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患者

本研究包括四十二位患者(男18例,女24例,年齡:39-84歲 [平均66.5歲])。

每一位患者皆因脊椎病變前來放射科接受動態顯影以及一般常規磁振造影。患者 依病變特性分為四組,進而分析他們的磁振造影與動態顯影參數。第Ⅰ組包括11 位患者(男2例,女9例,年齡:50-82歲 [平均 70.9歲])具有12個脊椎體的急 性壓迫性脊椎骨折。急性壓迫性脊椎骨折定義為臨床症狀出現在磁振造影檢查前 1個月內(參考臨床病史)。第Ⅱ組包括17位患者(男3例,女14例,年齡:60-84 歲 [平均74.1歲])而有21個脊椎體的慢性壓縮性骨折,臨床病史超過一個月的 疾病持續時間。第Ⅰ和第Ⅱ組的病人都至少追蹤有6個月沒有脊椎病變或惡性腫 瘤跡象。第Ⅲ組包括17例已知有脊椎體轉移性疾病的患者(男11例,女6例,年 齡:39-74歲 [平均58歲]),包含 32例非塌陷的轉移性脊椎體。這些患者的主 要癌症包括肝細胞癌(3例),食管癌(1例),乳腺癌(3例),直腸癌(1例),

肺癌(4例),腎細胞癌(1例),多發性骨髓瘤(2例),子宮癌(1例)。 其 中有三位患者有接受相關的脊椎活組織切片檢查而得到病理證實。有兩個多發性 骨髓瘤的案例均經骨髓穿刺證實。共四位患者有多重器官轉移並從其他轉移部位

(肝,卵巢,鎖骨上淋巴結,皮下轉移結節)接收到病理證實。在其餘的八個案 例,轉移性疾病的診斷是根據臨床的表現、相關的惡性腫瘤、及來自骨頭掃描影 像的特徵結果,同時包括之後追蹤的顯影磁振造影研究展現出所涉脊椎內的異常 髓內病變,在後續追蹤中呈現進行性的變化。第Ⅲ組的六位患者(男5例,女1 例,年齡:45-71歲 [平均為 64歲])有六個病理性脊椎骨折而被列為第Ⅳ組。

包括肝癌(1例),乳腺癌(1例),直腸癌(1例),肺癌(2例),和多發性骨 髓瘤(1例)

MRI 磁振造影影像

MRI是在1.5-Tesla的超導系統(Powertrak 6000;飛利浦,荷蘭)實施。使用協

同式的脊椎線圈用於胸腰椎區域。注射顯影劑之前的脈衝程序包括自旋-回波T1-加權的圖像(重複時間(TR)= 450毫秒,迴聲時間(TE)= 12毫秒),有以及 無脂肪抑制技術的渦輪自旋-回波T2圖像(TR = 2800毫秒,TE = 110毫秒),分 別以30公分及20公分掃描面積以矢壯面和橫切面來實施,切面厚度為 4毫米。動 態顯影磁振造影脈衝序列使用了極快的T1-加權的梯度-迴聲序列(TFE;飛利浦)

其TR = 4.6毫秒,TE =1.5毫秒,預脈衝反轉時間 = 400毫秒,翻轉角= 15 °,

掃描百分比= 70%,獲取矩陣 = 179 X 256。切片厚度為 10毫米,放置在脊椎 體的中間矢狀平面。在83秒中共獲得了120個動態影像。經過在右前臂靜脈預先 放置21號靜脈留置針而全速地手動給藥dimeglumin gadopentetate(Magnevist;

Schering,柏林,德國)(0.1 mmol /公斤/體重),緊接著以相同注入速度沖 洗 20毫升的生理鹽水,動態掃描則在開始注射顯影劑時馬上開始。

數據分析

信號強度值在操作員定義的關注區域(ROIs ,regions of interest)測量,該 ROIs由一名研究員(W.T.C.)輔以游標和圖形顯示設備並透過腫瘤中心於橫切面 圖像上測量。在ROIs內的訊號強度(signal intensity, SI)以 Gyroview軟體(飛 利浦)對時間繪製(圖13)成為時間-訊號強度曲線 (time-intensity curve,

TIC)。時間-訊號強度曲線的訊號值基準值(SIbaseline)以前三個訊號的平均 值計算。最大訊號值(SImax)定義為第一趟顯影的峰頂顯影增強值。顯影上升 時間(Trise)是SIbaseline和SImax的時間間隔。每個關注區域的峰頂頂顯增強 百分比(peak enhancement percentage)為[(SImax - SIbaseline)/ SIbaseline x 100%]和其相對增強斜率(peak enhancement slope)為[(SImax - SIbaseline)

/ SIbaseline / Trise x 100%] 分別被算出並與其他群組進行比較。

統計方法

首先進行F-檢驗以測試變異數的相等性,然後根據各組之間F-檢驗的顯著性 而用相等或不等的差異數來進行非成對的 t檢驗。統計軟體 Stata的7.0(Stata Corp.,USA)則被用來計算。

時間-訊號強度曲線 (time-intensity curve, TIC) 的顯影模式 我們所使用的時間-訊號強度曲線在縱軸是以顯影的相對增強百分比

(relative enhancement percentage)[(SIc – SI baseline)/SI baseline x100%]

