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結論

本研究主要探討三個問題,即觀賞電視自殺新聞之後,相關報導之自殺行為 是否引起「維特效應」。在電視新聞是一連串新聞的排序特性之下,運用電視新 聞編輯策略,自殺新聞與對比新聞接續播出是否有效降低觀賞電視自殺新聞後之 可能產生之「維特效應」。亦即不同之電視自殺新聞順序編輯策略,對閱聽眾造 成什麼不同影響。本研究的研究結論如下:

一、維特效應

本研究焦點為探討電視自殺新聞與「維特效應」之間的關係,「維特效應」

即透過媒介報導自殺新聞後,造成閱聽眾自殺模仿行為和自殺企圖,甚至更進一 步影響閱聽眾對自殺的態度(Etzersdorfer & Sonneck, 1998; Phillips &

Carstensen,1986; Stack,2005; Martin,1998;董素蘭,1998;翁亞泠,2006;陳琳臻,

2006)。為避免受測者回答自殺問題依社會期望回答,本研究參閱Rustad等人 (2003) 、Beck等人(1993)與王如(1996)的研究,採用貝克絕望感表來測量,因 絕望感的解釋力是自殺意圖中最強的、較沮喪更為相關。不過相較有觀看自殺新 聞組別與無關看自殺新聞組別,受測者產生絕望感之情況,在本研究中並無達到 統計上的顯著水準,亦即看完自殺新聞與沒看自殺新聞者之間之絕望感差異,本 研究並沒有找到統計上的相關性。其原因可能在於隨機參與實驗的受測者,其絕 望感分布偏向低分,以絕望感來檢驗自殺意圖時,受測者的絕望感最小值為0 分、最大值為11 分,平均分數為 3.66 分,在次數分配上大部份都集中在 0 到 6 分上,累積的人數百分比已達82.8%,受測者裡絕望感分數最高分為 11 分只有 兩位。量表加總最高分20 分代表最嚴重之絕望感,但本研究中施測者之絕望感 分布都在中等以下,分數過於集中在低分區,差異性不大。

不過本研究卻發現自殺新聞播出與否的確會影響到受測者。本研究發現,受 測者在沒有觀看自殺新聞的情況下,對於自殺態度並沒有太大差異,但是在有觀 看自殺新聞的情況下,在性別上有差異,男性對自殺態度比女性悲觀、在觀賞完 描述自殺事件的電視新聞之後,偏向以自殺作為解決問題的方式。依變項為記憶 時,發現在自殺新聞的理解方面,同樣是把新聞擺放在新聞第四條的位置,自殺 新聞與非自殺新聞,顯現出自殺新聞的理解程度較高。因此自殺新聞出現在觀賞 之新聞裡,的確會對某些受試者造成影響,尤其是男性。在各國的自殺人口統計 中,也顯示男性的自殺人口比女性多,英國自殺率每十萬人中男性11 名、女性 3.3 名;美國自殺率每十萬人中男性 19.8 名、女性 4.4 名;德國自殺率每十萬人 中男性21.8 名、女性 8.3 名;不僅歐美國家如此,在亞洲國家中日本自殺率每十 萬人中男性25 名、女性 12 名;南韓自殺率每十萬人中男性 12.8 名、女性 6.1 名;香港自殺率每十萬人中男性22 名、女性 10 名(呂堅志、邱莞慧,2008)。本 研究發現男性看完新聞之後對於自殺態度比女性悲觀,呼應男性和女性在電視訊 息的解讀上存在差異,Kamhawi and Grabe (2008)以 75 位 18 到 26 歲之大學生進 行觀賞電視新聞之實驗設計,發現對於電視新聞的回應上顯然男女有別,女性對 於電視新聞提供的刺激會趨向正面、避免負面,至於男性對於負面訊息的刺激大 於正面。也就是男性和女性對於新聞訊息提供的情感和認知反應不同,女性對於 正面訊息的回應較正面與喜歡,男性則相反。女性也相較於男生較喜歡正面訊 息、也較討厭負面訊息。因此在觀賞自殺新聞之後,男性對於負面訊息的刺激大 於正面,也較女性容易成為自殺行為高危險群,因此男性觀看自殺新聞後可能產 生的負面影響不可不慎。

二、對比新聞的影響

本研究發現,對比新聞的存在對受測者造成影響。相較於只看到自殺新聞的 組別,在自殺新聞與對比新聞都出現的組別,受測者回想的新聞總條數較多。比

對只出現自殺新聞的組別,在存在自殺與對比新聞的組別裡,對於自殺新聞理解 程度較高。換言之,對比新聞的出現,的確加強了受測者對於新聞的記憶。在對 比新聞出現時,對比性(contrast)訊息容易被提取、回憶時記憶深刻(鄭麗玉,

1993)。不過值得關切的是,對比新聞是加強對於自殺新聞的記憶、或是降低自 殺新聞對於受測者的影響,接下來就必須討論到新聞順序問題。

三、自殺與對比新聞編排順序之影響

本研究比較自殺新聞與對比新聞前後次序(第三組自殺接續播出對比新聞與 第四組對比接續播出自殺新聞)在絕望感與自殺態度上的差異。發現受測者看完 對比接續觀看自殺新聞後,絕望感較高;觀賞對比新聞接續觀看自殺新聞之閱聽 眾絕望感較低。換言之,新聞編排順序會有影響,研究發現順序效果。要降低觀 賞自殺新聞之後的影響,新聞編排順序最好是自殺新聞之後接續播出對比新聞,

