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理論模型

第四節 租稅與政府支出之相關分析

得長期的經濟成長率下降。此一結果,與 Osang and Turnovsky(2000)文中

9 有關於勞動外生下的所有比較靜態分析,請參閱附錄七。

10 式(2.42)-(2.45)的推導,請參閱附錄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所提出的結果一致,並與 Harrison(1996)的實證結果相吻合。此時,如果我 們將本研究中 內生化 勞動的設定拿掉,將會使 進口型關 稅(CM )的影響路 徑消失,使其影響具 中立性;但由於投資型關稅(I)的增加能直接影響體 系模型,故對於長期經濟成長率依舊有著負向的影響,此結果與 Osang and Pereira(1996)提出的文獻結果一樣。因此,我們可以推論出若要滿足實證上 進口型關稅對長期經濟成長率有反向的效果,就必須透過內生化勞動的設 定才能達成。

而在政府的擴張性支出(g)方面,由於我們在模型的建構上設定政府 支出是具有生產性的,故擴張性的政府政策 在內生定額移轉下,會帶動整 體生產動能的提升,進而使實質資本 未來收益之預期折現提高,促進民眾 的投資意願,使長期的經濟成長率有一正面的影響;此外,我們亦可發現 即便勞動的工時選擇外生,由於政府支出具生產性,所以擴張性政府政策 的影響路徑不是干擾,故對 長期均衡下的經濟成長率而言,依舊有著正向 的挹注。最後,在固定成本方面,我們發現當整體社會對固定成本的要求 增加時,代表中間財 廠商生產商品的成本提高,會使廠商的家數減少。對 最終財廠商而言,則會使他們對於投入要素的選擇下降,進而使整體社會 的總產出降低,對經濟成長率而言,有一負面的傷害。此外,我們亦發現 即便使勞動外生,固定成本的增加對於經濟成長率而言,依然有著相同方 向的影響。

討論完上述課徵關稅、政府支出以及固定成本的相關影響後,我們接 下來將探討在此經濟體系下,經常帳與產出比例的相關變動效果。首先,

在長期均衡下,我們透過式(2.29.6)以及式(2.35)的函數形態,我們可以推 出均衡下的經常帳與產出比例的形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會被提升,對經常帳 與產出比而言,則有一正面的助力。故在此情形下,

我們對於政府支出提升的效果是無法加以判斷的。此外,由於政府支出在 本研究中是具有生產性的,即便我們將內生化勞動拿掉,政府支出(g)的 增加依舊有路徑能直接影響q、 s 與,所以,在勞動外生的情形下,政府 支出增加對經常帳與產出比例的效果仍為不確定。此外,當政府的支出不 具生產性,意即政府執行的是一浪費性支出時,我們可以發現即便可以增 加長期均衡的經濟成長,但對於經常帳與產出比而言,卻 有一負面的影響,

此一現象與 Fleming(1962)所提出的命題相符,故在政府支出具生產性之 下 , 我 們 即 可 打 破 Fleming 命 題 所 提 出 的 結 果 。 其 證 據 我 們 可 以 從 Ahmed(1986)所提出的實證文獻中知道 ,在他所收集的小國資料中,我們 發現在 1940 年代以前,政府支出與經常帳確實有著明顯的負向關係,但隨 著時間趨向現代,此 一關係逐漸不顯著,甚至有呈現正相關的趨勢,故從 實證資料中,我們可以得到政府支出與經常帳無明顯相關的結果。

除了上述命題一、二的影響外,我們接下來將探討在租稅中立(Revenue Neutral)下 , 關 稅 改 革 的 相 關 效 果 。 在 文 獻 上 , 主 要 的 探 討 有 Brock and Turnovsky(1993)以及 Osang and Pereira(1996)等的文章。在他們的研究中,

皆發現以進口型關稅 (CM)來替代投資型關稅(I),對整體社會福利而言都 有一正面的影響。但在他們的模型中,並未將不完全競爭以及內生化勞動 的特性考慮進去,故希望能以我們的模型來對關稅改革做一深入的探討。

