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樂曲解析

第四節 第二首

【表3-3】 舒曼《克萊斯勒利亞那》第二首曲式結構

段落 小節 調性 力度 表情術語

A a 1-8 Bb p 非常內心且不過於急促地(Sehr

innig und nicht zu rasch)

b 9-20 pf

pmfp 緩慢的(最初速度)(Langsamer (Erstes Tempo))

A’’ b’ 143-146 Bb mf 最初速度(Erstes Tempo)

29

旋律主題模進發展延伸,同樣呈現四聲部織度。(譜例 3-2-1)

【譜例 3-2-1】:第二首,第 1-8 小節

(一)b 段(第 9-20 小節):

可分為三個各四小節的樂句。第一個樂句改由左手奏出旋律,左手的裝飾音 可視為最低音的另一個聲部,停在 Eb大調主和弦上。第二樂句旋律回到右手,音 量也從弱奏(p)改為強奏,重複兩次幾乎一樣的旋律,和聲為 g 小調下屬和弦到 主和弦,與開頭主題同樣有加強語氣、再次疑問之感。第三樂句則藉由左右手間 音程的開合巧妙解決上樂句的疑問,在和聲上則將 E 音還原,左手並以 F 大調的 屬音 C 音作為持續低音,於 20 小節加上漸慢記號進入 a’段,回到以 F 大調為屬調 的 Bb大調。(譜例 3-2-2)

30

【譜例 3-2-2】:第二首,第 9-20 小節

(一)a’段(第 21-37 小節):

同樣以主題旋律發展。從第 29 小節開始,左手低音開始不斷重複 Bb音,暗示 此樂段將進入尾聲;最後經漸慢到慢板(Adagio)速度,和聲借用 bb小調二級半 減七和弦第三轉位接屬和弦,回到 Bb大調主和弦結束 A 段。(譜例 3-2-3)

Eb大調 g 小調

F 大調之屬音

Bb大調

31

【譜例 3-2-3】:第二首,第 29-37 小節

二、B 段(第 38-54 小節):

為第一個間奏曲,其主題使用 A 段主題的逆行。可分為 c, d 兩段。

(一)c 段(第 21-37 小節):

轉為 2/4 拍子,F 大調,以跳躍的十六分音符及切分節奏表現出活潑明亮的氛 圍,與 A 段圓滑主題形成明顯對比;其對位的使用可看出受到巴赫的影響。整段 以強奏呈現,而強奏不斷在左右手下聲部與中間聲部間交替出現,製造活潑熱鬧 之感。(譜例 3-2-1)

32

【譜例 3-2-4】:第二首,第 38-45 小節

(二)d 段(第 46-50 小節):

第 46-50 小節由原本兩個二分音符一組的輕快感,轉為較有線條感的四音一組;

原本在聲部間交錯的十六分音符也固定出現於中聲部。第 49 和 50 小節上聲部以 向上四度的模進,下聲部以向上的半音階,由 Db大調接回 F 大調的 c 段旋律。第 54 小節再由 Eb音從 F 大調轉回下屬調 Bb大調,回到 A 段主題。

A 段主題逆行

33

【譜例 3-2-5】:第二首,第 46-54 小節

三、C 段(第 92-118 小節):

為第二個間奏曲,3/4 拍子,g 小調,可分為 e, f 兩段。織體為三個聲部,兩 外聲部旋律互相交錯模仿,由四分音符與附點音符構成,並向下模進;中間聲部 則以向上滾動的十六分音符快速音群幫助推進。音量基本上都是以弱奏開始持續 漸強而不斷推進,製造出愈趨激動不安的戲劇張力;在性格上與 A 段柔和抒情主 題形成明顯對比。(譜例 3-2-6)

在調性部分,e 段由 g 小調開始,結束於 D 大調;f 段調性較不穩定,第 100-105 小節間多次在不同調性上出現減三和弦及減七和弦,第 106, 107 小節則開始解決 到 d 小調上,出現 d 小調一級六和弦及屬和弦,唯不斷出現的 F#音則預示將轉回 e

34

段的 g 小調上。(譜例 3-2-7)

【譜例 3-2-6】:第二首,第 92-96 小節

35

【譜例 3-2-7】:第二首,第 100-112 小節

減七和弦與減三和弦

F#音預示將轉回 g 小調

36

四、過門(第 119-142 小節):

過門與 A 段相似,主要使用八分音符,但前兩個樂句(第 119-126 小節)為 迂迴的下行音型,帶出 d 小調喃喃自語般的自省話語。正如舒曼在寫給克拉拉信 中所述:「世界上所發生的一切事物,不論政治、文學、或是人,對我都有深刻 的影響,我用自己的方式來省思這一切,再用音樂將它表達出來。因為如此,有 時我的音樂難以理解。」17。低音部使用了源自間奏二的旋律素材。第三個樂句(第 127-130 小節)則透過五次向上的模進,以在不同調上四次屬七和弦的出現解決到 F#大調的一級。(譜例 3-2-8)

接著則在 F#大調上奏出 A 段主題,並馬上轉到同音異名的 Gb 大調上重複一 次,再轉回 A 段原調性 Bb 大調的主題,而其中不穩定的和聲有如低吟一般,直至 第 140 小節出現慢板(Adagio)處,和聲才漸趨明朗,並回到 A’段;予人歷經糾 結而終豁然開朗之感。(譜例 3-2-9)

依照模進級和聲來看,在第 127 小節右手出現的還原 A 應為 Ab音,在阿格麗 希的演奏中也是彈為 Ab音。

17 Schonenberg, Harold C. 著。陳琳琳 譯。《浪漫樂派》(臺北:萬像圖書,民 75),107

37

【譜例 3-2-8】:第二首,第 119-130 小節

四次在不同調上的屬和弦,解決到 F#大調主和弦

此處應為 Ab

38

【譜例 3-2-9】:第二首,第 131-142 小節

五、A’段(第 143-165 小節):

此段省略了原先 A 段的 a 段及 b 段的前二樂句,直接從 b 段第三個樂句開始;

在舒曼的第一個版本中,第 145 小節後原先還有與 A 段第 20-27 小節相同的八小 節,但在後來的版本中則被省略了。第 151-159 小節則將原先 a’段的旋律移高八度 呈現,第 160-161 小節以借用 bb小調二級的半減七和弦進入德國增六和弦,將樂 句延長。(譜例 3-2-10)

F#大調的 A 段主題

Gb大調的 A 段主題 回到 Bb大調的 A 段主題

39

【譜例 3-2-10】:第二首,第 158-165 小節

借用 bb小調 二級的半減 七和弦

德國 增六 和弦

40

18 陳玉芸,《舒曼鋼琴代表作之研究》。(臺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1991),17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