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移民理論與全球化勞動市場

一、

移民理論

(一)移民動因:祖慰(1998)曾對過去世界移民群分為三大流:

(1)流亡-為逃避政治、宗教、種族等迫害類型,例如二次大戰前猶太人 有一千萬人,因為三千年無祖國,只好散居異邦他國流亡。

(2)流遊-為逃荒模式,例如過去之吉普賽之兩百萬移民,坐著大篷車再 世界各地不斷地遊走。

(3)流浪-為天災、人禍、饑餓交迫、兵荒馬亂,只有離鄉背井而去,例 如中國僑胞號稱三千萬散居世界各國。

(二)Serow(1990)、Segal(1993)、Castles & Miller 等學者認為移民已成為「全 球」現象,他們「全球」現象,係指七十年代中葉起,移民的社會經濟地 位較過去多樣化,諸如「投資移民」、「勞工移民」、「技術移民」、「留學移 民」、「商業移民」、「政治庇護」、「戰亂逃難」。因此「移民」的變化都目 前之「全球化」意義是有相似之處。

(三)依據波特斯(Alejandro Portes,1985)與巴哈(Robert L.Bach,1985)以推 拉理論(Push-Pull Theory)說明移民的動機指出:一國在某種狀況下,

令其人民無法生活下去,這股迫使人民不得不另起爐灶,離開本國(地)

求生,這是俗稱的「移民的推力」,而波特斯(Alejandro Portes,1985)與 巴哈(Robert L.Bach,1985)亦認為影響移民的原因:就是強調移出國

(sending countyy)與接收國(receiving country)間的工資差異對移民的 吸引力,在落後地區的人民會湧向高工資的城市居住。

(四)Baker et al(1998)在全球化追求利益動機驅使下,必帶來競爭壓力,會 不 斷 壓 低 各 國 的 工 資 和 勞 動 條 件 , 亦 即 所 謂 的 往 下 看 齊

(race-to-the-bottom),換言之,資本家藉由資本外移的實質動作與威脅,

來驅使高工資國家的工資及勞動條件往下看齊,因此落後國家的低工資勞 工,會奪去先進國之勞工之工作機會(趙剛,2001)。

綜合以上各種文獻記載,會影響人民遷徙或移民是人民無法獲得收入維持本 身生活條件,必須從某一空間遷徙至另一空間活動,造成的原因如上述為了 逃避政治破害、饑餓等災害;有些是為了改善經濟條件,但也一種不是上述 所談的原因(在國內不得志,大才小用)因此有高科技之專業人士為尋求更 有發展而外移。

第二節 企業海外投資與移民之探討

一 、 企 業 海 外 投 資 之 文 獻

(一)依據洪源在(2003)研究台灣企業從事海外投資之歸納結論:

1.從事海外投資因素程序:先考慮投資因素,再找便宜生產基地,最後 著重當地市場開發。

2.找便宜生產基地之主要因素,再看重潛力。

3.在投資國應考慮營業額與利潤、國際貿易障礙、投資環境變化、與同 業之聚落關係、海關、稅務、文化認知差異等問題要事先克服。

(二)依據錢 money 理財研究室(1995)認為海外投資管道開放,提供國內 投資者更多樣化的選擇,形成投資者獲益及避險的課題說明如下:

1.海外投資的優點(包括風險分散、增加報酬、節稅)

2. 外投資的風險:說明如下:

(1)投資工具客觀上的風險:注意每一項工具獲利的來源,如「利息 上的收益」與「價差上的收益」。以較為普遍的外匯存款為例,

利差上的多寡,多少會影響到未來到期的收益。

(2)投資工具客觀上的風險:投資人在決定投資具前,一定掌握相關 資訊,才能運籌帷幄,獲得勝利。

(3)其他風險:例如投資專家特別強調資金流動性風險。

3.擬定投資組合的考慮因素(包括投資主觀因素、經濟景氣循環、可使用 資金的多寡以及使用期限的長短)。

4.如何搜集投資資訊:從事海外投資,當然不比在國內,無論在交易方式、

制度,乃至外國的環境都與國內大相逕庭,一個聰明而理性的投資人,

事前資料的搜集是必要的。因此市場資料、投資國的政情資料更為重 要。

5.資料取得的管道:一般為駐台的領事館、商務代表處。或親赴當地國之 經貿、商業部門索取資料或透過私人仲介公司或經紀人協助取得。

綜合以上見解,海外投資固然可獲得利潤,但也帶來風險,但要降至風 險,只有主動索取資料去判斷,而得到最好投資。

二、移民對移入國的影響

陸慧玲(1999)研究指出移民對移入國的影響有:經濟面、政府支出、人 口數量與結構、社會治安與文化、國家認同與國家安全等五方面,經本研 究和整理如表 2-1 所示。

表 2-1 移民對移入國的影響

項 目 整 理 結 論

壹、經濟面 應用新古典主義學派 Berry 與 Soligo(1969)提出:

一、移民對移入國經濟影響之分析模型(如圖 2-1)

