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管理類(四)-專業科目(一) 經濟學

單元 教材綱要

一、緒論 1. 經濟學的意義與性質 2. 經濟學的範圍與目標 3. 經濟學的方法與困難 4. 現代經濟社會的特質 二、經濟組織與循環周流 1. 家計、企業與政府

2. 產品市場與要素市場 3. 經濟活動的周流 三、需求與供給 1. 需求與需求法則

2. 需求與需求量的變動 3. 供給與供給法則 4. 供給與供給量的變動

5. 均衡價格及數量的決定與變動 四、價格與彈性 1. 彈性的意義與測定

2. 彈性的大小與決定因素 3. 彈性與總支出及斜率的關係 五、消費理論 1. 效用的意義

2. 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3. 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4. 消費者的均衡 5. 消費者剩餘

6. 無異曲線的意義及特質

7. 邊際替代率及邊際替代率遞減法 則

8. 預算線

9. 效用最大的消費者選擇 10. 所得效果

11. 替換效果 12 價格效果

六、生產理論與成本結構 1. 生產與生產函數 2. 報酬遞減法則 3. 生產的三個階段

4. 等成本線、等產量線與最低成本 組合

5. 生產計劃線 6. 機會成本 7. 短期與長期

單元 教材綱要 8. 短期成本結構 9. 長期成本結構 10. 產業的成本變化 七、市場類型及廠商收益 1. 市場類型及性質

2. 廠商收益

3. 收益曲線相互間之關係 八、完全競爭市場 1. 短期分析

2. 短期的供給曲線 3. 長期分析

4. 完全競爭與經濟效率 九、壟斷市場 1. 短期分析

2. 長期分析 3. 差別取價

4. 壟斷與經濟福利 十、寡占市場 1. 拗折的需求曲線理論

2. 產業集中的測量 3. 競爭與勾結 4. 寡占與經濟效率 十一、壟斷性競爭市場 1. 短期分析

2. 長期分析

3. 壟斷性競爭與經濟效率 十二、生產因素與所得分

1. 引申的需求

2. 邊際產值與邊際收益生產量 3. 完全競爭的要素市場

4. 不完全競爭的要素市場 5. 功能性的所得分配 6. 個人的所得分配

7. 羅蘭氏曲線與奇尼係數 十三、工資理論 1. 工資的意義與種類

2. 後彎的勞動供給曲線 3. 工資的決定

4. 工資的差異 5. 工會與勞工 十四、地租 1. 土地的特性

2. 地租的意義與發生 3. 地租理論

4. 地租與地價

十五、利息 1. 利息的意義與發生 2. 可貸資金的供需 3. 利率的決定 4. 利率與證券價格 十六、利潤 1. 利潤的意義與發生

2. 利潤學說 3. 利潤的功能 十七、國民所得 1. 國民所得的概念

2. 國民生產毛額 3. 國民生產淨額 4. 國民所得 5. 個人所得

6. 個人可支用所得 7. 實質所得與貨幣所得 8. 國民所得的會計限制 9. 國民所得與經濟福利 十八、所得的決定(一)

Y=C+I

1. 有效需求原理

2. 消費函數與儲蓄函數 3. 消費傾向與儲蓄傾向 4. 影響消費函數形態的因素 5. 投資的意義與類別

6. 投資的邊際效率 7. 影響投資需求的因素 8. 均衡所得水準的決定:

(一) Y=C+I (二) I=S 9. 乘數原理

10. 加速原理 十九、所得的決定(二)

Y=C+I+G

1. 政府支出與所得水準 2. 租稅

3. 平衡預算乘數 4. 自動性財政政策 5. 權衡性財政政策 6. 公債

二十、所得的決定(三) Y=C+I+G+(X-M)

1. 比較利益法則與國際貿易 2. 貿易利益與貿易條件 3. 國際貿易與所得水準 廿一、貨幣與銀行 1. 貨幣的意義與功能

單元 教材綱要 2. 貨幣的種類

3. 保存貨幣的三種動機 4. 流動性偏好理論 5. 銀行的意義與種類 6. 中央銀行的地位及功能 7. 存款貨幣的創造與收縮 廿二、均衡所得的決定

(四)

IS-LM 模型

1. IS 曲線 2. LM 曲線

3. 所得與利率水準之決定 4. 財政政策及效果

5. 貨幣政策及效果 廿三、均衡所得的決定

(五) AD-AS 模型

1. 總合需求曲線(AD) 2. 總合供給曲線(AS)

3. 均衡所得與物價水準之決定 4. 總合需求與總合供給的變動對所

得及物價的影響 廿四、經濟循環:膨脹與

失業

1. 經濟循環的意義與類型 2. 經濟循環的理論

3. 就業理論

4. 失業的意義與類型 5. 菲力普曲線

6. 通貨膨脹的意義與類型 7. 通貨膨脹的後果

8. 通貨膨脹的對策 廿五、經濟發展與成長 1. 經濟成長理論

2. 決定成長的重要因素 3. 落後經濟一般的共同特性 4. 落後經濟的發展途徑 5. 台灣地區的經濟發展 廿六、經濟政策 1. 經濟政策的目標

2. 財政政策 3. 貨幣政策 4. 所得政策

廿七、國際收支與金融 1. 國際收支帳戶的內容 2. 國際收支失衡的調整 3. 外匯市場之建立與均衡 4. 外匯與貿易管制

5. 國際貨幣制度及其運行 廿八、經濟成長與生態 1. 經濟成長的代價

2. 經濟成長的障礙 3. 環境污染的對策 廿九、能源問題 1. 能源問題的成因

2. 能源危機對國際經濟的影響 3. 能源問題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