對照時間為橫軸(0-80秒)描繪而得到的,其中SIc是顯影後的訊號強度。我們 將時間-訊號強度曲線分為五種類型(圖14)。 A類型代表近似平坦的時間-訊號 強度曲線。 B類型代表緩慢顯影的曲線。 C類型代表早期階段的陡升斜率(顯影 劑流入,contrast wash in),達到增強峰頂後跟著一段停滯期。 D類型代表在 最初的短期內的陡升斜率(顯影劑流入),同於C類型曲線的直立部分,在後半 的部分則表現顯影劑流出現象(contrast washout)。E類型代表了最初的陡升斜 率而跟著第二個慢升階段。如果最大的增強和在80秒的訊號強度差額大於 SI基 準值的20%,則C曲線將被定義為 D或E類型,取決於顯影的注入或洗出。該分界 值被定為 20%,因為在一個帶有10 X 10量測格式時間-訊號強度曲線內較易於 觀察。

2.2 結果

各組峰頂增強百比分的平均值和標準差(SDs)被歸納於表1和表2。如表1所顯示,

第Ⅰ組受試者的急性壓縮性骨折的峰頂顯影增強百比分高於第Ⅱ組受試者的慢 性壓迫性骨折(213.82±193.07對 55.24 ± 47.98;p <0.05)。第Ⅲ組受試者的 轉移性脊椎的峰頂顯影增強百比分較高於第Ⅱ組的慢性壓迫性骨折(152.52±

89.42對 55.24±47.98;p <0.001)。第Ⅳ組的病理性骨折受試者的峰頂顯影增 強百比分較高於第Ⅱ組的慢性壓迫性骨折(136.74 ±51.37對55.24 ±47.98;

p<0.05)。不同群組經標準化的顯影增強斜率的平均值和標準差列於表2。第Ⅰ 組受試者的急性壓縮性骨折透露出顯影增強斜率較高於第Ⅱ組受試者的慢性壓 迫性骨折(8.27 ± 9.9對 1.94 ± 2.31;p <0.05)。第Ⅲ組受試者的轉移性脊 椎的顯影增強斜率較高於第Ⅱ組的慢性壓迫性骨折(7.7 ± 5.11對 1.94 ± 2.31;P<0.05)。第Ⅳ組的病理性骨折受試者的顯影增強斜率較高第Ⅱ組的慢性 壓迫性骨折(8.13 ± 4.54對 1.94±2.31;p<0.05)。顯影峰頂增強百比分和顯

影增強斜率在比較急性脊椎壓縮性骨折,及有或無骨折的轉移性脊椎,非骨折的 轉移性脊椎,以及病理性脊椎骨折中並無顯著差異。

時間-訊號強度曲線 (time-intensity curve, TIC) 的顯影模式

所有數據由兩位放射科醫師在不同的場合進行審查,並對曲線圖形分類達成共 識。各組的五種時間-訊號強度曲線分佈情形列於表 3。來自第Ⅰ和第Ⅱ組的數 據被歸類為良性壓縮性骨折組,而第Ⅲ和第Ⅳ組的數據為惡性組。全部 13 個 D 型曲線都是在惡性組(組Ⅲ和Ⅳ)發現(100%)(圖 15)。七個 E 型曲線(圖 16)中有六個(85.7%)在良性壓迫性骨折組(組 I 和 II)顯現。C 型時間-訊 號強度曲線最常見於惡性腫瘤組(19/38,50%),而第二常見於良性壓迫性骨 折(10/33,30.3%)。 A 型曲線被發現於慢性壓迫性骨折病例(4 / 21,19%)。

B 型曲線則被發現於良性壓迫性骨折(13/33,36.3%)和非骨折的轉移性脊椎

(5 / 32,15.6%)。

2.3 其他相關發現

2.3.1 以動態顯影磁振造研究脊椎血液灌流與年齡性別之關係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同時發現了一些有趣的脊椎骨髓血液灌流生理現象,主 要與老化有關。我們觀察到所收集的病人好像年齡越大其脊椎骨髓血液灌流的程 度(peak enhancement percentage)就越低(圖 17)。為了證實我們的想法,我 們統計了六十位不同年齡層的男女,證實了此一發現,並且脊椎骨髓血液灌流(由 動態顯影磁振造影所計算出標準化後的 peak enhancement percentage 代表)在 女性下降的斜率更快(圖 18a,b)(W. T. Chen, Shih et al., 2002)。

2.3.2 以動態顯影磁振造研究脊椎血液灌流與內頸動脈內膜厚度之關係

從 2.3.2 研究結果我們又推想骨髓血液灌流的程度的多寡會不會與個人動脈 硬化的程度有關? 所以設計了一個性別年齡成對相配研究(sex and age matched study),將性別和年齡這兩個重要的 confounding 因子控制住。我們在 2245 筆來 醫院做過頸部動脈超音波的資料庫中,先從內頸靜脈內膜厚度大於 1mm 的患者詢

問是否願意來參加研究以了解脊椎血液灌流情形;若有人願意我們就在資料庫內 尋找同年齡,同性別的人但其內頸靜脈內膜厚度小於 1mm,詢問是否願意參加實 驗,如此我們就在 43 對性別年齡相配研究中,證實了內頸靜脈內膜厚度越大,

脊椎骨髓血液灌流就越少(圖 19)(表 4)(W. T. Chen, Shih et al., 2002)。

2.3.3 以動態顯影磁振造研究脊椎血液灌流與脊椎脂肪比例之關係

我們在日常經驗中也觀察到隨著年齡增加,骨髓內脂肪成分也日益加多(圖 21)。二者之間是否有相關性,我們於是利用磁振造影磁譜 (MR spectroscopy) 分析五十位婦女獲得了二者之間有相關性的證據(圖 22)(W. T. Chen & Shih, 2006)。

第三章 第二部份:以葉酸接受體動態顯影磁振造影標靶影像偵測具有葉酸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