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十九世紀法國號的發展與型制

第二章 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法國號的演變與發展

第二節 十九世紀法國號的發展與型制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歐洲開始一連串的工業革命,27 工業革命時期,

由於機器、多種工業技術產生突破性的改進,因此這個時期的樂器,在改良與發 明上,也搭上了工業革命的順風車。

1814 年至 1815 年,柏林法國號演奏家史特徹爾(H‧Stolzel)和布魯英爾(F.

R. Bluehmel)發明了活門(Valve)裝置,製造出有兩個活門的法國號【圖例 2-2-1】, 活門裝置能快速改變氣流方向,加上支管的使用,可使法國號降低一個半音和一 個全音。活門裝置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活塞式活門(Piston Valve)與轉閥式活 門(Rotary Valve)。

【圖例 2-2-1】兩個活門的法國號

28 Philip Bate, "Valve," New Grove Instruments, vol. 3, 710.

氣反彈回來,造成反向的氣壓,活塞在變換的時候,容易打亂空氣的流程,可能 阻礙演奏者的圓滑吹奏。

1819 年,穆勒(Muller)和塞特勒(Sattler)根據史特徹爾的發明,加以改良, 使法國號的兩個活門增加為三個【圖例 2-2-4】,增加了一個降低三個半音(一又二 分之一音)的活門,使法國號成為完全的半音樂器,成為今日法國號的主要構造。

【圖例 2-2-2】 【圖例 2-2-3】

【圖例 2-2-4】三個活門的法國號

1824 年,德國亞當斯(Nathan Adams, 1783~1864)設計轉閥式活門(Rotary

Valve)【圖例 2-2-5】、【圖例 2-2-6】則是利用活門轉動的原理,將氣導引至不同的 支管,按下時氣流經過支管再回到主音管;放鬆時則直接由主音管通過。轉閥式

活門裝置可以使氣流快速進入支管,因此較易於大跳的圓滑奏的吹奏。

【圖例 2-2-5】 【圖例 2-2-6】

轉閥式法國號【圖例 2-2-7】藉著方便的按鍵轉閥,迅速地改變音管的長度,

能夠輕鬆奏出不同管長的泛音列,對演奏家的技巧要求不再像自然法國號那麼嚴 苛;而後於二十世紀發明的雙調法國號【圖例 2-2-8】更使得法國號可以在 F 調與 降 B 調兩種基音間自由切換,讓法國號可奏的音更具彈性。歷代作曲家們為轉閥 式法國號寫了許多優美動人的旋律,把它神秘而柔美但又能雄壯威武的音質特色 發揮到極致。舒曼的《為法國號與鋼琴的慢板與快板》(Adagio and Allegro for Horn and Piano, Op.70, in A flat Major)開啟了轉閥式法國號登堂入室的先河。

之後,轉閥式法國號不斷被運用在規模日益擴大的各式管絃樂曲和劇樂中,

在協奏曲和室內樂中出現的機會則因作曲家寫作重點的轉移而相對減少。比較著 名的法國號樂段包括柴可夫斯基(Peter Tchaikovsky, 1840-1893)《第五號交響曲》

(Symphony No.5, Op.64, in E Minor)第二樂章中,盪氣迴腸的第一主題【譜例 2-2-1】、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的音詩《狄爾的玩笑》(Till

Eulenspiegel's Merry Pranks)【譜例 2-2-2】,與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

《尼貝龍根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中齊格飛的號角Siegfried long call

【譜例 2-2-3】等等。而二十世紀音樂大師亨德密特(Paul Hindemith, 1895~1963)

也為轉閥式法國號寫了一首奏鳴曲(Sonata for Horn and Piano, 1939)。在軍樂進 行曲中,法國號也是重要的角色,與其他的銅管樂器如小號、長號、低音號等共 同築成密集的和聲音域。

【圖例 2-2-7】 【圖例 2-2-8】

【譜例 2-2-1】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第二樂章第一主題

【譜例 2-2-2】理查.史特勞斯《狄爾的惡作劇》

【譜例 2-2-3】華格納《尼貝龍根指環》齊格飛的號角

第三章 第一號法國號協奏曲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