首先,我們令進口型關稅(CM)會上升,在租稅中立的假設下,投資型關稅 (I)應會隨之下降,故我們可以發現在租稅中立的 設定下,投資型關稅會 是進口型關稅的函數。所以我們可以改寫政府的預算限制式,得到:

最後,利用式(2.37)、(2.41)以及(2.50.2),我們可以得到下列結果:

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命題三:在租稅中立下,當進口型關稅稅率(CM )提高,投資型關稅(I)會 受其影響並隨之下降。 對政策制定者而言,可得:

( )如果不考慮勞動內生,會發現 進口型關稅(CM )的提高對長期均衡的經 濟成長率有一正向的效果。

( )在考慮勞動內生下, 進口型 關稅(CM)提高的效果是無法確定的。

關於命題三的解釋如下:利用式(2.50.2),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在租 稅中立下,投資型關稅(I)與進口型關稅(CM)會呈現反方向的關係。故在 租稅中立的效果方面,當進口型關稅(CM)提高時,在效果上將會產生兩股 互相衝突的力量:一為隨著進口型關稅(CM)的提高,將會造成實質資本的 邊際生產力下降,進而使實質資本未來效益的折現下降,造成民眾的投資 意願低落,最終使整體經濟之生產動能降低,對經濟成長率帶來負面的衝 擊。但在另一方面,由於我們做了租稅中立的假設,故投資型 關稅(I)會 隨之下降,表示民眾從國際資本市場引入實質資本的成本會降低, 會直接 地提高了人們的投資意願,為長期均衡下的經濟成長率注入一正面的力量 。 所以,在這兩股力量的相互拉鋸下,我們無法判斷租稅中立 下之效果方向。

此一結果不同於 Osang and Pereira(1996)所提出的觀點,其主要理由在於他 們 的 模型 中勞 動是 無法 由內生決定工時的,故 進 口型關稅(CM)的 提高對 於長期均衡的經濟成長率而言是具有中立性的,所以 在 Osang and Pereira 模型設定下,租稅中立效果僅剩下投資型 關稅(I)下降所帶來的正面力量,

因此可以得到,在租稅中立下,提高進口型關稅(CM )是可以改善長期經濟 成長率的,但如果將內生勞動考慮進模型中,此一結果就會改變,故對於 租稅中立下,關稅改革的效果,在我們的研究中是無法判定的, 此即為與 Osang and Pereira 模型結論的最大差異 所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結論

本研究主要依循 Devereux et al.(1996、2000)中所提到的中間財不完全 競爭的內生成長模型,但由於 Devereux et al.文獻中的模型為一封閉體系,

故為了將其改為開放體系,我們導入 Osang and Turnovsky(2000)對於開放 體系的相關設定,並在政府支出具生產性的特性下,建構一個小型開放經 濟 體 系 的 內 生 成 長 模 型 。 其 主 要 用 於 探 討 在 進 口 型 關 稅 (Tariff on the imported consumption goods)、投資型關稅(Tariff on the investment goods)、

政府支出以及固定成本的變動下,對長期均衡的經濟成長率、一國經常帳 與產出比例的相對變動效果之方向;此外,在租稅中立的設定下, 當進口 型關稅提高,除了會使投資型關稅降低外,我們亦探討此情形下,長期均 衡的經濟成長率的變動效果。故依據本文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之結 果:

一、 ( )如果不考慮勞動內生,發現進口型關稅對長期均衡的經濟成長率 而言是具中立性的;對投資型關稅而言,則會帶給經濟成長率一負 面的影響。

( )在考慮勞動內生之下,不論是課徵何種關稅,皆會帶給長期均衡 的經濟成長率一負面的影響。

( )當政府進行擴張性支出時,不論是否考慮勞動內生,皆會給長 期均衡的經濟成長率一正面的影響。

( )當固定成本有所改變時,不論是否考慮勞動內生,皆會給長期 均衡的經濟成長率一負面的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 ( )如果不考慮勞動內生,發現進口型關稅對經常帳與產出比而言是 具中立性的;對投資型關稅而言,則會帶給經常帳與產出比一正面 的影響。