即在新聞編排上應以負面後接正面訊息、比正面接續負面訊息好。自殺新聞接續 播出對比新聞,可以降低自殺新聞的負面影響。

第二節 學術與實務意涵

一、學術意涵:

(一)本研究為電視自殺新聞編輯策略之初探性研究,補充新聞編輯的實證基礎 過去在談到電視自殺新聞影響時,大多進行文獻分析、內容分析、或透過公 共衛生角度針對自殺事件個案進行問卷調查。但是以看到自殺新聞報導、與自殺 率來做比較,證明自殺新聞與自殺傳染之間的關聯,只能算一種間接的推論。本 研究以收看自殺新聞之不同電視新聞編輯策略切入,觀看不同自殺新聞編輯組別 之結果進行比較,盼能直接了解因果關係、即有無自殺新聞與自殺和對比新聞排 列方式對於受測者之影響。過去研究在新聞排列方式上的考量點多是傳播者的意 圖與目的,並無關注閱聽眾態度改變的情況。本研究雖然並非所有的假說都成 立,卻突顯自殺新聞對於部分人士的確會有影響,尤其是男性。另外,不同的自 殺新聞與對比新聞的編排順序,的確對受測者有影響。

(二)把相對情感整合研究,運用在電視新聞編輯策略上,豐富整合相對情感刺激 研究的內涵

過去對於自殺新聞與維特效應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單獨把單一電視自殺 新聞抽出來進行研究,不僅忽略電視新聞的特性,也無法解釋目前研究結果不一 的現象。本研究採取實驗法,把近年來廣告與行銷研究中新興之研究流派--相對 情感整合研究、運用到同樣進行訊息解讀之電視新聞上,探討正面與負面訊息該 如何排列,才能降低自殺之負面訊息影響到閱聽眾。不僅補充相對情感研究之實 證研究內涵,豐富混合式情緒的研究框架,對於電視新聞相關研究中缺乏之正面 與負面訊息整合之研究有所助益。

二、實務意涵:

(一)再度證實自殺新聞影響閱聽眾,新聞從業人員須重視新聞倫理

媒體報導自殺是否會導致自殺模仿問題,已經討論了兩世紀但是近三十年來 才逐漸有相關的科學研究,有相當數量的研究傾向媒體報導自殺對自殺新聞是有 影響的,在短期內自殺率會增加,不管是平面或電視的報導(呂淑妤,2006a)。

本研究再次證實自殺新聞的播出,會加深閱聽眾的記憶,回歸到公衛領域探討之 主題--自殺新聞是否一定要播出?如果自殺新聞有其新聞性一定要報導,在報導 方式上,最好遵循自殺報導守則。根據林育卉(2007)的研究,自殺新聞從 2006 年八條增加到 2007 年 25 條,最常出現的畫面就是親屬或關係人的訪問、自殺現 場與自殺者影像。因為電子媒體在報導自殺時,最大的問題在簡化或臆測自殺動 機,因為電視新聞報導時間有限,很少對自殺原因進行深入探討,只採取家屬或 其他相關關係人說法。本研究發現這樣的新聞製作方式會增加閱聽眾對自殺新聞 的記憶,同時對男性大學生而言,容易增加其絕望感。因此媒體在製作自殺報導 時應注意遵循自殺報導的「六要六不要」,甚至國內身心醫學科醫師補充 WHO 的

「六不六要」,提出了報導自殺新聞的「十不六要」建議媒體落實,補充的部分 包括(1)不應報導自殺親友的哀悽畫面,以免變相鼓勵高風險族群以自殺作為吸 引他人注意或報復他人的手段;(2)不應報導青少年描述自殺行為的故事,因為 這個族群容易產生模仿行為;(3)不應使用「自殺風潮」、「自殺流行」等用語,

自殺率「上升」較合宜;(4)不應把自殺解釋為解決壓力的方式。國內公衛學者 針對台灣媒體報導自殺新聞亂象更進一步提出八項簡潔之本土化媒體報導自殺 新聞之公約,包括自殺新聞不輕易放頭版頭條或重點提要、不重複持續過度報 導,不用 SNG 現場報導;在報導細節上需注意不詳細報導自殺的方法及發生地 點、不刊登聳動照片與遺書,不將自殺行為美化或光榮化、不將自殺原因過度簡 化等本土化規範 (呂淑妤,2006)。這些規範 應該成為新聞從業人員報導自殺新 聞時下筆的一把標尺。

(二)為新聞從業人員提供自殺新聞編排策略的參考

自殺新聞如果一定要播出,應該放置在一連串新聞編排中的那一條位置對閱 聽眾而言最好。本研究發現自殺新聞後面接續播出對比新聞可以降低閱聽眾看完 自殺新聞的負面效果。如果自殺新聞一定要播出,最好不要放在新聞最後一條,

自殺新聞如果一定要播出,應該放置在一連串新聞編排中的那一條位置對閱 聽眾而言最好。本研究發現自殺新聞後面接續播出對比新聞可以降低閱聽眾看完 自殺新聞的負面效果。如果自殺新聞一定要播出,最好不要放在新聞最後一條,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