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籬笆系列

在文檔中 自然環境背後的心靈場域 (頁 67-77)

第肆章 代表作品分析

第三節 籬笆系列

當籬笆擺放在一片草原上時,它仍然只是籬笆,因為只不過是被擺放在先有 的草地上。但當一方有所企圖時,兩邊發展的方向就有所改變,此時的籬笆就是 隔絕兩個不同世界的屏障。人為物品來到第三個系列時,它們扮演著隔絕的角 色,而環境破壞的層面早已涵括其中,隔絕的程度決定迫害的深遠與時間的長 短,而這道圍籬不只是人與大自然間的阻隔,也會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一切都 是因為人類行為所造成,因為籬笆是人所築造的,隔閡的疏離是人所選定的。

目前正在延申的圍籬系列,主要是透過籬笆將大自然隔絕在人類的慾望之 外,在某種程度上是正視人類對環境開發的省思,另一方面則是反思人與人之間 無形的圍籬關係。圍籬是人為的,決定權是在人類手上,隔絕的程度也是反映出 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否是盼望的,他是否與別人也是有距離的,這道圍籬一旦建 築了起來,兩方便容易各走各的路,互不相干。你對人的態度如同你看待環境的 角度,是相對的,當筆者的作品在邀請觀者關心自然保育的同時,企圖讓觀者看 到從人與人之間同理心的重要性,換做你是圍籬背後的那棵樹,你會怎麼想?

圖 4-11,傅浩軒,籬笆系列(I),2007,油彩,117×73cm

作品十一:籬笆系列(I)

這是籬笆系列的第一幅作品,在一開始的構稿,手邊的資料是一片長達好幾 公尺的鐵皮圍籬,是在一次出去玩的時候拍下的局部。在一開始面對畫布時,就 沒有打算要以好幾公尺的鐵皮圍籬將畫布從左到右全部畫滿,在構圖上刻意留了 左右兩邊各一段適當的距離,好讓我可以透露後面的場景。因為照片上的資料本 就只有鐵皮跟樹,所以鐵皮後面所安排的景是我自己很喜歡的草原,一個在海邊 一望無際的草原。基本上在這樣廣大又位於海邊的草原,是不太可能會有單獨站 立的樹木在整個草原的正中央,因單顆的樹是耐不過海風的吹打。因此當下我就 選擇了海邊的草原與單獨的樹木做結合,來詮釋被丟棄隻身在陌生環境中的心 情,以一種孤寂的心呈現大自然的心聲。而鐵皮上若隱若現的草地,暗示著鐵皮 背後空間的遼闊與透露鐵皮並不是全然的隔絕樹木在觀者之外。而這個隔絕的 心,也不是全然的堅毅,仍保留著一點猶豫,就像是鐵皮前的紅色支架,似有似 無的隨時決定著鐵皮是否倒塌的命運,這就像是人的良心在私慾間徘徊。

本作品幾乎是用一次完成法的方式作畫,所以在紅磚道的部分可以明顯感受 當時描繪的急促與不安,而天空中打斜的筆觸企圖表現風的感覺,天空的色調則

圖 4-12,傅浩軒,籬笆系列(II),2007,油彩,33×24cm

作品十二:籬笆系列(II)

籬笆系列的每一幅作品,畫面中都有一個紅色的警示燈。對個人而言,這紅 色的警示燈並不是要告訴我們圍籬的另一邊正在施工不要靠近,以免危險,而是 暗示著環境生態正在拉警報,處於一種垂危的狀態。若對於人為過度開發所造成 的自然反撲坐視不管,這樣我們將與自然越來越疏離、越來越對立,最後更難以 挽回。

圖 4-13,傅浩軒,籬笆系列(III),2007,油彩,24×33cm

作品十三:籬笆系列(III)

這幅作品,保留底層的鉛筆草稿與油畫薄圖留下來的筆觸,為此作品在技巧 上主要的特色。這張籬笆系列三號,是目前一系列籬笆作品中除去背後木樹的作 品,唯獨保留著圍籬上的警示燈。這種單獨將特定的符號獨立出來自成一張畫面 的創作形式,在三個系列列作品當中都有使用。用意是希望藉由這種更單純的畫 面,讓觀者在看完一系列,人為物品與自然物件組合的作品之後,能夠回歸到對 象物本身符號的意義,倒過來反思各物件在不同環境中所扮演的角色。

圖 4-14,傅浩軒,籬笆系列(IV),2007,油彩,117×73cm

作品十四:籬笆系列(IV)

接近頂光式的光線,照在越過圍籬朝向我們的樹頭上,因此影子落在籬笆的 上面。此外本人刻意安排另一道像是樹幹的影子,延伸到圍籬上,使得這道影子 與樹頭的影子結合起來,像是一棵完整的樹木。畫面中,透過兩個不同影子之間 的關係,延伸出自然景物被取代的遐想。