( )在考慮勞動內生下,不論課徵何種關稅,對經常帳與產出比例而 言,皆無法判斷其效果的方向。

( )在政府的擴張性支出方面,不論是否考慮政府支出,皆無法判 斷其對經常帳與產出比例的影響方向。

三、 在租稅中立下,當進口型關稅稅率提高,投資型關稅會受其影響並 隨之下降。對政策制定者而言,可得:

( )如果不考慮勞動內生,會發現 進口型 關稅的提高對長期均衡的經 濟成長率有一正向的效果。

( )在考慮勞動內生下, 進口型關稅提高的效果是無法確定的。

關於議題延伸方面,雖然在本研究中,我們建構的是一個小型開 放的 經濟體系,但我們並未將貨幣政策、進出口的相對價格以及匯率的變動考 慮進去。此外,在政府支出方面,我們僅探討了基礎建設支出,並未將公 共消費支出納入考慮。相信上述各點搭配相關的政策分析會是非常有趣且 值得探討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陳怡甄(2008),《最適政府支出組成-不完全競爭總體模型》,中央大學經濟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靖華(2012),《最適非線性所得稅與內生成長:開放經濟的分析》,政治大學 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 英文部分

Ahmed, S. (1986), “ Temporary and permanent government spending in an open economy : Some evidence for the United Kingdom,”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 Vol.17 , pp. 197-224.

Aschauer, D.A. (1989), “ Is public expenditure productive?”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y, Vol. 23, pp. 177-200.

Balassa, B. (1967), “Trade liberalization among industrial countries: objectives and alternative,” McGraw-Hill for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 New York .

Barro, R.J. (1990), “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98 , pp.103-12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Bénassy, J.P. (1996),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increasing returns to specialization and output persistence,” Economics Letters , Vol.52 , pp.187-191.

Benhabib, J. and Farmer, R.E. (1994), “Indeterminacy and increasing returns,”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 Vol.63 , pp.19-41.

Brock, P.L. and Turnovsky, S.J. (1993), “The growth and welfare consequences of differential tariff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 Vol.34 , pp.765-794.

Chang, J. J. , Hung, H. W. , Shieh, J. Y. and Lai, C. C. (2007), “Optimal fiscal policies, congestion and over-entry,”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 Vol.109 , pp.137-151.

Chang, J. J. and Hung, H. W. (2012),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 The role of increasing returns to production specialization,” Theoretical Economics Letters , Vol.2 , pp.233-238.

Devereux, M.B. , Head, A.C. and Lapham, B.J. (1996),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increasing returns, and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spending,”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 Vol.28 , pp. 233-254.

Devereux, M.B. , Head, A.C. and Lapham, B.J. (2000),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welfare with returns to specialization,”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 Vol.102 , pp.547-56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Dixit, A.K. and Stiglitz, J.E. (1977),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Vol.67 , pp.297-308.

Dixon, H. (1987), “A simple model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with Walrasian Features,” Oxford Economic Papers , Vol.39 , pp.134-160.

Eicher, T. and Turnovsky, S.J. (2000), “Scale, Congestion and Growth,”

Economics , Vol. 67 , Issue.267, pp.232-256.

Ethier, W.J. (1982),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turns to scale in moder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Vol.72 , pp.389-405.

Futagami, K., Morita, Y., and Shibata, A. (1993), “Dynamic Analysis of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with Public Capital,” Th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95 , pp.607-625.

Guo, J.T., and Lansing K.J. (1999), “Optimal taxation of capital income with imperfectly competitive product markets,”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Vol.23 , pp.967-995.

Harrison, A. (1996), “Openness and growth: a time-series, cross-section analysi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 Vol.48 , pp.419-44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Jacobides, M.G. (2005), “Industry change through vertical disintegration: How and Why markets emerged in mortgage bank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Vol.48 , pp.465-498.

Guo, J.T. and Lansing, K.J. (1999), “Optimal taxation of capital income with imperfectly competitive product markets,”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Guo, J.T. and Lansing, K.J. (1999), “Optimal taxation of capital income with imperfectly competitive product markets,”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