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工具與實施

第五節 研究限制與範圍

本研究於國小學童空間能力觀察表現中,以眼動追蹤儀器進行紀錄分 析,針對本次研究所受限之範圍和限制如所示。

壹、 研究範圍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生手樣本為分佈於台中市各區之六年級學生為實驗對象,

熟手樣本為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之學生作為對照。

二、 空間能力

本研究幾何空間能力指標以國小幾何教材為參考,主要為「空間 幾何辨識」、「立體與平面展開圖型」及「空間旋轉與推理」。

三、 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主要有「空間能力測試題目」搭配轉換成視覺刺激素 材,以利進行眼動軌跡追蹤實驗,取得其凝視位置、掃視分佈所 構成的眼動軌跡,進行質性化與部分量化資料分析。最後透過「空 間能力提升訓練」,以了解生手經過訓練後的觀察表現。

貳、 研究限制

基於實驗對象、時間現實狀況之下,本研究限制如下:

一、 本研究對象限制於台中市國小六年級生,所實驗的結果具有地域性 的限制,可能無法推論及其他地區。

二、 本研究對空間能力僅限於「空間幾何辨識」、「立體與平面展開圖型」

及「空間旋轉與推理」部分題型,無法完全推論及其他對於空間能 力定義的指標。

三、 本研究僅針對凝視位置、掃視分佈所構成的部分眼動軌跡,進行分 析推論,導出提升空間能力的策略指導(instructed-strategy)訓 練。對於其他特徵值的行為表現與相關心智連結,需在後續研究繼 續進行深入討論。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實施第三章研究工具與方法後之研究結果討論。第 一階段進行生手與熟手的比較分析,第二階段採用「策略指導」方式來觀 察學生在空間能力測驗中的「平面展開圖辨別」和「立體旋轉推理」之表 現,藉此了解國小學童在空間能力表現與眼球軌跡運動之關聯性。本章總 共分成二節,第一節主要描述第一階段之分析結果,第二節主要描述第二 階段之分析結果。

第一節 第一階段研究結果討論

第一階段結果分成四個部分陳述,第一部分首先為答題表現紀錄,主 要有整體答題表現和各題型答題表現,了解餘個題型的表現概況。接著第 二部分為眼動軌跡分析紀錄,主要包含眼動相關數據資料、以及凝視落點 分布、視線路徑和凝視時間分配熱區圖等質性資料。第三部熟手正確答題 之眼球移動軌跡分析,並從前兩部分結果探討熟手正確答題之關鍵因素和 視線軌跡圖。最後第四部份為綜合第一階段結果之小結。

壹、 答題表現紀錄

本研究以 12 位生手和 4 位熟手為樣本,進行 15 題空間能力測驗,答 題表現描述性統計如表 4-1-1 所示。生手最低分為 5,最高分為 11,平均 數為 8.16,標準差為 1.99;熟手低分為 13,最高分為 15,平均數為 14.25,

標準差為 0.96。根據分析之結果,生手與熟手比較之下,相對平均和答題 表現較低的,符合實驗原預期結果,參考表 4-1-1。

表 4-1-1 生手與熟手空間能力測驗分數敘述性統計表

組別 人數 最低分 最高分 平均數 標準差 生手 12 5 11 8.16 1.99 熟手 4 13 15 14.25 0.96

一、各題型答題表現

本研究採用之空間能力測驗試題,主要分成三種類型題目。 生手表 現如下頁表 4-1-2 所示,包含該題的答對次數和答對率,答對率定義為該 題答對次數在總人數答對次數所佔之百分比。其中生手在「空間幾何辨識」

該題型的答對率為 88,而「立體與平面展開圖型」及「空間旋轉與推理」

的答對率分別為 43 和 32。熟手各題型之答題表現描述統計如表 4-1-3 所 示,各題型答對率分別為 100、90 和 95。

表 4-1-2 生手各題型之答題表現

表 4-1-3 熟手各題型之答題表現

貳、 眼動軌跡分析紀錄

本研究於進行空間能力測驗試題過程中,透過專門儀器,紀錄生手與 熟手在觀看空間能力試題時的:一、眼動相關數據資料,以及二、凝視落 點位置和視線軌跡質性分析。前者眼動相關數據資料,目的幫助研究者研 判受試者典型的視線軌跡圖,根據(1)凝視次數,找出落點分布情形,(2) 平均凝視時間(Average Fixation Duration),找出凝視深度和落點區域 情況。 (3)掃視次數,找出視線軌跡呈現大致狀況,而最後採取(4)平均 掃視幅度(Average Saccade Amplitude),目的為找出受試者注視所獲得 的訊息多少。

一、眼動相關數據資料

由眼動分析軟體Data Viewer所得之實驗報告資料(Trial Report),

可獲得本研究各題中眼動凝視的之相關數據,本研究主要選擇凝視次數、

平均凝視時間以及掃視的相關數據,包含總掃視次數、平均掃視幅度。由 於每位樣本看完15題之後,最後產生大量原始數據(raw data),為方便理 解,本研究僅選取較具差異性的相關統計數據或是特定題目來做說明。

附錄三為第一階段眼動追蹤敘述性統計資料。但僅以目前的數據無法確切 說明整體凝視行為,是否為對於解題有幫助之凝視行為,或有可能是針對 於不了解所產生之凝視行為;掃視次數是否是於某重要關鍵區域進行回視,

或是無目標搜尋,接下來研究者可根據其數據來找出典型表現,就其眼動 凝視落點分布圖、眼動運動視線軌跡示意圖和凝視時間分配熱區圖進一步 分析。

二、凝視落點位置和視線軌跡分析

生手在「空間幾何辨識」眼動凝視分佈落點圖及視線軌跡圖分析

依據為研究者根據前述量化研究結果,選出生手於本題型的主要典型 視線軌跡。如一位代號 A1 的生手,在成功回答空間能力測驗中的「空間 幾何辨識」某題之眼動凝視落點分布圖,如圖 4-1-1 所示。代號 A2 的生 手,在成功回答空間能力測驗中的「空間幾何辨識」某題之眼動凝視落點 分布圖 4-1-2 所示。