總論

對於現代社會而言,忙碌的生活已經使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美感的敏銳與生 命的感受少了些主動式的追求,且逐漸淡忘、忽視生活週遭所能捕捉的巧思。對 於筆者而言,透過生活週遭所累積的生命經驗是為最深刻,且對於每一位創作者 來說這是最能累積個人獨有的生命特質,並透過生活週遭的題材裡的篩選,一步 一步地在作品中呈現他們特有的見解。所以這幾個系列的作品,除了呈現個人對 於環境的關懷與人類相互間的相處之外,筆者在後期的創作中都是以生活週遭所 能取得的題材作為優先的選用,因為這些最能回憶起當下親身經歷的感受,而以 最深刻的思緒與體悟將想法呈現在作品之中。若是需要挑戰生活週遭所無法取得 的景致或是題材,筆者也會以自身的經歷預備一顆同理心的態度去與未經歷過的 人事物達到一個好的連結,呈現出一個屬乎筆者自己見解的畫面。

結論

會很有趣,因為從文字為出發點的思緒跟用圖像去編織的新意象,彼此在思維上 的順序是互轉過來的。真不知道這樣的嘗試,會不會讓筆者有新的靈感與突破。

至於在題材選用方面,筆者希望漸漸地將人物拉進作品當中。人物對筆者而 言,其實是一個蠻熟悉的題材,平時就在喜歡畫畫速寫的習慣中就會拿人物速寫 當作練習觀察力的最好習作。因為人有太多的不定性,像是豐富的表情與變化多 端的肢體語言等,都使得人比起靜態的物品,更難以掌握許多。但相對的,皮膚 上光影具象的細微變化與人物抽象的情緒表現,則是人物畫最具魅力的特質。也 因此人物是一個非常具有表現力的描繪對象,只要一出現在畫面中,就能輕易地 牽引整個作品風格。但就個人追求隱喻性畫面的出發點來觀看人物這題材,人物 在畫面中扮演的也不會是主角的地位,而會是一個配角,用來解釋畫面,但又不 會像歷史畫中的人物,只是個訴說歷史事件的標籤。

綜觀目前的創作方向,筆者除了會不斷的朝向追求隱喻性的畫面氛圍,來開 啟觀賞者內心的潛在世界,達到超越畫面隱喻內涵所要傳達的心靈層面,讓觀賞 者想起主題以外的生活經驗,領悟生命世界的風景意象。之外,筆者期許未來所 畫的作品不但能夠透過畫中所要闡述的生命經驗來釋放觀賞者的情緒,同時開啟 觀賞者的眼目與心靈,領悟畫中筆者所要與大家分享的上帝,因著祂的緣故使觀 賞者看見筆者生命中追尋的創作價值與藝術家對心靈救贖的承擔,讓更多人看到 從祂而來的良善、盼望與祂對我們的愛。

圖次

10. 圖 3-6:安格爾,The family of Ingres's fiancée,1804,素描,30×37.2cm…40 11. 圖 3-7:傅浩軒,吹長笛的女孩(局部),2008,鉛筆速寫,19×13cm………40

12. 圖 3-8:傅浩軒,拉小提琴的女孩-妙妙,2008,鉛筆速寫,19×13cm…………41

13. 圖 3-9:安格爾,Mme.Louis-Nicolas-Marie Destouches 1816. 鉛筆素描 430×285mm………41

14. 圖 3-10:傅浩軒,火車上的電車老人,2006,鉛筆速寫,13×19cm…………42

15. 圖 3-11:傅浩軒,火車上的看書的女孩,2007,鉛筆速寫,13×19cm………42

16. 圖 3-12:傅浩軒,我的草原,2006,鉛筆速寫,39×28cm………42

17. 圖 3-13:傅浩軒,籬笆系列一號(局部), 2007,畫布油彩………43

18. 圖 3-14:傅浩軒,籬笆系列一號(局部), 2007,畫布油彩………43

19. 圖 3-15:傅浩軒,榮珊(局部),2008,畫布油彩………44

20. 圖 3-16:傅浩軒,榮珊(局部),2008,畫布油彩………44

21. 圖 3-17:傅浩軒,榮珊(局部),2008,畫布油彩………44

22. 圖 4-1:傅浩軒,等待,2005,油彩,73×91cm………49

23. 圖 4-2:傅浩軒,彼岸,2005,油彩,73×91cm………50

24. 圖 4-3:傅浩軒,試探,2005,油彩,73×91cm………51

25. 圖 4-4:傅浩軒,畫語,2005,油彩,73×91cm………52

26. 圖 4-5:傅浩軒,神殿,2005,油彩,73×91cm………53

27. 圖 4-6:傅浩軒,拍賣,2006,油彩,91×73cm………55

28. 圖 4-7:傅浩軒,高樓,2006,油彩,91×73cm………56

29. 圖 4-8:傅浩軒,浮雲,2006,油彩,91×73cm………57

30. 圖 4-9:傅浩軒,保存,2006,油彩,91×73cm………58

31. 圖 4-10:傅浩軒,平衡,2006,油彩,91×73cm………59

32. 圖 4-11:傅浩軒,籬笆系列(I),2007,油彩,117×73cm………61

33. 圖 4-12:傅浩軒,籬笆系列(II),2007,油彩,33×24cm………62

34. 圖 4-13:傅浩軒,籬笆系列(III),2007,油彩,24×33cm………63

在文檔中 自然環境背後的心靈場域 (頁 67-7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