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貳部分 研究說明

「永續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在人類對環境問題的覺醒下,逐 漸於1990 年代孕育發展,面臨各種不同的挑戰壓力及對未來願景的期許下,成為 一門不同於以往的學門領域,希望藉由教育的過程,達到環境、社會及經濟的永 續發展。

教育在永續發展的推動及培養個人思考環境及發展議題的能力方面,扮演非 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達成環境與倫理上的覺知、價值與態度、技能及行為等;

並能有效的促使民眾參與永續發展的政策決定(Agenda 21,1992)。永續發展的實 踐,需要進步的社會互動與產業發展的機制,也需要新的生活態度與價值觀,這 都需要教育來促進與完成。

「為達成永續發展所需的轉變,…教師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Our Common Future,1987),教學活動需透過教師進行規劃與實施,相同的教學設計常因教師 教學專業的表現而有不同教學成效,Hyde & Pink(1992)認為,教師的專業不能 只從教師的「技術能力」觀點來思考,還必須考慮到教師的信念、價值觀等等。

換言之,教學歷程與成效深受教師個人信念、價值觀及教學能力的影響。

教師如何進行永續教育教學?對於想要發展永續教育的教師,可由下列五 個向度出發,以了解永續教育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內涵,包括:永續世界觀、個人 與群體世界觀、教學策略、課程規劃及組織架構(Sterling S,1996)。本問卷以 Sterling 的五個向度及其內涵為基礎,考量各向度的內涵及施測者的認知,將「永 續世界觀」修正為「永續教育的理念與原則」,「個人與群體世界觀」修正為「永 續教育的態度與技能」,「組織架構」修正為「永續教育的社會行動」,並區分為「教 師永續教育教學素養」及「教師永續教育教學能力」,希望藉此了解國民中學教師

永續教育的教學專業能力。

教師永續教育教學專業能力 1.思考所有的課程內涵

2.致力於學科間的整合

1.經驗與合作學習 2.系統化思考模式 3 價值觀的批判與澄清. 4. 意識形態批判 5.反省與創造性思考 6. 對永續未來的想像 7.感受與體驗訓練 8. 溝通技能的訓練 9.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 10.戶外與社區工作訓練

1.規劃與參與團體的運作 2.民主政治的學習 3.做決策的訓練

4.校園或社區環境的綠化及管理 5.建立地方上正規及非正規教育的網絡 6.實踐永續發展的生活教育。

教師永續教育教學素養教師永續教育教學技能

永續教育 理念與原則

永續教育 態度與技能

永續教育 教學策略

永續教育 社會行動 永續教育 課程規劃

1.確保世代間的公平正義。

2.保護生物多樣性及生態完整性。

3.保存自然資產以維持永續的收益。

4.支持事先預防及警戒的政策方式。

5.確保社會公平正義。

6.限制自然資源利用。

7.追求「質性」的發展。

8.重視自然環境的價值。

9.確保資能源的使用效率。

1.對環境、他人及未來世代的責任感。

2.在個人與群體生活中,能將對環境的責任感轉化為行 動的意願、知識及技能。

3.具備對於環境改變及不確定性的正向回應能力。

4.具備對於個人、群體及各種外在因子間關係的洞察力。

5.具備跨學科領域的宏觀視野。

6.具備獨立且具有批判性及創造性的思考能力。

7.具備理性與感性、理解力與敏銳度的平衡與協調。

8.對於自我價值及尊重其他個體與文化間關連的覺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