1.模型假設:在移入國的市場中,所有的生產要素都 由該國民所擁有;但移民只會增加移入國的勞力供 給,並不會在移入國中累積資本,如圖 2-1 模型中,

橫軸代表勞力供給數量,縱軸代表勞工的工資。L0

代表移民出現之前的移入國勞力供給數量,L1代表 移民出現後的勞力供給數量。W0代表移民出現之前 的當地勞工最適工資;代表移民出現之後的最適工 資。

2.從如圖 2-1 中可看出,當移民出現,勞力供給增加 後,勞工的工資就會下降。而移入國的總體所得卻 會從以前的 OL0XW 增加到 OL1YW,其中 XL0L1Y 就是由移民所增加的總體所得,但是因為移民實際 工資所得只有 ZL0L1Y,所以△XYZ 部份就是移民 為移入國經濟帶來的貢獻;當 W1 越低時,△XYZ 的面積越大,表示工資越低,移民為移入國帶來經 濟貢獻越大。

二、移民對移入國勞力市場的影響

1.移民對移入國本國勞工的工作與工資都會有影 響。Pierre Tu 認為因為移民取代了一部分移入國 勞工的工作,所以被取代的勞工將會獲得職位上的 升遷。De New 和 Zimmermann 的研究指出,德國的 藍領工人薪資會因為外來移民的關係而降低。Razin Sadaka 指出,在市場機能不完善,尤其是工資彈性 不高的國家(如 西歐國家)中,移民會導致工資的 降低,進而減少移入國勞工的所得。雖然移民可能 降低本國勞工的工資,學者對移民帶給移入國勞力 市場的影響一般還是持正面態度。Friedberg 和 Hunt 在研究過數個國家的資料後,估計移民每達到 移入國人口的 10%,該國的工資平均才會降低 1%。

2.而移民對移入國就業市場的影響也不若想像中的嚴 重。雖然有人認為移民會搶走本國勞工的工作機會,

這種說法是基於一國就業市場中的工作數目為固定 的假設而來,不過這種假設的正確性令人存疑。在移

民真正進入移入國就業市場之前,他們的消費行為不 但刺激移入國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在創造移入國的就 業機會。當他們在移入國工作後,也會向當地政府繳 納稅金,而他們被課徵的稅率還比一般移入國國民的 高。

3. 另外,以西歐來說,有大批移民的國家多半是因為 缺乏勞工而引入外勞。所以這些國家當時之經濟發展 能夠如此蓬勃,有很大的原因是拜移民勞工之賜。移 民勞工等於是現成的人力資源,不需多年的教育與訓 練養成投資。

4.另外人口增加也帶動移入國國內生活必需品的需 求量,使生產、銷售等商業活動更為興盛。此外,

移入國會依據國內勞力市場的需求來制訂政策限制 移民的種類,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移民其實提 供了可以彈性運用的人力資源。以西歐為例,從二 次大戰後西歐國家的經濟復興一直到現在,移民勞 工對西歐的經濟發展的確有著正面的貢獻。然而,

移民勞工對經濟固然有所貢獻,但其影響的程度乃 是隨當時經濟大環境的改變而增減。比如當就業市 場的需求不是以藍領階層為主;或是景氣不佳時,

移民勞工就不容易找到工作,此時失業率增加,移 民勞工帶來的益處被公共支出增加及國民平均所得 降低抵銷掉。

貳、政府支出 1.在政府支出方面,一般來說受影響較大的是社會福 利,然而移民所能享有的社會福利會受到限制,不但 能夠請領的項目比較少,甚至連金額也不如本國國 民,故移民所使用的資源部會比本國國民少。比如說 在醫療支出方面,就短期貨中期而言,大部分移民的 年齡都屬於青壯階層,用到的醫療資源不多。不過以 長期而言,當移民年齡逐漸老化後,他們所消耗的醫 療資源也會逐漸增加。移民使用較多的社會資源多半 集中在教育上,因為年輕移民或移民的子女會在移入 國接受教育。但是非法移民造成的支出就不只如此 了。為了防堵非法移民,移入國政府必須投入大量的 人力、物力在邊界巡邏、查緝偷渡、興建收容所、非 法移民的遣返作業… 等項目上。因為非法移民而產生 的犯罪情形也在無形之中增加了許多社會成本。

2.外來移民還有一項嚴重的問題:語言障礙。語言是人

類溝通的基本橋樑,無論教育程度多高,工作技能 多好,若是無法突破語言障礙亦是枉然,而這又是 大多數的移民都會面臨的問題。語言能力不佳的移 民只能從事高風險、低收入的粗重工作。移入國政 府必須提供移民語言教育並輔導他們就業,對於移 入國政府而言又是一項額外的支出。

3.移民造成人口增加,故政府的公共支出勢必隨之增 加。以德國為例,德國政府因為移民而增加的支出 有:移民享有的家庭、房屋津貼,協助移民融入當地 社會之計畫,醫療及社會保險和必須的職業訓練等。

不過移民也必須繳交社會保險的保費及各種稅賦。所 以政府的公共支出雖然增加,但歲入也相對再增加。

1992 年間,德國政府在移民身上的支出(即上述各項)

約為 180 億馬克,而同一年移民將交給德國政府的賦 稅及保險支出就有 320 億馬克。

4.移民增加也使公共基本建設支出大為增加,如教育支 出、交通建設與交通工具需求。在基礎教育方面,學 生人數的增加在短期內的影響不大,長期而言則是意

4.移民增加也使公共基本建設支出大為增加,如教育支 出、交通建設與交通工具需求。在基礎教育方面,學 生人數的增加在短期內的影響不大,長期而言則是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