圖 4-1-1 生手 A1 在成功回答「空間幾何辨識」(請問形體共有幾個面) 之眼動凝視落點分布圖

圖 4-1-2 生手 A2 在成功回答「幾何圖型的辨識」(請問形體共有幾個面) 之眼動凝視落點分布圖

由上兩圖可得知,生手在該題「幾何圖型的辨識」的題目上凝視分配 集中,且無明顯關鍵區域,受試者並未特別區域做任何搜尋動作。一位生 手 A3 其視線軌跡圖如圖 4-1-3 所示,生手在解題過程中,立即針對關鍵 區做確認後即回答出正確答案。另一位代號 A4 的生手,在成功回答空間 能力測驗中的「幾何圖型的辨識」題目之凝視時間分配熱區圖(Heat map),

如 4-1-4 所示。可從凝視落點分布圖中發現,同樣只針對關鍵區搜尋確認 後即正確回答問題。本題型生手答題表現較高,本研究於第二階段並不做 討論。

圖 4-1-3 生手 A3 在成功回答「空間幾何辨識」(右邊的形體有幾個面) 之眼動視線軌跡示意圖

圖 4-1-4 生手 A4 在成功回答「空間幾何辨識」(右邊的形體有幾個面) 之凝視時間分配熱區圖

生手在「立體與平面展開圖型」眼動凝視分佈落點圖及視線軌跡圖分析 於「立體與平面展開圖型」中,生手於本題型的主要典型視線軌跡,

其選擇之依據為研究者根據前述量化研究結果。如一位代號 A5 的生手,

在不成功回答空間能力測驗中的「立體與平面展開圖型」圖片之凝視點落 點圖,如圖 4-1-5 所示。同樣的生手 A5,於不成功回答空間能力測驗中的 另一題「立體與平面展開圖型」圖片之視線路徑和凝視時間分配熱區圖 (Heat map),如圖 4-1-6 所示。

圖 4-1-5 生手 A5 不成功回答「立體與平面展開圖型」(回答 D) 之眼動凝視落點分布圖

從上兩圖可得知,生手 A5 在於此兩題「立體與平面展開圖型」題目 上軌跡和凝視分配落點,可顯示該生手對於答題過程中,視線軌跡呈現題

圖 4-1-6 生手 A5 在不成功回答「立體與平面展開圖型」(回答 C) 之眼動視線軌跡與凝視時間分配熱區圖

由上頁圖中可發現,兩位生手的凝視落點,平均分布在題目和選項之上,

又生手 A5 的掃視軌跡來回於題目和選項之間,同樣平均分配,且所選取 之答案僅透過簡單平移,無考量摺紙翻開後的正確展開圖。下圖 4-1-7 和 下頁圖 4-1-8 分別為兩位生手 A6 和 A7 於「立體與平面展開圖型」某題中,

不成功回答的視線軌跡及凝視時間分配熱區圖。

由下兩圖可得知,生手 A6 與 A7 在該題「立體與平面展開圖型」的圖 片上視線軌軌跡,顯示兩位生手對於答題歷程中,產生較無目的搜尋的所 產生無目的的搜尋。其中,圖 4-1-7 中 A6 生手回答(C)選項,顯示該生並 未正確思索出圖中圓點,經過組合後翻轉的正確位置,僅以「平移」後的 結果直接判別出答案。而 A5 生手同樣僅針對(B)和(D)選項作判別,並直 接放棄回答問題。

圖 4-1-7 生手 A6 在不成功回答「立體與平面展開圖型」(回答 C) 之眼動視線軌跡與凝視時間分配熱區圖

圖 4-1-8 生手 A7 在不成功回答「立體與平面展開圖型」(不成功回答) 之眼動視線軌跡與凝視時間分配熱區圖

生手在「空間旋轉與推理」眼動凝視分佈落點圖及視線軌跡圖分析 於第三種題型「空間旋轉與推理」中,生手於本題型的主要典型視線 軌跡,其選擇之依據為研究者根據前述量化研究結果。生手 A8 於「空間 旋轉與推理」某題中不成功回答之眼動軌跡與凝視落點圖,如下頁圖 4-1-9 所示。生手 A9 於「空間旋轉與推理」某題中不成功回答之眼動軌跡與凝 視時間分配熱區圖,如下頁圖 4-1-10 所示。

圖 4-1-9 生手 A8 在不成功回答「空間旋轉與推理」(不成功回答) 之眼動視線軌跡與凝視時間分配熱區圖

圖 4-1-10 生手 A9 在不成功回答「空間旋轉與推理」(答案為 D) 凝視時間分配熱區圖

由上頁兩圖之眼動資料可得知,生手 A8 於回答該題「空間旋轉與推

理」,視覺軌跡中來回不斷嘗試找尋各個選項的線索,且凝視時間點平均 分布於題幹與題目之間,受試者無法找出相關證據來解題,最後放棄。而 A9 於回答該題,視線軌跡同樣呈現來回不斷掃視,且最後僅針對唯一平放 的(D)選項形體做較長時間凝視。

綜合以上生手於「立體與平面展開圖型」和「空間旋轉與推理」錯誤

題目分析後,研究者接下來繼續分析熟手於此兩類題型成功解題之眼動軌

綜合以上生手於「立體與平面展開圖型」和「空間旋轉與推理」錯誤

題目分析後,研究者接下來繼續分析熟手於此兩類題型成功解題之眼動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