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論文架構 本論文共分八章,章節架構如圖 1-1。

第壹章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問題 第三節 論文架構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策略管理之文獻探討 第二節 平衡計分卡之文獻探討 第三節 PWIO流程分析法之文獻探討

第叁章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第二節 個案研究方法

第肆章

個案公司之產業環境分析

第一節 太陽能產業介紹

第二節 全球太陽能電池產業的生產統計 第三節 矽晶太陽能電池產業的五力分析 第四節 台灣矽晶太陽能電池產業的現況

第伍章 個案公司之經營策略

第一節 個案公司背景

第二節 個案公司策略制定與決策的程序 第三節 彙總個案公司策略形態之分析 第四節 個案公司組織與功能政策應有的調整

第陸章

發展個案公司之平衡計分卡

第一節 個案公司策略執行之缺口診斷 第二節 策略主題的形成

第三節 個案公司策略目標的制定 第四節 個案公司之策略地圖 第五節 個案公司之平衡計分卡

第柒章

個案公司PWIO分析與建議

第一節 個案公司PWIO流程分析 第二節 個案公司PWIO分析結果

第三節 以PWIO流程分析法發展平衡計分卡 第四節 個案公司流程改善建議

第捌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第二節 研究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圖 1-1 論文架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策略管理之文獻探討

司徒達賢在其策略管理新論(2001)指出策略代表重點之選擇,它界定 了企業在環境中的生存空間,並作為指導功能政策之取向。而策略運作的 原則,是要將策略建立在相對的競爭優勢上,並建立長期之競爭優勢;策 略運作的道理要維持與外界資源提供者的平衡以及不平衡關係;而策略亦 是企業對其資源與行動的長期承諾。有別於傳統的策略管理理論,司徒達 賢所提出的策略思考程序、策略形態分析法及策略矩陣分析法等,有其精 闢而獨到的見解,茲將其論述作摘要的彙整如下:

(一)策略思考的程序

有別於傳統策略思考的程序,司徒達賢提出策略制定的步驟如下:

1.描述現在形貌

深入而客觀的描述企業目前在的策略形貌,是策略分析的第一步。因 為瞭解現在的策略形貌後,才可能進一步瞭解在策略層次上,過去成功或 失敗的原因,以及在這樣的經營方式下,未來可能的風險。進而分析目前 作法的缺失與不足,以及策略內部的不一致與矛盾。從現在的策略形貌開 始著手,不僅較為細緻,並且能使未來的策略更具連貫性,又可以前後比 較彼此異同。

2.檢驗目前達成水準

檢視目前策略作法之績效如何,是否能達到投資人、消費者、員工等 各方面的期望與要求,或至少與同業之績效水準、本企業過去的績效水準 之間,維持一合理而可接受的關係。如果績效出現問題,或已呈現若干績 效下滑的徵兆,則表示現在的策略形態與外界環境或本身條件之間出現了 矛盾,亦即策略定位出了偏差,或者是執行面出現問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找出環境前提與條件前提

找出環境前提與條件前提即是經由邏輯推理,從現在的策略形貌,反 推出此一策略成功或可行(或過去成功可行)的理由。

4.研究變化

當前述的目標前提、環境前提及條件前提列舉出來以後,就應客觀而 虛心地檢討這些前提是否已經逐漸發生了變化,或是否在可見的未來將發 生變化。此一階段或步驟中,才開始所謂的「環境分析」與「條件分析」, 也就是針對前提,進行環境偵測與檢視本身資源條件。研究這些前提的變 化,目的是在檢驗目前策略延續至未來的可行性。

5.描述未來形貌

當環境前提、條件前提或目標前提的改變,降低了目前策略的有效性 時,表示此時需要設計新的策略形貌以因應未來的需要。

6.檢驗各方案可滿足目標組合之程度

各個策略方案的獲利情況、風險水準如何,以及投資人、經理人、各 種網絡關係的關係人,對各個策略方案的長短期獲利水準、風險水準之看 法大致如何,是否能滿足其目標組合,是這一階段要檢驗的重點。

7.找出各方案之環境前提與條件前提

此一步驟係針對每個可能的策略方案,找出其環境前提與條件前提,

其邏輯思維的程序和前述第 3 步驟完全一樣。

8.驗證前提

各種策略方案皆以具體描述,每個方案的各類前提假設也都推導列 舉,接下來就該針對這些前提,從事驗證的工作。換言之,即是針對這些 前提,進行深入的環境分析以及資源和條件的檢討。

9.選擇策略方案

依據前一步驟中各個前提驗證的結果來進行方案選擇。策略方案的選 擇,難免要依賴主觀的研判,而且企業領導人的風險偏好,在選擇方案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也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雖然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然而先經由理性分 析,再來運用主觀判斷與表現風險偏好,不僅可以提升成功的機率,而且 年復一年的研判未來並檢討過去,對判斷力的精進也是有所幫助的。

