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紙芝居環台年度編創故事解析

第五章 環台演出的推展與故事編創

第二節 紙芝居環台年度編創故事解析

從 2014 至 2016 年,三年三度的紙芝居環台演出,限於學校縮減補助經費,

劇團只能向外邀集合作伙伴。所幸,小魯文化出版社與野生動物保育收容中心,

長年來致力於繪本的推廣,在獲知紙芝居環台演出活動能有相當的效益與成果之 後,均主動提供支援與補助。

2014 年正值國內如火如荼地討論核能議題,小魯文化出版社在是年出版了 與核能相關的繪本《好東西》4。於是委由筆者,將繪本《好東西》改編成適合 紙芝居演出的格式,成為本年度紙芝居環台的主軸故事。本年度,由大二的學生 蔡欣瑀(櫻桃姊姊)與楊淑勤(山豬姊姊)兩人,巡演全台24 天 40 個單位 80 場的演出。

第四年的紙芝居環台演出,在桃園地區一共安排了四所小學,其中楊心國小 教師傅宓慧,除盛情安排當日的演出活動外,並以觀察員的身份,撰寫一篇觀察 記錄,刊戴於桃園教育電子報5。如同傅宓慧於文中所說:

紙芝居兒童劇團運用這樣直接、傳統又復古的方式來講述故事,藉由用故 事來傳遞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活動中也提升了孩子的口語能力。另一方面 也藉由這樣雙贏的說故事模式,讓大學生擔任故事姐姐,與小朋友面對面 互動,讓大姐姐們故事環台行腳過程中有所收穫,也造福了無數個愛聽故 事的孩子。

這是種「雙贏的說故事模式」,故事的演說啟發了聽故事的人,說故事人也從中 得到了成長。環台演出說的是紙芝居故事,而環台活動本身也是一篇篇的故事。

2015 與 2016 年,在屏東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的經費贊助下,劇團配 合中心的保育教育之推廣,分別安排《我不只吃香蕉》與《山貓與山貓》兩則故 事作為環台演出活動的主軸。這二年的故事姊姊均由蔡欣瑀(櫻桃姊姊)和高毓 宸(桃子姊姊)兩人擔任。蔡欣瑀同學也因而成為首位,在大學四年中,連續四 年參與紙芝居故事演出的學生。

第二節 紙芝居環台年度編創故事解析

一、 背著蝸牛殻的毛毛蟲

為了籌辦 2011 年紙芝居環台演出活動所需費用,筆者撰寫了這一則《背著

蝸牛殻的毛毛蟲》,將故事結合年曆印製6,併提供廣告欄位,邀集廠商贊助印刷

勢必需要一張很長的圖卡,當時紙芝居舞台可容納單張圖卡長為42 公分,實不

由於紙芝居故事,除了文字腳本外,主要還是由畫面來構作。畫面的構作,

11 參見影片https://youtu.be/4a_UxDLJBEQ。影片中的故事演說為紙芝居兒童劇團花生姊姊蕭 惠文錄音,帶領張懸歌曲〈寶貝〉的律動,錄於2011 年凱風卡瑪兒童書店演出現場。

12 參見影片https://youtu.be/BUYhBaNB0MU。

作出的圖畫,都可由演出者邀請現場觀眾,當場運用想像力,觀察小彥在畫些什

童畫的風格和筆觸來呈現這二個畫面。當然,一個小小年紀的孩童,也不可能畫

黑面琵鷺、大西瓜和大黃牛,至於烏龜,牠其實是宜蘭外海龜山島的轉化。有了

民間傳說則認為螢火蟲乃人死後的指甲所化。在客家講古中,則有楊小妹為尋找

深省。

相關文件