種能力組成,亦即描述和確定 成員發展資源、設計成員發展課程、與能制訂不同的成員發展計畫。根據國際教育 科技協會(ISTE, 1998)課程綱要指出,成員發展活動的計畫與設計是非常重要的,在 成員發展的領導上,維持最新式的議題與模式,是科技領導者須具備的角色。同樣 地,Moursund (1992) 認為,學校的在職訓練與成員發展計畫應確認出主要資源,

並能提供指導給每一個學科和年級,以幫助教師完成教學科技計畫,而建立資源中 心是促進成員有效專業發展的關鍵步驟。Collis(1988)更指出,校長科技領導技巧之 一是提供自由時間(released time)作為科技訓練之用(引自 Kearsley & Lynch, 1994)。 三、科技與基本設施支持

科技的支持(Anderson & Dexter, 2000; Aten, 1996; Bailey, 1997; Chang, 2002;

Ford, 2000; Inkster, 1998; Kearsley & Lynch, 1994; Kline, 1993) 和基本設施(Aten, 1996; Bailey, 1997; Ford, 2000; Inkster, 1998; Kearsley & Lynch, 1994)是科技領導的重 要層面,當教師和職員們需要協助時,科技領導者需要提供技術的支持 (Bailey, 1997)。Collis (1988) 亦指出,確保公平取得科技資源的機會和適當的科技使用設 備,是校長應具有的科技領導技巧。在 Aten (1996) 的研究中指出,支持各式各樣 的軟體應用程式、維護和修理設備,是教育科技領導者必備的技巧。在 Inkster (1998) 的研究中指出,確保科技的取得與增加科技的支持,是校長須具備的作為。同樣地,

在 Ford (2000)的研究中發現,科技領導能力亦包括操作系統、軟硬體選擇、安裝、

維護、設備和資源管理等。

四、評鑑與研究

評鑑與研究是科技領導的另一個重要層面(Aten, 1996; Chang, 2002; Cory, 1990;

Ford, 2000; Inkster, 1998; ISTE, 1998, 2001; Kline, 1993; Moursund, 1992),有效能的 校長會執行對教師的評鑑程序,此係作為評鑑教師個人成長,以建立科技標準,並 引導專業發展計畫。有效能的校長會根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科技的效能,作為 評估教師績效的指標;同時,校長要根據學生的學業成績資料加以研究,並鼓勵師 生善用科技,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效能(ISTE, 2001)。而 Cory (1990) 指出,由於教學

軟體程式的迅速更新,每年應針對校內的教學軟體程式進行評鑑。在 Aten (1996)的 研究中指出,科技領導所必須具有的技巧,包括從成本效益和對教育衝擊的觀點來 評鑑科技,並要評鑑學校中既存的科技。在 Inkster(1998)的研究中指出,科技領導 技巧包含監督的能力,例如評鑑課程和教學表現。更重要的是,科技領導者要能評 鑑學校的科技計畫,並進一步改進計畫。

五、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

人際關係對於校長的科技領導效能會產生影響,也是重要的科技領導層面(Aten, 1996; Bailey, 1997; Chang, 2002; Jewell, 1998; Moursund, 1992)。在 Aten (1996) 的研 究中發現,人際關係技巧是重要的科技領導成分,其重要性更是凌駕於科技專門技 術。Bailey 和 Lumley (1994) 指出,當校內成員們學習使用新科技時,領導者必須 能夠提供支持(引自 Bailey, 1997)。Moursund (1992)的科技領導研究中指出,人際關 係技巧被列為是最重要的;而技術上的技巧是被列為最不重要的。在 Moursund 所 列的十四項任務中,計畫、執行以及管理的人際關係技巧,其重要性遠勝於個人職 位上有關技術方面的責任(引自 Ford, 2000)。

溝通技巧亦是科技領導的重要層面(Aten, 1996; Inkster, 1998; Kline, 1993),在 Aten (1996)的研究中指出,好的溝通技巧是教育科技領導者最首要的行為特徵。在 Inkster (1998) 的研究中,校長的溝通技巧與個人的科技領導技巧緊密相連。Ray (1992) 亦指出,優質的教育科技領導者,需要精鍊的人際與溝通能力和適度的科技 能力。

上述文獻中所整理出來的五項重要特徵,是科技領導的內涵層面,每一項特徵 有其理論和實證研究上的支持,而各層面深深影響到學校內師生教學活動的進行。

綜觀以上論述可知,並非要求學校領導者成為科技的專家,而是要學校領導者成為 科技的規劃者(規劃科技願景)、提供者(提供發展與在職訓練)、支持者(支持軟 硬體設備的取得)、評鑑者(評鑑教師科技專業與既有設備)以及協調者(協調人際 關係與強化溝通技巧)。質言之,學校領導者要成為校內科技使用的促進者,進而成 為學校的科技領導者,以提升學校的行政和教學效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