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伍章 討論與結論

角度的握把,可能會較有效的增加上肢的訓練量。

在下肢關節角度方面(髖關節、膝關節),不同握把方式間並未有 體保持更穩定且更容易施力於踏板的位置,在Carey, Brown and Dairaghi (1997) 也指出,當固定受測者踝關節角度進行腳踏車踩踏,結果也顯示

握把來進行踩踏。

(四)握把軌跡

從軌跡圖來看,3 軸自由度握把 (3D) 與原始握把 (Orig) 雖 然有所不同,但差異並不明顯,而在徒手 (Free) 的運動軌跡上就與其他 兩者差異甚大,徒手 (Free) 踩踏時的手部擺動,反映的是手部自然維持 動作的方式,根據解剖學原理,手臂前擺時會向身體中線;後擺時肘關 關節微向外,此擺動較能維持身體平衡與自然(吳賢文,2002),從本 研究圖 4-4 也可看出,徒手 (Free) 在左右的擺動比有使用握把來的較 多,顯示出即使在使用橢圓機手臂的自然擺動還是會向身體中線,而從 矢狀面上來看,徒手踩踏 (Free) 的運動軌跡為類似一個 8 的形狀,且前 後的擺動也較短,因此未來從事手把軌跡上的設計,如加入人體手臂自 然擺動的軌跡,可參考此軌跡作為設計之方向。

二、握把前後距離與寬度之影響

(一)肌電訊號

握把的前後距離並不會影響到肱二頭肌的活化,而在肱三頭肌方 面,卻發現一個現象,握把向後20 cm (Proximal) 的踩踏方式會使得肱三 頭有較大的趨勢,此現象可能因肘關節角度被限制住,因手肘過於屈曲 的情況,產生了牽張反射的效應 (stretch shortening cycle),因此會有一個 保護的機制使肘關節產生伸展的力量,使得肱三頭肌活性有較大的情

之關節活動度。

在握把往後期(P3、P4 期)用向後的力量反而容易和同側飛輪順勢轉動。

三、結論

本篇針對橢圓機之握把差異進行生物力學之研究探討,在先前都未 有此相關性的發表與論著,因此希望透過本研究更能了解握把在橢圓機 所扮演的角色,日後可提供給橢圓機使用者以及開發者之參考。

本研究結果可證實,一、傳統橢圓機之握把對於上肢的訓練相當有 限。二、手部自然擺動軌跡與握把擺動軌跡差異甚遠。三、三軸自由度 握把 (3D) 的設計對於肱二肌訓練可能較有幫助。四、有無握把會影響 到股二頭肌的活化和踝關節角度。五、握把前後距離可能會影響到肱三 頭肌活化。

建議:一、橢圓機運動可增加上肢運動量。二、橢圓機握把軌跡可 模擬手部自然擺動的軌跡來設計,可能會較符合人體上肢自然的動作。

三、橢圓機握把設計上,可考量以多向度的握把,以提高上肢肌群的訓 練量。四、橢圓機踏板角度可為日後研究之方向。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