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 研究 研究 研究教材與 教材與 教材與 教材與工具 工具 工具 工具

本研究採用的教材為繪本,而研究工具則包括觀察記錄、文件資料、訪談與

討論記錄及研究者省思日誌。茲將研究教材及工具之內容與性質,分述如下。

一、研究教材

(一)繪本的選擇標準

對於本研究所欲使用的繪本,研究者綜合方淑貞(2003)、王淑芬(1999)、

甯範恬(2004)等多位學者的說法,將選擇繪本的標準分為內容主題、兒童發展 及圖文傳達三個向度,再依這三個向度將評鑑項目分成符合生活課程教學主題、

正確性、循序漸進的引導、適合兒童的能力與經驗、能引起兒童的興趣、文句清 楚易懂、圖像與文字相互配合七個部分。若選用的繪本符合評鑑的項目,則以勾 選的方式來做註記。評鑑人員除了研究者本身之外,尚包括兩位協同研究教師,

詳細評鑑的結果請參照附錄一。

(二)

教學主題及其繪本之相關資料

本研究之各教學主題及其繪本之相關資料如表 3-2:

表 3-2 教學主題及其繪本之相關資料

教學主題 繪本 文 圖 出版社

我們的園地 我的地圖書 莎拉.方納利 莎拉.方納利 上誼 秋天的消息 我的春夏秋冬 林麗珺 林麗琪 和英 小莉的中秋節 李億培 李億培 上誼 秋天的活動

玉兔下凡 熊亮 段虹 和英

阿美族豐年祭 張子媛 林朱音 遠流 豐收的季節

水田的心情 森 雅浩 松原裕子 遠流 飛來的朋友 黑面琵鷺來過冬 謝志誠、林芳智 龐雅文 格林 圖書館獅子 蜜雪兒﹒努森 凱文.霍克斯 和英 到圖書館去

老鼠娶新娘 張玲玲 劉宗慧 遠流

二、研究工具

(一)觀察記錄

研究者在施教過程中進行觀察,但為求觀察記錄之完整性,在教學中同時 進行錄影。研究者再透過教學影帶資料做觀察記錄,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學生的 反應與學習態度、教學活動的成效與師生間的互動等過程做客觀的描述與分析,

作為研究者反思之參考。

(二)文件資料

1.學習單: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視課程來設計學習單,每個單元各一至三張 不等,為的是要觀察兒童的學習成效,以調整研究者下個循環的教學活動(見 附錄三)。

2.學習反應調查表:在研究結束後進行,以問卷方式讓兒童表達對繪本應用於 生活課程的看法,旨在評量整個教學成效及學童的學習態度(見附錄四)。

3.學生作品:在繪本應用於生活課程的延伸活動時,研究者將依各教學主題請 學生創作作品。所有單元教學後的學生作品,全數拍照保存,除了作為教學 參考之用,也可作為分析兒童學習成效的資料。

(三)訪談與討論記錄 1.訪談記錄

訪談分為正式訪談與非正式訪談,目的是要深入了解研究對象的想法。研究 者利用下課時間與研究對象,進行隨機的、非正式的訪談,以聊天方式,在最自 然的情況下讓兒童自由發表個人想法。在每個單元活動之後,研究者亦安排半結 構式的正式訪談(見附錄五),依據上學期各科總成績,分別就高成就、中成就、

低成就組內各抽選一位學生,作為研究者訪談的對象,詢問學童對課程實施的感 想,作為課程修正的參考。訪談時會先經由兒童同意後全程錄音,並輔以纸筆記 錄,觀察受訪者言行舉止的非語言資料;訪談後,立即整理出訪談的逐字稿,期 能真正記錄到受訪者的真正想法。

2.討論記錄

研究者為求課程設計的可行性及完整性,在課程設計完成後,先與協同研究 教師進行討論,再依據協同研究教師所提之意見進行課程設計修正;並於教學活 動後,針對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所遭遇到的問題再與協同研究教師進行討論,以做 為課程修正的依據。

(四)研究者省思日誌

研究者於教學後,隨時將回顧與反省的資料整理並記載於日誌中,以補充說 明教學或研究過程中所發生的問題與解決方法。從省思日誌中,除了可以對研究 資料做初步的整理外,隨著研究的進行,亦可不斷地釐清與修正研究者的觀感與 想法,藉以增加研究的完整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