10.設計行動計畫

選擇了策略方案以後,即可根據方案,擬定行動計畫。擬定行動計畫 有許多值得注意的細節,但由於未來的策略形態,以及從現在走向未來的 策略勢態十分具體,將之轉換為行動計畫,並不困難。

以圖 2-1 說明前述概念。

1.描述現在形貌

2.檢驗目標達成水準

3.找出前提

4.研究變化

5.描述未來形貌(各方案)

6.檢驗各方案目標組合滿足程度

7.找出各方案之前提

8.驗證前提

9.選擇策略方案

10.設計行動計畫 策略形態構面

目標分析

環境偵測與 條件評估

邏輯推理

環境預測與 條件分析

研判與風險 偏好

目標管理與 方針管理 邏輯推理

環境偵測與 條件評估 創意與標竿

圖 2-1 策略形態分析法的相關概念與步驟 資料來源:司徒達賢(2001)

(二) 策略形態分析法

司徒達賢將策略決策分為三個層次,分別處理不同層面的策略問題。

這三個層次是:網路定位策略(networking strategy)、總體策略(corporate strategy),以及事業策略(busibess strategy)。這三個層次的策略,彼 此存在著互相演化、互相支援與互相限制的關係,而無高下先後的次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企業的網絡定位策略,界定其在這些網絡關係中如何求生存,與哪些 網絡或對象要保持更親密的互動關係,如何在網絡中建立競爭優勢。總體 策略的重點在於企業在多角化的運作中,各事業單位間應如何分配資源、

如何創造共同競爭優勢或綜效,以及如何配合集團之體質與策略需要,選 擇進入新產業或成立新事業等問題。而事業策略是當企業經營領域僅限於 某一產業時,其求生存與發展的方法;其重點在於決策內容強調滿足顧客 方式、事業競爭優勢的建立、生存空間的選擇,以及策略決策的內部一致 性。

司徒達賢將三個層次的策略再各細分六個構面,再將所搭配的功能政 策及組織方式,形成完整的策略形態的架構。從思考如何將各個構面現在 的形貌,移動到所希望的未來形貌,並予以落實到行動計畫,即是司徒達 賢所提出的策略形態分析法之的精神及意義,如表 2-1。

表 2-1 從策略形態到行動計畫

現在 未來 差距 行動計畫 網路定位策略

1.參與廣度與對象 2.交易內涵 3.介入程度

4.利益分配與核心程度 5.移動彈性

6.競爭優勢 總體策略

1.事業劃分方式 2.比重與發展方向 3.生命週期交替狀態 4.風險分散程度

5.各事業未來績效要求水準 6.競爭優勢

事業策略

1.產品線廣度與特色

2.目標市場之區隔方式與選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的策略形態;策略點「A12」到「F12」及「A13」到「F13」也都是在 分別描述「產品二」與「產品三」的策略形態。

第一列主要是描述各個價值單元對各個產品在特色、成本、品質、交 貨速度等方面的潛在作用。

第二列在「產出」部分是產品的目標市場之區隔方式與選擇,在「投 入」部分則是「當這些價值單元不自行負責時,由誰來負責」。將這些合作 對象視為「目標市場」,則與產品的「目標市場區隔方式與選擇」放在同一 列是十分合理的。

第三列是表示各個價值單元自製或外包的狀態。

第四列是各價值單元是否已達到規模經濟,以及在策略上是否意圖在 這一方面發揮規模上的優勢。

第五列是各價值單元在地理上的分佈與聚散。例如,策略點「E01」是 指「原料」從哪裡來;策略點「E03」是指「採購」工作放在什麼地區;策 略點「E05」是指製造工廠設於何處。

第六列是這些價值單元是否為策略上競爭優勢的來源,以及競爭優勢 是建立在哪些基礎上。

策略要素雖多,但企業在策略設計中,並不需要將它們都包括在策略 思考之中。企業可能只運用一、兩項極為簡單的策略,即可達到良好的效 果。無論策略的構想是簡單或是複雜,它們都可以解析成若干個策略要素。

易言之,幾乎所有的事業策略,其思想內涵都是由這些策略要素組合而成 的。這些策略要素可以依事業策略之策略形態構面予以分類,如表 2-2。

表 2-2 策略形態之各策略要素表 策略要素

一、與產品線廣度及特色有關者 1-1 產品與市場之配合

1-2 產品特色之形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價值單元成本之降低 1-4 產品品質之保證 1-5 顧客需求之迅速回應 1-6 價值單元間的替代 1-7 價值單元間的互補

1-8 與交易對象價值單元間的配合與滿足

1-8 與交易對象價值單元間的配合與滿足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